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3分,共72分。)1.(2024七上·新津月考)以下是我国的太空探索成就是( )A.“东方1号”载人飞船 B.“旅居者号”火星车C.哈勃望远镜 D.天宫空间站2.(2024七上·新津月考)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是( )①“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②“东方红一号”卫星③“神舟五号”载人飞船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2024七上·新津月考)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如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邻居是( )A.地球和金星 B.地球和木星 C.木星和土星 D.地球和水星4.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5.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24七上·新津月考)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可能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水域面积大 B.大气层太薄C.距离恒星太近 D.距离太阳太远7.该行星存在大气层主要取决于( )A.日照条件好 B.适宜的质量C.日地距离适中 D.拥有原始海洋8.(2024七上·新津月考)如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27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照片。这颗“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 )A.球形 B.圆柱体 C.圆锥体 D.不规则球体9.(2024七上·新津月考)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②天圆地方③根据月亮形状推测④卫星照片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2024七上·新津月考)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人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10.在学习地理时,借助地球仪可以( )A.认识地球的真实形状B.确定某一点的地理位置C.自右向左拨动地球.演示地球自转运动D.精确测量每个地区的海拔1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②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③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④纬线和经线各有360条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12.小震把乒乓球穿在铁丝上,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制作正确的地球仪( )A. B.C. D.(2024七上·新津月考)郑州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通过购买材料,自制简易地球仪来认识地球。完成下面小题。13.小组成员在地球仪上绘制了经纬网,甲、乙、丙、丁四条特殊纬线标注正确的是( )A.甲—北极圈 B.乙—赤道C.丙—北回归线 D.丁—南回归线14.制作的地球仪模型,0°经线与0°纬线相比( )A.0°经线与0°纬线正好等长 B.0°经线比0°纬线略长C.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2倍 D.0°纬线比0°经线略长15.(2024七上·新津月考)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圆 B.纬线越长,纬度越高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赤道是最长纬线圈16.(2024七上·新津月考)去年暑假小明随父母去英国度假,参观了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看到了一条铜质的“本初子午线”,这条线是 ( )A.180°经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0°经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17.(2024七上·新津月考)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A.0°纬线上 B.0°经线上 C.南极点 D.南回归线上18.(2024七上·新津月考)与20°E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是( )A.20°W B.160°E C.160°W D.本初子午线(2024七上·新津月考)国庆假期,小杰开启北京之行。入住宾馆时,他发现大堂墙面上四个钟表显示时间不一样。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9.造成四个城市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纬度不同 D.生活习惯20.北京和东京的时间差异小,这是因为两地( )A.经度相差小 B.纬度相差小 C.文化差异小 D.经济差距小21.(2024七上·新津月考)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四季更替C.五带的划分 D.昼夜长短的变化22.(2024七上·新津月考)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写的地点和地理现象是( )A.赤道,地球的公转 B.北回归线,地球的自转C.南回归线,地球的公转 D.赤道,地球的自转(2024七上·新津月考)国庆期间,小苗同学在海拔1330米的江西赣州市上犹县筑峰顶上欣赏了壮丽的日出风光。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3.小苗同学在山上发现站得高看得远,这一天他看见了比山下(海拔130米,同一经度)更早的日出,此现象能证明( )A.时间的差异 B.昼夜更替C.四季更替 D.地球是一个球体24.小苗观看日出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A.甲 B.乙 C.丙 D.丁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共28分)25.(2024七上·新津月考)读“局部经纬网图”与“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A地的经纬度: 。(2)从南北半球来看,B地位于 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C地位于 半球。(3)A、B、C、D中位于低纬度的是 ,B点处于五带中的 带。(4)D在A的 方向;飞机沿D点一直往北飞,不改变方向,能否回到原地?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26.(2024七上·新津月考)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暗室里,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地球仪上,同时拨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形成的昼夜交替现象。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拨动地球仪,地球自转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 (顺/逆)时针方向转动。(2)地球的自转中心是 ,它的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自转的周期是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即将进入白昼的是 地;甲乙两地,此时接近正午的是 ,处于深夜的是 。(4)北京和东京先迎来日出的是 ,因此东京比北京的时间 (早或晚);说明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 的差异。27.(2024七上·新津月考)读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周期是 。(2)6月21日前后,地球位于公转轨道 处附近(填数码),此时太阳直射右图中 点(甲、乙、丙、丁)所在的纬线,北半球节气是 (填节气名称)。(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当扬州柳树吐露新芽时,地球会位于公转轨道的 处附近(填数码)。(4)当成都市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 处(填数码),此时成都市气温较 (填“高”或“低)。