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年级/册次 二年级/上 单元 3单元单元教学设计内容简介 教材内容编排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彩虹》《去外婆家》《数星星的孩子》3篇课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为线索,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口语交际《做手工》,介绍一件手工作品及其制作过程,培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的能力。单元内容都源于学生的生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儿童生活,感受童真童趣,体会儿童的情感世界。 课程标准要求 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认读生字词,正确书写生字词 2.辨析同音字,了解词组的结构特点。 3.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4.能借助词句,试着讲讲故事。阅读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说说文中的“我”想为家人做哪些事。感受儿童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3.能说一说外婆家带给“我”哪些乐趣,从细节描写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 4.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体会角色的心情。能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说说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原因。 5.背诵《小儿垂钓》。 6.自主阅读《闻鸡起舞》,感受志士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表达1.继续培养学生专心听、静心听的好习惯,在听的过程中,记住主要信息。 2.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能按照顺序说话,把主要意思说清楚。语文要素进阶(可作思维导图截图) 本单元三篇课文围绕“儿童生活”主题,在语文要素上呈现清晰的螺旋式进阶: 维度《彩虹》 (基础)《去外婆家》 (发展)《数星星的孩子》 (提升)《做手工》 (实践应用)信息提取重点单一、具体的想象内容具体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人物行为链、对话内容听记作品名称、材料、关键步骤语言感知核心童真、想象力、生动动词叙述语言表达情感(喜爱、向往)对话体现人物特点(好奇、坚持)有序表达(连接词)思维情感发展想象美好、感受纯真亲情具体场景触发情感(喜爱、亲情)理解好奇、坚持品质;初步因果实践操作、信息传递能力要求提取显性信息、感受语言整合细节、关联事件情感理解行为动机、人物品质、对话作用专注听记、有序清晰表达这个进阶过程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具体到相对抽象(从想象到现实经历再到内在品质),从单一信息到关联信息,从感受情感到理解行为和初步逻辑,体现了语文要素的积累、运用和深化。 四、教材解读表格 内容课文主旨教学建议4.彩虹《彩虹》一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想象与彩虹相关的美好场景,展现 “我” 想为家人做的事,语言充满童真。文中多出现由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需关注分句间的停顿,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家人的关爱,适合引导学生感受纯真情感与语言表达的细腻。5.去外婆家 本文以“去外婆家”为主题,通过描述在外婆家的经历和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外婆家的喜爱和向往,以及对外婆的深厚感情。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课文内容。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6.数星星的孩子 《数星星的孩子》讲述了张衡小时候观察星星的故事,通过他与爷爷的对话及后续的观察行动,展现其对星空的好奇与执着。文章语言朴实,通过人物对话体现情感,既介绍了天文常识,又凸显了张衡的探索精神,具有教育意义。通过圈画、朗读、讨论,体会张衡数星星时的认真与坚持,理解 “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 的含义。 结合图文、视频等资料,联系生活实际,学习 “观察 — 怀疑 — 求证” 的科学探究方法。口语交际:做手工本口语交际是以“做手工”为交际内容。重点是能够按照顺序说话,说清楚过程;学会听,记住主要信息。1.能按照顺序说话,说清主要意思。 2.专心听,静心听,记住主要信息。 语文园地三“识字加油站”描述的是9个表示课外活动的短语,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1个字,了解词组的结构特点。 “字词句运用”一是辨析4组同音字,二是学习并运用“一边……一边……”的句式。 “展示台”展示了词句积累的范例。重点是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 “日积月累”编排了《小儿垂钓》一诗。重点是背诵积累古诗。 “我爱阅读”提供了成语“闻鸡起舞”多用于象征或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中,形容立志为国效力的人。 “识字加油站”把联系生活和想象画面结合起来,了解词语意思,认识生字。 “字词句运用”一是先弄清同音字的意思再辨析;二是先弄清句式的用法,再联系生活利用句式说话。 “展示台”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学生自主制作积累卡进行展示。 “日积月累”借助拼音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我爱阅读”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交流不明白的问题。人文主题 “儿童生活”为人文主题,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目标: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家庭亲情、童年乐趣、探索精神及革命英雄主义情怀,初步体会中国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生活智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②语言运用:积累并运用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词语和句式;学习清晰、有序、有重点地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培养认真倾听、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③思维能力: 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逻辑思维;在阅读和生活中展开联想与想象;能对简单信息进行初步的比较、联系和推断。 ④审美创造: 感受儿童文学作品的童真童趣、语言美和形象美;发现并欣赏儿童生活中的美好情感、自然之趣和创造之美;尝试运用语言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学习目标 【单元核心目标】 运用多种方式认识52个生字,会写38个字,会写31个词语。能了解词组的结构特点,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初步养成积累词句的好习惯。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阅读富有童趣的儿童生活故事、古诗和英雄故事,感受童真童趣的美好,体会其中蕴含的亲情(家人、祖孙)、好奇心、探索精神及机智勇敢等情感与品质。 学习并初步运用“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如用“先…然后…接着…最后…”),清晰地说出一件手工作品的名称、主要材料和制作过程的关键步骤。能按照顺序说说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单元核心目标达成的关键,是学生在本单元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本单元的重点非常清晰,主要落在语言运用和情感体会上: 使用顺序连接词(如“先…然后…接着…最后…”“第一步…第二步…”)清楚地、有步骤地讲述制作过程的关键环节(无需面面俱到,抓住核心几步)。 感受童真童趣,体会丰富情感与品质。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或需要教师特别着力引导才能较好掌握的内容,往往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或能力发展程度有关。 二年级学生容易笼统地说“好玩”(如“我的玩具很好玩”),但难以具体描述“怎么好玩”或“哪里好玩”。难以聚焦玩具最独特、最吸引人的一个或两个特点进行详细描述。学情分析 1.主题兴趣浓厚,生活经验丰富: “儿童生活”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极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学生对“彩虹”、“去奶奶/外婆家”、“数星星”、“做手工”等话题有直接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这为理解课文内容、参与口语交际和写话提供了强大的动机支撑和素材库。 2.初步具备识字阅读能力: 经过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识字量(约700-1000字)和基础的阅读技能(如借助拼音识字、朗读句子、提取文中明显信息)。能够独立阅读本单元课文(可能需少量教师引导或互助)。 3.具备基本的口语表达意愿和能力: 二年级学生普遍乐于表达,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在一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能围绕熟悉的话题说几句话。 4.初步接触过“顺序”概念和“特点”描述: 在一年级和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可能接触过表示顺序的词语(如“先…然后…”),也练习过简单地看图说话或描述物品(如“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 5.想象力丰富,情感体验直接: 二年级学生处于想象力活跃期,能理解和欣赏《彩虹》中的奇思妙想。他们的情感体验直接而真挚,容易与课文中表达的亲情(《彩虹》《去外婆家》)、好奇心(《数星星的孩子》)产生共鸣。教学思路(分大任务小任务,每个小任务由布置活动去完成,注意设置真实情境活动) 学习主题: 童年童趣 计划(10-11)课时大任务:创建并展示我们的“童趣时光收藏夹”任务一 打开“童趣时光收藏夹” (1)课时(单元导读)活动1 情境导入:发现童年的“宝藏”活动2 初探“收藏夹”里的宝贝活动3 规划我们的收藏计划活动4 开启童趣发现之旅任务二 收集“童趣宝石” ( 7-8 )课时活动1 五彩宝石,寻找童趣的彩虹活动2 亲情宝石,外婆家的温暖时光活动3 探秘宝石,数星星的好奇旅程活动4 捡拾珍珠 ,语文园地实践园活动5 童趣工坊交流会任务三 开启收藏夹,分享闪亮的童年 (2)课时活动1 写话《我的玩具宝贝》活动2 致敬收藏——我爱阅读活动3 完善“童趣时光收藏夹”活动3 “童趣博览会”展示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