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聚龙科学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1.(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下列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 )A.路程 位移 B.平均速率 加速度C.瞬时速度 速度变化量 D.速度变化率 速率【答案】C【知识点】位移与路程;加速度;速度与速率【解析】【解答】A.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A错误;B.平均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B错误;C.瞬时速度和速度变化量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C正确;D.速度变化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 概念明确:牢记矢量(有大小+方向 )与标量(只有大小 )的定义。2. 逐一判断:对每个选项中的物理量,依据定义分析“是否有方向”,确定矢量/标量属性。3. 筛选答案:找出“全部为矢量”的选项。2.(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某班同学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同时从营地A出发,沿各自的路线搜寻目标,要求同时到达营地如图所示为其运动轨迹,则关于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组的位移相同、路程相同B.甲、乙、丙三组平均速度方向不同C.乙组的平均速度最大,甲组的平均速度最小D.乙组的平均速率最小,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答案】D【知识点】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平均速度【解析】【解答】A.三个质点从A到B的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路程不同,故A错误;BC.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段的比值,位移与时间相同,故平均速度相同,故BC错误;D.三个质点从A到B的过程中,路程不全相同,时间相同;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图象知乙组的平均速率最小,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A:位移是 “初末位置有向线段”(矢量,强调方向 + 大小 ),路程是 “轨迹长度”(标量,仅大小 )。BC:定义为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矢量,方向同位移 ),因位移、时间均相同,故平均速度相同。D:定义为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标量,仅大小 ),因时间相同、路程不同(甲最长、乙最短 ),故平均速率甲最大、乙最小。3.(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一辆汽车沿某方向做直线运动,先以的速度驶完全程的四分之三,余下的路程以的速度行驶,则汽车从开始到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 B. C. D.【答案】A【知识点】平均速度【解析】【解答】设全程为x,汽车从开始到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公式计算汽车从开始到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4.(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则该质点( )A.前2s内的位移是5m B.前1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第2s内位移是15m D.1s末的速度是6m/s【答案】C【知识点】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解析】【解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关系,有则可知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为,A.前2s内的位移为故A错误;B.前1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故B错误;C.第1秒的位移为则第2s内位移为故C正确;D.1s末的速度为故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 运动模型识别:将题目位移公式与匀变速位移公式对比,提取初速度 和加速度 。2. 分选项计算:位移:直接代入时间到位移公式计算。平均速度: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计算。某秒内位移:用“前 秒位移 - 前 秒位移”计算。速度:用匀变速速度公式 计算。3. 结果验证:将计算值与选项对比,筛选正确答案。5.(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某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m/s2,在任意1秒中( )A.该秒末速度比前1秒初速度小2m/sB.该秒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C.该秒初速度是初速度的2倍D.该秒末速度比初速度小2m/s【答案】D【知识点】加速度【解析】【解答】A.该秒末与前1秒初的时间间隔为2s,根据速度公式可以得出1s内速度的变化量为,故该秒末速度比前1秒初速度小4m/s,故A错误;BCD.该秒末与该秒初时间间隔为1s,由于物体做减速运动,则在任意1秒中该秒末速度比初速度小2m/s,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分析】利用速度公式结合时间间隔的大小可以比较初末速度的差值。6.(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分别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C.在时间内,丙、丁两车在时刻相距最远D.在时间内,丙、丁两车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答案】C【知识点】运动学 S-t 图象;运动学 v-t 图象【解析】【解答】A.x-t图象中,位移方向用正负表示,图中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一直为正,且不断增加,故甲与乙都是单向的直线运动,故A错误;B.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故乙车做减速直线运动,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车和乙车都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B错误;C.