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七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试卷1.(2025七下·宁波期中)为治理春季杨柳飞絮造成的空气污染,园艺师像给病人打针一样,给杨柳注射一种抑制剂,通过抑制花芽分化来减少飞絮的形成。抑制剂应注入到树干的( )A.营养组织 B.保护组织 C.输导组织 D.分生组织2.(2025七下·宁波期中)“又是一年春来到,灼灼桃夭花枝俏”。下列关于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桃树是被子植物,只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个体B.桃子由子房发育而来C.桃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D.桃花的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3.(2025七下·宁波期中)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图中能正确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 )A. B.C. D.4.(2025七下·宁波期中)下图是豌豆花和果实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豌豆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B.图中①是柱头,④是胚珠C.豌豆花的子房中含有多个胚珠D.图中⑦是花丝,能产生花粉5.(2025七下·宁波期中)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B.C-12和C-14 属于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完全相同C.H2SO4、H2O、H2CO3三种物质中均含有氢分子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6.(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关于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I可表示卵生、完全变态发育B.若D→A→CC.若D表示为蝗虫的受精卵,则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时期是CD.用图乙D→A→B→C来表示青蛙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成蛙7.(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每个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B.在“”分子中,若“●”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 ”元素化合价为-2价C.该图示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分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为1:28.(2025七下·宁波期中)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对比原来液态水中的粒子分布,汽化后在相等大小空间内粒子分布最有可能的是 ( )A. B. C. D.9.(2025七下·宁波期中)下列对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④质量几乎相等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10.(2025七下·宁波期中)为了研究链霉菌对三种细菌的杀菌效果,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块平板上画3条平行线(3条均与图中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3天,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产生链霉素的链霉菌是属于真菌B.三种细菌都没有成型的细胞核C.实验中链霉素对结核菌的杀菌效果最好D.链霉素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11.(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克隆羊“多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提供了去核卵细胞的A羊是为“多利”绵羊提供了主要的遗传基因B.提供了乳腺细胞核的B羊是“多利”绵羊真正的母亲C.虽然“多利”绵羊是C羊生出的,但相貌却与提供细胞核的B羊很相似D.“多利”绵羊的诞生过程中没有经过精卵细胞的结合12.(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所示,全硼富勒烯团簇(B40)的分子结构像中国红灯笼。B40属于( )A.非金属单质 B.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13.(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B.X表示N2C.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g D.X原子的质子数为714.(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是细胞生长,过程②是细胞分化B.过程②的细胞中出现了染色体C.经过过程②,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A、B、C表示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15.(2025七下·宁波期中)下图依次为甲、乙、丙、丁四种植物无性生殖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叫扦插,处理插穗时不能带有芽和叶B.乙叫出芽生殖,与酵母菌的生殖方式相同C.丙叫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贴D.丁叫组织培养,可以快速地培养出与母体不同色的蝴蝶兰16.(2025七下·宁波期中)某团队研究证明了PtO42+离子能够稳定存在(Pt是铂的元素符号),已知该离子中氧元素显-2价,则该离子中铂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0 B.+8 C.+4 D.+217.(2025七下·宁波期中)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a,能够形成Xn-,另一元素Y 能够形成与Xn-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Ym+,则Y元素的质子数是( )A.a+m-n B.a-m-n C.a+m+n D.a-m+n18.(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所示为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乙B.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C.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D.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19.(2025七下·宁波期中)已知一个CO的分子的质量为 nkg,一个CO2分子的质量为 mkg,若以碳原子的1/12质量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20.(2025七下·宁波期中)在 NO、NO2、N2O5三种氧化物中,当氧元素质量相等时,则各物质的质量比为( )A.150:115:108 B.108:80:87C.12:8:9 D.10:5:221.(2025七下·宁波期中)写出下列化学式的读法或对应物质的化学式。铜 ;氯气 ;Al2O3 ;Fe(OH)2 22.(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的A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能产生卵细胞和雌性激素。(2)正常情况下,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图甲中的 (选填字母)。(3)男生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了如下变化,属于第二性征的有____(单选)。A.长出胡须 B.长青春痘 C.肺通气量增大23.(2025七下·宁波期中)(1)有一种原子,它的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核外有19个电子,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杀菌净水剂,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24.(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所示为某类生物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生殖和发育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成熟的生物体为西瓜,则过程①表示 ,在此之前还需要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2)若成熟的生物体为某种昆虫,②③表示两种发育过程,则家蚕的发育过程为 (填序号) 。(选填“②”或“③”)(3)若成熟的生物体为鸡,则受精方式为 受精。(选填“体内”或“体外”)25.(2025七下·宁波期中)人类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史简单归纳如下:甲(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基于“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提出的。根据实验现象(如图),不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单选)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负电荷(2)如图乙,α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多选)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B.模型在科学探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最现代的原子模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清晰26.(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H ① F Na ② Si ③ ④ (1)表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四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填序号)。(2)写出表中②和④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3)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多选)A.原子序数:④>③ B.核外电子数:①=③C.③和④处于同一周期 D.①和③的电子层数相同27.(2025七下·宁波期中)在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同时各滴入一滴墨水,一段时间后,杯中水的情况如图甲所示,该实验表明扩散快慢与 有关;如图乙所示,在试管中装一半水并滴几滴红墨水,然后向试管中缓缓注满酒精,塞紧塞子,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波面下降且颜色趋于一致,要想加快混合速度,结合第一个实验现象,可以对试管 ;如图丙所示,将两个表面较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这一现象证明分子间有 。28.(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Ⅱ为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图,并查阅资料可知,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105Pa,1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氢气为0.01819L,氧气为0.03102L。