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 牛郎织女(一)教材pp.35~391.会认“嫂、恳”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会写“郎、爹”等14个字。2.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主要情节,来分析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以及织女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3.体会民间故事的奇妙,想象故事情境,发挥创意,进行简要复述、生动复述、想象复述和完整复述。发挥创意,把文中简略的情节补充得更加具体、生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以及织女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教师准备】多媒体。【学生准备】查找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教学方法】在朗读指导中,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故事朴素、口语化的语言;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人物、情节、语言这些方面,感受民间故事神奇的幻想;引导学生凭借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故事。【学习方法】边读课文边圈出生字新词,并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朗读中感知人物形象,感受民间故事的语言特色;凭借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故事。2课时第一课时情景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可以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仔细看,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闪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板书:牛郎织女(一)〕初读课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词句。2.指生读课文,学生互评,相互纠正读音。3.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生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4.齐读词语,强化记忆。5.默读,要求边读边思考: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哪些角色?6.学生在组内交流,指生回答。(牛郎,牛,牛郎的哥哥、嫂子,仙女,王母娘娘。)7.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8.学生回答。9.出示:第一部分(1~2):交代了牛郎可怜的身世和名字的由来。第二部分(3~8):写牛郎与牛相依相伴、亲密无间。第三部分(9~21):写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并喜结良缘。二、抓住角色,概述内容1.课文中哪些角色肯定是幻想出来的呢?(提示:这就是民间故事的一个特点——充满神奇的幻想)课文中哪些角色是主要的、不可或缺的?肯定是幻想出来的角色:仙女、王母娘娘。主要角色:牛郎、织女、牛。2.接下来,请同学们借助主要角色简单梳理这个民间故事。(提示:以牛郎为对象叙述)梳理脉络:受尽虐待、生活艰难→与牛为伴、亲密无间→老牛指点、湖边等候→遇见织女、结为夫妻。 指导书写重点字:辆:左窄右宽,右边两个“人”左小右大。罕:上窄下宽,第4笔为点,“干”竖宜正。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看看牛郎和织女是如何结下缘分和创造美好生活的,看看作者笔下的人物蕴含着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格和精神。探究新知一、精读感悟,感知形象1.感知牛郎、织女的形象。(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介绍牛郎身世的句子。(2)读了这段话,同学们对牛郎有什么认识呢?(牛郎很可怜,命运悲惨。)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导学生抓住“都死了”“很不好”“吃剩饭”“穿破衣裳”“在牛棚里睡”等关键词来体会)(3)学生速读课文,找出介绍织女的句子,了解织女是一个怎样的人。(勤劳能干、心灵手巧。)(4)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老牛向牛郎透露了仙女下凡的消息。)(5)引导学生模仿老牛说话的语气并朗读相关语句,增强朗读的趣味性,感受民间故事的语言特点和不可思议的地方。(6)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见到织女,两人结下良缘,可织女是天上的仙女,牛郎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穷苦的放牛郎,织女为什么要嫁给牛郎呢?在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提示:第17~20自然段)(7)结合语境理解“一五一十”的意思。(形容叙述时清楚有序而无遗漏。)(8)牛郎的遭遇感动了织女,也是促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2.感知其他角色的形象。(1)文中还有一些角色,他们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些角色的句子,思考交流。(2)学生交流。出示:牛郎的哥哥、嫂子。(3)学生速读课文中描写牛郎哥哥、嫂子的句子。评价牛郎的哥哥、嫂子是怎样的人。(狠毒、不念亲情。)这样描写的意图是什么?(衬托牛郎的可怜。)(4)出示:牛。文中还有一个关键的角色,就是牛。牛郎与牛是怎样相处的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提示:从吃、喝、冷、热、住这些方面,感受牛郎与牛亲密的感情)(5)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勤勤恳恳、眉开眼笑、美中不足”这些词语的意思。(6)指导学生圈出“很好”“嫩嫩”“上游”“干净”“舒服”这些词,有感情地读出牛郎对牛无微不至的照顾。(7)思考:从牛郎和牛相处的情节,可以看出牛郎是一个怎样的人?(勤劳能干、心地善良的人。)(8)朗读写牛郎照顾牛周到的原因的句子。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9)学生思考:老牛后来做了什么事?体现了老牛的什么品质?(给牛郎做媒。知恩图报。)(10)朗读第3、4自然段,同学们发现民间故事的语言有何特点呢?(非常朴素。)怎么说好这个片段呢?(像拉家常一样。)没错,要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11)学生练习朗读。根据提示,你能像拉家常一样,生动地讲讲牛郎是怎么照看牛的吗?二、角色扮演,想象复述1.想象复述。(1)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2)教师指导:选一个情节,通过你的想象,像拉家常一样说说,说的时候,在合适的地方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兴趣。2.练习复述全文。发挥想象把相关情节说得更具体一些。(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线,出示复述脉络。(2)学生自由练习复述,同桌之间相互复述。(3)指生复述课文。(4)总结复述课文的方法。复述要分四步走:①熟读文章,把握主要内容,圈画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②按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给文章拟定小标题,并列出提纲。③把内容前后连接起来,完整地进行复述。④可根据文章内容,在某些情节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复述。作业布置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2.复述故事《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一)讲述了牛郎关心牛、与牛亲密无间以及后来与织女相识、结为夫妻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复述课文的方法,懂得了要勇于追求美好、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学时,教师侧重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并复述课文,在反复品读交流中,感受故事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掌握主要角色的特点,了解民间故事的表现艺术特点,领略民间故事的魅力,进一步激发自身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