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和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综合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上期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章和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综合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上期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章和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综合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上期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方程中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B.
C. D.
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那么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3.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后得到的方程是( )
A. B.
C. D.
4.将代数式x2+6x+2化成(x+p)2+q的形式为(  )
A.(x-3)2+11 B.(x+3)2-7 C.(x+3)2-11 D.(x+2)2+4
5.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且 D.且
6.方程 (x﹣5)(x﹣6)=x﹣5 的解是(  )
A.x=5 B.x=5 或x=6
C.x=7 D.x=5或 x=7
7.已知3是关于x的方程的一个实数根,并且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恰好是等腰的两条边的边长,则的周长为( )
A.7 B.10 C.11 D.10或11
8.我们知道方程的解是,现给出另一个方程,它的解是( )
A. B. C. D.
9.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100被感染.设每轮感染中平均每一台电脑会感染x台其他电脑,由题意列方程应为(  )
A.1+2x=100 B.x(1+x)=100 C.(1+x)2=100 D.1+x+x2=100
10.当﹣1<k<3时,则直线y=k与函数y=交点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若抛物线(为常数)与直线有两个交点,,且,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2.如图1,点在边上,点是上的一动点,点是的中点,连接,设,,图2是点运动时随变化的关系图像,其中点是函数图像的最低点,则的值为(  )
A.24 B.26 C.28 D.30
二、填空题
13.方程的根是 .
14.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是,则m的值是 .
15.某汽车厂商经过两次增产,将汽车年产量由4.86万辆提升至6万辆,设平均每次增产的百分率是x,可列方程为 .
16.用公式法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得,则该一元二次方程是 .
17.已知抛物线,P为x轴上方抛物线上一点.若点P到对称轴的距离与点P到x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为 .
三、解答题
18.解方程:
(1)
(2)
19.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是方程的根.
20.把二次函数的图象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二次函数的图象.
(1)试确定a、h、k的值;
(2)指出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析函数的增减性.
21.某品牌纪念品每套成本为30元,当售价为40元时,平均每天的销售量为500套,经试销统计发现,如果该品牌纪念品售价每上涨1元,那么平均每天的销售量将减少10套,为了维护消费者利益,物价部门规定:该品牌纪念品售价不能超过进价的200%.设这种纪念品每套上涨x元.
(1)平均每天的销售量为______套(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商家想要使这种纪念品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8000元,求每套纪念品应定价多少元?
22.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
(1)求出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时,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23.中,,点P从点A开始沿边向终点B以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从点B开始沿边向终点C以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C时,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填空: ________, 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的面积等于?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4.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与C.

(1)求点A,B,C的坐标;
(2)直接写出当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5.亮亮同学喜欢课外时间做数学探究活动.他使用内置传感器的“智能小球”进行掷小球活动,“智能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看作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智能小球”从出手到着陆的过程中,竖直高度与水平距离可以用二次函数刻画,将“智能小球”从斜坡点处抛出,斜坡可以用一次函数刻画.某次活动时,小球能达到的最高点的坐标为.
(1)请求出和的值;
(2)“智能小球”在斜坡上的落点是,求点的坐标;
(3)若“智能小球”在自变量的值满足的情况时,与其对应的函数值的最大值为,直接写出的值为________.
26.如图,抛物线y=﹣x2+mx+n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2).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CD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E时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CDBF的最大面积及此时E点的坐标.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B D D D D C D
题号 11 12
答案 A C
1.D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整式方程,即等号两边都是整式;方程中如果有分母,那么分母中无未知数;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A、,化简之后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ax2+bx+c=0中,如果a=0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含有2个未知数,因此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注意抓住5个方面:“化简后”;“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项的系数不等于0”;“整式方程”.
2.A
【分析】由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确定出根的判别式的符号即可.
【详解】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1,x2=-1,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2-4ac>0,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根的判别式,熟练掌握根的判别式的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3.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把常数项移到等式右边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配方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
【详解】解:,
移项得:,
配方得:,
整理得:,
故选:D.
4.B
【分析】此题考查了配方法,若二次项系数为1,则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若二次项系数不为1,则可先提取二次项系数,将其化为1后再计算.
【详解】x2+6x+2=x2+6x+32-32+2=(x+3)2-7.
故选B.
5.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需要注意.
【详解】解:由题意得,
解得:且,
故选:D.
6.D
【详解】(x-5)(x-6)=x-5
(x-5)(x-6)-(x-5)=0
(x-5)(x-7)=0
解得:x1=5,x2=7;
故选D.
7.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定义,构成三角形的条件,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先把代入原方程求出m的值,进而解方程求出或,再分当腰长为3时,则底边长为4,当腰长为4时,则底边长为3,两种情况利用构成三角形的条件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解:∵3是关于x的方程的一个实数根,
∴,
解得,
∴原方程为,
解方程得或,
当腰长为3时,则底边长为4,
∵,
∴此时能构成三角形,
∴此时的周长为;
当腰长为4时,则底边长为3,
∵,
∴此时能构成三角形,
∴此时的周长为,
综上所述,的周长为10或11,
故选D.
8.D
【分析】把方程看作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用换元法解题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把方程看作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或,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中的换元法,熟悉换元法的解题步骤是解题关键.
9.C
【分析】此题可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x台电脑,则第一轮共感染x+1台,第二轮共感染x(x+1)+x+1=(x+1)(x+1)台,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
【详解】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x台电脑,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x+1)2=100,
故选C.
【点睛】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找到关键描述语,找到等量关系准确的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判断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舍去不合题意的解.
10.D
【分析】画出函数y=的图象,根据图象即可求得结论.
【详解】解:画出函数y=的图象如图:
由图象可知,直线y=k与函数y=交点个数有4个,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11.A
【分析】由与有两个交点,可知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即,可得关于的不等式;再由,不等式左边展开,利用韦达定理可得关于的不等式,联立不等式组即可.
【详解】解:因为与有两个交点,所以,即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即,解得:,
由整理得:

