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教案

资源简介

语文园地一
教材pp.13~14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借助事物所抒发的感情或引发的思考。
2.体会本单元课文中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学习联系语境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3.正确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学习诗人借蝉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
体会本单元课文中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学习联系语境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朗读并背诵古诗,学习诗人借蝉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
【教师准备】
多媒体。
【学生准备】
1.学生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和部分语句。
2.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
在教学“交流平台”时,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写作的手法;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引导学生积累并运用如何把事物描写得具体生动的方法,体会多义词的意思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的方法;在教学“日积月累”时,注重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意,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学习方法】
自由读,感受句子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小组交流、合作,体会对比描写的好处,学会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理解诗意,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1课时
情景导入
生活中,是否会有某一件事或某一样东西在不经意间打开我们的心扉,进驻我们的心田,给我们滋养,让我们领悟呢?(生自由说一说)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一起来回顾一下吧!(板书:语文园地)
探究新知
一、交流平台
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1.布置复习,自主回顾。
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描写了什么事物?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2.小组交流复习效果。
3.全班交流。
4.归纳总结。
我们在描写事物时,要把感情寄托在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事物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种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就是借物抒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事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事物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二、词句段运用
1.体会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出示教材p.13的三组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说说三个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三组句子都是通过对比描写,表达出作者对笔下事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对比描写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表明作者的偏好、观点、立场等,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这样运用。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出示教材p.14的两组句子。
小组内合作探究。明确:
一组第1句中,“开辟”的意思是开垦,把土地翻好整平,好种花生。
一组第2句中,“开辟”的意思是开创、创立。
二组第1句中,“姿态”是指梅树的姿势优美。
二组第2句中,“姿态”是指人的态度、气度。
3.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1)温和(形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和(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回答:
(1)海南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形容气候,表示天气不冷不热。)
(2)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美丽又温和的好老师。(形容性格,表示老师的性情、态度、言语不粗暴。)
师小结:关于一词多义的辨析,首先要明确其含义,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词语的本义进行比较,才能用得对,用得准确。
4.小练习。说说下面这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是什么意思。
a.我们班的小明同学是一个很骄傲的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b.白云湖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二班,我为你骄傲!(自豪。)
三、日积月累
1.介绍诗人。
2.自主朗读,熟悉内容。
出示古诗。
(1)教师范读,划分朗读节奏,对难认字进行正音。(“”读“ruí”,“藉”读“jiè”。)
(2)学生自读三分钟,教师巡查指导。
(3)学生齐读,教师指出不足之处。
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理解诗意。
清露:清澈甘甜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响:持续不断的蝉鸣。藉:凭借。
出示古诗大意:蝉垂下像帽缨似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持续不断的蝉鸣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处于高处,并非凭借秋风的力量。
4.突出重难点,理解写法。
(1)本诗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诗人借蝉自喻,表现了自身的高洁。那么,他写了蝉的哪些特点?表现出了一个怎样的蝉的形象?(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出示提示:形态、习性、声音。
(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出示提示: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凭借外力(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3)请思考:这首诗有什么深刻含义?
①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②师小结:诗人以“蝉”喻指高洁清远的人,比喻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5.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作业布置
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
2.背诵《蝉》。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对比描写、托物言志的方法,懂得了多义词语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在交流平台教学中,教师给了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的空间、足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地回顾、探求,加深了对课文写作技法的理解,明确了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突出作用。在词句段运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交流,揣摩重点词语的用法。在古诗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意,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了解它的含义。整体课堂氛围良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