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直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按要求规范填涂,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冰心先生曾说过:“语文是所有科目之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我们的品格修养、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七(一)班开展了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下是班长小语设置的部分关卡,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
1. 下面是小语准备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帮他完成。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小一点说,关系到我们当下的升学;大一点说,关乎人生的幸福感。
其实,学好语文并不难。平时我们看到很多同学的语文成绩总是上不去,做了很多题也不见起色,感到很迷①(máng)。其实,这些同学只是没有找到语文学习的关②(jiàn)。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阅读。大量的阅读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
文学作品阅读是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闲暇A时间,我们要尽可能多阅读文学名著。读得多了,久而久之,你的语言感受力会增强,表达也会流畅B起来。说话或写文章不一定能出口成章,但至少不会语无伦次。对于一些耐人寻味的句子,也能读出它的言外之意。
(1)请根据语段中括号内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______ ②______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汉字,写出相应的拼音。
A______ B______
2. 小语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制作了精美的书签,想送给同学们,请根据提示将古诗文原句补充完整。
徜徉在书山文海中,我们可以细细品味其中那美好的情感。在李白的“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中,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杜牧的“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泊秦淮》)中,我们揣摩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深切忧虑的情愫;在李商隐“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贾生》)中,我们体会到诗人对不顾天下百姓死活,只是求神问鬼的统治者的讽刺之情;在赵师秀的“有约不来过夜半,⑦____________”(《约客》)中,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因候客不至而产生失望怅惘的情绪;在刘禹锡的“⑧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中,我们体会到作者摆脱繁杂俗务,远离尘嚣的欣喜之情。
3. 在探寻“孝”的渊源的过程中,小豫同学搜集了下面一段话,其中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
②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物灵长自诩?
③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家风主要是教育后人成为栋梁之材,然而,做人必先学孝。
④这也正是我们当代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
⑤古人较为重视家风的作用,培养子女以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还兼以悌、忠、信、礼、义、廉、耻,让继承的后人懂得进取,胸怀凌云之志,心系国家民族之荣辱,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谋福利。
A. ①②③⑤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①②④⑤ D. ③②①④⑤
4. 小语在探究“剪纸艺术”的历史,他查阅到以下资料,请根据材料内容,帮他完成“剪纸”发展的时间轴。(要求:每空不超过10字)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用薄片材料剪刻纹样。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剪纸提供了更便利的材料。唐代剪纸技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用于装饰的复杂图案。宋元时期,剪纸艺术逐渐普及,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明清两代,剪纸达到鼎盛,风格多样且技艺精湛。然而,近代以来,受社会动荡影响,剪纸一度面临失传危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剪纸艺术重焕生机,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5. 【平凡之路】小郑搜集到一幅漫画,但有的同学不是很明白这幅漫画的寓意,请你为同学们作简要介绍。
6.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海棠花
季羡林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赏花,但是却很少看到海棠。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这样静。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⑦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儿乡思,欣赏这一点儿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他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他们的时间愈远,他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他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德国哥廷根
(选自《悲喜自渡》,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段落提示,将下面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①段:点出海棠花→第②③④段:_______→第⑤⑥⑦段:_________
(2)结合文本,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进行赏析。
①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②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赏析加点的字的妙处)
(3)结合《海棠花》的内容,具体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示例:《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借紫藤萝来表达自己的情思,对紫藤萝花的繁盛和凋零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虽然花与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赞美了生命的永恒和美好。
(二)(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
——怀念叶圣陶先生 肖复兴
