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在遗传学发展历程中,多位科学家的研究为遗传学理论奠定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因子的结构B.格里菲思认为“转化因子”可直接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C.摩尔根研究果蝇眼色遗传时,提出的假说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D.艾弗里用肺炎链球菌进行实验时,控制自变量采用了“加法原理”2.下列有关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一般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1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但只有一个DNA分子C.人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等于所有DNA分子的碱基总数D.基因在豌豆杂交过程中一般能够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3.有关遗传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理论上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nB.采用花粉鉴定法可以验证豌豆茎高度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也发生自由组合D.利用豌豆做正反交,需分别对亲本双方雌、雄花套袋并人工授粉4.豌豆的子叶颜色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形状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F1基因型的种类与数量关系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YR Yr yR yrYR ①Yr ③yRyr ② ④A.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时B.表中③与④杂交,子代中黄色圆粒个体占1/4C.若要鉴定一株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选择表中④进行测交最简便D.表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F1个体,其基因型共有2种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性生殖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通过减数分裂维持B.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种配子,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种配子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D.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了一个aXBXB型配子,与减数分裂Ⅱ分裂异常有关6.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某双链环状DNA分子含有600个碱基对,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7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该DNA分子中嘌呤和嘧啶的数量各300个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D.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7.5%7.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饮食引起的生物体性状改变不一定是表观遗传现象B.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C.表观遗传能够使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表型发生可遗传的变化D.蜂王和工蜂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与基因突变有关,与表观遗传无关8.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物质,是肺癌的重要诱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癌变后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B.导致肺癌的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了原癌基因C.抑癌基因表达的某些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D.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化学物质属于化学致癌因子9.水稻是自花传粉的植物,HMSI基因中插入了8个碱基对后突变为hms1,突变后控制合成的酶A分子量变小,进一步导致雄性不育。将野生型和雄性不育突变体杂交得F1,F1自交所得的F2中突变型占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HMS1:hms1=1:1)B.F2中能自花传粉的个体不可能含有hms1基因C.HMSI基因转录出的mRNA比hms1基因转录出的mRNA长D.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作为亲本中的父本10.贵州野生杜鹃(G1G1)和栽培山茶花(A2A2)均为二倍体植物,其中G1、A2分别代表两个物种的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12条染色体。二者杂交后代F1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新种云贵杜鹃,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生杜鹃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B.新种云贵杜鹃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C.F1两个染色体组G1、A2的染色体之间可联会形成四分体D.云贵杜鹃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含2个染色体组11.如图表示某雄性果蝇的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情况。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果蝇白眼基因和焦刚毛基因来自其父本或母本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焦刚毛基因、翅外展基因均含有2个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2号染色体和X染色体各含有1条D.紫眼基因和白眼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2.