由韦达定理可知:,代入上式得,,解得:,
联立解得:,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函数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关键是理解图像有两个交点等价于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从而得出含的不等式,利用韦达定理展开已知含两根的不等式得出含的不等式.
12.C
【分析】如图所示,取中点,取中点,连接,,由图2可知,当时,,此时与重合,为的中点,即为的中点,分别为的中点,同理可证是的中位线,过点作于,连接并延长交于,由图2可知,点与点重合时,取得最大值,最大值即的长.
【详解】解:如图,
取中点,取中点,连接,,
由图2可知,当时,,
∴当时,,即当与重合时,,
∵此时与重合,为的中点,即为的中点,
∴,
同理当与重合时,即时,,
∵分别为的中点,
∴为的中位线,
∴,
同理可证是的中位线,
∴,
∴点在上,
∴当时,的值最小,即此时的值最小,
过点作于,连接并延长交于,由图2可知,
∴,,
∴,
∴,
∴点与点重合时,取得最大值,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动点的函数图象,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勾股定理等等,正确读懂函数图象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3.,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直接开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是解题关键.利用直接开方法解该方程即可.
【详解】解:∵,
∴,
∴,.
答案为:,.
14.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把代入一元二次方程得到关于m的一次方程,然后解一次方程即可.
【详解】解:把代入,得,
解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15.4.86(1+x)2=6
【分析】根据等量关系:增产前的产量×(1+x)2=增产后的产量列出方程即可.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4.86(1+x)2=6,
故答案为:4.86(1+x)2=6.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理解题意,找准等量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16.
【分析】根据公式法的公式,可得方程的各项系数,即可解答.
【详解】解: ,
,,,
从而得到一元二次方程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7.或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解一元二次方程,正确理解题意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设点,由抛物线的表达式知,其对称轴为直线,根据题意列方程,当时,求得,可得点P的坐标;当时,求得,可得点P的坐标.
【详解】设点,
由抛物线的表达式知,其对称轴为直线,
则,
当时,,
解得,(舍去),

当时,,
解得,(舍去),

终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或.
故答案为:或.
18.(1),;
(2)方程无实数解
【分析】本题考查了利用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2)利用公式法解方程.
【详解】(1)解:因式分解得,
所以,;
(2)解:,
,,,

所以,方程无实数解.
19.,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先把除法变形为乘法,再计算,然后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可得,然后代入化简后的结果,即可求解.
【详解】解:

∵a是方程的根,
∴,
∴,
∴原式.
20.(1),,
(2)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顶点坐标为,当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几何变换,二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平移的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可得答案;
(2)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1)解: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把点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的坐标为,
所以原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所以,,;
(2)解:二次函数,即
∵,
∴图象开口向下,
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顶点坐标为,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1.(1)
(2)每套纪念品应定价50元.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由题意即可得出结论;
(2)设这种纪念品每套上涨元,则每套纪念品应定价为元,平均每天的销售量为套,根据这种纪念品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8000元,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符合题意的值即可.
【详解】(1)解:由题意可知,平均每天的销售量为套,
故答案为:;
(2)解:设这种纪念品每套上涨元,则每套纪念品应定价为元,平均每天的销售量为套,
由题意得:,
整理得:,
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

答:每套纪念品应定价50元.
22.(1)
(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抛物线经过点,可得,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2)抛物线的对称轴:,开口向下,可知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据此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1)解:抛物线经过点,可得

解得:.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抛物线的对称轴:,开口向下,可知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
当时,.
所以,当时, 的取值范围为.
23.(1),
(2)当时,使得的面积为
【分析】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理解题意,正确列出代数式和一元二次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
(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表示出、,再由即可得到答案;
(2)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解:由题意得:,,

故答案为:,;
(2)解:由题意得:,
解得:,,
当时,,符合题意,
当时,,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时,使得的面积为.
24.(1),,
(2)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熟记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1)令得到,解方程得到,, 即可求出,,然后令,即可求出点C的坐标;
(2)结合函数图像,取函数图像位于x轴下方部分,写出x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1)令,则,
解得 ,,
∴,
令,则,
∴;
(2)∵,
∴图像位于x轴下方,
∴x取值范围为.
25.(1)
(2)
(3)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运用,掌握二次函数对称轴的计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计算,不同自变量的取值函数最值的计算方法时解题的关键.
(1)根据二次函数对称轴,顶点坐标即可求解;
(2)联立方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解;
(3)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分类讨论,当时,取到最大值;当时,取到最大值;由此即可求解.
【详解】(1)解: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
∵小球达到的最高的坐标为,
∴,
∴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当时,,
∴;
(2)解:根据题意联立方程组得,

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或,
∴;
(3)解: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
∴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时的最大值为,
∴当时取到最大值,且,即,
∴,
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
∴;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取得最大值,且,,
∴,
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
∴;
综上所述,的值为或,
故答案为:或.
26.(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
(2)存在,P1(,4),P2(,),P3(,﹣)
(3)当点E运动到(2,1)时,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S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
【分析】(1)将点A、C的坐标分别代入可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得出m、n的值;
(2)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得对称轴方程,由勾股定理求出CD的值,以点C为圆心,CD为半径作弧交对称轴于P1;以点D为圆心CD为半径作圆交对称轴于点P2,P3;作CH垂直于对称轴与点H,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结论;
(3)由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求出B点的坐标,从而可求出BC的解析式,从而可设设E点的坐标,进而可表示出F的坐标,由四边形CDBF的面积=S△BCD+S△CEF+S△BEF可求出S与a的关系式,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就可以求出结论.
【详解】解:(1)∵抛物线y=﹣x2+mx+n经过A(﹣1,0),C(0,2).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
(2)∵y=﹣x2+x+2,
∴y=﹣(x﹣)2+,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
∴OD=.
∵C(0,2),
∴OC=2.
在Rt△OCD中,由勾股定理,得
CD=.
∵△CDP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CP1=CP2=CP3=CD.
作CH⊥x轴于H,
∴HP1=HD=2,
∴DP1=4.
∴P1(,4),P2(,),P3(,﹣);
(3)当y=0时,0=﹣x2+x+2,
∴x1=﹣1,x2=4,
∴B(4,0).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由图像,得

解得:,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2.
如图2,过点C作CM⊥EF于M,设E(a,﹣a+2),F(a,﹣a2+a+2),
∴EF=﹣a2+a+2﹣(﹣a+2)=﹣a2+2a(0≤x≤4).
∵S四边形CDBF=S△BCD+S△CEF+S△BEF=BD OC+EF CM+EF BN,
=××2+a(﹣a2+2a)+(4﹣a)(﹣a2+2a),
=﹣a2+4a+(0≤x≤4).
=﹣(a﹣2)2+
∴a=2时,S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
∴E(2,1).
【点睛】1、勾股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四边形的面积;4、二次函数的最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