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12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祝你考试顺利!第I卷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答案标号填在下面表里。(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襁褓(qiǎng) 寒噤(jìn) 相辅相成(fǔ)B.彷徨(páng) 矗立(chù) 怒不可遏(hè)C.奠定(diàn) 翩然(biǎn) 漫不经心(màn)D.晦暗(méi) 眺望(tiào) 接踵而至(zhǒng)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______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在______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必能不断______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A.深刻 特供 增厚 B.深沉 特供 增强C.深刻 提供 增强 D.深沉 提供 增厚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我国拥有灿烂的世界遗产而感到骄傲。②保护文化遗产不仅要依靠文物保护部门的努力,还要将其转变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③能否让年轻人感受到世界遗产的文化魅力是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的关键。④只有将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大众生活,才能使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汉字蕴含着审美价值。如:结构形象生动,对称均衡□线条曲直撇捺,变化多姿。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讲述自己的汉字文化□经过不断探索,中华文明传承者认为:“要运用特有的话语体系,把中国之美讲出来并让世界看见□A., , 。” B.; ? 。”C.; , ”。 D., ? ”。(二)诗词鉴赏5.下面对《卖炭翁》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A.这首叙事诗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矛盾心理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C.诗的第二节既描绘了“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又写了卖炭翁被掠夺的结果。D.诗人直接发表议论,控诉统治阶层的罪恶,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华传统服饰正青春》一文,完成下面小题。中华传统服饰正青春韩丹①汉服发展历史悠久,可追溯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上衣下裳为汉服最早的形制。汉代,《汉书》中已有“汉服”的称谓。唐代,汉服雍容华美,大气磅礴。宋代,汉服沉稳内敛。元明清三代,汉服在保留传统特点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其他文化元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汉服。近现代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汉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但在民间部分传统节日、活动上,仍得以延续与发展。如今,随着传统文化崛起、民族自豪感增强,在社交媒体传播、跨界融合等助推下,汉服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与潮流,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②每个时代的传统服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汉服爱好者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服饰,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当汉服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时,不同的流派也应运而生,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传统汉服流派,以严谨的态度研究古代文献和实物,力求还原汉服的本来面貌;二是复兴汉服流派,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核心,保留传统汉服样式,遵循现代审美,创新设计出适合现代人穿着的汉服;三是汉服元素流派,将传统汉服的代表元素与现代的服装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新兴服装。③近年来,汉服流行起来,襦裙、马面裙、云肩褙子、仙鹤、花纹、刺绣等中国传统服饰及相关元素,仿佛一场穿越千年的相遇,成为国际时装周上一抹不可或缺的亮色。然而因为对相关历史认识不足,汉服的穿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沉浸式景区,出现了文化主题与传统服饰不匹配的尴尬情况;一些古装剧,服装与头饰乱搭配,既不尊重历史,也缺乏美感。④汉服热需要冷思考,正视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汉服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服饰是中华文化、中华礼仪的重要载体,从古至今我国都有通过服装和仪式表现礼节的传统。不同时期的汉服各有不同,或飘逸优雅,或精美华丽,或低调端庄,风格各异,风俗流变也反映在服饰面料、式样、风格的变化上。从这一角度讲,汉服的生产与使用需要一定的规范,没有规范,汉服就失去了历史文化价值和礼仪的神圣感。(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6.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服发展历史悠久,已有四千多年历史。B.每个时代的传统服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C.