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Unit 1 Look it up! 课时教学设计本单元第1课时 Reading 课型 阅读课语篇研读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本单元围绕 “百科全书的知识探索” 展开,核心内容涵盖百科全书基础认知, 包含百科全书的类型(如儿童百科全书)、信息呈现方式(分主题编排,如 Culture and arts《文化与艺术》、The living world《生命世界》 ),以及知识检索的基本逻辑。聚焦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和恐龙(Dinosaurs)两条典型百科条目,介绍达芬奇的国籍、身份(画家、发明家等)、成就(如《蒙娜丽莎》创作、发明设想);阐述恐龙的生存年代、物种特征(体型、食性等)、演化及灭绝相关知识。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百科全书 “系统整合、跨学科呈现知识” 的价值,掌握从百科全书中高效检索事实性知识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为后续知识拓展学习奠定基础。借达芬奇在艺术与科学领域的跨学科成就,渗透跨学科关联思维;以恐龙演化、灭绝的科学逻辑,训练科学推理与辩证思维,提升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采用 “问题驱动→自主思考→文本探究→实践应用” 的推进逻辑。以单元开篇 Key question 引发思考,经 First thoughts 气泡图引导自主联想,再通过百科条目阅读深入探究,最后依托练习巩固应用,层级清晰。百科条目遵循 “主题 + 子信息(时间、特征、成就 / 演化等)” 的模块化结构,如达芬奇条目按 “国籍→身份→成就→影响” 展开,逻辑严密,便于信息梳理与提取。学情分析【已知】学生已掌握一般过去时基本用法,熟悉 where when 等疑问词,具备阅读简单叙事文本的能力,能理解基本英语语句传达的信息。对达芬奇、恐龙有一定常识认知(如知晓《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作品、恐龙已灭绝 ),了解 “百科全书” 的字面概念,具备初步的知识背景。可从简单文本中提取基础信息(如时间、地点 ),但在复杂文本信息筛选与逻辑梳理上经验不足,自主学习策略应用较少。【未知】不熟悉百科条目 “客观、系统、跨学科” 的写作风格,难区分其与故事类文本的差异,面对百科条目易因信息密度大、专业词汇多产生理解障碍。年代表达中 “数词 + million” 单复数规则(如 66 million 正确形式 )、词汇语义辨析(intelligent 与 talented 、die out 与 disappear 等 )、复杂句逻辑理解(如物种亲缘关系描述句 ),学生缺乏足够认知与运用经验。未系统掌握 “扫读” 等高效阅读策略,面对长文本易逐词阅读,导致信息检索效率低、关键信息遗漏,影响阅读效果与知识获取。 【能知】经本单元学习,学生可通过结构化分析(梳理条目 “时间轴 + 特征表” ),掌握人物、物种两类百科条目的信息提取方法;借助语境推理,辨析核心词汇语义,运用 as...as 等结构描述事物特征;结合跨学科知识(艺术与科学、生物与地理 ),理解百科全书知识整合价值,尝试撰写简短百科条目,提升知识运用与语言表达能力。核心素养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并运用 genius prehistoric die out be related to 等与百科知识相关的词汇;熟练运用一般过去时、年代表达、比较结构等语法知识;掌握扫读策略,快速从百科条目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人物生卒年、恐龙生存年代等 );模仿百科条目结构,撰写 50 - 80 词的人物或物种介绍短文,实现知识理解与语言表达的转化。 思维品质:能够分析百科条目与故事文本的结构差异,归纳事实性文本语言特征;通过达芬奇跨学科成就、恐龙演化逻辑分析,培养跨学科关联思维;针对恐龙灭绝原因等开放性问题,开展批判性思考与科学推理,提升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与创新性。 学习能力:学会运用扫读策略(关注标题、数字、专有名词 )高效检索信息,并迁移应用于其他说明文、报告类文本阅读;掌握 “问题引导法” 自主探究百科知识,构建主动学习模式,提升自主学习与知识迁移能力。 文化意识:了解达芬奇 “全才精神” 的文化价值与百科全书传承知识的作用;对比中外百科全书(如《永乐大典》与西方百科 ),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知识整合与传播的特点,增强跨文化知识交流意识与文化认同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 genius prehistoric die out 等核心词汇与短语的语义及用法,能在语境中准确运用,描述人物成就与物种特征。 熟练运用扫读策略,从百科条目中快速提取关键信息(时间、特征、成就 / 演化等 ),梳理信息逻辑。 理解百科条目 “主题→子信息” 的模块化结构,模仿撰写简短百科条目,提升语言知识应用与文本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 复杂句理解与翻译,如 Leonardo da Vinci was an Italian painter, inventor, musician, engineer and scientist. 中多职业并列逻辑的英语表达与中文转换,以及长难句语义梳理。 准确辨析 intelligent/talented die out/disappear 等词汇语义边界,结合语境正确运用,避免语义混淆。 跨学科信息关联与表达,如用英语解释恐龙与鸟类的亲缘关系、达芬奇艺术与科学成就的跨学科价值,实现跨学科知识与英语表达的融合。 易错点: 词汇层面:prehistoric ancestor 等学科术语拼写易出错;intelligent 与 talented 、die out 与 disappear 等词汇语义易混淆,导致语境中误用(如用 intelligent 描述艺术天赋 、用 die out 描述物品消失 )。 语法层面:年代表达中 “数词 + million” 单复数混淆(如误写 66 millions );一般过去时与现在时混用(如 Dinosaurs live 误代 Dinosaurs lived ),影响事实陈述准确性。 策略层面:扫读时易忽略标题、数字等关键定位词,回归逐词阅读,降低信息检索效率与准确性。 易忘点: prehistoric ancestor reptile 等专业学科词汇,因日常使用频率低,学习后易遗忘拼写与含义。 百科条目 “主题→子信息(时间、特征、影响 )” 的结构化逻辑,缺乏持续实践巩固时,易变得模糊不清,影响信息梳理与条目撰写。 扫读策略(关注标题、数字、专有名词 )在自主阅读中易被忽视,学生可能回归低效逐词阅读模式,削弱信息检索能力。 拓展点: 媒介对比拓展:探究纸质百科全书与在线百科(如维基百科 )在信息呈现上的差异(互动性、更新速度、可信度等 ),撰写对比短文,提升媒介素养与英语写作能力。 