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t2时刻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故C正确;D.在0~t2时间内,丁的速度大于丙的速度,两车间的距离一直增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 x-t图像意义:斜率表速度,判断运动性质(匀速/变速 )、初始速度(t=0时斜率 )。2. v-t图像意义:面积表位移,判断两物体间距(位移差 )的变化(面积差最大时间距最远 )。3. 选项验证:A:x-t图像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不是轨迹,故甲、乙均为直线运动。B:x-t图像t=0时斜率≠0,说明非静止开始。C:v-t面积差最大时(t2 ),间距最远。D:0~t2内面积差一直增大(到t2最大 ),故间距一直增大。7.(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遇突发情况后,司机紧急刹车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的速度在1s内减小了8m/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B.在减速行驶的全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C.汽车刹车后,在3s内运动的距离是24mD.汽车刹车后,在2s末的速度大小为4m/s【答案】C【知识点】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解析】【解答】A.汽车的速度在1s内减小了8m/s,所以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A正确,不符合题意;B.减速行驶的全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B正确,不符合题意;C.汽车运动的时间为故汽车刹车后,在3s内运动的位移为 ,C错误,符合题意;D.汽车刹车后,在2s末的速度大小为v=20m/s-8×2m/s=4m/s,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汽车减速时,结合汽车加速度、减速的时间明确汽车的运动状态,再利用运动学公式求解汽车在此时间内走过的位移。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每小题至少有2个正确选项,全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8.(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下列关于运动学概念的说法中,其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B.平均速度,当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D.只有静止不动的物体才可选为参考系【答案】A,B【知识点】质点;参考系与坐标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解析】【解答】A.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故A正确;B. 平均速度当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故B正确;C. 瞬时速度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故C错误;D. 静止不动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可选为参考系,故D错误。故答案为:AB。【分析】概念本质:牢记质点(理想化 )、平均速度(过程量 )、瞬时速度(状态量 )、参考系(任意性 )的定义。选项验证:对每个选项,依据定义判断描述是否准确。结论筛选:找出 “概念描述正确” 的选项。9.(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像如图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A和B的速度均不变且A的速度比B更小B.在0~3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mC.t=3s时,物体C和D相遇D.t=2s时,物体C的加速度为【答案】B,D【知识点】加速度;运动学 S-t 图象;运动学 v-t 图象【解析】【解答】A.由甲图看出物体A和B位移图像都是倾斜的直线,斜率都不变,速度都不变,说明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图线的斜率大于B图线的斜率,A的速度比B更大,故A错误;B.由甲图看出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故B正确;C.由乙图看出时,图线C和图线D相交,说明物体和的速度相同,此时两物体相距最远,故C错误;D.根据加速度定义可知物体C的加速度为故D正确;故答案为:BD。【分析】1. x-t图像:斜率=速度,位移=末位置 - 初位置。2. v-t图像:斜率=加速度,面积=位移;交点表示“速度相等”,而非位移相等(相遇 )。3. 选项验证:A:对比斜率判断速度大小。B:直接计算位移差。C:通过面积差判断是否相遇(速度相等时间距最远 )。D:用斜率计算加速度(匀加速加速度恒定 )。10.(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由描述运动质点a、b、c、d的图像可知( )A.时刻a、b两质点相遇B.时刻a、b两质点共速C.从到时间内,b和d两个质点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从到时间内,a、b两质点平均速度相同,c、d两质点平均速度相同【答案】A,C【知识点】平均速度;运动学 S-t 图象;运动学 v-t 图象【解析】【解答】A.第一个图像为位移时间图像,可知时刻a、b两质点在同一位置,所以时刻a、b两质点相遇,故A正确;B.位移时间图像上任意点的切线斜率大小表示该点时刻质点的速度大小,所以时刻a、b两质点速度不相同,故B错误;C.位移时间图像上任意点的切线斜率大小表示该点时刻质点的速度大小,所以从到时间内,质点b速率先减小后增大;由速度时间图像纵坐标代表速度可知,d质点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故C正确;D.从到时间内,由第一个图像可知:时刻a、b两质点在同一位置,时刻a、b两质点也在另一相同位置,所以从到时间内,a、b两质点的位移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由第二个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从到时间内,c、d两质点通过的位移不同,时间相同,c、d两质点平均速度不相同,故D错误。故答案为:AC。【分析】1. x-t图像:坐标=位置,斜率=速度(速率看绝对值 );相遇→ 坐标相同;速度变化→ 斜率变化。2. v-t图像:坐标=速度(速率看绝对值 ),面积=位移;平均速度→ 位移/时间。3. 选项验证:A:x-t坐标相同,相遇。B:x-t斜率不同,速度不同。C:x-t斜率绝对值、v-t坐标绝对值的变化,速率先减后增。D:位移是否相同(x-t坐标差、v-t面积差 ),平均速度是否相同。