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末重点专题突破训练:05文言文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2025七上·番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陈仲弓①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②之,令吏杀之。主簿③请付狱考④众奸⑤,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哉?”(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陈仲弓:陈太丘 ②收:逮捕。 ③主簿:官名。 ④考:查究。 ⑤众奸:指诸多犯法的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过中不至/岂复过哉B.元方入门不顾/顾野有麦场C.陈仲弓为太丘长/为人谋而不忠乎D.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学而时习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欺君不忠,病母不孝。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客人说的“尊君”与元方说的“家君”都是指陈太丘,但二者不可互换位置。B.甲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写友人失约却责备陈太丘,被元方悲愤地、毫不留情地回击。C.乙文陈太丘发现下属为请假谎称母亲生病,命令狱吏重罚,可见犯下的罪不可宽恕。D.两文都写到陈太丘,但他在文中的角色地位不同,在甲文中是配角,乙文中是主角。4.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别谈谈你在待人处事方面受到的启发。(2025七上·中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 不若无闻也。(《吕氏春秋》)【乙】异日者,更赢与魏王处京台①之下,仰见飞鸟。更赢谓魏王曰: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 “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赢曰: “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 更赢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 “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赢曰: “此孽②也。 ”王曰: “先生何以知之 ”对曰: “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闻弦音, 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战国策》)【注释】①京台:高台。②孽:这里指受伤的鸟。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将复何及B.有闻而传之者/传不习乎 C.然则射可至此乎/其人舍然大喜D.先生何以知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②雁从东方来,更赢以虚发而下之。7.下列给【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B.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C.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D.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8.你可以从【乙】文中读出哪些寓意 (2025七上·罗定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乙】某甲,父陷狱将死,搜得百金,将诣①郡首。骑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某既行,则犬复来,啮骡尾。某怒鞭之,犬吠不已。忽跃在前,愤龁②骡首,似欲阻其去路。某益怒,回骑逐之。视犬已远,乃返辔③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囊④,金亡其半,魂魄都失,顿念犬吠有因。候关出城细审来途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注释】①诣:拜访。②龁:hé,咬。③辔:pèi,缰绳。④橐:tuó,袋子。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仍从/七十而从心所欲B.顾野有麦场/元方入门不顾C.目似瞑,意暇甚/意与日去D.乃悟前狼假寐/太丘舍去,去后乃至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②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11.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候关出城细审来途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12.找出【甲】文中能够概括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3.结合【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我读出了狼和狗形象特点的不同,【甲】文中狼具有的特点,因为: 你说得对,【乙】文中狗具有的特点,因为:。(2025七上·湛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御孙①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②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③节用远罪④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有删改)【注释】①御孙:春秋时鲁国的大夫。②役:役使。③谨身:约束自己。④远罪:避免犯罪。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直道而行B.夫俭则寡欲/俭以养德C.非宁静无以致远/ 有朋自远方来D.意与日去/意暇甚1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②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16.请用“/ ”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2处)小 人 寡 欲 则 能 谨 身 节 用 远 罪 丰 家17.下列对【甲】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不仅指一般的学习,而且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单纯指宁静,而且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独善其身、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的美好愿望。18.【乙】文节选自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结合【甲】文说一说这两位父亲给儿子写信的共同用意是什么。(2025七上·杭州期末)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题。【甲】谢公①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②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③向局。客④问淮上利害⑤,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释】①谢公:指谢安,世称谢太傅。谢玄,谢安之侄。②淮上,指淝水战场上。当时前秦王苻坚企图灭晋,谢安派他弟弟谢石、侄谢玄率军在淝水大败苻坚。③徐:慢慢地。④客:指与谢公一同下围棋的人。⑤利害:进展,情况。【乙】卓茂,南阳宛人也。