跨学科探究拓展:结合科学课程知识,分析恐龙灭绝的科学假说(小行星撞击、火山爆发等 ),并用英语制作简易报告,开展跨学科知识融合与英语表达实践。 文化延伸拓展:查阅《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对比中外百科全书在编纂目的、结构、文化价值上的差异,组织小组分享,增强文化认知与跨文化交流意识。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学工具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学习理解: 学生能理解情境中出现的关键信息。 学生能通过观看动画视频,捕捉主要情节和人物情感,提升听力和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对百科全书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对 “如何在百科全书中查找信息” 产生探究欲望。学生能了解与百科全书相关的基本问题,如查找信息的方法、包含的信息类型等;初步接触关于达芬奇的一些基础信息。 任务一: Lead in 1.情境创设.播放 20 秒动画视频,画面呈现Suwen暑假计划落空时,奶奶递来百科全书的场景。Summer vacation came. Suwen had long planned to see the Mona Lisa and dinosaur fossils. Su Wen dropped his head as the flight was cancelled. Grandma gave him an encyclopaedia, "More secrets inside." 教师提问:“Suwen拿到百科全书,却犯了难 ——How can we find information in an encyclopaedia What kinds of information can we get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帮小明解锁‘书本探险’的正确姿势!”任务二: Pre-reading 1.Brainstorm.围绕 “百科全书” 展开快速提问与讨论(结合教材隐含问题): How do you find information in an encyclopaedia What information can you usually find in an encyclopaedia How can you use information from encyclopaedias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history of encyclopaedias 2. Complete a mini-quiz about Leonardo da Vinci.Su Wen finds Leonardo da Vinci (Culture and arts) and dinosaurs (The living world) in a children’s encyclopaedia. What do you know 呈现教材中的趣味小测验(达芬奇的国籍、《蒙娜丽莎》名称、恐龙灭绝时间),学生独立完成后,追问:“If you didn’t know the answers, which part of the encyclopaedia would you check first ”(引导关注 “目录”“关键词检索”,自然衔接 “查信息方法”) 任务一:观察学生观看动画视频时的专注度,是否能跟上情节发展。 提问后,关注学生的回应情况,看是否有学生能初步理解问题,或表现出对问题的兴趣。 任务二: 在 Brainstorm 环节,记录学生的发言次数和质量,评估其对百科全书的了解程度和思维活跃度。 查看学生小测验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达芬奇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关注学生在被追问时,是否能想到通过百科全书的目录、关键词检索等方法查找答案。设计意图 通过生动的动画视频创设情境,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相结合,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观感受 Suwen 的经历,自然引出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为后续的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rainstorm 环节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展对百科全书的认识,同时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小测验既能检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通过追问自然引导学生关注百科全书的查找方法,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做好铺垫,实现知识的自然衔接。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应用实践: 学生能获取达芬奇和恐龙的百科条目信息,包括达芬奇的身份、生卒时间和地点、代表画作、笔记本内容,以及恐龙的生存年代、地点、体型、食性、人们了解恐龙的途径等;掌握与这些内容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任务三: While-listening Look and answer。 快速浏览文章, 找到达芬奇和恐龙的百科条目。Q:What are the encyclopaedia entries for Leonardo da Vinci and dinosaurs 2. Read the first articl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Q: What was Leonardo Da Vinci Q: When and where was Da Vinci born Q: When did he die Q: Which of his paintings was the most famous Q: What can we find in his notebooks 3.Read the second article. Find one or two sentences from the article to match each picture.4. Read the second articl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Q: When did dinosaurs live on Earth Q: Where did dinosaurs live Q: Were dinosaurs small or big Q: What did dinosaurs eat Q: How do we know about dinosaurs 5. Complete the notes below with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encyclopaedia entries on page 5.6. Read the text and take notes. 