试完成下列问题:(1)证明气体A的方法是 ;(2)从理论上看,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为 ,但从图Ⅱ发现,反应开始时几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于2:1,几分钟后气体的体积比接近2:1,试问其原因可能是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4)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5)电解水的过程可用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29.(2025七下·宁波期中)生活中乱丢过期药品是否会对周边生物和环境造成影响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科开展了“过期感冒灵颗粒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将一定量的感冒灵颗粒加入蒸馏水,充分搅拌溶解后制成溶液。②取五个烧杯,按下表配制溶液(单位mL)烧杯号 1 2 3 4 5感冒灵颗粒溶液 0 20 40 60 80蒸馏水 100 80 60 40 20③取五个相同的培养皿,编号:A、B、C、D、E,分别平铺放入50颗水稻种子。④分别向A~E五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上表1~5号烧杯中的溶液,然后将五个培养皿同时放置于25℃环境中恒温培养。⑤每隔24小时,将各培养皿中的液体倒净,并重复步骤④,以确保液体浓度基本不变。7天后统计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如上图所示。(1)小科探究实验中设置A 培养皿的作用是 。(2)第③步中,每个培养皿加入的50颗水稻种子有什么要求 (写出一点即可) 。(3)第④步中,为何要将5个培养皿均放入25℃环境中恒温培养 。(4)通过对上述实验结果的分析,可得出结论: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稻种子萌发的 作用越强(填“促进”或“抑制”)。30.(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是钠在氯气中燃烧的装置图和其微观示意图。(1)化学符号“Na”表示的含义有:钠元素、钠单质,还能表示 。(2)金属的实验现象: 。(3)从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原子中的 发生了转移。31.(2025七下·宁波期中)为了探究分子的运动,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已知浓盐酸易挥发,呈酸性,发挥出的HCl气体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1)如图Ⅰ所示的实验中,一段时间后变红色的烧杯是 ,变红的原因是 。(2)图Ⅱ为改进后的实验,滴入2~3滴浓硫酸后,在c处可看到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变红更快,该现象说明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可能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32.(2025七下·宁波期中)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肠胃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化学式为( 就是其中的一种。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1)蛋氨酸是由 种元素组成,它的一个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33.(2025七下·宁波期中)某同学发现他家菜园中蔬菜生长迟缓,便施用了一种氮肥,如图所示是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硝酸铵净重: 50kg含氮量: 34.3 %XX化学工业公司(1)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多少克尿素 与40g纯硝酸铵( 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3)该氮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杂质不含氮元素)34.(2025七下·宁波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果实在发育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选择了两种黄瓜雌花,坚持每天定时测量果实的体积,并绘制了果实体积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曲线a中,幼果体积增大是花的 迅速发育的结果。(2)在大棚里种植黄瓜时,为避免出现曲线b的现象,可以采取 的措施。35.(2025七下·宁波期中)某工业盐酸中因含有少量 (不含其它杂质)而显黄色,测知该盐酸中H+和Cl-的个数比为88:97, 则其中 Fe3+和Cl-的个数比为 。36.(2025七下·宁波期中)四种元素的粒子 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已知: 则它们核电荷数的大小关系是 。37.(2025七下·宁波期中)X元素1个原子的质量是m克,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化合物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M,则W克 中含有 Y的原子数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组织;结构与层次【解析】【分析】考查了植物的结构层次知识。植物的组织主要由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各种组织的功能和特点是各不相同的。【解答】A.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B.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C.疏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给杨柳注射的一种抑制剂,应注入到树干的疏导组织中。D.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它们通过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并形成其他组织。故本题选择:C2.【答案】B【知识点】结构与层次;种子植物;传粉及其途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分析】桃树属于被子植物,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繁殖;桃子是桃树的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来;植物只有三个结构层次,相比较动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层次;桃花主要是通过异花传粉的。【解答】A.桃树属于被子植物,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繁殖。B.桃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这是果实的形成过程。C.植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一层次。D.桃花主要通过异花传粉,依靠风或昆虫等媒介进行传粉。故答案为:B3.【答案】B【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种类与分布【解析】【分析】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前四种元素是0、Si、A1、Fe。【解答】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前四种元素是0、Si、A1、Fe,因此只有B图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答案】D【知识点】花的结构【解析】【分析】植物开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发育情况如下图所示:图中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子房壁,④是胚珠,⑤是子房,⑥是花药,⑦是花丝。【解答】A.豌豆花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因为这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B.①是柱头,④是胚珠。故B不符合题意。C.豌豆的果实中有多粒种子,因此花中的子房中应含有多个胚珠,故C不符合题意。D.⑥是花药,能产生花粉,而⑦是花丝。故答案为:D5.【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温度计热胀冷缩的原理,及微观粒子间的关系进行解答。【解答】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由于汞原子间距增大,而非原子体积变大。B.C-12和C-14虽然属于同种元素,但中子数不同,原子结构不完全相同。C.H2SO4、H2O、H2CO3 三种物质中含有氢元素,而不是氢分子。D.氧气和液氧的状态不同,但都能支持燃烧,分子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答案为;D6.【答案】C【知识点】昆虫的生殖方式;昆虫的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1)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2)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发育,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3)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特指昆虫和两栖动物。【解答】A.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是变态发育,因此图甲中1可表示卵生、变态发育。B.若D表示为家蚕的受精卵,则家蚕一生的发育过程是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C. 若D表示为蝗虫的卵,蝗虫在幼虫和成虫期都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C成虫期危害最大。D. 若D是青蛙的受精卵,图乙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是:D受精卵→A蝌蚪→B幼蛙→C成蛙。故答案为:C7.【答案】D【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解析】【分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解答】A.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B.在该分子中,原子个数是1:1,若一种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另一种元素化合价为-1价;C.由图示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D.由图示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2。故答案为:D8.【答案】C【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解析】【分析】液体分子间有间隔,活塞上移说明体积变大了,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距发生了变化,据此分析解答。【解答】水由液态发生汽化后变成气态,水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故水蒸气的体积变大,而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在相等大小空间内分子数量减少。故答案为:C9.【答案】A【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核内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当原子的核外电子失去后原子就带上电性而成离子,Fe2+是指失去了2个电子,Fe3+表示失去了3个电子,但他们都是铁元素。【解答】①核电荷数相同,三种粒子都属铁元素所以核电荷数相同,正确;②核外电子数相等,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所以核外电子数不相等,错误;③所含的质子数相等,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因为属同种元素所以他们的质子数是相等的,正确;④质量几乎相等,电子的质量相对于整个原子来讲非常小可忽略,所以三者质量几乎相等,正确;①③④正确。故选A10.