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未来社区的规划与设计 第1课时 教案【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八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未来社区的规划与设计 第1课时 教案【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八上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八上
1.3未来社区的规划与设计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未来社区的规划与设计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本课主题为“未来社区的规划与设计”。浙江省建设未来社区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和睦共治、绿色 集约、智慧共享为基本内涵,构建九大应用场景,包括邻里场景、教育场景、健康场景、创业场景、建筑场景、交通场景、低碳场景、服务场景、治理场景。未来社区彰显了数字化在社区创建中的应用以及所起的作用。通过未来社区让学生看到科技的力量——见证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体验数字化社区的便利,畅想未来社区、构想美好生活。引导学生用人工智能支持“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社区场景,给出对未来社区规划的创新方案,把对生活的思考、创意和想法,变成一个个作品。第一课时(准备阶段):查阅资料、搜集信息,了解未来社区的相关内容;小组讨论确定研究方向、相关问题及小组课题;制订活动方案。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瞭望台】“什么是未来社区?怎样建设未来社区?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城市建设规划部门了解。给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问题树】“可以利用技术解决社区当前的什么问题 又可以规划哪些场景来满足人们对未来社区的需求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研究方向、相关问题及小组课题。通过小组讨论,对未来社区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在讨论中,耐心倾听同伴的想法,积极表达自我看法。【方案表】该部分教材给出活动方案的步骤,学生需要结合小组课题去探讨相关问题,如活动准备、研究步骤具体的时间及任务分配到个人、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成果展示形式,最后完成“未来社区规划设计实践方案”。
学习目标 价值体认:通过查阅和搜索未来社区相关资料信息,体验科技创新对社区生活的改变,体悟科技创新对社区生活的意义,进一步体会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责任担当:自理自立,主动发挥特长,积极参与讨论、探究,履职尽责。在动手动脑中,初步形成探究社区的意识和能力。问题解决:能关注生活,了解人们对未来社区的需求,通过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科创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运用批判性思维开展科技研究,大胆创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创意物化:了解人们对未来社区的需求,将想法、创意付诸实践,确定小组研究课题、制订“未来社区规划设计实践方案”。
重点 了解什么是未来社区、有什么评价标准及怎样建设未来社区
难点 确定研究课题、制订“未来社区规划设计实践方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全年龄数字友好社区——葛巷未来社区提问:“什么是未来社区?”畅谈心中“未来社区”,构想美好生活。(可以用几个关键词说说你对未来社区的理解,比如数字化等)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说一说 激趣导入。通过视频,让学生更直观认识和了解“未来社区”。考察学生对“未来社区”的认识和了解。
讲授新课 【准备阶段】环节一:瞭望台(了解“未来社区”的相关信息和内容,如建设指标、规划)问题:怎样建设未来社区?未来社区创建的评价指标是什么?建设未来社区,需要通过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水平,实现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查阅《浙江省未来社区创建评价指标》,了解数字化创建 评价指标要求。1. 阅读教材P33表格“数字化创建评价指标要求”,说看法:数字化在未来社区创建中的应用以及所起的作用。场景指标创建评价指标要求未来交通智能共享停车建立智能停车系统,提供车位管理、停车引导等功能;预留车路协同建设条件,如无人驾驶、 智能交通运行等未来低碳社区综合节能搭建智慧集成的管理及服务平台;提高社区综合节能率资源循环利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绿化等公共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未来健康优质医疗服务建立医联体,提供远程诊疗、双向转诊等服务;办全科诊所、智能医务室、医疗商场等; 应用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进行诊断社区养老助残推广适老化智能终端应用活力运动健身配置智能健身绿道、全息互动系统等智能设施2.