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解析】【分析】A、“东方 1 号” 载人飞船是苏联在 1961 年发射的载人飞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飞船,由尤里 加加林乘坐完成太空飞行,不属于我国的太空探索成就,A错误。B、“旅居者号” 火星车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 1996 年发射的火星车,是人类送往火星的第一辆火星车,属于美国的太空探索成果,与我国无关,B错误。C、哈勃望远镜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联合研制的太空望远镜,1990 年发射升空,主要用于太空观测,并非我国的项目,C错误。D、天宫空间站是我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于 2021 年开始逐步搭建,目前已完成基本构型并投入运营,是我国太空探索的重要成就,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我国探索太空的意义在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太空探索也有助于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为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提供新领域。此外,它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2.【答案】C【知识点】太空探索的进展【解析】【分析】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 飞船发射成功,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22 年,“神舟十四号” 航天员执行出舱等任务,在我国空间站建设等进程中进一步拓展太空探索实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是 “东方红一号” 卫星、“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 航天员出舱,即②③①,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我国探索太空的意义在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太空探索也有助于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为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提供新领域。此外,它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答案】3.B4.D5.B【知识点】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太空探索的意义;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解析】【点评】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探索太空是为了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宇宙知识,研究更多技术,促进人类进步。3.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所以火星的邻居,内侧是地球,外侧是木星,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4.A、按照太阳系行星顺序,火星和木星之间是小行星带,地球在火星内侧,并非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A错误。B、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转的天体,B错误。C、月球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极大,自然环境和地球差异显著,C错误。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确实是水星,D正确。故答案为:D。5.太空中主要是各类天体等,生物资源极少,并非太空探索主要开发利用对象,①错误;太空特殊的物理环境,可用于开展科学实验,②正确;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能为未来深空探测、太空居住等提供依据,③正确;我国太空探索成果,能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④正确。故答案为:B。【答案】6.C7.B【知识点】太阳系与八大行星【解析】【点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一般而言,围绕恒星公转的是行星,围绕行星公转的是卫星。6.由材料可知,行星绕昏暗恒星运转,“温度太高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温度高是因为距离恒星太近,接收到过多恒星辐射,这是生命难以存在的主要原因,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7.A、日照条件主要影响行星表面获得的能量等,和大气层存在的关联性小,大气层存在主要和行星自身引力等有关,A错误。B、行星有适宜质量,其引力能束缚住气体,从而形成大气层;质量太小,引力弱,气体易逃逸,难以形成大气层,所以该行星存在大气层主要取决于适宜质量,B正确。C、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与大气层的存在无关,C错误。D、原始海洋和大气层存在的因果关系小,大气层形成主要和行星自身引力等相关,D错误。故答案为:B。8.【答案】D【知识点】地球的形状【解析】【分析】通过现代科学测量,人们发现地球不是正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 6378 千米,极半径约 6357 千米 ,赤道略鼓、两极稍扁,是一个不规则球体,D正确;地球并不是球形、圆柱体和圆锥体,ABC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9.【答案】B【知识点】地球的形状【解析】【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据太阳、月球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按照认识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为②③①④,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一根据太阳和月亮推测地球的形状一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答案】10.B11.B12.D【知识点】地球仪;地球的大小【解析】【点评】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10.A、地球仪是地球的缩小模型,地球真实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仪为正球体,无法呈现地球真实形状,A错误;B、地球仪上标注了经纬线、经纬度等,能借助这些确定某点的地理位置,B正确;C、借助地球仪应该自左向右拨动地球.演示地球自转运动,C错误;D、地球仪是简化模型,无法精确测量地区海拔,测量海拔需专业的测绘工具,D错误。故答案为:B。11.地球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①正确;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②错误;地球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③正确;纬线和经线是人们为定位、度量而虚拟划分的,有无数条,④错误。故答案为:B。12.地球仪的中心被地轴穿过,地轴和地平面有66.5°的夹角,地轴和地表的交点是南北两极,北部是北极点N,南部是南极点S,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答案】13.A14.C【知识点】地球仪【解析】【点评】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13.读图可知,甲位于北极圈位置(约 66.5°N),乙为北回归线,丙为南回归线,丁为赤道,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4.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所有经线长度大致相等;纬线是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0° 纬线 )是最大的纬线圈,长度约 4 万千米 。0° 经线是半圆,0° 纬线(赤道 )是圆圈,赤道长度约是经线长度的 2 倍,即 0° 纬线是 0° 经线长度的 2 倍,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5.【答案】D【知识点】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解析】【分析】A、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而非圆形,且所有经线长度相等,A错误。