传统服饰是中华文化、中华礼仪的重要载体。D.通过服装和仪式表现礼节的传统只在我国古代出现过。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传统服饰是国际时装周上的亮色。B.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传统服饰是国际时装周上的亮色。C.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因为对相关历史认识不足,汉服的穿搭出现了一些问题。D.使用打比方说明方法,说明因为对相关历史认识不足,汉服的穿搭出现了一些问题。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从历史发展角度,对汉服进行了介绍。B.第②段中加点词“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C.第④段总结全文,说明汉服热只是一种暂时的个别现象。D.本文层次清晰,从多个角度说明“中华传统服饰正青春”(四)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大道之行也》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 与:参与B.讲信修睦 修:培养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恶:厌恶D.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兴起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独子其子 B.使老有所终 C.女有归 D.货恶其弃于地也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D.本文运用夸张手法,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第Ⅱ卷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2.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2)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4)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5)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恪垓①长而好学,有父风,安人②教督綦③严,少不检校④,辄⑤笞责加之。时罗忠节公⑥方以诸生讲学,从游者众,安人则遣恪垓往事之。每归省,辄戒曰:“吾之以汝读书者,盖念汝父力学半生,欲汝潜心礼仪,无坠先人志事耳。”恪垓师忠节数年,闻圣贤之学,称高弟子⑦。忠节尝语余曰:“张子读书作人,品学兼优,匪吾之力,盖涵濡⑧于母氏之训者,固有以先之也。”(选自《曾国藩全集》,有删改)【注释】①恪垓(gāi):张恪垓,人名。②安人:一种封号。这里指张恪垓的母亲。③綦(qí):极。④检校:检点约束。⑤辄:就。⑥罗忠节公:罗泽南。清末湘军将领,也是著述丰厚的理学家。⑦高弟子:得意弟子。⑧涵濡:滋润,浸渍。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欲汝潜心礼仪 欲:_____________(2)忠节尝语余曰 尝:_____________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恪垓师忠节数年,闻圣贤之学,称高弟子。15.请结合原文分析,张恪垓成才的原因有哪些?四、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阅读《养一晚月色入诗》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养一晚月色入诗杜明芬①对于月色,我向来是不介意多费笔墨的。②月色似乎总有一种清冷冷的味道,在不经意的时候就引人沉思。我喜欢看冷清的月光透过湖面照在一尾鲤鱼的鳍上,也喜欢热闹的月光穿过树影落在读书人的身旁。有了月光,万事万物仿佛就都有了想象。③灯影是月色的桨,烟火是月色的帆。一条寂寞的长街上灯火微微,偶尔还能听见几声犬吠。当月光轻柔地落在青石板、屋檐还有那半截枯朽的树枝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辛弃疾的那一首《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此时此刻,岁月温柔,月光是故事发生的佐证。一个平常小院里,瘦弱的老人为他心爱的妻子煮了一壶滚烫的茶,茉莉茶的幽香顺着微风爬上洁白的月色,映照着院里的紫藤萝。灯影下,妻子端来炒好的一荤一素,而后两人对坐。不谈哲学和书籍,也不谈审美和情趣,只是说着:“明天又是一个好天气。”寻常巷陌总有简单的生活,月光微微,烟火悠悠,好似从未有故事发生,但月光知晓你与我究竟是以何种方式对待生活。④宁静是月色的曲,从容是月色的词。当一个人与月光对坐时,却也不愿怠慢生活。或是在废旧的玻璃瓶上画一束向日葵,抑或拿出朋友送的尤克里里(四弦琴)调调音,或者是对着喜欢的字帖临摹一首词,再不然一个人发发呆想想明天的生活……日子虽平淡如水,激不起半点水花,但平淡中也有生活的诗意。月色照耀的那一刻,适合宁静地畅想,也适合仔细地回味,更适合将自己看作一颗星星,光芒微弱却也能与月亮同在。我欣赏处事不惊的人,许是因为他们足够沉稳从容。他们深知花开花落自有时序,人来人往皆是定律。我理应不强求这朵花必须此刻开,这轮月必须此时摘,我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去等待。就像今晚的月色,从朦胧隐约、薄如蝉翼到明月高悬、温柔耀眼,至少也要耗费几个时辰的光阴。生活就像是一幅画,在落笔时亦应提前省视内心。是想要一篱架的凌霄花还是只要一株广玉兰,是要一只猫还是一壶茶?漫漫岁月里的多种滋味唯有自己明白,如此,找到一种从容的态度才能与岁月达成真正的和解。⑤素简是月色的意,深情是月色的境。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特别喜欢“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一句。农历十五的月亮真是美好,将那一晚的夜色变得极为温柔。树影也可爱,清风也可爱,你与我都是可爱的人,我们都对生活抱以最诚挚的热情和最饱满的爱意。虽然琐碎之事如月色般浅淡,又素净又简单,但素简才是生命的真谛。人的一生不免有波澜壮阔之景,但多数是以平淡如水来为生活作序。走过万里路,看过万座山,听过万句言,还是觉得最爱之处在最寻常之地。喜欢那间住了很久的小屋子和那株养了很久的水仙花,也喜欢那本读了很多遍的书和那句写了很多遍的诗,我总觉得人是长情的,因为我们所追求的一直是内心里如月色般的平和。⑥养一晚月色入诗,将生活的情致写于月亮之中。而后在月光下做个温柔的人,闲时听松风过耳,忙时与花草呢喃,你看这人间烟火,可爱否?(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6.