资料链接:未来社区建设《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指出,浙江省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和睦共治、绿色 集约、智慧共享为基本内涵,构建九大应用场景,包括邻里场景、教育场景、健康场景、创业场景、建筑场景、交通场景、低碳场景、服务场景、治理场景。拓展: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未来社区”概念,省政府于3月份印发《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浙政发〔2019〕8号)全面启动未来社区建设。省发改委于6月底公示了首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建议名单,杭州有七个社区成为入选首批试点建议名单。看看有没有你所在的社区?3.“拆改结合类社区”是未来社区建设中最常见的试点区,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空间重新规划与利用、配套设施完善与更新、生态环境整治与提升、产业与经济发展考量、文化传承与特色塑造、数字化与智慧化融入。以 “杭州上城始版桥社区”为例:上城区始版桥社区位于望江区块,是老旧小区的集中区块,居民的生活环境、条件亟待改善。未来,这里将以“上城之上,空中坊巷”的特色定位,拓展未来发展空间,打造旧城中心城市再生的标杆,有望让2300多户居民受益。从目前初步方案来看,未来,这里将打造成商住复合的新坊巷街区,除了回迁安置居民,还将有一批人才入住,打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的立体空间体系。社区住宅初步设想“家家有花园”。每户人家有错层挑高的露台花园,设置植物种植池。打造公共空间,除邻里公园外,还计划设置“楼间公园”和住户共享的图书馆、游戏室,居民楼上设置屋顶农场。构建立体绿化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植物选种、维护服务、除虫除害、自动灌溉、雨水收集、垃圾处理、动物友好等,结合集中供热供冷,建设低碳的宜居型社区。建立空间数字化服务管理系统:社区活动用房可以提供24小时、工作日和假期等不同时间的预约。设计智慧物流系统:计划在高层建筑地下室设置物流分拣中心,高层建筑中设施垂直物流管道,通过智能化物流可以到达每层每家。部署开放式文化教育设施:计划建立空中学习平台、社区图书馆,并引入线上多样课程模块。提供多元化的健康保健空间:通过专家挂职、专家坐诊、专家咨询等方式,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并打造运动健康公园。小区管理采用智能化服务统一平台:平台将根据居民的多种需要,提供不同价格、不同类型的“无界”服务。4.小提醒我们可以向城市建设规划部门了解未来社区的建设规划,为研究指明方向。环节二:问题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换为课题,确定研究课题。)数字化、智能化为设计与改造未来社区提供了可能。问题指引:可以利用技术解决社区当前的什么问题 又可以规划哪些场景来满足人们对未来社区的需求 1. 资料链接杭州市建设“数字生活·未来社区”的目标(1)社区便民服务。将集成“城市大脑”便民便企的高频事项的数字应用,为社区居民、企业提供个性化综合服务。(2)居民健康生活。将打造社区智慧微诊室,创新社区就医模式;推进 “互联网+护理”模式, 赋能社区老年人综合照护服务。(3)社区高效治理。将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社区“微脑”,在消防安全、治安监管、环境优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提升社区治理水平。(4)邻里融洽生活。将建立社区居民线上互动平台,营造“远亲不如近邻”的融洽社区生活氛围。2.活动:小组讨论可以利用技术解决社区当前的什么问题 又可以规划哪些场景来满足人们对未来社区的需求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指导和补充,参考如下)一、技术解决社区当前核心问题:(1)治理效能提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可实现社区治理从 “人找事” 到 “事找人” 的转变。例如,通过构建 “数智工作平台”,整合政策解读、需求识别、风险预警等功能,实现全天候服务响应。青岛西海岸新区通过数据汇聚分析,将 12345 涉物业投诉减少 30%,并打通政务服务 “最后 100 米”。东莞东城星城社区试点中,AI 摄像头实时监测高空抛物、车辆违停等行为,结合防溺水预警系统,显著降低安全隐患。(2)资源优化与便民服务物联网技术推动社区资源精细化管理。宁波周隘陈村通过 “红邻帮” 平台实现租房信息共享、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并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家居系统,提供全天候安全防护。云南电信在全省部署 3000 余个智慧社区,集成人脸识别门禁、“一刻钟生活圈” 服务,覆盖百万居民。(3)数字鸿沟弥合针对老年人等群体,适老化改造与专项培训成为关键。国家发改委通过 “数字适老中国行” 活动,优化 App 长辈模式,累计服务老年用户超 4.4 亿人次,并推广 “银龄数字课堂” 提升数字技能。东莞南城新城社区试点中,开放学校文体设施错峰共享,缓解停车难问题,同时探索 “无陪护” 病房等适老化医疗服务。二、未来社区场景规划(1)人机共融的生活生态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全国首个人机友好未来社区,通过改造机器人专用通道、研发多模态交互服务机器人,实现 “地面 — 空中” 无障碍通行网络,并打造数字孪生平台实时监控社区动态。智能家居系统将整合能源管理、健康监测等功能,例如丽江丽惠公寓通过 AI 摄像头联动家庭终端,实现消防预警与紧急救援一体化。(2)产城融合的服务网络青岛西海岸新区构建 “美食 + 物业 + 医养” 产业联盟,开放 20 余类数据运营场景,吸引 20 余家物业公司合作,推动社区新零售、居家养老等 400 余项线上服务落地。未来社区将进一步整合共享办公、智能仓储等业态,形成 “社区即产业孵化平台” 的新模式。(3)韧性治理的智慧中枢社区 “大脑” 系统将集成全域感知数据,实现突发事件快速响应。