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鹰潭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 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一)字词与语段(每小题2分,共10分)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站在庐山的云雾之间,我仿佛听见长江的脉搏在远处跳动。赣鄱大地,稻浪翻滚,那是大地在chuí liàn( )谷粒;鄱湖之滨,候鸟jīng zhàn( )地掠过水面,留下一串串涟漪。历史的风烟里,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豪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铮骨,都在这片土地上dì zào( )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今天,当我们穿梭于高铁飞驰的桥梁,仍能感受到古人那份zī zī bù juàn( )的探索与追求。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下列词语填入文中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锤炼 精湛 缔造 孜孜不倦
B. 锤练 精湛 谛造 孜孜不倦
C. 锤炼 精堪 缔造 孜孜不倦
D. 锤炼 精湛 缔造 孳孳不倦
(3)文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4)下列句子所用修辞与“稻浪翻滚,那是大地在锤炼谷粒”相同的一项是( )
A. 鄱湖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天空的蔚蓝。
B. 候鸟掠过,留下一串串涟漪,那是冬天写给春天的信。
C. 赣江的水,浩浩荡荡,奔向远方。
D. 庐山云雾缭绕,仿佛仙境。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生自古谁无死”出自文天祥《过零丁洋》,其诗为五言律诗。
B. “不畏浮云遮望眼”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
C. “赣鄱大地”中“鄱”指鄱阳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D. “高铁飞驰”中的“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最早出现于21世纪初。
(二)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山随平野尽,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3)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5)________,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
(6)________,寄身于草野。(曹植《梁甫行》)
(7)________,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8)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三)语段综合运用(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材料:2024年8月,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迎来“千年瓷都·国际对话”主题展览。展览以“瓷的旅程”为主线,通过古瓷片、当代青花、数字影像等方式,讲述瓷器从泥土到世界的故事。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china”与“China”的双向奔赴。
(1)请给这则材料拟一个不超过20字的标题。(2分)
(2)景德镇被称为“瓷都”,请结合所学《中国石拱桥》的说明方法,简要介绍景德镇瓷器的一个特点。(3分)
(3)“china”与“China”的双向奔赴,体现了怎样的文化意义?用一句话概括。(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古诗赏析(10分)
阅读王维《使至塞上》,完成(1)—(4)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单车”写出使者的轻车简从,“问边”点明出使目的。
B. “征蓬”“归雁”以物喻人,暗含漂泊之感与思乡之情。
C. “长河落日圆”中“圆”字,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壮观景象。
D. 尾联写作者在萧关遇见都护,表现了边塞将士的热情好客。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誉为“千古壮观”,请从炼字角度赏析。(4分)
(3)本诗与王绩《野望》同写秋景,情感有何异同?(3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1)—(4)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
B. 杂然相许 许:赞同
C.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曾经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愚公与智叟的对话,体现了怎样的对比手法?有何作用?(2分)
(4)结合《中国石拱桥》“劳动人民的智慧”,谈谈愚公精神在今天的现实意义。(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2024年11月,赣深高铁开通三周年,南昌至深圳最快缩短至3小时15分。高铁沿线设站,带动赣南脐橙、南康家具等产业升级。
材料二:赣南脐橙品牌价值达700亿元,种植面积约180万亩,带动100万农民增收。果农张大爷说:“高铁一响,黄金万两,我们的橙子24小时就能到广州、深圳。”
材料三:南康家具产业依托“高铁+电商”,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500亿元,占全国实木家具市场份额的35%。
(1)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高铁开通缩短了赣南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
B. 高铁带动了赣南特色农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C.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运用夸张手法,突出高铁经济效益。
D. 南康家具产业已完全取代传统线下销售渠道。
(2)请概括高铁对赣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三点作用。(3分)
(3)材料二中张大爷的话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色?(3分)
(4)结合《大自然的语言》中“物候学”知识,高铁开通可能对赣南脐橙的物候期产生哪些影响?(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芦苇上的春天(节选)
  鄱阳湖的春天,是从芦苇开始的。风,从赣江来,带着泥土的腥甜,轻轻拂过湖面,芦苇便醒了。先是淡青色的芽,像婴儿的手指,怯怯地探出水面。接着,叶片舒展,像无数把绿色的小剑,指向天空。
  我跟随父亲划船进湖,去采藜蒿。父亲把船停在一片浅滩,弯腰拨开芦苇,露出嫩绿的藜蒿。我学着他的样子,却总被芦苇叶割伤手指。父亲笑我笨,却用粗糙的手掌包住我的小手,说:“芦苇是湖的孩子,你顺着它,它就不伤你。”
  傍晚,我们满载而归。夕阳把芦苇染成金色,湖面像撒了一层碎金。父亲突然指着远处:“看,候鸟回来了。”一群白鹤掠过,翅膀拍打的声音,像春天的鼓点。
  如今,我在城市的高楼间穿行,常会想起那片芦苇。它们是否还记得那个笨拙的孩子?是否还在等待候鸟的归来?