雄性琴鸟求偶时不仅能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还能模仿喇叭声、电锯声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模仿能力强的雄性琴鸟的基因在种群中的频率可能会逐渐升高B.琴鸟模仿人类世界声音的能力是其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C.不同地区的琴鸟模仿声音的种类存在差异,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琴鸟模仿能力的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多种可遗传变异13.图示为甲、乙、丙3种昆虫的染色体组,相同数字标注的结构起源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所有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B.自然状态下,3种昆虫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C.丙中标有2、3的和标有4、5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可联会形成四分体D.在3种昆虫的进化过程中,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二、多选题14.已知彩虹玉米籽粒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科研人员以多组基因型相同的紫色玉米粒植株和金黄色玉米粒植株为亲本进行杂交,F1中紫色玉米粒植株:金黄色玉米粒植株=1:1,F1中紫色玉米粒植株相互交配,F2中既有紫色玉米粒植株,又有金黄色玉米粒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粒的紫色和金黄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亲本中紫色玉米粒植株的基因型为Mm,金黄色玉米粒植株的基因型为mmC.F1中紫色玉米粒植株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紫色玉米粒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比为1/4D.F2中金黄色玉米粒植株随机交配,子代均为纯合子,且全部表现为金黄色15.STR是DNA分子上以2~6个核苷酸为单元的重复序列,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可用于亲子鉴定和研究生物的亲缘关系等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某STR重复3次,则该片段最多含有18个核糖B.亲子鉴定时不同个体的STR不同,说明STR容易产生变异C.减数分裂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两个STR会彼此分离D.采集并分析大熊猫粪便中的STR分子标记可以调查大熊猫的种群数量16.下图所示的遗传系谱图中有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另外一种为尼曼一匹克病C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病为尼曼一匹克病C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4和Ⅱ5基因型相同,均为AaXBXbC.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6D.Ⅲ9的色盲基因来自I1的概率是1/417.某岛屿有甲、乙两种蜥蜴,甲蜥蜴以坚硬种子为食,进化出粗壮颌骨;乙蜥蜴以软果为食,颌骨细长。研究发现两者的杂种胚胎早期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岛上两种蜥蜴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一个基因库B.食物种类的差异是引起甲、乙两种蜥蜴基因库不同的原因之一C.地理隔离和食性分化共同限制了甲、乙两种蜥蜴间的基因交流D.杂种胚胎的产生表明两个种群尚未产生生殖隔离18.如图所示,甲硫氨酸在腺苷转移酶的催化下,生成甲基供体SAM,DNA甲基转移酶将SAM上的甲基转移到DNA双链中胞嘧啶的第5位碳原子上。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被甲基化后,基因表达会受到抑制。酒精可以抑制腺苷转移酶活性影响DNA甲基化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甲基化修饰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可以遗传给后代B.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C.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起始密码子与tRNA的结合,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D.经常饮酒可能导致生殖细胞DNA甲基化水平降低从而影响胚胎发育三、解答题19.图1是以某植物(2n=24)为材料观察到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材料取自该植物的 (填“雄蕊”或“雌蕊”),制作以上装片需要进行“ → →染色→制片”操作。(2)据图1分析,图A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形成 个四分体,细胞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图 所示细胞分裂时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图 所示的细胞分裂时期。(3)图C中的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 期,该时期每个细胞中有 条染色单体。(4)图2中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为 (填“甲”或“乙”),图1中细胞B对应图2中 (填字母)段,此时染色体组数为 。20.如图表示遗传信息在细胞中的传递过程,①~④为分子。回答下列问题:(1)①分子的两条链按 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其基本骨架;由分子①形成新的分子①的过程叫作 。(2)分子②的一段碱基序列为5'-AUGGCU-3',则其对应的DNA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是5'- -3'。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 (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3)在核糖体上合成分子④需要的原料是 ,在此过程中需要③ 的参与。(4)细胞中某些基因可转录生成不编码蛋白质的miRNA,其可以和mRNA的序列通过 发生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从而抑制基因表达的 过程,该现象属于表观遗传,原因是 。21.离尊杓兰和丽江杓兰均为我国珍稀濒危兰科植物,二者分布地有一定重叠。离萼杓花瓣下垂,呈紫红色或褐色。丽江杓兰花瓣通常为黄绿色至淡绿色,带有斑点或条纹。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了蜜蜂携带有兰花花粉块,这能为研究兰花的进化提供 证据。