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

资源简介

11 宇宙生命之谜
教材pp.40~43
1.会写“谜、尚”等12个字。
2.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以及珍惜爱护地球的思想感情。
【教师准备】
多媒体、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宇宙的资料。
【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习方法】
读悟结合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展示科普书,介绍科普文章特点。
2.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在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一直是一个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宇宙生命之谜》,跟随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板书:宇宙生命之谜)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结合课文批注,初读课文。
(1)浏览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和解决课前导学中的疑问是否有关系。
(2)结合课后第一题左边气泡框内的内容和课文第一个旁批,继续浏览课文,判断哪些段落对解决“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疑问有帮助,并做上记号。(第2~9自然段)
(3)默读第2~9自然段,用“____”画出各个自然段的关键句或关键词。
①默读课文第二处旁批,理解旁批的意思。
提问:从这处旁批中你读懂了什么?(阅读时注意查找每个自然段的关键句)
②自由读第3自然段,结合旁批提示,在课本上圈画出天体上有生命存在的四个必须具备的条件。(汇报交流,相机指导)
③结合旁批提示默读第4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找出其他星球上不存在生命的原因。
④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读第5~8自然段,结合旁批提示提取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处及火星的表面特征、气候、土壤等关键信息。
⑤综合信息,解决疑问。(除地球外,目前,其他星球上没有生命存在)
(4)思考探究,引导学生查找资料。
①默读最后一处旁批,思考:这篇文章中提供的材料只到1975年,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我们如果想了解最新的研究,应该怎么办?
②结合课后第一题右边气泡框内的内容,谈谈如何判断相关资料是否准确。
2.再读课文,要求:
(1)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理解生字词。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其他学生帮助解决。
4.默读课文,划分层次。
(1)小组交流,教师引导梳理。
第一部分(1~2):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并从理论上提出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第二部分(3~4):列出生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和火星之外的六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第三部分(5~8):主要讲科学家对火星的探索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四部分(9~10):告诉我们太空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是还需要人类继续探索。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指导书写
重点字:
揭:左右结构,注意右部“曷”的写法,下面是“”不是“”。
盗:上下结构,注意右边下面是“皿”,不是“血”。
斑:中间是“文”。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来看看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
探究新知
分组学习,点拨指导
1.学生分组自学课文第2~10自然段。各小组分析自己小组分配到的段落。
第一组:分析第2自然段。
第二组:分析第3~4自然段。
第三组:分析第5~8自然段。
第四组:分析第9~10自然段。
2.围绕问题展开学习,看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讲的。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间进行汇报,教师指导。
(1)第一组:分析第2自然段。
作者先提出理论,接着分析生命存在的条件。
从理论上讲,第一,宇宙无限;第二,有许多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与地球类似的星球肯定存在。由这两点推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还会有其他星球也有生命。
(2)第二组:分析第3~4自然段。
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星球至少应具备这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必要的水分,三是有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这四点是生命存在的必需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应该会有满足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根据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排除了出去。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了这六个星球的特点。
(3)第三组:分析第5~8自然段。
①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科学家排除了不具备生命存在条件的行星,认为火星可能存在生命。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科学家先用了比较法证明,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找到了两个相似点:
a.自转时间相似。
b.倾角相近,昼夜长短相近,都有四季更替。由这两个比较出的相似点,又引出了科学家的两种猜测: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火星表面颜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认为那是植物随着季节在变色。
②一环扣一环,科学家就这两种猜测进行了揭秘,并且过程很真实,一是拍照,二是近距离观测。最终证实了火星上有运河、植物的两种说法是错误的。
③科学家为进一步证实火星上没有生命,阐述了火星本身的状况,采用摆事实、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温度低、磁场弱,这说明“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④科学家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通过发射探测器到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列举了两个结果:a.土壤无有机分子,无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b.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也就是说火星连微小的生命都没有存在。这样又否定了火星上有生命的说法。
(4)第四组:分析第9~10自然段。
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人类不可知的星系。人们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并不断探索着这个“宇宙生命之谜”。
作业布置
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
2.课后阅读其他与宇宙知识相关的读物。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教育学生追求真知、不断探索。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一些宇宙科学知识,还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好奇心。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起到推动作用,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印象更加深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