13.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第3课时 三角形中几条重要线段 课件(共26张PPT)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第3课时 三角形中几条重要线段 课件(共26张PPT)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八年级数学沪科版·上册
13.1 第3课时 三角形中几条重要线段
新课引入
定义 图示
垂线
线段中点
角平分线
O
B
A
A
B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作这个角的平分线
新知探究
这里有一块三角形的蛋糕,如果兄弟两个想要平分的话,你该怎么办呢?
新知探究
问题1 如图,若BD是∠ABC的平分线,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A
D
C
B
∠ABD= ∠DBC
问题2 如图,若BD是△ABC的角平分线,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A
B
C
D
想一想: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
角的角平分线相同吗
相同点是 ∠ ABD= ∠ DBC;
不同点是前者是线段,后者是射线.
∠ABD= ∠DBC
新知探究
问题4 请画出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角平分线,你发现了什么?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A
B
C
D
E
F
问题3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角平分线?
3
新知探究
思考:观察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你又有什么发现?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称之为三角形的内心.(后面会学到)
新知探究
例1 如图,DC平分∠ACB,DE∥BC,∠AED=
80°,求∠ECD的度数.
解:∵DC平分∠ACB,
又DE∥BC,
∴∠AED=∠ACB=80°.
∴∠ECD=40°.
∴∠ECD=∠BCD= ∠ACB.
新知探究
问题1 如图,如果点C是线段AB的中点,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A
C
B
AC=BC= AB
问题2 如图,如果点D是线段BC的中点,那么线段AD称为△ABC的什么呢?类比一下.
A
B
C
D
新知探究
B
C
A
三角形的中线
∵ AD是△ ABC的中线,
∴ BD = CD = BC.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作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D
A
新知探究
画一画:如图,分别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并观察它们中线的交点有什么规律?
画图发现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这一点我们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A
B
C
A
B
C
A
B
C
D
E
F
D
D
E
F
E
F
O
O
O
新知探究
例2 如图,CD为△ABC的边AB上的中线,△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cm,BC=8cm,求边AC的长.
解:∵CD为△ABC的边AB上的中线,
∴AD=BD,
∵△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cm,
∴(BC+BD+CD)-(AC+AD+CD)=3,
∴BC-AC=3,
∵BC=8,∴AC=5.
方法总结: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差等于原三角形其余两边的差,
新知探究
【变式题】 在△ABC中,AB=AC,DB为△ABC的中线,且BD将△ABC的周长分为12cm与15cm两部分,求三角形各边长.
解:如图,∵DB为△ABC的中线,
∴AD=CD,
设AD=CD=x,则AB=2x,
当x+2x=12时,解得x=4.
BC+x=15,得BC=11.
此时△ABC的三边长为AB=AC=8,BC=11;
当x+2x=15时,BC+x=12,解得x=5,BC=7,
此时△ABC的三边长为AB=AC=10,BC=7.
注意分类讨论
新知探究
问题1 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画三角形的高?
定义 如图,从△ABC的顶点A向它所对的边BC所在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所得线段AD叫作△ABC的边BC上的高.
问题2 由三角形的高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ADB= ∠ADC=90 °
A
B
C
D
垂足
注意:标明垂直的记号和垂足的字母.
新知探究
高的叙述方法(如图):有三种.
②AD⊥BC,垂足为D.
③点D在BC上,且∠BDA=∠CDA=90°.
①AD是△ABC的高.
A
B
C
D
新知探究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问题1 每人画一个锐角三角形.
(1)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吗
(2) 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O
问题2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是在三角形的内部还是外部
A
B
C
D
E
F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同一点.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新知探究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问题:在纸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
A
B
C
(1)画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直角边BC边上的高是______;
AB
直角边AB边上的高是 ;
CB
(2)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D
斜边AC边上的高是_______.
BD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
新知探究
A
B
C
D
E
F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问题:
(1)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吗?
(2)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吗?
O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新知探究
三角形的三条高的特性
高所在的直线是否相交
高之间是否相交
高在三角形内部的数量
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3
1
1
相交
相交
不相交
相交
相交
相交
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的位置
三角形
内部
直角顶点
三角形
外部
归纳总结
新知探究
【方法总结】若涉及两条高求长度,一般需结合面积(但不求出面积),利用三角形面积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列等式求解.
例3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5,BC=6,AD⊥BC于点D,且AD=4,若点P在边AC上移动,求BP的最小值.
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BP⊥AC时,BP有最小值.
由△ABC的面积公式可知,
AD·BC= BP·AC.
代入数值,可解得BP= .
新知探究
问题1 如图所示,在△ABC中,AD是△ABC的中线,AE是△ABC的高.试判断△ABD和△ACD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B
C
D
E
A
相等. 因为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所以它们面积相等.
问题2 通过问题1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角形的中线能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分.
新知探究
例4 如图,在△ABC中,E是BC边上一点,EC=2BE,点D是AC的中点,设△ABC,△ADF和△BEF的面积分别为S△ABC,S△ADF和S△BEF,且S△ABC=12. 求S△ADF-S△BEF的值.
∵S△ABD-S△ABE=(S△ADF+S△ABF)-(S△ABF+S△BEF)=S△ADF-S△BEF,
即S△ADF-S△BEF=S△ABD-S△ABE=6-4=2.
解:∵点D是AC的中点,∴AD= AC.
∵S△ABC=12,∴S△ABD= S△ABC=6.
∵EC=2BE,S△ABC=12,∴S△ABE= S△ABC=4.
【方法总结】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高相等时,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底相等时,面积的比等于高的比.
课堂小结
三角形几条重要线段

钝角三角形两短边上的高的画法
中线
会把原三角形面积平分
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差等于原三角形其余两边的差,面积相等
角平分线
注意区分角的平分线与三角形
的角平分线的区别
课堂小测
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1.下列各组图形中,哪一组图形中AD是△ABC 的高( )
A
D
C
B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B
D
课堂小测
3.如图,在△ABC中, ∠1=∠2,G为AD中点,延长BG交AC于E,F为AB上一点,CF⊥AD于H,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A
B
C
D
E
1
2
F
G
H
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 )
②BE是△ABD边AD上的中线( )
③BE是△ABC边AC上的中线( )
④CH是△ACD边AD上的高( )
×
×
×

课堂小测
4. 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若△ABC的周长为35cm,BC=11cm,且△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3cm,求AB与AC的长.
A
C
D
B
解:∵AD是△ABC的中线,
∴CD=BD.
∵△ABC的周长为35cm,BC=11cm,∴AC+AB=35-11=24(cm).
又∵△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3cm,
∴AB-AC=3,
∴AB=13.5cm,AC=10.5cm.
5. 如图,在△ABC中,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BAC=82°,∠C=40°,求∠DAE的大小.
解: ∵ AD是△ABC的高,
∴∠ADC=90°.
∵ ∠ADC+∠C+∠DAC=180°,
∴ ∠DAC=180°-(∠ADC+∠C)
=180°-90°-40°
=50°.
∵AE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AC=82°,
∴∠CAE= ∠BAC=41°,
∴∠DAE=∠DAC-∠CAE=50°-41°= 9°.
A
B
C
D
E
课堂小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