例如,云南昭通镇雄林口乡部署 300 余路 AI 摄像头,构建集人脸识别、轨迹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平台,助力乡村治安与重点人群管理。区块链技术可应用于政务数据存证、居民投票等场景,提升治理透明度与公信力)3.小组梳理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例】方向五:适老化改造与代际融合核心问题: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存在哪些障碍?如何设计更友好的交互界面?如何通过空间改造促进不同年龄层交流?共享设施的运营模式如何创新?我们小组的研究课题:社区适老化智能设备使用现状及优化策略、社区代际共享空间设计研究【例】方向六:社区智能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1.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不同年龄层对智能垃圾桶的接受度差异如何? 2.如何整合太阳能、充电桩等分布式能源实现低碳社区?储能设备如何优化配置?我们小组的研究课题: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垃圾分类系统优化研究、社区微电网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环节三:方案表(制定方案)选择与自己生活联系密切的项目进行“未来社区的规划”吧!开展活动前,要制订一份要素齐全、合理清晰的设计方案。1.在线搜索社区邻里中心创新设计大赛搜索“2022‘浙里 未来,与邻有约’社区邻里中心创新设计大赛”成果展示,了解更多未来社区的规划作品。拓展:2022“浙里 未来,与邻有约”社区邻里中心创新设计大赛”成果专业组一等奖作品为: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烟水剧集》、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的《编辑绿地,重启邻里生活》。专业组二等奖作品为: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的《缝合与生长——老城活力重塑与邻里共建探究》、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PLAY IN SKY——未来高密度城市环境中的社区邻里中心设计》及《鲁班锁——交织邻里空间》、浙江永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叠·聚》、日本早稻田大学古谷诚章研究室联合东京工业大学冢本由晴研究室和九州大学田上健一研究室的《破墙行动,共享邻里——基于模块化设计让围墙变为邻里中心》。专业组三等奖作品为: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从高架桥下的城市边角到城市之窗》、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桥家邻里》、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千·万·家”——通用邻里之家(中心)设计尝试》、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运河十二时辰》、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代际共融》。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桥上邻里中心》、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Hyper-weave Neighborhood——超织邻里,全龄共链》、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海棠魔方——集中式邻里中心》等16组作品分别获得佳作奖、优胜奖、人气奖。2.小提醒设计未来社区的绿色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调查当前社区的交通状态。(2)设计一个绿色智能交通系统。(3)设计制作一辆未来社区的智能小车模型。(4).……3.阅读教材P35“未来社区规划设计实践方案表”,小组讨论相关问题并完成设计方案。研究主题小组成员研究的主要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1.实地考察2.访谈调查3.文献资料4.设计制作 5.……活动准备研究的步骤(时间和内容安排)阶段任务负责人完成时间考察了解社区现状分析需求,提出问题制订设计方案制作模型展示成果可能遇到的问题计划采取的措施预期的成果课题研究报告( ) 汇报的演示文稿( )设计的方案( ) 设计的模型( )其他( ) 样例见附件《未来社区规划设计实践方案—— 未来社区适老化与代际融合空间规划设计》 说一说(如技术赋能社区发展)阅读案例小组讨论讨论,确定小组研究课题。在线搜索共同构思、共同探讨。课堂学习调查研究方案的内容和步骤等环节并进行讨论,课后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结合生活引发思考,谈科技对未来社区的影响。加强对未来社区的认识与了解,拓展学生视野。对数字化未来社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确定研究课题是制订活动方案、进行实践调查活动的第一步。为自己的设计做参考。制订活动方案是进行调研很重要的一个准备。
课堂练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确定小组研究方向,提出相关问题,并确定研究课题。
课堂小结 1.3未来社区的规划与设计 第1课时 1. 瞭望台:了解“未来社区”的相关信息和内容,如建设指标、规划。2. 问题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换为课题,确定研究课题。3. 方案表:讨论并制订未来社区规划设计实践方案
板书 课后作业:根据自己小组确定的研究主题,制订“未来社区规划设计实践方案”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