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和田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一、积累(共2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小题。伊犁南麓,绵延的雪山下草场如海,矗立的古松见证着从春到秋、杏花、金莲花、野苹果、薰衣草、油菜花、万寿菊、白番红花、天山红花轮流登台,像是要追溯冬日冰封前未说完的故事;赛里木湖畔,漫山遍野姹紫嫣红,野百合、郁金香、格桑花、马兰花、蒲公英等数十种不同颜色的花卉相继开放,把西海装点成一个硕大的花海,令人目眩神迷;盛夏,霍城的薰衣草开花了,紫蓝色的花海绵延起伏,仿佛大地上延展的梦境。方圆数里,花香弥漫。昭苏草原的夏天,则会迎来油菜花的怒放,近百万亩油菜花开遍座座山坡,仿佛一条金黄色的毯子铺满广袤无垠的草原,与白雪皑皑的天山遥相辉映,金黄与纯白的交织让人震撼……1. 请用正楷字将文中画线句子“漫山遍野姹紫嫣红”工整地书写在下面。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南麓(lù) B. 矗立(zhù) C. 追溯(shù) D. 目眩神迷(xiàn)3. 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 演译 B. 震撼 C. 名福其实 D. 轻歌慢舞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电视台视频乱剪现象的泛滥,导致不少观众看到的是分崩离析的内容,而非完整顺畅的故事剧情,常常使观众看得一头雾水。B. 我走在行将就木的丛林里,心中顿时升腾起对自然的敬意。C.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有目空一切的壮志,迎难而上,不负青春好时光。D. 这些天来,各种事情接踵而至,让原本就心力交瘁的他无法应对。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关键。B. 国家将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措施,继续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C. 据导演饺子创作手记显示,《哪吒》引发共鸣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它精准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身份焦虑造成的。D. 我校采取课间操的方式组织同学们每天跑步,旨在让同学们提高体质和健康水平。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B. 《社戏》一文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文中以儿童视角回忆了儿时看社戏的经历。C. 《庄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内篇、外篇、杂篇共33篇。《北冥有鱼》选自外篇《秋水》。D.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叙事、状物、记人、写景来抒发感情或发表见解。比如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选自《虞初新志》的《核舟记》。7. 古诗文默写(1)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2)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4)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5)《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愿天下士子均有容身之所,展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活动(共9分)为了从“以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8. 请你围绕主题为班级设计两种活动形式。9. 班级将召开一次“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班会,届时想邀请心理咨询室的陈老师参加,班上推荐小明代替全班去拟一份邀请函,以下是小明同学初拟的邀请函。请仔细阅读,按要求作答。邀请函尊敬的陈老师:我班拟定于2024年6月11日上午10点在初二(10)班教室举行“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班会。届时恭请您莅临指导。2024年6月6日初二(10)班全体同学这则邀请函中有一处格式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10. 阅读以下选段,完成题目。有一天,在发电厂那堆满木料的院子里,A拦住保尔,微笑着说:“你母亲说你爱打架。她说:‘我那孩子就像小公鸡一样好斗。’”A纵声大笑,似乎挺赞赏,“打架根本不是坏事,只是要弄清楚该打谁和为什么打。”保尔不知道A是在嘲笑他还是跟他说正经的,便回答说:“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A出其不意地提议道:“想要我教你打架的真功夫吗?”保尔惊诧地望着他:“什么是真功夫?”“好,你就瞧着吧。”保尔第一次见识了英国拳击,A简明扼要地给他讲解了一番。这门本领学起来并不轻松,但保尔掌握得还不错。A的拳一次又一次把他打飞,让他摔了一个又一个倒栽葱,但是他依旧勤奋耐心地学下去。(1)以上文段选自小说____________,作者______。文段中的A是______,他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引路人。(2)结合文段内容,概括保尔有哪些优良品质。