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11.(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纸带中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1)实验中应 (填正确答案标号)。A.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B.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2)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实验所用电源的实际频率大于,则的测量值 (填“偏大”或“偏小”)。【答案】A;0.99;偏小【知识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瞬时速度;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解析】【解答】(1)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故答案为:A(2)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若实验所用电源的实际频率大于,则打点周期偏小,而计算时仍用原来的值计算,则的测量值偏小。故答案为:0.99;偏小【分析】(1)牢记“先通电后释放小车”的规范,保证纸带有效点迹。(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取B点为AC段中间时刻,用 计算;频率与周期成反比( ),实际周期变小但测量用原周期,导致速度测量值偏小(分母偏大 )。12.(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按要求填空:(1)常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式和电火花式两种,它们都必须使用 (填“直流”或“交流”)电源才能工作,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 V;如果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相邻两计时点的时间间隔为 s。(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A.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B.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3)某次实验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O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①推测纸带的运动是 运动(填“加速”或“减速”或“匀速”)。②在打出C、F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③E点的瞬时速度为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交流;220;0.02(2)B;D(3)加速;0.44;0.47【知识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解析】(1)常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式和电火花式两种,它们都必须使用交流电源才能工作,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220V;如果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s故答案为:交流;220;0.02(2)AB.为了提高纸带利用率,使纸带上打满点,应先接通交流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后立即关闭电源,故A错误,B正确;CD.在实验时要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这样可以在纸带上打出较多的点,故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BD。(3)①纸带间的点迹距离增大,则小车做加速运动;故答案为:加速②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sC、F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故答案为:0.44③E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DF段的平均速度表示,则有故答案为:0.47【分析】(1)记忆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电火花220V、频率50Hz对应周期0.02s”。(2)遵循“先通电后释放、小车靠近计时器”规范,保证纸带有效点迹。(3)运动性质:看计数点间距变化(增大,加速 )。平均速度:,对应位移与时间。瞬时速度:用“中间时刻平均速度近似”(匀变速中等于中间时刻速度 )。(1)[1][2][3] 常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式和电火花式两种,它们都必须使用交流电源才能工作,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220V;如果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s(2)AB.为了提高纸带利用率,使纸带上打满点,应先接通交流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后立即关闭电源,故A错误,B正确;CD.在实验时要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这样可以在纸带上打出较多的点,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3)①[1]纸带间的点迹距离增大,则小车做加速运动;②[2]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sC、F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③[3] E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DF段的平均速度表示,则有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13.(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的位移是32m,求:(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2)物体在4s末的速度大小;(3)物体在紧接下一个4s内的位移。【答案】(1)解:由位移时间公式代入数据得。(2)解:由速度时间公式代入数据得(3)解:由位移时间公式得。【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解析】【分析】1. 公式选择:加速度:已知初速度、时间、位移,选位移公式 。末速度:已知初速度、加速度、时间,选速度公式 。后续位移:可通过“总位移差”或“以末速度为初速度的位移公式”计算,利用匀变速规律简化步骤。2. 