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桥教材pp.54~561.会写“黎、咆”等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3.积累课文有特色的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背景。【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和描写自然环境的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通过抓住重点来理解课文的主旨。【学习方法】通过朗读、感悟、交流感受人物形象。2课时第一课时情景导入1.展示有关桥的图片。2.师: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故事。初读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2)画出生字词,理解生字词。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生字并组词。(2)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其他学生帮助解决。3.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师生共同评价。4.根据故事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起因(1~6):山洪暴发,村民逃生。发展(7~13):指挥过桥,稳重果敢。高潮(14~23):保全他人,父子牺牲。结局(24~27):洪水退去,祭奠英灵。指导书写重点字:揪:左右结构,右部是“秋”。废:半包围结构,“废”的里面是“发”,不要少写一点。咆:“包”的里面是“巳”,不是“己”。第二课时复习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老支书是如何疏导村民逃生的,一起来感受老支书的崇高精神吧!探究新知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体会山洪的可怕1.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描写雨水(或洪水)可怕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分析修辞手法,体会当时情势的危急。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在读中表现出洪水的凶猛、危险的迫近。2.感受人们的紧张心情。引导学生圈点勾画相关词语,感受当时的紧张氛围,体会人们的心情。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体会老支书的沉着威严和深沉大爱1.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老支书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2.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句子。(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①从这两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②不说话的老支书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代入情境想象,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形象。(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引导学生抓住短句的表达形式和标点符号蕴含的情感,感知人物形象。(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引导学生抓住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丰富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体会老支书的高尚品质。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一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心。3.根据出示的句子感受老支书作为党员对人民群众的大爱,以及作为父亲对儿子的真情。(1)老汉突然冲上前……老汉凶得像只豹子。①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小伙子是什么身份?(共产党员。)老支书为什么要把他揪出队伍?(因为小伙子违反了党的纪律。)从“冲、揪、吼”这几个动词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可以感受到老支书的动作果断和铁面无私。)②小伙子除了是党员身份,和老支书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父子关系。)(2)既然是父子关系,那他还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那可是他的亲骨肉啊,他爱他的儿子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老支书爱他的儿子,从句中的“吼”“用力”“推”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老支书对儿子的爱。(3)既然老支书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呢?因为老支书认为作为党员就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前面,所以才会把同样是党员的儿子从队伍中拉出来。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24~27自然段),分析写法1.自由朗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课文为什么在最后才交代两人的关系呢?最后才交代两人的关系是为了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这样写构思新颖,让人意外之余又觉得悲壮,达到震撼效果。2.想象:祭奠时,老太太在坟前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答)四、理解题意,总结全文文章以《桥》为标题,有什么含义呢?表层含义:村庄这座窄窄的木桥。深层含义:老支书用自己的生命架起来的生命之桥。作业布置1.选用《学海乐园》相关同步练习。2.收集一些抗震救灾中的感人故事,与同学交流。《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的故事。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课文歌颂了这位老支书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老支书的无畏精神,以及沉着冷静、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教学本课时,教师首先从词句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描写洪水和老支书的词语和句子。然后,放手让学生在读课文中整体感悟,并让学生抓住老支书的言行展开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浓厚,在理解句子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习效果让人满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