(1)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芦苇便醒了”运用拟人,写出春天芦苇的生机。
B. “绿色的小剑”比喻芦苇叶片,突出其锋利与力量。
C. 父亲“用粗糙的手掌包住我的小手”体现父爱的细腻。
D. 结尾的疑问句,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怀念。
(2)结合语境,赏析“翅膀拍打的声音,像春天的鼓点”。(3分)
(3)文章以“芦苇上的春天”为题,有何妙处?(3分)
(4)联系《背影》中父亲形象,分析本文父亲的特点。(2分)
(5)请从“生态江西”角度,谈谈如何保护鄱阳湖湿地。(2分)
四、写作(共50分)
(一)微写作(10分)
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请从“滕王阁”“井冈山”“景德镇”“鄱阳湖”中任选其一,写一段120字左右的推荐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二)大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2024年,江西“00后”小伙李明,放弃城市高薪工作,回到家乡瑞金,利用所学电子商务知识,帮助农户销售赣南脐橙。他说:“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回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要求:①以“______,我在这里”为题,写一篇文章;②把题目补充完整;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1)锤炼 精湛 缔造 孜孜不倦
(2)A
(3)改:仍能感受到古人那份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
(4)B
(5)B
2.(1)大漠孤烟直 (2)江入大荒流 (3)天街小雨润如酥 (4)馨香盈怀袖 (5)冰霜正惨凄 (6)剧哉边海民 (7)鸢飞戾天者 (8)经纶世务者
3.(1)瓷的旅程:江西与世界对话
(2)示例:运用列数字,“景德镇瓷器烧制温度达1300℃”,突出其工艺精湛。
(3)中国瓷器走向世界,世界通过瓷器认识中国,文明互鉴。
二、古诗文阅读
1.(1)D(尾联是写战事紧张,非热情好客)
(2)“直”写出孤烟的挺拔,“圆”写出落日的饱满,二字精准传神,画面壮阔。
(3)同:都含漂泊之感;异:王诗惆怅,本诗豪迈。
2.(1)D(曾:竟然)
(2)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块怎么样呢?
(3)愚公的坚定与智叟的怯懦形成对比,突出愚公精神的可贵。
(4)愚公精神启示我们:面对乡村振兴的“大山”,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
三、现代文阅读
1.(1)D(“完全取代”绝对化)
(2)缩短时空距离;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3)口语化,生动形象,体现农民的喜悦。
(4)可能使脐橙成熟期提前,因运输便利减少损耗。
2.(1)D(表达对故乡的思念,非怀念城市)
(2)比喻,将候鸟翅膀声比作鼓点,写出春天的生机。
(3)“芦苇”是线索,“春天”象征希望,含蓄隽永。
(4)如朱自清父亲般朴实深沉,用行动传递爱。
(5)建立湿地保护区,减少污染,发展生态旅游。
四、写作
微写作示例:
滕王阁,你是赣鄱大地上的文化灯塔。晨曦为你披上金纱,赣江为你奏响序曲。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仍在飞檐翘角间回响。来吧,登上滕王阁,让历史的风,吹醒你心中的诗意!
大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