请简要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17.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我喜欢看冷清的月光透过湖面照在一尾鲤鱼的鳍上,也喜欢热闹的月光穿过树影落在读书人的身旁。18.第③段引用辛弃疾《西江月》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两句词有何作用?19.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作者笔下的月色是怎样的。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一)综合性学习(5分)某班开展了主题为“天津运河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唐朝到明朝运河漕运运输粮食情况图【材料二】天津运河漕运有重要地理优势,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天津作为大运河重要的沿岸城市之一,南、北运河与海河形成的三岔河口成为运河漕运的重要地理优势,自辽金建都北京之日起,漕粮转运无不自三岔口运往各地,天津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材料三】天津妈祖文化民间信仰,源于津沽运河漕运,演化出诸多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元朝廷于天津三岔口两岸敕建有天后宫,至今有近700年的历史,一直久盛不衰。天津妈祖文化民间信仰,源于津沽繁盛的运河漕运。在民间信仰过程中不断发展演化出了民间文化艺术、天津皇会、民俗文化等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材料四】大运河为天津带来了南北交融、五方杂陈的文化积淀。盐商势力招揽文人雅士、文化世家逐渐发展壮大,使得天津这座城市既有达官贵人的“雅”,也有芸芸大众的“俗”,形成了独具天津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尚。20.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21.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运河历史发展特点。(二)名著阅读(8分)22.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作品 人物 文段或评述《(1)》 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名家、学者朱自清所著的传统经典普及读物,共13篇,内容涵盖了古代典籍的几大主要门类。《骆驼祥子》 (2) 他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3) 她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4) 他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比较自由的洋车夫,这就是说,他是属于年轻力壮,而且自己有车的那一类……(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23.祥子是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成功塑造的人力车夫形象。在祥子起伏悲惨的命运中,曹先生和小福子是两个重要人物。请结合小说内容,分别概括这两个人物对祥子的影响。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4.读父母,读懂唠叨琐碎背后的深意;读老师,读懂宽严相济背后的期许;读朋友,读懂误解委屈背后的真情……人生犹如一本书,就是在经历中慢慢读懂,在读懂中慢慢成长。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1-5【答案】A【答案】C【答案】C【答案】B【答案】D【答案】6.D 7.C 8.C【答案】9.A 10.B 11.D12.【答案】①.君子好逑/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②.白露为霜③.夜久语声绝④.曲径通幽处⑤.安得广厦千万间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答案】13.①.想,想要②.曾,曾经14.张恪垓跟随罗泽南读书(学习)多年,知晓了圣贤的学说,称得上(是罗泽南的)得意弟子。15.示例:母亲的严格教导,如“安人教督綦严,小不检校,辄笞责加之(每归省,辄戒)”;名师的教育,如“师事忠节数年,与闻圣贤之学”;自身的努力,如“长而好学”“读书作人,品学兼优”等。【答案】16.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月色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思考;开门见山,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17.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映照下的美丽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之情。18.这两句词写出了夏日月光下的温柔景象,引发对小院生活的描写,表达作者对简单生活方式的喜爱,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意蕴。19.示例:月色似乎总有一种清冷冷的味道,在不经意的时候就引人沉思;灯影是月色的桨,烟火是月色的帆;宁静是月色的曲,从容是月色的词;素简是月色的意,深情是月色的境。【答案】20.示例:从唐朝到明朝的运河漕运运输粮食量逐渐增加。21.示例:天津运河漕运有重要地理优势,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天津妈祖文化民间信仰,源于津沽运河漕运,演化出诸多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大运河为天津带来了南北交融、五方杂陈的文化积淀。22.【答案】①.经典常谈②.刘四爷③.虎妞④.祥子23.【答案】曹先生是祥子遇到困难时最想投奔和依靠的人。曹先生同情祥子,给予祥子的帮助、关心和信任,让他感受到温暖、安慰和做人的尊严,使祥子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小福子是祥子喜欢的人,与祥子共同的悲惨命运拉近了他们心与心的距离。虎妞死后,小福子让祥子对新生活又有了希望。小福子的死,让祥子的美好愿望再次破灭,最终彻底沉沦。24.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