丽江杓兰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 和隔离。(2)研究发现,离萼杓兰和丽江杓兰某一基因同源性为100%,据此 (填“能”或“不能”)说明他们是同一物种,理由是 。(3)熊蜂可为杓兰传粉,杓兰的结构特点和熊蜂生活习性的形成是 的结果。熊蜂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深色)和d(浅色)控制,调查某深色岩区熊蜂深色表型占72%,d的基因频率为40%,则该区深色熊蜂中纯合个体占 。22.紫罗兰花色有紫色和白色。研究发现,紫色花的形成需要两种酶的参与:酶A将前体物质转化为中间产物,酶B将中间产物转化为紫色色素。基因A、B分别控制这两种酶的合成,a、b无此功能,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个白花品种杂交,F1全为紫花,F1自交所得的F2中有紫花和白花。取F2各表现型的花瓣提取液进行实验,分别在提取液中加入中间产物或纯化的酶A、酶B,观察是否生成紫色色素,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提取液来源 是否添加中间产物 是否添加酶A 是否添加酶B 是否显紫色紫花 - - - +白花I + - - -白花Ⅱ - + - +白花Ⅲ - - + +注:白花I、Ⅱ、Ⅲ基因型互不相同:“+”表示是,“-”表示否。(1)研究发现F1植株只有花瓣细胞产紫色色素,这种现象是 的结果。(2)控制紫罗兰花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F2中紫花与白花的理论比为 ,F2紫色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3)白花Ⅱ的花瓣细胞中由于缺乏酶 植株不能表现紫色,这表明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 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白花Ⅲ可能的基因型有 。(4)现利用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植株,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请完善育种步骤:a. ;b. ;c.待所得植株开花后制备花瓣提取液,每个植株的提取液中都分别加入“酶A”、“酶B”或“酶A和酶B”。若某植株的花瓣提取液只有在加入 (填“酶A”、“酶B”或“酶A和酶B”)时才出现紫色,则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23.西瓜(2n=22)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回答下列问题:(1)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了四倍体植株,该育种方式的原理为 。从细胞水平来看,秋水仙素发挥作用的时期是 。将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西瓜,三倍体西瓜表现出无籽的性状的原因是 。(2)西瓜的6号染色体和10号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相互易位,若部分10号染色体片段易位到6号染色体上则表示为610,部分6号染色体片段易位到10号染色体上则表示为106。将野生型品系和育性正常的染色体易位的纯合系(610610106106)杂交获得染色体易位系杂种一代F1。如图所示,F1减数分裂I前期,易位染色体和正常染色体联会形成“十字”结构。该结构的染色体存在2种分离方式:若一条染色体和与其联会的染色体中的任意一条分到细胞的同一极,称之为邻近式分离;若一条染色体和与其联会的所有染色体均不能分到细胞的同一极,称之为交替式分离。其中邻近式分离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成类型有 种,交替式分离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成类型有 种。若配子中缺失一个染色体组的部分基因会导致败育,上述染色体分离方式中只有 式分离产生的配子才能正常发育。(3)西瓜果皮有深绿(G)和浅绿(g)之分。现利用单体(2n-1,缺少一条染色体)可对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进行定位。用纯合深绿果皮植株制备 种单体,将浅绿品种与这些单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隔离种植。结果表明,与9号单体杂交时子代出现的表型及比例为 ,则果皮颜色基因可初步定位于9号染色体上。(4)SSR是DNA中普遍存在的简单重复序列。不同品系、不同染色体DNA的SSR互不相同,因此可作为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定位。为验证(3)的结论,研究者选用9号染色体携带不同SSR分子标记的纯合亲本开展遗传实验:以深绿果皮植株(SSR1/SSR1)与浅绿果皮植株(SSR2/SSR2)进行杂交,F1自交后,测定F2植株的SSR组成。若浅色果皮植株的SSR组成为SSR2/SSR2,深绿果皮植株的SSR组成为 ,则进一步说明G/g可能在9号染色体上。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A B D C D B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D B D ABD CD BD ACD AC19.(1) 雄蕊 解离 漂洗(2) 12 D B(3)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减数分裂Ⅱ的中期) 24(4) 乙 GH 2/二/两20.(1) 反向平行 脱氧核糖和磷酸(磷酸和脱氧核糖) (DNA)复制(2) AGCCAT 从左向右(3) 氨基酸 tRNA/转运RNA(4) 碱基互补配对 翻译 miRNA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发挥作用的,该过程中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21.(1) 化石 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2) 不能 二者之间虽存在同源基因,但不能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每个物种都含有多个基因,该同源基因这只是众多基因中的一种)(3) 协同进化 1/322.(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2) (基因的)自由组合 9:7 1/9(3) A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AAbb或Aabb(4) 将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得F1 取F1的花药(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酶A和酶B23.(1) 染色体(数目)变异 有丝分裂前期 减数分裂时会发生染色体联会紊乱,导致无法正常产生配子(或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从而不能形成种子)(2) 4/四 2/二 交替(3) 11 深绿:浅绿约为1:1(4)一部分个体为SSR1/SSR1,另外一部分个体为SSR1/SSR2(SSR1/SSR1:SSR1/SSR2=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