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①,默然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②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卓府送马叩头谢之。(范晔《后汉书·卓茂传》,有删改)【注释】①谬:差错。②幸:希望。19.根据提示方法, 解释加点词。文言词句 方法积累 解释谢公与人围棋 词类活用法:饭疏食,饮水 一狼洞其中 ① 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课内迁移法: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② 尝出门,有人认其马 查阅字典法:①吃,品尝;②曾,曾经;③尝试,试探。 ③ (填序号)子亡马几何时矣 成语推断法:亡羊补牢、歧路亡羊 ④ 20.心理,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一下。【甲】文: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乙】文: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然与之,而自挽车去。谢安的神态和动作: 卓茂想: 2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3处。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卓府送马叩头谢之。22.【甲】【乙】两文中的谢安和卓茂,你愿意和他们中的哪一位成为朋友?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025七上·龙岗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逆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成王封伯禽①于鲁,周公②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③,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④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⑤,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⑥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放?(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卷三)【注释】①伯禽:周公旦长子,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国君,称“鲁公”。②周公:姓姬名旦,西周周成王的叔父,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③尊盛:位高势盛,④畏:同“威”,威严。⑤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⑥由:奉行,遵从。2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 聪明睿智B.非学无以广才 土地广大C.俭以养德 守之以俭者D.欣然起行 然一沐三握发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2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概括了修身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静”字加以论述,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B.乙文开篇“成王封伯禽于鲁”点明周公诫子事件发生的地点。周公从六个方面逐层说理,巧妙铺排,体现了对伯禽语重心长的劝诫。C.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的断句是正确的。D.甲乙两文都是古人劝诫的精品,以精练语言阐述深刻道理,在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读来发人深省。26.甲、乙两文告诫孩子的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2025七上·惠州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问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①似甚恨怒然望不敢前。蛇果腹②,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③,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节选《聊斋志异》 )【注释】①瞪目如椒:眼睛睁大,像花椒的果实。②果腹:满腹,即吃饱的意思。③啾啾(jiū)如悼息:叫声凄厉好像在悼念哭泣。【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27.参考图表中的释义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释义方法 释义查阅字典法:尽:①竭尽,全部用出。②完,没有了。③达到顶点。④都,全部。 ①担中肉尽:_ 字源释义法:“驱”字甲骨文,左边为马,右边为手持械击打。本义为策马前进,泛指驱赶人畜。 ②并驱如故: 课内迁移法:“狼不敢前” ③然遥望不敢前: 语境释义法:联系上下文。 ④意与日去: 28.结合所学和注释,说说下面句子的大意。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9.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其 一 为 蛇 所 吞 其 一 瞪 目 如 椒 似 甚 恨 怒 然 望 不 敢 前30.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类始终面对着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乙】文中的张历友是蒲松龄的诗友,曾为此事作《义鼠行》一诗,诗云:“此鼠义且黠,捐躯在所轻。”【甲】【乙】两文都提到“黠”,【甲】文是指狼 的特点,【乙】文是指老鼠的 特点。(2025七上·汕尾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①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选自周怡《勉谕儿辈》)【注释】①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3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非学无以广才 年与时驰 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非淡泊无以明志。②险躁则不能治性。3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由俭入奢易/俭以养德B.若思得之艰难/未若柳絮因风起C.何必图好吃好着/将复何及D.常将有日思无日/意与日去3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3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小语:这两篇选文都是书信体,而且都是一封长辈 晚辈的家书。小文:你说得对,但是两封家书对孩子给予的希望有所不同: 。(2025七上·梧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②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节选自《战国策》)【注释】①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一:当初。3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人期行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B.下车引之 身自罢之C.则是无信 是日,饮酒乐D.尊君在不 日中不至37.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怒”与“惭”用词简洁,生动地写出友人被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体现了友人胆小怕事的性格。