【答案】D【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真菌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图示实验结果表明,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类物质,它可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繁殖。实验表明链霉素对结核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霍乱菌的抑制作用弱,对伤寒菌几乎无抑制作用。【解答】A.链霉菌属于真菌;B.细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实验表明该抗生素对结核菌的抑制效果最强,即杀菌效果最好;D.实验表明该抗生素对伤寒菌几乎无抑制作用,即几乎没有治疗效果。故答案为:D11.【答案】A【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解析】【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小羊多利虽然是由C羊分娩出来的,母羊C为多利提供了胚胎发育的场所,但长相却不会象C羊。【解答】A.A绵羊为“多利”提供了去核卵细胞,也就是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B.B绵羊为“多利”提供了乳腺细胞核,也就是遗传物质,因此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母亲;C.小羊“多利”虽然是由C羊分娩出来的,母羊C为多利提供了胚胎发育的场所,但长相却一点也不象C羊,原因就是因为小羊的细胞核不是C羊提供,而是来自于B羊。D.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方式,生物的诞生过程种没有经过受精的过程。故答案为:A12.【答案】A【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 根据物质分类的依据进行解答。【解答】全硼富勒烯团簇(B40) 由硼元素组成,属于单质。由于全硼富勒烯团簇(B40)的分子由40个硼原子构成,因此属于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物理混合而成的,都不符合全硼富勒烯团簇(B40) 的性质。故答案为;A13.【答案】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根据对元素的认识和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进行解答。【解答】A.碳是6号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4结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7号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C.相对原子质量是某种原子质量与碳原子质量十二分之一的比值,没有单位;D.由周期表的信息可知,X原子序数为7,因为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7。故答案为:D14.【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解析】【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而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解答】A.过程①由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是细胞分裂过程;B.过程①是细胞分裂,过程②是细胞分化,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C.过程②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D.过程②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所以A、B、C代表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故答案为:D15.【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解答】A.甲叫扦插,插条可以有3-4个饱满的芽;B.乙用茎繁殖,叫营养繁殖,与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不相同;C.丙叫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D.丁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不能培育与母体不同色的蝴蝶兰。故答案为:C16.【答案】A【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解析】【分析】】根据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整个原子团的化合价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已知该离子团中氧元素显-2价,而整个原子团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铂元素化合价为+10价。故答案为:A17.【答案】C【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这个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解答】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a,故质子数为a,X得到n个电了后变为Xn-,Xn-的核外电子数是a+n;Y失去m个电子后变为Ym+,Y的核外电子数是y-m;Xn-与Ym+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即核外电子数相同,故a+n=y-m,则y=a+m+n。故答案为:C18.【答案】C【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吸水,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曲线甲表示种子萌发的鲜重;曲线乙表示种子干重变化。【解答】A.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吸水,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曲线甲是表示种子萌发的鲜重;曲线乙是表示种子干重变化;B.曲线甲中A→ 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C.大豆幼苗长出叶,光合作用开始进行,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萌发的种子一直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从C点开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D.由于大豆幼苗还没长出叶前,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从A点到C点有机物是减少的,即干重下降,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故答案为:C19.【答案】B【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解答】 已知一个CO的分子的质量为 nkg,一个CO2分子的质量为 mkg ,一个CO的分子比一个CO2分子少一个氧原子,则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kg;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2n-m)kg;若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答案】A【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比等于实际质量比进行计算。【解答】假设三种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均为x克。根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出各物质的总质量:1. NO:氧的质量分数为,总质量为2. NO2:氧的质量分数为,总质量为3. N2O5:氧的质量分数为,总质量为将总质量比化简为:,简化为150:115:108故答案为:A21.【答案】Cu;Cu;氧化铝;氢氧化亚铁【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书写要求进行解答。【解答】(1)铜的化学式为:Cu;(2)氯气的化学式为:Cl2(3) Al2O3 的名称为:氧化铝(4) Fe(OH)2 的名称为:氢氧化亚铁22.【答案】(1)卵巢(2)B(3)A【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青春期的变化【解析】【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由A卵巢、B输卵管、C子宫、D阴道等器官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性器官是卵巢,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解答】(1)甲图中A是女性的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2)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也是卵细胞与精子进行受精作用的场所;(3)男生长出胡须是属于第二性征故答案为:卵巢;B;A23.【答案】(1)39(2)+6【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解析】【分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等知识原理进行计算。【解答】(1)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该原子有19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因此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39;(2)铁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计算出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答案为:39;+624.【答案】(1)受精;传粉(2)③(3)体内【知识点】传粉及其途径;昆虫的发育过程;鸟的生殖方式【解析】【分析】(1)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3)鸟类属于体内受精、卵生。【解答】(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则过程①表示受精,植物体要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2)昆虫的发育过程包括③完全变态发育和②不完全表变态发育。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受精卵一幼虫一蛹→成虫等四个时期,这种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3)鸡属于鸟类,鸟类是体内受精,卵生。故答案为:(1)受精;传粉 (2) ③ (3)体内25.【答案】(1)D(2)被弹射回来(3)A;B;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终太阳运动那样。【解答】(1)A.当a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只有少数a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这说明原子核对它们的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体积很小,不合题意;B.极少数a粒子会沿原方向返回,说明它们与原子核撞击后受到的作用力很大,即原子核本身的质量较大,不合题意;C.根据图片可知,a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不合题意;D.没有任何现象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如图乙,a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a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被弹射回来故答案为:被弹射回来(3)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人们在研究原子机构时,多数用到了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叶逐渐清晰。故答案为:ABD26.