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课件 (共23张PPT+内嵌2个视频)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课件 (共23张PPT+内嵌2个视频)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今天你的身份是一名知名导演。现在邀请你参加《新中国成立前夕》纪录片摄制,你会分为几幕去进行呈现?重点拍摄哪些镜头?
导演,请就位!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课程标准:
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要性。
学习目标:
感受先导片带来的近代中西对比,分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通过对不同镜头的拍摄,对比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要性;为纪录片选择配乐,深刻领悟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吃力:由盛转衰陷困局
毅力:百折不饶破危局
魄力:义无反顾开新局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议题: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
吃力:由盛转衰陷困局
第一幕
议学任务一
(小组合作探究4分钟)
1.认真观看先导片,对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的基本情况进行对比。(提示:可以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对比分析)
2.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议学情境1:先导片《他们都处于同一时代》
议学任务:1.认真观看先导片,对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的基本情况进行对比
(提示:可以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对比分析)
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社会发展近乎停滞。
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危机四伏
中国
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
西方国家
结论
落后就要挨打
1.鸦片战争前中西对比
1840年
鸦片战争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
中法战争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西南门户洞开
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半殖民地:即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即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
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目的和动力
前提和基础
①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
②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
决定
决定
议学任务:2.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
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
基本国情
1
毅力:百折不饶破危局
第二幕
议学情境2 第二幕的重要镜头拍摄:
议学任务二:(小组展示)
请导演组从史实和建国方案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拍摄这几个镜头?
镜头1: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的自强运动
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军事装备来挽救国家的命运。
但最终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被抛弃
第一种建国方案
代表阶级:
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为代表,
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
未来前途:
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失败原因分析:
出发点的反动性——北洋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统治下,民不聊生、千疮百孔、民怨四起
资产阶级改良派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政治改革来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仅持续了短短103天便以失败告终
镜头2:戊戌变法
第二种建国方案
代表阶级:
以某些中间派和中间人士为代表
未来前途:
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失败原因分析:
不具有可行性——国外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小农经济的阻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自身先天发展的不足
无法实现
第三种建国方案
代表阶级: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
未来前途:
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成功原因分析:
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赢得拥护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二幕 毅力:百折不饶破危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意义
(3)意义:
(1)诞生时间:
(2)初心使命:
1921年7月
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1
魄力:义无反顾开新局
第三幕
第三幕的重要镜头拍摄:
请你为这一镜头选取一首背景歌曲,要求符合时代特点,能体现镜头的历史意义。
议学情境3
议学任务三:(合作探究3分钟)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毛泽东为什么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说说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
从北京城区往西一百多千米,顺着一条奔流的小溪,可以到达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堂上村。1943年,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诞生在这里,并从这里传播大江南北,经久不衰。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来,毛泽东作了修改,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
1.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议学任务三: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毛泽东为什么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说说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
议学任务三: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毛泽东为什么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说说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堂小结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结论1: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结论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基本国情
2.主要矛盾
3.历史任务
1.三种建国方案
2.中国共产党成立
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作业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纪录片已拍摄完成,接下来需要对记录片进行宣传上映。请各位导演结合本框教材知识,为这部纪录片拟定一篇宣传解说词。角度自选,逻辑清晰,2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