①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②小时候,捏着可怜巴巴的一角七分钱,踮着脚尖从家门口对面的邮局里买来一本《少年文艺》时,我开始迷上文学。我渐渐沉浸在我国现代文学之中。鲁迅、冰心、叶圣陶、许地山……一位位相继闯入我的心中。他们的作品令我爱不释手。冥冥幻想里,我像今天的青少年朋友一样,想入非非地想象着他们的模样、为人及性格。但是,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结识他们当中的一位,并且能够聆听他的教诲。二十余年弹指飞去,当他白发如银时,我竟如他一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他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③他就是叶圣陶先生。
④一九六三年,我正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自然,我挺高兴。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相当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⑤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二十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继而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⑥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即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倒装句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也规范多了。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创作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⑦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⑧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⑨我感到很意外。因为我一直觉得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一定是深居简出,凡人不见的。见这样的作家如同国家元首一样难哩。现在叶圣陶先生居然要见见我这样一个初中学生,这自然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⑩那天,天气很好。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静的胡同。叶老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先在门口迎接了我。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小巧而典雅。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似乎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门口等候了。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呀!”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随之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和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所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所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落日的余晖悄悄染红了窗棂。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望望窗外那爬山虎。
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十五岁的那个夏天富有了生命和活力。我仿佛觉得那个夏天变长了,总有回味的嚼头。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地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在我的眼中,那一片爬山虎永远都那么绿着。
(选自《肖复兴散文》,有删改)
7. 全文写了“我”回忆和怀念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请概括回答。
8. 在作者的眼里,叶老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叶老具有怎样的人品和文品。
9. 请简要分析文章以“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为标题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有菊以来,高人逸士无不尽吻榆扬①,而予独反其说者,非与渊明作敌国。艺②菊之人终岁勤动,而不以胜天之力予③之,是但知花好,而昧④所从来。饮水忘源,并置汲⑤者于不问,其心安乎?从前题咏诸公,皆若是也。予创是说,为秋花报本,乃深于爱菊,非薄之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尽吻榆扬:竭力赞美。②艺:种植。③予:这里是赞美的意思。④昧:不知道。⑤汲:从下往上打水。
10. 下列对两个文段中的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甚蕃”中的“蕃”是“多”的意思,写出水上、陆上可爱的花多,为下文写莲作铺垫。
B. “不蔓不枝”中的“枝”指枝节,表现莲正直不苟行为方正的美好品质。
C. “亭亭净植”中的“亭亭”指姿态美好,写出莲的洁净挺拔,卓尔不群。
D. “非薄之也”中的“薄”在是“轻视”的意思,写出作者对菊花并不是鄙夷的态度。
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 有同学说甲文主要写的是“爱莲说”,却用大量的篇幅写了“菊之爱”“牡丹之爱”,有喧宾夺主之嫌;如果把“菊之爱”“牡丹之爱”去掉,更能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13. 两个文段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两个文本的主题简要分析。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 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
15.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后两句诗。
四、整本书阅读(共5分)
16. 七(一)班举办读书交流会请你任选其一完成。
(1)“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烈火的淬炼让钢不断祛除杂质,变得坚硬纯净。保尔也是在不断“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的。请你结合名著内容,举出一例加以分析。(不少于70字)
(2)“钢铁精神”是一个人在困境中所展现出不向任何挫折和坎坷低头的精神品质。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进行革命文学创作的经历,谈谈保尔身上所体现的“钢铁精神”的内涵。(不少于80字)
17.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各种诱惑,比如手机、游戏、小说,或者各种舒适的“躺平”、朋友的邀约等。我们每天都需要战胜懒惰、懈怠、浮躁的自己。成长属于自律的人,真正的自由也只属于自律的人。
(1)请以“我终于管住了自己”为题,抒写自我的成长经历。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直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按要求规范填涂,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冰心先生曾说过:“语文是所有科目之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我们的品格修养、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七(一)班开展了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下是班长小语设置的部分关卡,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
【1题答案】