【答案】(1)①③④(2)MgCl2(3)A;C【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1) ①②③④分别为O、Mg、S、Cl,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①③④故答案为:①③④(2) 表中②和④分别是Mg、Cl组成的化合物,其中④显+2价,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I2;故答案为:MgCI2,(3)A.原子序数 ④>③B,核外电子数: ①>③C. ③和④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行,因此属于同一周期D. ①和③属于同一族,电子层最外面一层的电子数相同故答案为:A、C27.【答案】温度;加热;引力【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1)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故分子运动剧烈,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若要使颜色快速混合均匀,可采用的方法是给试管加热。(3)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两个接触面很接近,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答案为:温度;加热;引力28.【答案】(1)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燃看是否有蓝色火焰(2)2:1;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3)氢和氧(4)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5)④③①②【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解答】(1)由图可知,生成的气体A的体积大于气体B的体积,可知气体A是氢气,检验方法:点燃,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2) 由大于2:1可知氢气多,氧气少,可能是因为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氧气溶到水中的多;(3) 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水通电后生成氢气与氧气,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4)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与氧气,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为:水通电=氢气+氧气。(5) 电解水时,从微观上看,两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被分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然后每2个氢原子构成1个氢分子,同时每2个氧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最终构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故答案为:(1)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燃看是否有蓝色火焰;(2)2:1(3)氢和氧(4)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5) ④③①②29.【答案】(1)对照(2)颗粒饱满(3)提供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4)抑制【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解答】(1) 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所以题干中取五个培养皿,编号为A、B、C、D、E号,向A号培养皿加入适量清水,向B、C、D、E号培养皿分别加入等量的2、3、4、5四种浓度的感冒灵颗粒溶液,B、C、D、E是实验组,该试验的变量是感冒灵颗粒溶液浓度,其中A号是对照组,起对照作用。(2) 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本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感冒灵颗粒溶液浓度,其余条件都相同且适宜。可见,第③步中,每个培养皿加入的50颗水稻种子的要求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3)结合分析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而25℃是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所以,第④步中,要将5个培养皿均放入恒温培养箱,且恒温培养箱的温度要设置在 25℃ ;(4) 结合题干柱形图可知,用少许感冒灵颗粒溶液培养的种子的萌发数量少于用清水培养的种子的萌发数量,并且感冒灵颗粒溶液浓度越高,水稻种子萌发的数量越少。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感冒灵颗粒对水稻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程度越大。故答案为:(1)对照;(2)颗粒饱满;(3)提供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4)抑制。30.【答案】(1)一个钠原子(2)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3)电子【知识点】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学变化现象【解析】【分析】(1)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有的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Na是钠元素的化学符号,则宏观上可表示:①钠元素、②钠单质;微观上可表示:一个钠原子。(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钠原子(3)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最外层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然后相结合形成氯化钠离子,由此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原子中的电子发生了转移。故答案给:(1)一个钠原子;(2)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3)电子。31.【答案】(1)甲;烧杯丙中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分子运动到烧杯甲中(2)放热【知识点】酸、碱的概念;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结合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知识进行解答。【解答】(1)因为分子是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的,丙杯中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分子运动到烧杯甲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改进后的装置,可以在密闭空间进行操作,在通过观察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变红的现象中,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可以通过气球体积的变大,来说明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可能会放热。32.【答案】(1)五;20(2)蛋氨酸(化学式(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由蛋氨酸的化学式 ( 进行解答;(2)蛋氨酸(化学式( 中氮元素的相对质量与蛋氨酸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为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1)由蛋氨酸的化学式 ( 可知,蛋氨酸是由碳、氢、氧、氮、硫五种元素组成的,1个蛋氨酸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的,则其每个分子中共含20个原子。33.【答案】(1)7:1:12(2)设质量为m的尿素与40g纯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则有,解得 m=30g。故答案为:30g(3)该氮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98%【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相应元素的质量比;(2)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及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3) 根据物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1)硝酸铵 中 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4:(163)=7:1:1234.【答案】(1)子房(2)人工授粉【知识点】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传粉及其途径【解析】【分析】植物开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除雌蕊的子房外,其他结构逐渐凋落,最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a曲线中的子房完成受精后,子房的细胞不断分裂生长使南瓜的体积不断增大;b表示子房体积逐渐变小,最终凋落。【解答】(1) 植物开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花萼花冠、雄蕊以及承认的柱头和花柱一般都逐渐凋落,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曲线b表示的是黄瓜的凋落,原因是未授粉。(2)若授粉不足就会出现图中曲线b的现象,空粒或瘪粒,所以需要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从雄蕊上采集花粉,再将花粉酒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增加传粉率,达到增产的目的。故答案为:(1)子房 (2)人工授粉35.【答案】3:97【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时,溶液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值相等进行解答。【解答】由于H+与Cl-的个数比为88:97,则负电荷总数为97,氢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为88,由于溶液呈电中性,所以要保证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值相等,则铁离子需要提供9个正电荷,因为一个铁离子带三个正电荷,故溶液中需要的铁离子个数为3,所以Fe3+与Cl-的个数比为3:97,故答案为:3:9736.【答案】A>B>D>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解析】【分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知识进行解答【解答】Ax+、By+、Cm-、Dn-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说明这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设四种元素粒子的核电荷数分别为:M(A)、M(B)、M(C)、M(D),则有M(A)-x=M(B)-y=M(C)+m=M(D)+n,因为x>y,m>n,所以它们的核电荷数的大小关系A>B>D>C故答案为:A>B>D>C37.【答案】【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M和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可以计算出XY2中Y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根据W克XY2的质量和Y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W克XY2中Y元素的质量,这样便可以计算出W克XY2中X元素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W克XY2中X原子的个数,Y原子数是X的2倍,这样就求出了 W克 中含有 Y的原子数 。