B、纬线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纬线越长,纬度越低,B错误。C、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纬线环绕地球一周,指示东西方向,C错误。D、赤道是 0° 纬线,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纬线圈,长度约 4 万千米,由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短,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16.【答案】C【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解析】【分析】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该经线是一条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故选C。17.【答案】C【知识点】重要经纬线【解析】【分析】经线是连接北极和南极,并且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就是说所有的经线的两端都是南北极点;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选择的地点应是南北极点。四个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根据地球仪上连接北极和南极,并且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指示东西方向而且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进行分析解答。18.【答案】C【知识点】经线和经度【解析】【分析】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的圆圈,两条经线需满足:度数相加等于 180°,一条为东经(E),另一条为西经(W),因此能与20°E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是160°W,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之和为 180°,且东西经相反。【答案】19.B20.A【知识点】时差【解析】【点评】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使得地球上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早,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地球自转造成了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出现差异,19.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地理现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间更早 。不同经度的地方,存在时间差异,所以四个城市因经度不同,受地球自转影响,时间显示不一样,B正确;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和时间差异无关,A错误。纬度不同主要影响热量差异、昼夜长短变化等,不是时间差异的原因,C错误。生活习惯不会造成这种基于地理规律的时间差异,D错误。故答案为:B。20.全球共划分成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 ,相邻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经度相差越小,时间差异越小。北京和东京经度相差小,所以时间差异小,A正确。纬度相差小主要影响气候、昼夜长短等方面的相似性,和时间差异关联小,B错误。文化差异、经济差距和时间差异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C、D错误。故答案为:A。21.【答案】A【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使得我们看到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这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A正确;而地球的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BC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22.【答案】D【知识点】地球的大小【解析】【分析】“八万里” 约为 4 万千米,这与赤道的周长吻合。因为赤道是地球最大的纬线圈,纬度越低,纬线圈越长,只有在赤道上,地球自转一周的距离才能达到约 4 万千米,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转周期为一天;赤道为最长的纬线圈,周长约为4万千米。【答案】23.D24.C【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解析】【点评】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差。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④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的划分。23.由于地球是球体,地表是曲面。在山上(海拔高)比山下(海拔低)视野更开阔,能更早突破地球曲面的遮挡看到日出,这一现象可证明地球是球体,故D正确;与时间的差异、昼夜更替、四季更替无关,排除ABC。故答案为:D。24.地球公转轨道中,甲位置是春分(3 月 21 日前后 ),乙是夏至(6 月 21 日前后 ),丙是秋分(9 月 23 日前后 ),丁是冬至(12 月 22 日前后 )。国庆期间(10 月 1 日左右 ),最接近秋分(丙位置,9 月 23 日前后 ),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5.【答案】(1)(60°N, 40°W)(2)北;西(3)C、D;北温(4)东南;不能回到原地。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沿一个方向一直往北飞最终会到达北极点,无法回到原点。【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定向【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中,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N),向南增大为南纬(S);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W),向东增大为东经(E),故A点的经纬度是(60°N, 40°W)。(2)赤道(0°纬线)是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B地纬度是40°N,在赤道以北,所以位于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160°E以东是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是东半球。C地经度是40°W,在20°W以西,所以位于西半球。(3)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读图可知,A、B、C、D中位于低纬度的是C、D;B位于中纬度;A位于中高纬度的分界线上。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B点(40°N)处于五带中的北温带。(4)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D在A的东南方向。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飞机沿 D 点一直往北飞,最北只能到达北极点,到达北极点后就没有“北”方向了,无法再沿原方向回到原地,所以不能回到原地。【点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故A点的经纬度是(60°N, 40°W)。(2)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读图可知,B地位于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读图可知,C地位于西半球。(3)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读图可知,A、B、C、D中位于低纬度的是C、D;B位于中纬度;A位于中高纬度的分界线上。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B点(40°N)处于五带中的北温带。(4)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D在A的东南方向。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由此可判定,一飞机沿D点一直往北飞,不改变方向,不能回原地,只能到达北极点。26.