三、阅读(共31分)(一)古诗文阅读(14分)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问一答,将卖炭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饱受压榨、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甲】【乙】【丙】三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札记·礼运》)【丙】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选自《老子》)1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屋舍俨然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3)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 (4)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13. 翻译下面句子。(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己。14. 请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15. 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甲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与乙段描写的相似之处。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二)现代文阅读(共17分)(课内阅读)(8分)阅读《壶口瀑布》选段,按要求完成小题。壶口瀑布梁衡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甲】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④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乙】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⑤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1986年6月16. 文章略写了雨季中的“壶口瀑布”,通过“灌、跌、冲”等词写出了其①______的特点;详写了②______,先从河床大石头上描写瀑布的威势再描写“大水”多姿多彩的样态,最后写脚下石头的窟窍、蜂窝、大坑,从侧面写出水③______的特点。17. 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表现力极强,请你自选角度,任选一句进行赏析。18. 作者认为黄河精神的形成“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启发和认识。(课外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蚂蚁竟然是“种子传播员”叶峥嵘①利用蚂蚁传播种子的植物有一个专有名词叫蚁播植物,它们通过与蚂蚁合作,顺利实现了物种的繁衍。那么,这些蚁播植物如何将蚂蚁“发展”为心甘情愿的“种子传播员”呢?②许多植物针对蚂蚁专门产生出了极富特色的种子,它们通常数量较多,个体较小,且会在脐部附近形成一至两坨(或片)肉质的油脂体,油脂体富含营养,甚至含有蚁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是蚂蚁喜欢吃的食物,以此吸引蚂蚁来传播种子。植物该如何告诉蚂蚁们“上门取货”?蚂蚁的嗅觉非常灵敏,植物就把重点转向了化学信号,且专门针对蚂蚁“投其所好”。大多数蚂蚁有两个喜好,一是糖类,二是蛋白和脂类,前者可用于补充成年工蚁日常活动消耗的能量,后者是蚁后生产和幼虫发育所需的营养,且在自然界中主要来源为昆虫,故蚂蚁对于昆虫血淋巴(体液)的气味异常敏感。基于此,植物让油脂体变成了一个富含小分子蛋白和脂类的营养包,非常适于蚂蚁幼虫吸收和利用,且散发着诱人的昆虫血淋巴气味,让蚂蚁难以抗拒,一闻到就急不可待地蜂拥而来。③为了方便蚂蚁“带货”,蚁播种子的油脂体造型独特,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延伸出种子外更加细长的把手型,方便蚂蚁抓握,如鸢尾属部分种类延伸出来的假种皮,百蕊草属则是利用宿存的花被片作为把手。另一类是油脂体表面凹凸不平型,蚂蚁的上颚有锯齿,刚好能很好地卡住这些凹凸的表面,顺利实现搬运。这种类型占蚁播种子的大部分,如紫堇属以及淫羊藿属的种子等。④为了防止蚂蚁啃咬油脂体时会咬伤种子,蚁播种子的种皮通常较厚,且油脂体与种子的结合并非牢不可破,只要蚂蚁啃咬到一定位置,油脂体就会从种子上脱落下来。⑤既然油脂体已被啃光,那蚂蚁又怎样将种子搬出蚁巢,完成播种呢?对此,植物也有考虑,它们在种子上形成了一些精巧的构造。紫堇属的种类非常丰富,它们的种子大小形态各异,小型种子大多比较光滑,如石生黄堇;而稍大的种子,比如紫堇的种子上就有凹点;异果黄堇或阜平黄堇的种子上,有凸起的尖齿或凹点,它们都能增加摩擦,方便搬运。细辛属和马蹄香属的种子腹面中央,则具有一条长而宽的沟槽,油脂体就长在里面,待蚂蚁把油脂体吃掉后,叼着凹槽边缘的裙边就能轻松将其丢出蚁巢了。⑥在蚂蚁的丢弃物中,除了种子,还有其他的垃圾,如蚂蚁的排泄物、动物尸体,以及建筑废料——挖掘出来的土粒。种子待在这样一个肥力充足的地方,一旦等到适合萌发的季节,便会冲破种皮,顶开土壤,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茁壮生长。⑦全世界蚁播植物约有2800多种,大部分为多年生草本,少数为小灌木,多出现于贫瘠的区域,通过与蚂蚁合作,它们就顺利实现了物种的繁衍。(选自《科普时报》有删改)19. 关于蚁播植物与蚂蚁传播种子的合作,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 蚁播植物靠鲜艳花朵吸引蚂蚁,让其传播种子。