【解答】XY2中Y元素的质量分数:;W克XY2中Y元素的质量:;W克XY2中X元素的质量:W克XY2中X原子的个数:故W克XY2中X原子的个数:1 / 1浙江省宁波七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试卷1.(2025七下·宁波期中)为治理春季杨柳飞絮造成的空气污染,园艺师像给病人打针一样,给杨柳注射一种抑制剂,通过抑制花芽分化来减少飞絮的形成。抑制剂应注入到树干的( )A.营养组织 B.保护组织 C.输导组织 D.分生组织【答案】C【知识点】组织;结构与层次【解析】【分析】考查了植物的结构层次知识。植物的组织主要由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各种组织的功能和特点是各不相同的。【解答】A.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B.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C.疏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给杨柳注射的一种抑制剂,应注入到树干的疏导组织中。D.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它们通过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并形成其他组织。故本题选择:C2.(2025七下·宁波期中)“又是一年春来到,灼灼桃夭花枝俏”。下列关于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桃树是被子植物,只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个体B.桃子由子房发育而来C.桃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D.桃花的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答案】B【知识点】结构与层次;种子植物;传粉及其途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分析】桃树属于被子植物,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繁殖;桃子是桃树的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来;植物只有三个结构层次,相比较动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层次;桃花主要是通过异花传粉的。【解答】A.桃树属于被子植物,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繁殖。B.桃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这是果实的形成过程。C.植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一层次。D.桃花主要通过异花传粉,依靠风或昆虫等媒介进行传粉。故答案为:B3.(2025七下·宁波期中)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图中能正确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种类与分布【解析】【分析】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前四种元素是0、Si、A1、Fe。【解答】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前四种元素是0、Si、A1、Fe,因此只有B图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2025七下·宁波期中)下图是豌豆花和果实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豌豆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B.图中①是柱头,④是胚珠C.豌豆花的子房中含有多个胚珠D.图中⑦是花丝,能产生花粉【答案】D【知识点】花的结构【解析】【分析】植物开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发育情况如下图所示:图中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子房壁,④是胚珠,⑤是子房,⑥是花药,⑦是花丝。【解答】A.豌豆花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因为这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B.①是柱头,④是胚珠。故B不符合题意。C.豌豆的果实中有多粒种子,因此花中的子房中应含有多个胚珠,故C不符合题意。D.⑥是花药,能产生花粉,而⑦是花丝。故答案为:D5.(2025七下·宁波期中)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B.C-12和C-14 属于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完全相同C.H2SO4、H2O、H2CO3三种物质中均含有氢分子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温度计热胀冷缩的原理,及微观粒子间的关系进行解答。【解答】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由于汞原子间距增大,而非原子体积变大。B.C-12和C-14虽然属于同种元素,但中子数不同,原子结构不完全相同。C.H2SO4、H2O、H2CO3 三种物质中含有氢元素,而不是氢分子。D.氧气和液氧的状态不同,但都能支持燃烧,分子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答案为;D6.(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关于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I可表示卵生、完全变态发育B.若D→A→CC.若D表示为蝗虫的受精卵,则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时期是CD.用图乙D→A→B→C来表示青蛙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成蛙【答案】C【知识点】昆虫的生殖方式;昆虫的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1)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2)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发育,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3)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特指昆虫和两栖动物。【解答】A.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是变态发育,因此图甲中1可表示卵生、变态发育。B.若D表示为家蚕的受精卵,则家蚕一生的发育过程是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C. 若D表示为蝗虫的卵,蝗虫在幼虫和成虫期都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C成虫期危害最大。D. 若D是青蛙的受精卵,图乙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是:D受精卵→A蝌蚪→B幼蛙→C成蛙。故答案为:C7.(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每个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B.在“”分子中,若“●”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 ”元素化合价为-2价C.该图示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分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为1:2【答案】D【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解析】【分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解答】A.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B.在该分子中,原子个数是1:1,若一种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另一种元素化合价为-1价;C.由图示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D.由图示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2。故答案为:D8.(2025七下·宁波期中)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对比原来液态水中的粒子分布,汽化后在相等大小空间内粒子分布最有可能的是 ( )A. B. C. D.【答案】C【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解析】【分析】液体分子间有间隔,活塞上移说明体积变大了,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距发生了变化,据此分析解答。【解答】水由液态发生汽化后变成气态,水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故水蒸气的体积变大,而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在相等大小空间内分子数量减少。故答案为:C9.(2025七下·宁波期中)下列对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④质量几乎相等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答案】A【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核内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当原子的核外电子失去后原子就带上电性而成离子,Fe2+是指失去了2个电子,Fe3+表示失去了3个电子,但他们都是铁元素。【解答】①核电荷数相同,三种粒子都属铁元素所以核电荷数相同,正确;②核外电子数相等,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所以核外电子数不相等,错误;③所含的质子数相等,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因为属同种元素所以他们的质子数是相等的,正确;④质量几乎相等,电子的质量相对于整个原子来讲非常小可忽略,所以三者质量几乎相等,正确;①③④正确。故选A10.(2025七下·宁波期中)为了研究链霉菌对三种细菌的杀菌效果,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块平板上画3条平行线(3条均与图中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3天,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产生链霉素的链霉菌是属于真菌B.三种细菌都没有成型的细胞核C.实验中链霉素对结核菌的杀菌效果最好D.链霉素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答案】D【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真菌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图示实验结果表明,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类物质,它可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繁殖。实验表明链霉素对结核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霍乱菌的抑制作用弱,对伤寒菌几乎无抑制作用。【解答】A.链霉菌属于真菌;B.细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实验表明该抗生素对结核菌的抑制效果最强,即杀菌效果最好;D.实验表明该抗生素对伤寒菌几乎无抑制作用,即几乎没有治疗效果。故答案为:D11.(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克隆羊“多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提供了去核卵细胞的A羊是为“多利”绵羊提供了主要的遗传基因B.提供了乳腺细胞核的B羊是“多利”绵羊真正的母亲C.虽然“多利”绵羊是C羊生出的,但相貌却与提供细胞核的B羊很相似D.