【答案】(1)自西向东;逆(2)地轴;北极星;一天(约24小时)(3)④;乙地;甲地(4)东京;早;时间【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转动。(2)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现象。地球的自转中心是地轴,这是一条穿过地球内部的假想轴线,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自转的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3)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将到达白天的是晨线,将到达夜晚的是昏线。读图可知,图上④点位于晨线上,即将迎来白昼。甲、乙两地,甲地位于夜半球,处于深夜;乙地位于昼半球,接近正午。(4)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京在东京东经度数比北京大,所以东京先迎来日出,先看到日出的地方时间更早,所以东京比北京的时间早。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时间的差异,也就是地方时的不同。【点评】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拨动地球仪,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2)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现象。地球的自转中心是地轴,这是一条穿过地球内部的假想轴线,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自转的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3)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将到达白天的是晨线,将到达夜晚的是昏线。读图可知,图上④点位于晨线上,即将迎来白昼。甲、乙两地,甲地位于夜半球,处于深夜;乙地位于昼半球,接近正午。(4)由于地球的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时间的差异,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东京位于北京的东面,故东京先迎来日出,因此东京比北京的时间早。27.【答案】(1)自西向东;1年(2)①;丁;夏至日(3)④(4)③;低【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 1 年,也就是大约 365 天,完成一次绕太阳的公转运动。(2)读图可知,6月21日前后,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①处,即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乙位于赤道,丙位于南回归线,只有丁在北回归线上,因此太阳直射右图中丁所在的纬线。(3)当扬州柳树吐露新芽时,此时为春季,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④处即春分日附近。(4)读材料可知,当成都市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时,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③处。这时成都正值冬季,气温较低。【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1)由所学知识可知,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即一个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年。(2)读图可知,6月21日前后,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①处,即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乙位于赤道,丙位于南回归线,只有丁在北回归线上,因此太阳直射右图中丁所在的纬线。(3)当扬州柳树吐露新芽时,此时为春季,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④处即春分日附近。(4)读材料可知,当成都市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时,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③处。这时成都正值冬季,气温较低。1 / 1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3分,共72分。)1.(2024七上·新津月考)以下是我国的太空探索成就是( )A.“东方1号”载人飞船 B.“旅居者号”火星车C.哈勃望远镜 D.天宫空间站【答案】D【知识点】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解析】【分析】A、“东方 1 号” 载人飞船是苏联在 1961 年发射的载人飞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飞船,由尤里 加加林乘坐完成太空飞行,不属于我国的太空探索成就,A错误。B、“旅居者号” 火星车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 1996 年发射的火星车,是人类送往火星的第一辆火星车,属于美国的太空探索成果,与我国无关,B错误。C、哈勃望远镜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联合研制的太空望远镜,1990 年发射升空,主要用于太空观测,并非我国的项目,C错误。D、天宫空间站是我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于 2021 年开始逐步搭建,目前已完成基本构型并投入运营,是我国太空探索的重要成就,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我国探索太空的意义在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太空探索也有助于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为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提供新领域。此外,它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2.(2024七上·新津月考)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是( )①“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②“东方红一号”卫星③“神舟五号”载人飞船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答案】C【知识点】太空探索的进展【解析】【分析】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 飞船发射成功,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22 年,“神舟十四号” 航天员执行出舱等任务,在我国空间站建设等进程中进一步拓展太空探索实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是 “东方红一号” 卫星、“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 航天员出舱,即②③①,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我国探索太空的意义在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太空探索也有助于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为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提供新领域。此外,它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2024七上·新津月考)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如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邻居是( )A.地球和金星 B.地球和木星 C.木星和土星 D.地球和水星4.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5.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3.B4.D5.B【知识点】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太空探索的意义;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解析】【点评】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探索太空是为了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宇宙知识,研究更多技术,促进人类进步。