任务三: 检查学生在 “Look and answer” 中能否快速找到达芬奇和恐龙的百科条目。 查看学生回答关于达芬奇和恐龙问题的准确性,评估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为图片匹配句子以及填写笔记的完成情况,判断其信息提取和运用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阅读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技巧,从快速浏览定位信息到细读理解细节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同形式的任务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全面了解百科条目所包含的信息,加深对百科全书作用的认识。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迁移创新: 学生能明确百科全书条目的分类方式;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及用法;能运用指定的表达式介绍一位有天赋的人。学生能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提升知识运用的熟练度。 任务四:Post-listening 1.The two encyclopaedia entries are from different subjects of the same encyclopaedia. Under which subjects should we put the following entries 2.The words in italics explain the meanings of four words and one phrase from the encyclopaedia entries on page 5. Find them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3. Here is more information from the plete the passage with the words and phrases below. Change the form if necessary.4.Write about a talented person. Use the expressions below.任务五:Summary 师生共同通过练习题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词汇、句型、听力技巧等。任务四: 检查学生对条目分类的准确性,评估其对百科全书结构的理解程度。 查看学生找出释义对应的词汇以及短文填空的完成情况,判断其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对学生的写作任务进行评价,从内容完整性、词汇和句型运用的准确性等方面评估其写作水平。 任务五:观察学生在做练习题时的表现,查看答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设计意图 Post-reading 环节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条目分类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百科全书的结构;词汇练习有助于学生夯实语言基础;写作任务则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表达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师生共同回顾和做练习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巩固所学内容,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进行弥补,确保学生扎实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时教学板书设计课时作业设计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基础题: 背诵并默写本单元重点词汇和核心句型每个词汇和句型各写 5 遍。 通过重复书写和背诵,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为后续的语言运用筑牢根基,符合语言学习中 “输入 - 内化” 的规律。提高题: 选取熟悉的人物或物种,模仿教材百科条目结构,撰写 50 - 80 词的英语介绍。 以模仿撰写推动知识内化,呼应单元 “撰写百科条目” 的目标,强化语言知识在实际写作场景的应用,提升语用能力。拓展题: 查阅纸质或在线百科全书,记录其条目分类方式;对比字典与百科全书的功能差异,撰写 80 词左右英语短评。 链接拓展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百科全书文化价值与功能特点,促进语言学习与知识探究深度融合,提升高阶思维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亮点:任务一通过 20 秒动画视频创设 Suwen 暑假计划落空、奶奶递来百科全书的情境,将抽象的百科全书知识与具体生活场景结合,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自然引出本节课核心问题,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任务一的情境导入,到任务二围绕百科全书展开 brainstorm 和 mini - quiz,再到任务三的阅读活动、任务四的巩固练习,最后到任务五的总结,各环节环环相扣。例如,任务二的 mini - quiz 追问环节,自然引导学生关注百科全书的 “目录”“关键词检索”,为任务三查找条目信息做好铺垫,体现了教学逻辑的连贯性。 不足:在各项活动中,多以集体或小组形式开展,对于学习能力较强或较弱的学生关注不够。例如,任务四的写作活动,可能有部分学生无法熟练运用指定表达式,而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针对性指导。 改进:在设计活动时,增加分层任务。例如,任务四的写作活动,可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写作框架或词汇提示,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有章可循,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拓展空间。同时,在课堂中多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