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金色的鱼钩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 金色的鱼钩 教案

资源简介

15? 金色的鱼钩
教材pp.62~66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写作背景。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通过点拨,扩展学生的阅读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习方法】
自读自悟,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合作研讨,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课时
情景导入
1.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介绍写作背景。
(1)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写作背景。
(2)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探究新知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梳理结构。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生交流讨论,师指名回答并板书)
第一部分(1):简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第二部分(2):对老班长的外貌进行了简单而传神的刻画。
第三部分(3~5):写为了解决战士们的饥饿问题,老班长用弯针钓鱼,让战士们喝上了鱼汤,但细心的“我”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过一点儿鱼。
第四部分(6~19):详细描写了“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真相,以及之后与老班长争论并最终被老班长说服的经过。
第五部分(20~22):写“我”知道真相后,喝不下鱼汤,但为了稳定两个小战士的情绪,听从老班长的命令,含泪喝下。
第六部分(23~34):写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因为过度虚弱牺牲了。
二、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预设问题
问题: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1.出示提示: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语句,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2.学生自学,教师查看学情,注意关注学困生的有效自学。
(二)共同探究解疑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生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语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带着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段。
(1)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2)指导朗读。
3.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形象。
4.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2)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5.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
(2)说说老班长为什么要这样做。
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3)指导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的情感。读出战士们的心急如焚,以及最后他们呼喊的悲痛欲绝)
(三)分析人物形象
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体现老班长的人物特点呢?
1.外貌描写。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
(2)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3)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这些外貌描写,体现了战争年代的艰苦以及老班长在长征路上饱经风霜,仍为“我们”着想的负责态度。
2.神态、动作描写。
(1)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2)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这是对老班长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喜出望外”表明老班长发现了可以为战士们增加营养的食物时激动的心情,“皱紧眉头”“硬咽”可见草根和鱼骨头难以下咽,这些描写凸显了老班长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语言描写。
(1)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2)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这是对老班长语言的描写,体现了老班长始终不忘党的嘱托,不忘使命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
(四)品味“金色”
过渡: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小组讨论:为什么文章说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全班交流,教师评价并补充。
3.师总结:鱼钩虽然生锈了,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将永垂不朽,像金色的光芒一样熠熠生辉。
作业布置
1.选用《学海乐园》相关同步练习。
2.你学了本文之后内心有什么感受呢?把想法告诉给爸爸妈妈。
《金色的鱼钩》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赞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方法来展现人物的性格与品质。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并对其充满了敬意。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篇幅较长,不过好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所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有读有思,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是否真正地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把握,从而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