3.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所以火星的邻居,内侧是地球,外侧是木星,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4.A、按照太阳系行星顺序,火星和木星之间是小行星带,地球在火星内侧,并非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A错误。B、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转的天体,B错误。C、月球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极大,自然环境和地球差异显著,C错误。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确实是水星,D正确。故答案为:D。5.太空中主要是各类天体等,生物资源极少,并非太空探索主要开发利用对象,①错误;太空特殊的物理环境,可用于开展科学实验,②正确;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能为未来深空探测、太空居住等提供依据,③正确;我国太空探索成果,能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④正确。故答案为:B。(2024七上·新津月考)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可能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水域面积大 B.大气层太薄C.距离恒星太近 D.距离太阳太远7.该行星存在大气层主要取决于( )A.日照条件好 B.适宜的质量C.日地距离适中 D.拥有原始海洋【答案】6.C7.B【知识点】太阳系与八大行星【解析】【点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一般而言,围绕恒星公转的是行星,围绕行星公转的是卫星。6.由材料可知,行星绕昏暗恒星运转,“温度太高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温度高是因为距离恒星太近,接收到过多恒星辐射,这是生命难以存在的主要原因,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7.A、日照条件主要影响行星表面获得的能量等,和大气层存在的关联性小,大气层存在主要和行星自身引力等有关,A错误。B、行星有适宜质量,其引力能束缚住气体,从而形成大气层;质量太小,引力弱,气体易逃逸,难以形成大气层,所以该行星存在大气层主要取决于适宜质量,B正确。C、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与大气层的存在无关,C错误。D、原始海洋和大气层存在的因果关系小,大气层形成主要和行星自身引力等相关,D错误。故答案为:B。8.(2024七上·新津月考)如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27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照片。这颗“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 )A.球形 B.圆柱体 C.圆锥体 D.不规则球体【答案】D【知识点】地球的形状【解析】【分析】通过现代科学测量,人们发现地球不是正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 6378 千米,极半径约 6357 千米 ,赤道略鼓、两极稍扁,是一个不规则球体,D正确;地球并不是球形、圆柱体和圆锥体,ABC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9.(2024七上·新津月考)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②天圆地方③根据月亮形状推测④卫星照片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答案】B【知识点】地球的形状【解析】【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据太阳、月球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按照认识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为②③①④,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一根据太阳和月亮推测地球的形状一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2024七上·新津月考)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人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10.在学习地理时,借助地球仪可以( )A.认识地球的真实形状B.确定某一点的地理位置C.自右向左拨动地球.演示地球自转运动D.精确测量每个地区的海拔1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②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③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④纬线和经线各有360条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12.小震把乒乓球穿在铁丝上,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制作正确的地球仪( )A. B.C. D.【答案】10.B11.B12.D【知识点】地球仪;地球的大小【解析】【点评】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10.A、地球仪是地球的缩小模型,地球真实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仪为正球体,无法呈现地球真实形状,A错误;B、地球仪上标注了经纬线、经纬度等,能借助这些确定某点的地理位置,B正确;C、借助地球仪应该自左向右拨动地球.演示地球自转运动,C错误;D、地球仪是简化模型,无法精确测量地区海拔,测量海拔需专业的测绘工具,D错误。故答案为:B。11.地球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①正确;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②错误;地球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③正确;纬线和经线是人们为定位、度量而虚拟划分的,有无数条,④错误。故答案为:B。12.地球仪的中心被地轴穿过,地轴和地平面有66.5°的夹角,地轴和地表的交点是南北两极,北部是北极点N,南部是南极点S,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024七上·新津月考)郑州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通过购买材料,自制简易地球仪来认识地球。完成下面小题。13.小组成员在地球仪上绘制了经纬网,甲、乙、丙、丁四条特殊纬线标注正确的是( )A.甲—北极圈 B.乙—赤道C.丙—北回归线 D.丁—南回归线14.制作的地球仪模型,0°经线与0°纬线相比( )A.0°经线与0°纬线正好等长 B.0°经线比0°纬线略长C.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2倍 D.0°纬线比0°经线略长【答案】13.A14.C【知识点】地球仪【解析】【点评】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13.读图可知,甲位于北极圈位置(约 66.5°N),乙为北回归线,丙为南回归线,丁为赤道,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4.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所有经线长度大致相等;纬线是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0° 纬线 )是最大的纬线圈,长度约 4 万千米 。0° 经线是半圆,0° 纬线(赤道 )是圆圈,赤道长度约是经线长度的 2 倍,即 0° 纬线是 0° 经线长度的 2 倍,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5.(2024七上·新津月考)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圆 B.纬线越长,纬度越高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赤道是最长纬线圈【答案】D【知识点】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解析】【分析】A、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而非圆形,且所有经线长度相等,A错误。B、纬线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纬线越长,纬度越低,B错误。