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 爬山虎的脚教材pp.36~381.会认“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本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并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生准备】搜集爬山虎的图片,看看爬山虎长什么样子。【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学习方法】预习好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了解课文;通过观察图片中爬山虎脚的形状,理解爬山虎是怎样凭借脚向上爬的。2课时第一课时情景导入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一文,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板书:爬山虎的脚)初读课文一、交流预习,认读生词1.卡片出示生字。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二、初读课文,划分段落朗读课文,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第二部分(2):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3~5):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具体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指导书写重点字:叠:上部小而紧凑,中部宽,下部底横长。隙:右边三部分要扁,上边第1笔是竖,不带钩,下边是“小”,要带钩。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生长位置,叶子的特点,脚的特点,爬墙的过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探究新知一、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爬山虎叶子的。(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并回答)生1:作者是抓住爬山虎的叶子的形状和动态两方面来写的。生2:作者是从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两个方面来写的。师: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由回答)(1)出示图片: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观察,注意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2)学生再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几个词语理解。(3)出示“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一句的画面,配乐让学生欣赏感受意境。师:爬山虎的叶子给了你什么印象与感受?生1:很有生命力。生2:十分惹人喜爱。师:那么就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2.学习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师: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壁,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朗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用自己的话与同桌互相交流。(2)教师指生发言,学生读出相关句子。(3)出示粗大的茎上有爬山虎的叶柄和叶片的图片。师: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哪儿呢?请一位同学上来用鼠标标示出来。学生自由上台演示。(4)教师让学生齐读这段文字,并试着用简笔画画出爬山虎脚的生长情况。3.爬山虎怎么向上爬。师:爬山虎是如何用自己的脚“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呢?读课文第4自然段,圈画出写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语。(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词语。(2)小组内互相交流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3)出示爬山虎用脚爬墙的动画。二、拓展延伸,展示交流师:同学们,爬山虎在我们生活中是极其常见的,大家还想了解到更多关于爬山虎的信息吗?1.出示形态、颜色各异的爬山虎及其所攀附建筑的图片,以及反映爬山虎所属、形态、习性和价值的视频及文字资料。2.教师提议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网上浏览、搜集有关爬山虎的图文资料,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同学间展开交流、分享成果。作业布置1.相关同步练习。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这篇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启发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事物,体会到了句子生动准确的表达,明白了细心观察事物的重要性。教师把课堂和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读书和说话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感悟、思考,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学生不再被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与学生亲切谈话、上台演示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