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落花生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 落花生 教案

资源简介

2 落花生
教材pp.4~5
1.会认“亩、吩”等5个生字,会写“亩、播”等10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课文蕴含的道理。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理解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课文蕴含的道理。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师准备】
多媒体。
【学生准备】
搜集许地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侧重引导学生对父亲与“我”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打一植物)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落花生》。(板书:落花生)
初读课文
一、了解作家
同学们,你们知道许地山是谁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理清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标题?课文围绕标题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标题。课文围绕标题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注:学生可能总结不全课文围绕标题写了哪些内容,教师需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朗读课文,小组讨论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3~15):写过收获节时一家人一起尝花生、议花生。
指导书写
重点字:
榨:左窄右宽。“穴”稍扁,注意“乍”的笔顺。
矮:左边的“矢”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普普
通通的花生引起了一家人的许多议论,使我
们对花生也生出了敬佩之情,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吧!
探究新知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理解内容
1.轻声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了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买种、翻地、播种、浇水。不能,因为这些词语是按
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内容
注: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分角色朗读课文。一家人是如何议论花生的?(姐姐说花生味美,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我”说花生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2.姐弟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的?(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的最可贵之处。)
教师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2)思考: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是不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发现,而桃子、石榴、苹果故意炫耀自己?为什么?(不是,因为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待人们来挖掘、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不图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要做什么样的人?(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3.作者理解了父亲的话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你理解了作者的话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小组讨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
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虚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对他人和社会有好处及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
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
作业布置
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
2.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记述了一家人议论花生的情景,由花生的特点道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借助事物抒发感情,懂得了做人要做对他人、社会有贡献的人的道理。
教学时,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读去品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文章蕴含的道理,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感悟到“清洁工”“军人”“老师”等都是具有花生的品格的人,强化了情感的熏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