“多利”绵羊的诞生过程中没有经过精卵细胞的结合【答案】A【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解析】【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小羊多利虽然是由C羊分娩出来的,母羊C为多利提供了胚胎发育的场所,但长相却不会象C羊。【解答】A.A绵羊为“多利”提供了去核卵细胞,也就是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B.B绵羊为“多利”提供了乳腺细胞核,也就是遗传物质,因此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母亲;C.小羊“多利”虽然是由C羊分娩出来的,母羊C为多利提供了胚胎发育的场所,但长相却一点也不象C羊,原因就是因为小羊的细胞核不是C羊提供,而是来自于B羊。D.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方式,生物的诞生过程种没有经过受精的过程。故答案为:A12.(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所示,全硼富勒烯团簇(B40)的分子结构像中国红灯笼。B40属于( )A.非金属单质 B.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答案】A【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 根据物质分类的依据进行解答。【解答】全硼富勒烯团簇(B40) 由硼元素组成,属于单质。由于全硼富勒烯团簇(B40)的分子由40个硼原子构成,因此属于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物理混合而成的,都不符合全硼富勒烯团簇(B40) 的性质。故答案为;A13.(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B.X表示N2C.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g D.X原子的质子数为7【答案】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根据对元素的认识和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进行解答。【解答】A.碳是6号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4结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7号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C.相对原子质量是某种原子质量与碳原子质量十二分之一的比值,没有单位;D.由周期表的信息可知,X原子序数为7,因为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7。故答案为:D14.(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是细胞生长,过程②是细胞分化B.过程②的细胞中出现了染色体C.经过过程②,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A、B、C表示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解析】【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而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解答】A.过程①由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是细胞分裂过程;B.过程①是细胞分裂,过程②是细胞分化,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C.过程②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D.过程②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所以A、B、C代表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故答案为:D15.(2025七下·宁波期中)下图依次为甲、乙、丙、丁四种植物无性生殖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叫扦插,处理插穗时不能带有芽和叶B.乙叫出芽生殖,与酵母菌的生殖方式相同C.丙叫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贴D.丁叫组织培养,可以快速地培养出与母体不同色的蝴蝶兰【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解答】A.甲叫扦插,插条可以有3-4个饱满的芽;B.乙用茎繁殖,叫营养繁殖,与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不相同;C.丙叫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D.丁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不能培育与母体不同色的蝴蝶兰。故答案为:C16.(2025七下·宁波期中)某团队研究证明了PtO42+离子能够稳定存在(Pt是铂的元素符号),已知该离子中氧元素显-2价,则该离子中铂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0 B.+8 C.+4 D.+2【答案】A【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解析】【分析】】根据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整个原子团的化合价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已知该离子团中氧元素显-2价,而整个原子团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铂元素化合价为+10价。故答案为:A17.(2025七下·宁波期中)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a,能够形成Xn-,另一元素Y 能够形成与Xn-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Ym+,则Y元素的质子数是( )A.a+m-n B.a-m-n C.a+m+n D.a-m+n【答案】C【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这个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解答】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a,故质子数为a,X得到n个电了后变为Xn-,Xn-的核外电子数是a+n;Y失去m个电子后变为Ym+,Y的核外电子数是y-m;Xn-与Ym+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即核外电子数相同,故a+n=y-m,则y=a+m+n。故答案为:C18.(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所示为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乙B.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C.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D.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答案】C【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吸水,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曲线甲表示种子萌发的鲜重;曲线乙表示种子干重变化。【解答】A.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吸水,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曲线甲是表示种子萌发的鲜重;曲线乙是表示种子干重变化;B.曲线甲中A→ 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C.大豆幼苗长出叶,光合作用开始进行,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萌发的种子一直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从C点开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D.由于大豆幼苗还没长出叶前,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从A点到C点有机物是减少的,即干重下降,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故答案为:C19.(2025七下·宁波期中)已知一个CO的分子的质量为 nkg,一个CO2分子的质量为 mkg,若以碳原子的1/12质量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答案】B【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解答】 已知一个CO的分子的质量为 nkg,一个CO2分子的质量为 mkg ,一个CO的分子比一个CO2分子少一个氧原子,则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kg;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2n-m)kg;若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2025七下·宁波期中)在 NO、NO2、N2O5三种氧化物中,当氧元素质量相等时,则各物质的质量比为( )A.150:115:108 B.108:80:87C.12:8:9 D.10:5:2【答案】A【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比等于实际质量比进行计算。【解答】假设三种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均为x克。根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出各物质的总质量:1. NO:氧的质量分数为,总质量为2. NO2:氧的质量分数为,总质量为3. N2O5:氧的质量分数为,总质量为将总质量比化简为:,简化为150:115:108故答案为:A21.(2025七下·宁波期中)写出下列化学式的读法或对应物质的化学式。铜 ;氯气 ;Al2O3 ;Fe(OH)2 【答案】Cu;Cu;氧化铝;氢氧化亚铁【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书写要求进行解答。【解答】(1)铜的化学式为:Cu;(2)氯气的化学式为:Cl2(3) Al2O3 的名称为:氧化铝(4) Fe(OH)2 的名称为:氢氧化亚铁22.(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的A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能产生卵细胞和雌性激素。(2)正常情况下,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图甲中的 (选填字母)。(3)男生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了如下变化,属于第二性征的有____(单选)。A.长出胡须 B.长青春痘 C.肺通气量增大【答案】(1)卵巢(2)B(3)A【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青春期的变化【解析】【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由A卵巢、B输卵管、C子宫、D阴道等器官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性器官是卵巢,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解答】(1)甲图中A是女性的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2)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也是卵细胞与精子进行受精作用的场所;(3)男生长出胡须是属于第二性征故答案为:卵巢;B;A23.(2025七下·宁波期中)(1)有一种原子,它的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核外有19个电子,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杀菌净水剂,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答案】(1)39(2)+6【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解析】【分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等知识原理进行计算。