计算逻辑:按“加速度,末速度,后续位移”的顺序,逐步代入已知量,利用匀变速公式直接求解。14.(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s.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3m/s2.求:(1)刹车后3s末汽车的速度;(2)汽车速度减为零所经历的时间;(3)刹车后8s内汽车的位移.【答案】(1)解:刹车后3s末的速度v3=v0+at3=15-3×3m/s=6m/s(2)解: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3)解:刹车后8s内的位移等于5s内的位移,则x=t0=×5m=37.5m【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解析】【分析】(1)直接用匀变速速度公式,注意加速度符号(减速为负 )。(2)通过速度减为零的条件,计算汽车停止所需时间,判断后续位移是否需考虑 “停止后静止”。(3)刹车时间小于给定时间时,位移取刹车总时间内的位移(用平均速度法简化计算 )。 15.(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一辆客车正在以v=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x=45m处有一只狗(图甲)站在路上,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s,若从司机看见狗开始计时(t=0),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求:(1)客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2)客车从司机发现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3)若狗正以的速度与客车同向奔跑,试通过计算分析狗能否摆脱被撞的厄运。【答案】(1)解:由图知客车的加速度为即客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解: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客车从司机发现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3)解:客车和狗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为此时客车的位移为狗的位移为x狗=v'(t+0.5)=10×4.5m=45m因为x车﹣x狗=50m>45m,可知狗不能摆脱厄运。【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追及相遇问题【解析】【分析】(1)斜率求加速度(匀变速运动 ),面积求位移(分段运动总位移 )。(2)速度相等时是判断 “撞与不撞” 的关键(此时间距最小 )。(3)客车分 “反应时间匀速” 和 “刹车后匀减速” 两段,狗做 “全程匀速”,分别计算位移后对比。(1)由图知客车的加速度为即客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客车从司机发现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3)客车和狗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为此时客车的位移为狗的位移为x狗=v'(t+0.5)=10×4.5m=45m因为x车﹣x狗=50m>45m,可知狗不能摆脱厄运。1 / 1广东省深圳市聚龙科学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1.(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下列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 )A.路程 位移 B.平均速率 加速度C.瞬时速度 速度变化量 D.速度变化率 速率2.(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某班同学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同时从营地A出发,沿各自的路线搜寻目标,要求同时到达营地如图所示为其运动轨迹,则关于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组的位移相同、路程相同B.甲、乙、丙三组平均速度方向不同C.乙组的平均速度最大,甲组的平均速度最小D.乙组的平均速率最小,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3.(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一辆汽车沿某方向做直线运动,先以的速度驶完全程的四分之三,余下的路程以的速度行驶,则汽车从开始到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 B. C. D.4.(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则该质点( )A.前2s内的位移是5m B.前1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第2s内位移是15m D.1s末的速度是6m/s5.(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某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m/s2,在任意1秒中( )A.该秒末速度比前1秒初速度小2m/sB.该秒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C.该秒初速度是初速度的2倍D.该秒末速度比初速度小2m/s6.(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分别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C.在时间内,丙、丁两车在时刻相距最远D.在时间内,丙、丁两车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7.(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遇突发情况后,司机紧急刹车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的速度在1s内减小了8m/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B.在减速行驶的全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C.汽车刹车后,在3s内运动的距离是24mD.汽车刹车后,在2s末的速度大小为4m/s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每小题至少有2个正确选项,全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8.(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下列关于运动学概念的说法中,其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B.