B.“尊君”和“家君”两个称呼有区别,前者尊称别人的父亲,与“令尊”相似;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C.甲文主要记叙了陈太丘与友约行,友失约,元方驳之后友人惭的故事;乙文主要记叙了魏文侯在饮酒乐且天雨的情况下,仍坚持赴约的故事。D.甲文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乙文则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表现魏文侯的品质。3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②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39.泱泱古国,悠悠华夏,古人推崇诚信者,今人厚爱诚信者。七年级(1)班计划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请结合甲乙两文完成以下任务。①【任务一:明主旨,知诚信】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同样的主旨是 。②【任务二:析内容,悟诚信】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对“诚信”一定有了更深的感悟,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你的感悟。(2025七上·环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40.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的意见。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41.下列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 B.博学而笃志。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逝者如斯夫。4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意在阐明什么?44.文章是如何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①与人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②欺骗君主就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就是不孝。3.B4.一是待人有礼,像甲文中不可以对子骂父,乙文中不可以谎称母亲生病。二是处事要诚信,像甲文中“朋友”不按时赴约,乙文中以欺骗方式请假。【答案】5.D6.①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②有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嬴只拉弓不放箭,它就从空中落了下来。7.B8.①从更嬴的角度看,平时要善于观察和分析,能根据现象进行判断和推理。②从大雁的角度看,即使受到了伤害,也要保持镇定和坚强。或:提醒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过去的挫折和伤害。【答案】9.D10.①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②于是(某甲)捡起路旁的石头扔打黑狗,黑狗这才开始往回跑去。11.候关出城/细审来途/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1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道理: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够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而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13.示例:狡猾(狡诈、贪婪……)中两只狼在和屠户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假装睡觉,另一只绕到后面打算打洞攻击屠户的背部,可谓狡猾;有情有义(忠诚)文中黑狗一路跟随携带重金的主人,在某甲丢失金子的情况下,用各种方式引起主人注意,甚至为守护丢失的银两丧失了生命,可谓有情有义。【答案】14.B15.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②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16.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17.D18.告诫儿子要淡泊名利、生活节俭,以此来修身养性,寄托了对儿子的殷殷期盼。【答案】19.下围棋;到,到达;②;丢,丢失20.谢安的神态和动作:谢安默默地看完书信,抑制住内心的喜悦,神情淡定,没有说一句话,慢慢地继续下棋。;卓茂想:你肯定是弄错了,不过既然你这么坚定认为这马是你的,那就先给你吧。21.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卓府送马/叩头谢之。22.我愿意和谢安成为朋友。他在得知淝水之战获胜的消息后,依然淡定与朋友下棋,可见他胸怀雅量,沉着镇定,处变不惊。我愿意和卓茂成为朋友。在路人将卓茂的马认成自己的马时,卓茂在询问过后得知是那人弄错后,仍旧将马给了那人,可见其为人宽厚,品德高尚。【答案】23.C24.①不看淡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②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25.B26.甲:立德修身,珍惜时光。乙: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答案】27.②;追随,追赶;上前;意志28.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29.其一为蛇所吞 / 其一瞪目如椒 / 似甚恨怒 / 然望不敢前。30.狡猾,狡诈;机智(聪明)【答案】31.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32.①不内心恬淡(不恬淡寡欲或淡泊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②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33.A34.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35.告诫(或劝诫、劝勉、规劝、教诲、诫勉);【甲】文从静心学习、俭朴养德(或立志、学习、惜时、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博学多才、珍惜时间、勤学惜时)方面,告诫孩子治学与做人的道理;【乙】文从节俭的角度,教诲孩子要将节俭的美德时常渗透到日常生活各方面,并且要坚持做好,要有危机感【答案】36.A37.A38.①元方当时年龄是七岁,在门前玩耍。②今天喝酒这么快乐,天又下大雨,大王要去哪里呢?39.①做人做事要讲究诚信。(意思对即可)②示例: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中让我们明白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不容违背;魏文侯与虞人约定打猎,即使饮酒正乐且天雨,他仍坚持赴约,这种守信的行为让魏国强大。因此,无论个人交往还是国家治理,诚信都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意思对即可)【答案】40.D41.C42.①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②几个人同行,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就在其中。43.意在阐明要加强个人修养,做一个道德高尚、心胸豁达之人。4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人们不能忍受“陋巷”的困苦与颜回在“陋巷”自得其乐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