【解答】(1)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该原子有19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因此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39;(2)铁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计算出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答案为:39;+624.(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所示为某类生物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生殖和发育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成熟的生物体为西瓜,则过程①表示 ,在此之前还需要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2)若成熟的生物体为某种昆虫,②③表示两种发育过程,则家蚕的发育过程为 (填序号) 。(选填“②”或“③”)(3)若成熟的生物体为鸡,则受精方式为 受精。(选填“体内”或“体外”)【答案】(1)受精;传粉(2)③(3)体内【知识点】传粉及其途径;昆虫的发育过程;鸟的生殖方式【解析】【分析】(1)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3)鸟类属于体内受精、卵生。【解答】(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则过程①表示受精,植物体要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2)昆虫的发育过程包括③完全变态发育和②不完全表变态发育。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受精卵一幼虫一蛹→成虫等四个时期,这种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3)鸡属于鸟类,鸟类是体内受精,卵生。故答案为:(1)受精;传粉 (2) ③ (3)体内25.(2025七下·宁波期中)人类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史简单归纳如下:甲(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基于“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提出的。根据实验现象(如图),不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单选)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负电荷(2)如图乙,α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多选)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B.模型在科学探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最现代的原子模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清晰【答案】(1)D(2)被弹射回来(3)A;B;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终太阳运动那样。【解答】(1)A.当a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只有少数a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这说明原子核对它们的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体积很小,不合题意;B.极少数a粒子会沿原方向返回,说明它们与原子核撞击后受到的作用力很大,即原子核本身的质量较大,不合题意;C.根据图片可知,a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不合题意;D.没有任何现象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如图乙,a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a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被弹射回来故答案为:被弹射回来(3)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人们在研究原子机构时,多数用到了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叶逐渐清晰。故答案为:ABD26.(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H ① F Na ② Si ③ ④ (1)表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四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填序号)。(2)写出表中②和④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3)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多选)A.原子序数:④>③ B.核外电子数:①=③C.③和④处于同一周期 D.①和③的电子层数相同【答案】(1)①③④(2)MgCl2(3)A;C【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1) ①②③④分别为O、Mg、S、Cl,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①③④故答案为:①③④(2) 表中②和④分别是Mg、Cl组成的化合物,其中④显+2价,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I2;故答案为:MgCI2,(3)A.原子序数 ④>③B,核外电子数: ①>③C. ③和④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行,因此属于同一周期D. ①和③属于同一族,电子层最外面一层的电子数相同故答案为:A、C27.(2025七下·宁波期中)在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同时各滴入一滴墨水,一段时间后,杯中水的情况如图甲所示,该实验表明扩散快慢与 有关;如图乙所示,在试管中装一半水并滴几滴红墨水,然后向试管中缓缓注满酒精,塞紧塞子,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波面下降且颜色趋于一致,要想加快混合速度,结合第一个实验现象,可以对试管 ;如图丙所示,将两个表面较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这一现象证明分子间有 。【答案】温度;加热;引力【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1)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故分子运动剧烈,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若要使颜色快速混合均匀,可采用的方法是给试管加热。(3)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两个接触面很接近,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答案为:温度;加热;引力28.(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Ⅱ为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图,并查阅资料可知,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105Pa,1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氢气为0.01819L,氧气为0.03102L。试完成下列问题:(1)证明气体A的方法是 ;(2)从理论上看,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为 ,但从图Ⅱ发现,反应开始时几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于2:1,几分钟后气体的体积比接近2:1,试问其原因可能是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4)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5)电解水的过程可用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答案】(1)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燃看是否有蓝色火焰(2)2:1;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3)氢和氧(4)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5)④③①②【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解答】(1)由图可知,生成的气体A的体积大于气体B的体积,可知气体A是氢气,检验方法:点燃,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2) 由大于2:1可知氢气多,氧气少,可能是因为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氧气溶到水中的多;(3) 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水通电后生成氢气与氧气,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4)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与氧气,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为:水通电=氢气+氧气。(5) 电解水时,从微观上看,两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被分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然后每2个氢原子构成1个氢分子,同时每2个氧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最终构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故答案为:(1)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燃看是否有蓝色火焰;(2)2:1(3)氢和氧(4)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5) ④③①②29.(2025七下·宁波期中)生活中乱丢过期药品是否会对周边生物和环境造成影响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科开展了“过期感冒灵颗粒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将一定量的感冒灵颗粒加入蒸馏水,充分搅拌溶解后制成溶液。②取五个烧杯,按下表配制溶液(单位mL)烧杯号 1 2 3 4 5感冒灵颗粒溶液 0 20 40 60 80蒸馏水 100 80 60 40 20③取五个相同的培养皿,编号:A、B、C、D、E,分别平铺放入50颗水稻种子。④分别向A~E五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上表1~5号烧杯中的溶液,然后将五个培养皿同时放置于25℃环境中恒温培养。⑤每隔24小时,将各培养皿中的液体倒净,并重复步骤④,以确保液体浓度基本不变。7天后统计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如上图所示。(1)小科探究实验中设置A 培养皿的作用是 。(2)第③步中,每个培养皿加入的50颗水稻种子有什么要求 (写出一点即可) 。(3)第④步中,为何要将5个培养皿均放入25℃环境中恒温培养 。(4)通过对上述实验结果的分析,可得出结论: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稻种子萌发的 作用越强(填“促进”或“抑制”)。【答案】(1)对照(2)颗粒饱满(3)提供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4)抑制【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解答】(1) 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所以题干中取五个培养皿,编号为A、B、C、D、E号,向A号培养皿加入适量清水,向B、C、D、E号培养皿分别加入等量的2、3、4、5四种浓度的感冒灵颗粒溶液,B、C、D、E是实验组,该试验的变量是感冒灵颗粒溶液浓度,其中A号是对照组,起对照作用。