平均速度,当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D.只有静止不动的物体才可选为参考系9.(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像如图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A和B的速度均不变且A的速度比B更小B.在0~3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mC.t=3s时,物体C和D相遇D.t=2s时,物体C的加速度为10.(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由描述运动质点a、b、c、d的图像可知( )A.时刻a、b两质点相遇B.时刻a、b两质点共速C.从到时间内,b和d两个质点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从到时间内,a、b两质点平均速度相同,c、d两质点平均速度相同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11.(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纸带中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1)实验中应 (填正确答案标号)。A.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B.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2)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实验所用电源的实际频率大于,则的测量值 (填“偏大”或“偏小”)。12.(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按要求填空:(1)常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式和电火花式两种,它们都必须使用 (填“直流”或“交流”)电源才能工作,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 V;如果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相邻两计时点的时间间隔为 s。(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A.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B.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3)某次实验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O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①推测纸带的运动是 运动(填“加速”或“减速”或“匀速”)。②在打出C、F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③E点的瞬时速度为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13.(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的位移是32m,求:(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2)物体在4s末的速度大小;(3)物体在紧接下一个4s内的位移。14.(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s.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3m/s2.求:(1)刹车后3s末汽车的速度;(2)汽车速度减为零所经历的时间;(3)刹车后8s内汽车的位移.15.(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一辆客车正在以v=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x=45m处有一只狗(图甲)站在路上,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s,若从司机看见狗开始计时(t=0),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求:(1)客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2)客车从司机发现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3)若狗正以的速度与客车同向奔跑,试通过计算分析狗能否摆脱被撞的厄运。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位移与路程;加速度;速度与速率【解析】【解答】A.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A错误;B.平均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B错误;C.瞬时速度和速度变化量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C正确;D.速度变化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 概念明确:牢记矢量(有大小+方向 )与标量(只有大小 )的定义。2. 逐一判断:对每个选项中的物理量,依据定义分析“是否有方向”,确定矢量/标量属性。3. 筛选答案:找出“全部为矢量”的选项。2.【答案】D【知识点】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平均速度【解析】【解答】A.三个质点从A到B的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路程不同,故A错误;BC.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段的比值,位移与时间相同,故平均速度相同,故BC错误;D.三个质点从A到B的过程中,路程不全相同,时间相同;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图象知乙组的平均速率最小,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A:位移是 “初末位置有向线段”(矢量,强调方向 + 大小 ),路程是 “轨迹长度”(标量,仅大小 )。BC:定义为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矢量,方向同位移 ),因位移、时间均相同,故平均速度相同。D:定义为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标量,仅大小 ),因时间相同、路程不同(甲最长、乙最短 ),故平均速率甲最大、乙最小。3.【答案】A【知识点】平均速度【解析】【解答】设全程为x,汽车从开始到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公式计算汽车从开始到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4.