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学习目标:1.掌握人类文明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状况和人地思想。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主要原则。重、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结合图表把握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及相应的环境问题。2.学习难点: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原则。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史前文明——人类自然时期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为主。人地关系: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只是被动地环境,与环境是一种关系。农业文明——人类利用、自然时期生产力水平:和技术得到发展,大规模开发农业自然资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性大大减弱,增强。出现的问题:大多源于生态破环,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的不协调,但有了科学的。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时期。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试图成为的主宰,人地关系呈现,人地矛盾迅速。环境压力: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人类发现的速度;环境的污染程度超过了环境对污染的;不可逆的环境退化程度超过了人类建设新环境的速度。★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背景:20世纪后半叶,工业发达国家的污染严重,以影响经济顺利发展。(2)提出: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的纲领。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能力。(2)内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要发展;发展要有,要协调的关系;不能危及的发展,即代与代之间的公平;强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即代内公平。(3)内涵:经济的、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它包括公平、公平、公平。(2)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发展具有可持续性。(3)原则:地球只有一个,最终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目标。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欣赏漫画“开发”,并回答下列问题。(1)漫画反映了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的什么现象?(2)这种开发利用必然导致:①;②(3)用这种“开发”方式严重地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原则。(4)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450亿双,需要砍伐成年桦树2500万棵,这违背了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的原则;日本每年大量进口中国优质一次性筷子,这违背了原则。第三部分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史前文明时期,人受地理环境的制约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和谐发展C.工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出现环境问题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2、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是在()A.采猎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②D.新技术革命时期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3、4题。3、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土地荒漠化②气候变暖③水资源恶化④臭氧层破环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4、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①共同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公平性原则④参与性原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是随而变化的。A.人类观念的发展B.工业的进步,科技的进步C.生产力的发展D.知识的积累6、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协调人地关系的是()A.盛世兹丁,永不加赋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电厂D.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7、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斩伐养张,不失其时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D.盛世兹丁,永不加赋8、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①提倡循环经济,变废为宝②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③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④多投入,多产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人类的发展不危及其他物种的存在,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第四部分课堂小结列出本节知识体系:我的疑问:我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