(1) ①. 茫 ②. 键
(2) ①. xiá ②. chàng
【2题答案】
①. 谁家玉笛暗飞声 ②. 散入春风满洛城 ③. 商女不知亡国恨 ④.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 可怜夜半虚前席 ⑥. 不问苍生问鬼神 ⑦. 闲敲棋子落灯花 ⑧. 无丝竹之乱耳
【3题答案】
B
【4题答案】
①. 起源 ②. 唐代 ③. 风格多样技艺精湛 ④. 入选非遗名录(意思对即可)
【5题答案】
①人生之路就是一步一个坎,一步一个坑,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迈不出的坑。②人生的精彩与美丽,恰在于你一步步走过崎岖,踏平坎坷。
【6题答案】
(1) ①. 回忆故乡的海棠花 ②. 借海棠花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2)①这句话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海棠花”比喻成了“西天的晚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棠花的美丽。
②示例:“压”是积压的意思,用了传神的动词,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愁的浓烈而沉重。
(3)《海棠花》一文,作者借海棠花表达自己的情思。作者在异国他乡,海棠树下,看到眼前缤纷的海棠花,想到故乡的海棠花。海棠花就是故乡的象征,作者借海棠花表达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
(二)(共11分)
【7~9题答案】
7. ①叶老给“我”修改作文; ②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8. ①“我”到叶老家时,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可以看出叶老具有平易近人(或平和宽厚、平等真诚、待人热情、和蔼可亲)的人品(意思对即可)
②给“我”修改的作文,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可以看出叶老具有一丝不苟(或认真)的文品。
9. 标题借物喻人(或借景抒情),借爬山虎生机勃勃象征叶老质朴真诚的人格魅力,表达了“我”对叶老的赞美、崇敬(或感激、怀念)之情;标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
【10~13题答案】
10. B 11. 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艳丽。
12.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作者在文中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13. 甲文作者借菊花、牡丹衬托莲花,歌颂莲坚贞高洁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乙文作者借菊花的美衬托种菊人的美,突出赞美种菊人勤劳的主题。
【14~15题答案】
14. 诗人表达了离开京城时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既包含了离别京城和好友的忧伤,也蕴含了逃离令人窒息的环境的喜悦。
15. 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落红”是用颜色借代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赋予花以人的动作感情。诗人以落红护花为喻,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四、整本书阅读(共5分)
【16题答案】
(1)示例一:保尔因身体瘫痪双目失明,不能参加工作,曾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振作起来,决定通过文学创作,重新回归到战斗的行列,因此便开始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写作。
示例二:保尔和丽达曾经是一对恋人,因保尔把丽达的哥哥误认成她的丈夫而主动疏远丽达。经过时间的发酵,两人虽然解开了误会,但保尔将私人情感视为革命意志的“杂质”毅然割舍,两人分离后保尔专注革命。这一事件凸显保尔对信仰的纯粹追求。
(2)示例:经历:①保尔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自己写,后来口述并请人代笔;②完成三章后,在寄稿的过程中,稿子被邮局遗失,心血白费;③在母亲和达雅的帮助下,在党内同志的协助下,《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内涵:体现出顽强、坚毅、执着、勇敢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17题答案】
例文一:
我终于管住了自己
今天,我终于管住了自己。
人的一生都会有很多个选择性,有的选择富有诱惑力,诱惑你去选择它,有的人经不起诱惑,那些经不起诱惑的人通常往往会到达一定程度就不知前行。这时候,我们就要控制住自己,不要被它吸引。然而,在今天,我终于管住了自己。
在夏天一个炎热的天气里,我在家开着空调,我坐在沙发上想着前几分钟爸爸说这话。“今天一整天如果你不看手机或不出去玩,就算你赢,不过我想以你的性格绝对不可能。”我说我一定会赢的。说完这句话,爸爸就出去了。爸爸刚出去一会儿我就想玩儿手机。看着放在沙发上的手机,我不觉得想去拿它。我摇了摇头,对自己说:“不能玩手机,一定要赢,我要控制住自己。不能沉迷于手机里,我要找点别的事情做。”说完。我就从沙发上下来,去自己的卧室里,走到书架前看到那花花绿绿的书,我一眼忘去那书架上一层一层的书。拿下来一本《昆虫记》。我想就读这一本吧。拿完书之后我就坐在沙发上。慢慢的看起了书。
过了半个小时,我手机上的QQ发来了短信。发来短信的是我一个从小到大的好朋友,他约我一起出去玩。可是我想出去玩儿的话就不能赢过爸爸了。我一定要赢过,给爸爸看看。所以我没有管QQ发来的短信。就继续看着那本厚厚的《昆虫记》。
过了一个多小时,我有点耐不住烦想玩手机。头脑上出现了一个恶魔和天使。恶魔说:“爸爸一会儿才回来玩一会儿,没事的。”天使说:“我们一定要遵守爸爸说的话。”恶魔说:“爸爸他不在家玩一会儿,他肯定不会知道。”天使说:“我们要信守承诺。”我想一会儿还是天使说的对。我要控制住自己。
过了很久,爸爸回来了。我开心的对爸爸说:“爸爸,我赢了,我这一整天都没有玩手机和出去。”爸爸笑的对我说:“真厉害。”
今天我控制住了自己。在以后也要控制自己适当的玩手机。
例文二:
自律成就人生的辉煌
每个人心中都怀有凌云壮志,但逐梦路上,不自律的人便似那湿了翅膀的鹰,想要展翅,却甩不掉羽翼上凝聚的重露;自律的人便如绽放的花,浸润牺牲的泪泉,洒满奋斗的血雨,挺拔向上,一路走来一路盛开。人生漫漫,道阻且长,唯有坚持自律,心向光明,方可一苇以航,渡向远方。
缺乏上进心,沉溺于当下的欢娱,只会带来长久的痛苦。唐玄宗早年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可当他耽于安逸、享乐,被宫中的声色犬马、长生不老的传说蒙蔽了双目,无限江山便是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倘若不自律,不开拓进取,在看似安逸的表象背后其实是万丈深渊。
自律,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斗志,不负光阴,不负今生。那是朱光潜的“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活在当下的分分秒秒,砥砺前行;是钱锺书每夜在图书馆苦读,在书山学海的臂弯里安眠;是夏伯渝坚持三十年体能训练,终用假肢登顶珠峰。自律之人,始终心怀梦想,渡过荒芜的河岸,到达远方的光明。在自我约束中收获最大的自由,终得见那繁花之上再生繁花,梦境之上再现梦想。
成功人生,源于那份对严于律己的坚持,让进取之火愈加旺盛。曾国藩便是极其自律之人,他曾说:“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在贫困的童年岁月中,他始终以科举之志严格约束自己,借钱买下《二十三史》,坚持每日批注十页。推窗望残月,只影映孤墙;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也曾失意挫败,也曾匍匐惊惶,但他将自律奉为圭臬,理想的火焰始终艳红,进取的毅力坚定如初,终有“晚清半圣”之名。自律之人出众,在对自我约束的坚持中,砥砺灵魂,玉汝于成。
你我如今风华正茂,唯有严于律己、慎重着笔,才能成为蓝天中翱翔的鹰,把整个天空都当作镶着太阳的湛蓝桂冠。坚持自律,向着心中的光明,不改最初的坚定,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纵十年饮水,难凉热血。
自律人生,玉汝于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