【答案】C【知识点】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解析】【解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关系,有则可知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为,A.前2s内的位移为故A错误;B.前1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故B错误;C.第1秒的位移为则第2s内位移为故C正确;D.1s末的速度为故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 运动模型识别:将题目位移公式与匀变速位移公式对比,提取初速度 和加速度 。2. 分选项计算:位移:直接代入时间到位移公式计算。平均速度: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计算。某秒内位移:用“前 秒位移 - 前 秒位移”计算。速度:用匀变速速度公式 计算。3. 结果验证:将计算值与选项对比,筛选正确答案。5.【答案】D【知识点】加速度【解析】【解答】A.该秒末与前1秒初的时间间隔为2s,根据速度公式可以得出1s内速度的变化量为,故该秒末速度比前1秒初速度小4m/s,故A错误;BCD.该秒末与该秒初时间间隔为1s,由于物体做减速运动,则在任意1秒中该秒末速度比初速度小2m/s,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分析】利用速度公式结合时间间隔的大小可以比较初末速度的差值。6.【答案】C【知识点】运动学 S-t 图象;运动学 v-t 图象【解析】【解答】A.x-t图象中,位移方向用正负表示,图中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一直为正,且不断增加,故甲与乙都是单向的直线运动,故A错误;B.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故乙车做减速直线运动,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车和乙车都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B错误;C.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t2时刻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故C正确;D.在0~t2时间内,丁的速度大于丙的速度,两车间的距离一直增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 x-t图像意义:斜率表速度,判断运动性质(匀速/变速 )、初始速度(t=0时斜率 )。2. v-t图像意义:面积表位移,判断两物体间距(位移差 )的变化(面积差最大时间距最远 )。3. 选项验证:A:x-t图像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不是轨迹,故甲、乙均为直线运动。B:x-t图像t=0时斜率≠0,说明非静止开始。C:v-t面积差最大时(t2 ),间距最远。D:0~t2内面积差一直增大(到t2最大 ),故间距一直增大。7.【答案】C【知识点】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解析】【解答】A.汽车的速度在1s内减小了8m/s,所以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A正确,不符合题意;B.减速行驶的全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B正确,不符合题意;C.汽车运动的时间为故汽车刹车后,在3s内运动的位移为 ,C错误,符合题意;D.汽车刹车后,在2s末的速度大小为v=20m/s-8×2m/s=4m/s,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汽车减速时,结合汽车加速度、减速的时间明确汽车的运动状态,再利用运动学公式求解汽车在此时间内走过的位移。8.【答案】A,B【知识点】质点;参考系与坐标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解析】【解答】A.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故A正确;B. 平均速度当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故B正确;C. 瞬时速度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故C错误;D. 静止不动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可选为参考系,故D错误。故答案为:AB。【分析】概念本质:牢记质点(理想化 )、平均速度(过程量 )、瞬时速度(状态量 )、参考系(任意性 )的定义。选项验证:对每个选项,依据定义判断描述是否准确。结论筛选:找出 “概念描述正确” 的选项。9.【答案】B,D【知识点】加速度;运动学 S-t 图象;运动学 v-t 图象【解析】【解答】A.由甲图看出物体A和B位移图像都是倾斜的直线,斜率都不变,速度都不变,说明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图线的斜率大于B图线的斜率,A的速度比B更大,故A错误;B.由甲图看出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故B正确;C.由乙图看出时,图线C和图线D相交,说明物体和的速度相同,此时两物体相距最远,故C错误;D.根据加速度定义可知物体C的加速度为故D正确;故答案为:BD。【分析】1. x-t图像:斜率=速度,位移=末位置 - 初位置。2. v-t图像:斜率=加速度,面积=位移;交点表示“速度相等”,而非位移相等(相遇 )。3. 选项验证:A:对比斜率判断速度大小。B:直接计算位移差。C:通过面积差判断是否相遇(速度相等时间距最远 )。D:用斜率计算加速度(匀加速加速度恒定 )。10.【答案】A,C【知识点】平均速度;运动学 S-t 图象;运动学 v-t 图象【解析】【解答】A.第一个图像为位移时间图像,可知时刻a、b两质点在同一位置,所以时刻a、b两质点相遇,故A正确;B.位移时间图像上任意点的切线斜率大小表示该点时刻质点的速度大小,所以时刻a、b两质点速度不相同,故B错误;C.位移时间图像上任意点的切线斜率大小表示该点时刻质点的速度大小,所以从到时间内,质点b速率先减小后增大;由速度时间图像纵坐标代表速度可知,d质点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故C正确;D.从到时间内,由第一个图像可知:时刻a、b两质点在同一位置,时刻a、b两质点也在另一相同位置,所以从到时间内,a、b两质点的位移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由第二个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从到时间内,c、d两质点通过的位移不同,时间相同,c、d两质点平均速度不相同,故D错误。故答案为:AC。【分析】1. x-t图像:坐标=位置,斜率=速度(速率看绝对值 );相遇→ 坐标相同;速度变化→ 斜率变化。2. v-t图像:坐标=速度(速率看绝对值 ),面积=位移;平均速度→ 位移/时间。3. 选项验证:A:x-t坐标相同,相遇。B:x-t斜率不同,速度不同。C:x-t斜率绝对值、v-t坐标绝对值的变化,速率先减后增。D:位移是否相同(x-t坐标差、v-t面积差 ),平均速度是否相同。11.