C、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纬线环绕地球一周,指示东西方向,C错误。D、赤道是 0° 纬线,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纬线圈,长度约 4 万千米,由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短,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16.(2024七上·新津月考)去年暑假小明随父母去英国度假,参观了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看到了一条铜质的“本初子午线”,这条线是 ( )A.180°经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0°经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答案】C【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解析】【分析】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该经线是一条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故选C。17.(2024七上·新津月考)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A.0°纬线上 B.0°经线上 C.南极点 D.南回归线上【答案】C【知识点】重要经纬线【解析】【分析】经线是连接北极和南极,并且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就是说所有的经线的两端都是南北极点;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选择的地点应是南北极点。四个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根据地球仪上连接北极和南极,并且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指示东西方向而且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进行分析解答。18.(2024七上·新津月考)与20°E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是( )A.20°W B.160°E C.160°W D.本初子午线【答案】C【知识点】经线和经度【解析】【分析】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的圆圈,两条经线需满足:度数相加等于 180°,一条为东经(E),另一条为西经(W),因此能与20°E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是160°W,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之和为 180°,且东西经相反。(2024七上·新津月考)国庆假期,小杰开启北京之行。入住宾馆时,他发现大堂墙面上四个钟表显示时间不一样。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9.造成四个城市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纬度不同 D.生活习惯20.北京和东京的时间差异小,这是因为两地( )A.经度相差小 B.纬度相差小 C.文化差异小 D.经济差距小【答案】19.B20.A【知识点】时差【解析】【点评】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使得地球上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早,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地球自转造成了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出现差异,19.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地理现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间更早 。不同经度的地方,存在时间差异,所以四个城市因经度不同,受地球自转影响,时间显示不一样,B正确;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和时间差异无关,A错误。纬度不同主要影响热量差异、昼夜长短变化等,不是时间差异的原因,C错误。生活习惯不会造成这种基于地理规律的时间差异,D错误。故答案为:B。20.全球共划分成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 ,相邻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经度相差越小,时间差异越小。北京和东京经度相差小,所以时间差异小,A正确。纬度相差小主要影响气候、昼夜长短等方面的相似性,和时间差异关联小,B错误。文化差异、经济差距和时间差异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C、D错误。故答案为:A。21.(2024七上·新津月考)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四季更替C.五带的划分 D.昼夜长短的变化【答案】A【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使得我们看到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这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A正确;而地球的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BC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22.(2024七上·新津月考)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写的地点和地理现象是( )A.赤道,地球的公转 B.北回归线,地球的自转C.南回归线,地球的公转 D.赤道,地球的自转【答案】D【知识点】地球的大小【解析】【分析】“八万里” 约为 4 万千米,这与赤道的周长吻合。因为赤道是地球最大的纬线圈,纬度越低,纬线圈越长,只有在赤道上,地球自转一周的距离才能达到约 4 万千米,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转周期为一天;赤道为最长的纬线圈,周长约为4万千米。(2024七上·新津月考)国庆期间,小苗同学在海拔1330米的江西赣州市上犹县筑峰顶上欣赏了壮丽的日出风光。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3.小苗同学在山上发现站得高看得远,这一天他看见了比山下(海拔130米,同一经度)更早的日出,此现象能证明( )A.时间的差异 B.昼夜更替C.四季更替 D.地球是一个球体24.小苗观看日出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23.D24.C【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解析】【点评】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差。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④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的划分。23.由于地球是球体,地表是曲面。在山上(海拔高)比山下(海拔低)视野更开阔,能更早突破地球曲面的遮挡看到日出,这一现象可证明地球是球体,故D正确;与时间的差异、昼夜更替、四季更替无关,排除ABC。故答案为:D。24.地球公转轨道中,甲位置是春分(3 月 21 日前后 ),乙是夏至(6 月 21 日前后 ),丙是秋分(9 月 23 日前后 ),丁是冬至(12 月 22 日前后 )。国庆期间(10 月 1 日左右 ),最接近秋分(丙位置,9 月 23 日前后 ),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共28分)25.(2024七上·新津月考)读“局部经纬网图”与“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A地的经纬度: 。(2)从南北半球来看,B地位于 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C地位于 半球。(3)A、B、C、D中位于低纬度的是 ,B点处于五带中的 带。(4)D在A的 方向;飞机沿D点一直往北飞,不改变方向,能否回到原地?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60°N, 40°W)(2)北;西(3)C、D;北温(4)东南;不能回到原地。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沿一个方向一直往北飞最终会到达北极点,无法回到原点。