(2) 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本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感冒灵颗粒溶液浓度,其余条件都相同且适宜。可见,第③步中,每个培养皿加入的50颗水稻种子的要求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3)结合分析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而25℃是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所以,第④步中,要将5个培养皿均放入恒温培养箱,且恒温培养箱的温度要设置在 25℃ ;(4) 结合题干柱形图可知,用少许感冒灵颗粒溶液培养的种子的萌发数量少于用清水培养的种子的萌发数量,并且感冒灵颗粒溶液浓度越高,水稻种子萌发的数量越少。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感冒灵颗粒对水稻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程度越大。故答案为:(1)对照;(2)颗粒饱满;(3)提供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4)抑制。30.(2025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是钠在氯气中燃烧的装置图和其微观示意图。(1)化学符号“Na”表示的含义有:钠元素、钠单质,还能表示 。(2)金属的实验现象: 。(3)从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原子中的 发生了转移。【答案】(1)一个钠原子(2)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3)电子【知识点】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学变化现象【解析】【分析】(1)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有的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Na是钠元素的化学符号,则宏观上可表示:①钠元素、②钠单质;微观上可表示:一个钠原子。(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钠原子(3)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最外层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然后相结合形成氯化钠离子,由此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原子中的电子发生了转移。故答案给:(1)一个钠原子;(2)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3)电子。31.(2025七下·宁波期中)为了探究分子的运动,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已知浓盐酸易挥发,呈酸性,发挥出的HCl气体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1)如图Ⅰ所示的实验中,一段时间后变红色的烧杯是 ,变红的原因是 。(2)图Ⅱ为改进后的实验,滴入2~3滴浓硫酸后,在c处可看到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变红更快,该现象说明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可能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答案】(1)甲;烧杯丙中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分子运动到烧杯甲中(2)放热【知识点】酸、碱的概念;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结合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知识进行解答。【解答】(1)因为分子是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的,丙杯中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分子运动到烧杯甲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改进后的装置,可以在密闭空间进行操作,在通过观察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变红的现象中,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可以通过气球体积的变大,来说明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可能会放热。32.(2025七下·宁波期中)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肠胃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化学式为( 就是其中的一种。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1)蛋氨酸是由 种元素组成,它的一个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答案】(1)五;20(2)蛋氨酸(化学式(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由蛋氨酸的化学式 ( 进行解答;(2)蛋氨酸(化学式( 中氮元素的相对质量与蛋氨酸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为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1)由蛋氨酸的化学式 ( 可知,蛋氨酸是由碳、氢、氧、氮、硫五种元素组成的,1个蛋氨酸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的,则其每个分子中共含20个原子。33.(2025七下·宁波期中)某同学发现他家菜园中蔬菜生长迟缓,便施用了一种氮肥,如图所示是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硝酸铵净重: 50kg含氮量: 34.3 %XX化学工业公司(1)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多少克尿素 与40g纯硝酸铵( 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3)该氮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杂质不含氮元素)【答案】(1)7:1:12(2)设质量为m的尿素与40g纯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则有,解得 m=30g。故答案为:30g(3)该氮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98%【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相应元素的质量比;(2)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及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3) 根据物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1)硝酸铵 中 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4:(163)=7:1:1234.(2025七下·宁波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果实在发育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选择了两种黄瓜雌花,坚持每天定时测量果实的体积,并绘制了果实体积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曲线a中,幼果体积增大是花的 迅速发育的结果。(2)在大棚里种植黄瓜时,为避免出现曲线b的现象,可以采取 的措施。【答案】(1)子房(2)人工授粉【知识点】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传粉及其途径【解析】【分析】植物开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除雌蕊的子房外,其他结构逐渐凋落,最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a曲线中的子房完成受精后,子房的细胞不断分裂生长使南瓜的体积不断增大;b表示子房体积逐渐变小,最终凋落。【解答】(1) 植物开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花萼花冠、雄蕊以及承认的柱头和花柱一般都逐渐凋落,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曲线b表示的是黄瓜的凋落,原因是未授粉。(2)若授粉不足就会出现图中曲线b的现象,空粒或瘪粒,所以需要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从雄蕊上采集花粉,再将花粉酒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增加传粉率,达到增产的目的。故答案为:(1)子房 (2)人工授粉35.(2025七下·宁波期中)某工业盐酸中因含有少量 (不含其它杂质)而显黄色,测知该盐酸中H+和Cl-的个数比为88:97, 则其中 Fe3+和Cl-的个数比为 。【答案】3:97【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时,溶液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值相等进行解答。【解答】由于H+与Cl-的个数比为88:97,则负电荷总数为97,氢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为88,由于溶液呈电中性,所以要保证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值相等,则铁离子需要提供9个正电荷,因为一个铁离子带三个正电荷,故溶液中需要的铁离子个数为3,所以Fe3+与Cl-的个数比为3:97,故答案为:3:9736.(2025七下·宁波期中)四种元素的粒子 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已知: 则它们核电荷数的大小关系是 。【答案】A>B>D>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解析】【分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知识进行解答【解答】Ax+、By+、Cm-、Dn-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说明这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设四种元素粒子的核电荷数分别为:M(A)、M(B)、M(C)、M(D),则有M(A)-x=M(B)-y=M(C)+m=M(D)+n,因为x>y,m>n,所以它们的核电荷数的大小关系A>B>D>C故答案为:A>B>D>C37.(2025七下·宁波期中)X元素1个原子的质量是m克,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化合物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M,则W克 中含有 Y的原子数是 。【答案】【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M和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可以计算出XY2中Y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根据W克XY2的质量和Y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W克XY2中Y元素的质量,这样便可以计算出W克XY2中X元素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W克XY2中X原子的个数,Y原子数是X的2倍,这样就求出了 W克 中含有 Y的原子数 。【解答】XY2中Y元素的质量分数:;W克XY2中Y元素的质量:;W克XY2中X元素的质量:W克XY2中X原子的个数:故W克XY2中X原子的个数: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七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七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