B. 所有蚁播种子的油脂体造型都为表面凹凸不平型,方便蚂蚁搬运。C. 蚁播种子种皮厚且油脂体易脱落,是为避免蚂蚁啃咬损伤种子本体。D. 植物在种子上设置精巧构造,只是为让蚂蚁把油脂体搬出蚁巢,和播种无关。20. 请你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作用。21. 结合语境分析第②段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植物该如何告诉蚂蚁们“上门取货”?22. 蚂蚁传播种子对生态系统有何影响?四、作文(共40分)23. 书籍不仅是油墨印染的纸张,更是璀璨浩瀚的星辰大海。它开启求知的大门,更带领我们领略世间万象。在你的记忆中,你与书籍之间曾有过怎样故事?请以“我与书籍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600字左右。和田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一、积累(共20分)【1~3题答案】1. 漫山遍野姹紫嫣红 2. A 3. B【4题答案】D【5题答案】B【6题答案】C【7题答案】①. 窈窕淑女 ②. 气蒸云梦泽 ③. 拣尽寒枝不肯栖 ④. 骈死于槽枥之间 ⑤. 凄神寒骨 ⑥. 悄怆幽邃 ⑦.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⑧.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二、活动(共9分)【8~9题答案】8. 示例:开展“以和为贵”主题演讲比赛;举办“以和为贵”故事分享会。9. “2024年6月6日”和“初二(10)班全体同学”调换位置。(或日期与署名互换位置)【10题答案】(1) 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 奥斯特洛夫斯基 ③. 朱赫来(2)①有正义感,讲原则(勇敢)。②勤奋耐心(好学,坚持不懈)。三、阅读(共31分)(一)古诗文阅读(14分)【11题答案】D文言文阅读(共12分)【12~15题答案】12. ①. 整齐的样子 ②. 交错相通 ③. 以……为亲 ④. 兴起13. (1)把品德高尚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14.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15. 示例一:从“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示例二: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二)现代文阅读(共17分)(课内阅读)(8分)【16~18题答案】16. ①. 气势凶猛或雄壮伟大(意思相近即可) ②. 枯水季节 ③. 水势之急或力量之大(或柔和细碎,或刚中带柔等)17. 甲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汹涌无比。或选乙句: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特点。18. 作者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借赞美黄河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颂。(或:作者由黄河的个性感悟到“人生需要各种挫折的磨练”的哲理,从而感悟到中华民族经历磨难的抗争精神)(课外阅读)(9分)【19~22题答案】19. C 20. 分类别、举例子,条理清晰地(具体真实地)说明了蚁播种子的油脂体造型分类情况,增强了说服力。21. “上门取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在这里是指植物吸引蚂蚁来取食种子的意思,既形象又幽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22. ①植物扩散:帮助种子在贫瘠区域萌发,扩大物种分布范围。②土壤改良:蚂蚁巢穴的垃圾场为种子提供肥力,促进幼苗生长。③共生关系:蚂蚁与植物形成稳定的互利共生,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四、作文(共40分)【23题答案】例文:我与书籍的故事书柜最底层那本泛黄的《昆虫记》,书脊处用透明胶带粘过三次,扉页上还留着淡蓝色的钢笔字迹——那是我与书籍的第一个秘密约定。五年级的夏天总下着绵长的雨,我被寄养在乡下外婆家。外婆的藤椅旁有个旧木箱,里面堆着舅公年轻时的书。某个午后,我在潮湿的纸香里翻到这本《昆虫记》,封面上的绿色甲虫被雨水浸得发暗,却像有魔力似的勾住了我的目光。起初我总在傍晚读它。借着昏黄的台灯,看法布尔描述螳螂捕食时“像虔诚的修女般举起前臂”,看萤火虫“提着灯笼在草叶间巡逻”。有天读到“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换来五个星期的歌唱”,忽然听见窗外传来蝉鸣。我搬着小板凳坐在老槐树下,真的看见一只蝉正从泥土里钻出来,嫩白的身体在月光下慢慢变黑。那晚我蹲到深夜,直到它展开翅膀飞进树丛,就像书里写的“完成了从泥土到天空的蜕变”。后来我把遇到的“昆虫事件”都写在扉页上:“7月12日,发现蚂蚁搬蚜虫,像牧民赶羊”“8月3日,蜻蜓停在晾衣绳上,翅膀透明得像玻璃”。回城那天,我把书塞进书包,外婆笑着说:“这书认主了,你看它跟着你精神多了。”如今再翻开它,胶带边缘的纸页依然会簌簌作响,却不再掉渣。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旁,不知何时多了几行批注——是去年整理旧物时,忽然想起蝉的幼虫要在黑暗里熬过漫长的等待,才明白为什么当时会对着那只蝉看那么久。书籍从不是静止的纸张。就像这本《昆虫记》,它带着夏天的潮湿、槐树叶的影子,还有一个孩子对世界最初的好奇,在时光里长成了会呼吸的伙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