【答案】A;0.99;偏小【知识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瞬时速度;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解析】【解答】(1)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故答案为:A(2)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若实验所用电源的实际频率大于,则打点周期偏小,而计算时仍用原来的值计算,则的测量值偏小。故答案为:0.99;偏小【分析】(1)牢记“先通电后释放小车”的规范,保证纸带有效点迹。(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取B点为AC段中间时刻,用 计算;频率与周期成反比( ),实际周期变小但测量用原周期,导致速度测量值偏小(分母偏大 )。12.【答案】(1)交流;220;0.02(2)B;D(3)加速;0.44;0.47【知识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解析】(1)常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式和电火花式两种,它们都必须使用交流电源才能工作,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220V;如果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s故答案为:交流;220;0.02(2)AB.为了提高纸带利用率,使纸带上打满点,应先接通交流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后立即关闭电源,故A错误,B正确;CD.在实验时要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这样可以在纸带上打出较多的点,故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BD。(3)①纸带间的点迹距离增大,则小车做加速运动;故答案为:加速②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sC、F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故答案为:0.44③E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DF段的平均速度表示,则有故答案为:0.47【分析】(1)记忆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电火花220V、频率50Hz对应周期0.02s”。(2)遵循“先通电后释放、小车靠近计时器”规范,保证纸带有效点迹。(3)运动性质:看计数点间距变化(增大,加速 )。平均速度:,对应位移与时间。瞬时速度:用“中间时刻平均速度近似”(匀变速中等于中间时刻速度 )。(1)[1][2][3] 常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式和电火花式两种,它们都必须使用交流电源才能工作,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220V;如果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s(2)AB.为了提高纸带利用率,使纸带上打满点,应先接通交流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后立即关闭电源,故A错误,B正确;CD.在实验时要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这样可以在纸带上打出较多的点,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3)①[1]纸带间的点迹距离增大,则小车做加速运动;②[2]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sC、F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③[3] E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DF段的平均速度表示,则有13.【答案】(1)解:由位移时间公式代入数据得。(2)解:由速度时间公式代入数据得(3)解:由位移时间公式得。【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解析】【分析】1. 公式选择:加速度:已知初速度、时间、位移,选位移公式 。末速度:已知初速度、加速度、时间,选速度公式 。后续位移:可通过“总位移差”或“以末速度为初速度的位移公式”计算,利用匀变速规律简化步骤。2. 计算逻辑:按“加速度,末速度,后续位移”的顺序,逐步代入已知量,利用匀变速公式直接求解。14.【答案】(1)解:刹车后3s末的速度v3=v0+at3=15-3×3m/s=6m/s(2)解: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3)解:刹车后8s内的位移等于5s内的位移,则x=t0=×5m=37.5m【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解析】【分析】(1)直接用匀变速速度公式,注意加速度符号(减速为负 )。(2)通过速度减为零的条件,计算汽车停止所需时间,判断后续位移是否需考虑 “停止后静止”。(3)刹车时间小于给定时间时,位移取刹车总时间内的位移(用平均速度法简化计算 )。 15.【答案】(1)解:由图知客车的加速度为即客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解: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客车从司机发现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3)解:客车和狗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为此时客车的位移为狗的位移为x狗=v'(t+0.5)=10×4.5m=45m因为x车﹣x狗=50m>45m,可知狗不能摆脱厄运。【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追及相遇问题【解析】【分析】(1)斜率求加速度(匀变速运动 ),面积求位移(分段运动总位移 )。(2)速度相等时是判断 “撞与不撞” 的关键(此时间距最小 )。(3)客车分 “反应时间匀速” 和 “刹车后匀减速” 两段,狗做 “全程匀速”,分别计算位移后对比。(1)由图知客车的加速度为即客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客车从司机发现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3)客车和狗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为此时客车的位移为狗的位移为x狗=v'(t+0.5)=10×4.5m=45m因为x车﹣x狗=50m>45m,可知狗不能摆脱厄运。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深圳市聚龙科学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深圳市聚龙科学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