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1课时课 题 第二章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1课时 课型 实验探究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声音产生的本质是物体振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能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声音产生的物理模型。2.经历设计和进行声音传播的实验过程,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认识到真空中不能传声,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和基于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声音产生的本质是物体振动。教学难点 经历设计和进行声音传播的实验过程,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认识到真空中不能传声。教学方式 讲授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具 音叉、鼓、乒乓球、细线、铁架台、烧杯、碎纸屑、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ppt3、4】引言:我们生活在声的世界中,每天醒来各种声音充斥在我们每天的工作生活中,那么你可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吗?【ppt5】展示图片提问:在你说话或唱歌时,用手摸喉头会有什么感觉 演示实验:在鼓面上放一些纸屑,击鼓时会看到什么现象 【ppt6-8】学生实验出示音叉,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判断其发声时是否也在振动?介绍当前的器材,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进行交流评估实验过程,理解转换法。【ppt9】板书:一、声音是如何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举例:人讲话发声部位)【ppt10】练习:判断发声物体。根据不同的发声物体,得出结论,板书:3.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声。引导学生思考,既然固体液体气体都可发声,那么声音固体液体气体是否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声音在真空中能不能传播呢?【ppt11-14】进行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讲解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通过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ppt15】板书: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讲解:平常说话时都是靠空气传播的,在太空中没有空气,不能直接对话,因此需要用无线电波交流。【ppt16、17】进行小实验,通过桌面和墙面听声音发现固体也可以传播声音,固体传声的效果更好。【ppt18】进行小实验,通过鱼缸发现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ppt19】总结归纳板书: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既能在气体中传播也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ppt20、21】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ppt22】知识拓展【ppt23】进行课堂小结【ppt24】布置作业 倾听自然生活中各种声音,感受声音在听觉上的冲击学生动手做观察、思考思考、讨论请两位同学上讲台进行实验,其他同学观察思考听讲、记录思考、回答结合课本内容,尝试设计实验听讲、记录观察、思考、记录观察、思考、记录记录、听讲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使学生去感受声音,从生活走入物理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声音产生的理解学生记笔记加深学生对声源的理解,引出固液气都可发声。学生的设计与所给实验演示视频作对比,认识到真空条件实现不了,进而引出实验基础上推理引导学生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引导学生观察并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声音也可以通过固体、液体传播。板书设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是如何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声。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既能在气体中传播也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共24张PPT)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章 声的世界第1课时物理沪科版新课标八年级全一册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声音产生的本质是物体振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能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声音产生的物理模型。2.经历设计和进行声音传播的实验过程,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认识到真空中不能传声,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和基于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重点难点新课引入我们生活在声的世界中知识讲解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吗?知识讲解在你说话或唱歌时,用手摸喉头会有什么感觉 在鼓面上放一些纸屑,击鼓时会看到什么现象 试一试看一看实验操作02橡胶小锤、音叉、烧杯、水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01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实验器材:实验目的:04实验步骤:03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041.用橡胶小锤敲击音叉,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可看到音叉周围水花四溅。05交流评估转换法音叉的振动水被溅起转换法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实验操作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知识讲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带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知识讲解鼓面弦弦空气柱翅膀你能说出它们分别靠什么振动发声吗?水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声。实验操作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实验器材:02真空罩、抽气机、闹铃、细线实验目的:01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03实验步骤:1.用细线把正在发声的闹铃吊在玻璃罩中,当玻璃罩内有空气时,你能否听到声音 可以听到声音实验操作03实验步骤:2.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你听到铃声有什么变化 铃声逐渐变弱,直到听不见声音实验操作03实验步骤:3.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铃声又有什么变化 又能听到铃声04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操作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太空中没有空气,因此航天员出舱后即使近在咫尺,也不能直接对话,需要通过无线电波来交流。知识讲解知识讲解小实验说明声音能通过桌子传播。让同学轻敲桌面,轻到你听不见敲击声,但当你将耳朵贴紧桌面时,却能听见敲击声。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知识讲解小实验说明声音能通过墙传播。室外同学轻敲墙体,室内同学将耳朵贴在墙上,能听到敲击声;当耳朵离开墙体后,可能就无法听到敲击声。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知识讲解在鱼缸旁边拍手,鱼被惊到,四散开,再次做出拍手动作却不发出声音,鱼没有反应。小实验说明声音能通过水传播。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知识讲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既能在气体中传播也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这个声音的声源是( )A.陶土 B.空气 C.声带 D.嘴B吹奏时,按住不同的空,埙内的空气振动发声。随堂练习如图甲所示,乒乓球静止靠在左侧的音叉上,如果用小锤敲打右侧的音叉,我们能听到右侧音叉发出声音同时乒乓球被弹开。如图乙,如果把这个实验由宇航员带到月球上外部环境中去完成则( )A. 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不会被弹开B. 不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不会被弹开C. 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会被弹开D. 不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会被弹开B月球上是真空的,真空不能传声。随堂练习知识小课堂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思维导图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1课时 教案.doc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1课时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