【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定向【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中,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N),向南增大为南纬(S);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W),向东增大为东经(E),故A点的经纬度是(60°N, 40°W)。(2)赤道(0°纬线)是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B地纬度是40°N,在赤道以北,所以位于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160°E以东是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是东半球。C地经度是40°W,在20°W以西,所以位于西半球。(3)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读图可知,A、B、C、D中位于低纬度的是C、D;B位于中纬度;A位于中高纬度的分界线上。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B点(40°N)处于五带中的北温带。(4)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D在A的东南方向。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飞机沿 D 点一直往北飞,最北只能到达北极点,到达北极点后就没有“北”方向了,无法再沿原方向回到原地,所以不能回到原地。【点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故A点的经纬度是(60°N, 40°W)。(2)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读图可知,B地位于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读图可知,C地位于西半球。(3)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读图可知,A、B、C、D中位于低纬度的是C、D;B位于中纬度;A位于中高纬度的分界线上。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B点(40°N)处于五带中的北温带。(4)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D在A的东南方向。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由此可判定,一飞机沿D点一直往北飞,不改变方向,不能回原地,只能到达北极点。26.(2024七上·新津月考)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暗室里,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地球仪上,同时拨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形成的昼夜交替现象。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拨动地球仪,地球自转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 (顺/逆)时针方向转动。(2)地球的自转中心是 ,它的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自转的周期是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即将进入白昼的是 地;甲乙两地,此时接近正午的是 ,处于深夜的是 。(4)北京和东京先迎来日出的是 ,因此东京比北京的时间 (早或晚);说明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 的差异。【答案】(1)自西向东;逆(2)地轴;北极星;一天(约24小时)(3)④;乙地;甲地(4)东京;早;时间【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转动。(2)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现象。地球的自转中心是地轴,这是一条穿过地球内部的假想轴线,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自转的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3)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将到达白天的是晨线,将到达夜晚的是昏线。读图可知,图上④点位于晨线上,即将迎来白昼。甲、乙两地,甲地位于夜半球,处于深夜;乙地位于昼半球,接近正午。(4)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京在东京东经度数比北京大,所以东京先迎来日出,先看到日出的地方时间更早,所以东京比北京的时间早。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时间的差异,也就是地方时的不同。【点评】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拨动地球仪,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2)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现象。地球的自转中心是地轴,这是一条穿过地球内部的假想轴线,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自转的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3)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将到达白天的是晨线,将到达夜晚的是昏线。读图可知,图上④点位于晨线上,即将迎来白昼。甲、乙两地,甲地位于夜半球,处于深夜;乙地位于昼半球,接近正午。(4)由于地球的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时间的差异,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东京位于北京的东面,故东京先迎来日出,因此东京比北京的时间早。27.(2024七上·新津月考)读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周期是 。(2)6月21日前后,地球位于公转轨道 处附近(填数码),此时太阳直射右图中 点(甲、乙、丙、丁)所在的纬线,北半球节气是 (填节气名称)。(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当扬州柳树吐露新芽时,地球会位于公转轨道的 处附近(填数码)。(4)当成都市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 处(填数码),此时成都市气温较 (填“高”或“低)。【答案】(1)自西向东;1年(2)①;丁;夏至日(3)④(4)③;低【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 1 年,也就是大约 365 天,完成一次绕太阳的公转运动。(2)读图可知,6月21日前后,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①处,即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乙位于赤道,丙位于南回归线,只有丁在北回归线上,因此太阳直射右图中丁所在的纬线。(3)当扬州柳树吐露新芽时,此时为春季,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④处即春分日附近。(4)读材料可知,当成都市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时,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③处。这时成都正值冬季,气温较低。【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1)由所学知识可知,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即一个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年。(2)读图可知,6月21日前后,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①处,即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乙位于赤道,丙位于南回归线,只有丁在北回归线上,因此太阳直射右图中丁所在的纬线。(3)当扬州柳树吐露新芽时,此时为春季,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④处即春分日附近。(4)读材料可知,当成都市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时,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③处。这时成都正值冬季,气温较低。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学生版).docx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