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制取氧气(第2课时)(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课前预习1.实验室有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将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写在下面。三、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请仔细观察课本图2—14(1)在图2—14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此装置适合于用哪种方法来制取氧气? (3)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二)交流学习【演示实验】教师按顺序演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1.请在仔细阅读课本p45——46页的【实验活动1】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一下问题。(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如何检验,如何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为什么?用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需要么?(提示:不塞棉花会怎样?)(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为什么?(回忆:给固体加热方法)(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否则会产生什么后果)(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提示:开始冒出的气体是什么气体?)(6)本实验中需不需要验满?用什么方法( http: / / www.21cnjy.com )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如何验满?(提示:怎么检验氧气?氧气装满集气瓶会怎样?那么如何检验氧气收集满了?)(7)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提示: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温度会怎样变,气体会收缩还是膨胀?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归纳: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气体的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三)合作探究:气体制备装置分析气体的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图1)(二)固+液体(不加热)(图2、图3):图2装置注意事项:在最右边的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口应深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的作用而无法使用。2、气体的收集装置(图5)(一)排水法: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例如:H2、O2、CO、CH4等。排水法的典型仪器是a,注意导管只能伸入集气瓶内少许,便于导管的取出。(二)排气法:不与空气反应且密度与空气相差较大的气体;又可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一定要伸入集气瓶,把空气尽量排出。为了减少空气扩散,集气瓶口可盖上毛玻璃片(如图b);⑴向上排空气法: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如O2、CO2等,典型装置是b。⑵向下排空气法: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如H2、CH4、NH3等,典型装置是c。3、交流讨论: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用哪种类型的发生装置?四、自我测评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2、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⑦③②⑤④⑥B、⑦②③①④⑤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4.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以下装置制取某些气体(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2)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3)实验室用上述反应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4)如果用块状电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5.图甲所示的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装置。请你回答:(1)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如果没有伸到液面以下造成的后果是。(2)可以用如右图甲图所示的收集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3)右图乙图所示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甲图中的发生装置与之相比较具有的优点是。五、课后反思1、我的收获:2、我还存在的问题:2.1空气(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练习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2.记住空气中的各种组成成分及其含量;3.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二、课前预习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致是占21%、占78%、0.94%,0.03%以及0.03%。空气的成分以和为主,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1/5。1)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当密闭容器中将汞连续加热12天后,发生了什么现象?3)已知拉瓦锡加热至12天时,发生的反应可以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如下:汞+氧气氧化汞(红色固体粉末)将上述实验得到的红色粉末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加强热,即可得到汞(Hg)和氧气(O2)。请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拉瓦锡所做实验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试着判断以下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并说明你分类的依据。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海水、冰、冰水混合物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内探究(1)将图2-3所示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 http: / / www.21cnjy.com )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讨论】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5.若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1/5(或大于1/5)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从以下几种情况分析:①红磷的量不足;②燃烧匙插入太慢,塞紧瓶塞前空气受热逸出;③装置漏气,红磷燃烧时空气受热逸出集气瓶;④装置漏气,冷却时空气进入集气瓶;⑤燃烧前未将弹簧夹关闭,导致容器内气体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⑥未等完全冷却就观察;⑦容器内有没反应完的氧气。回答:⑴可能导致进入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体积的1/5的原因有___________;⑵可能导致进入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大于瓶体积的1/5的原因有___________。6.如果将该实验中的红磷改成木炭,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实验结论】由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四.课堂检测:1.下列对空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氧气为21%,含氮78%B.空气的万分是比较固定的C.空气中各万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D.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2.小明用图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的压强下降,水面上升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3.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里,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①悬浮颗粒(粉尘)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一氧化碳⑤氮气⑥二氧化硫⑦稀有气体⑧氮氧化物(二氧化氮)A.①④⑥⑧B.②④⑦⑧C.③④⑥⑦D.①②③④4.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干净的果汁 C.冰水混合物D.矿泉水5.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自气”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深井使人感到气闷、头昏6.2008年北京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A.氢气B.氧气C.氦气D.二氧化碳加热2.1空气(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3、理解绿色化学的涵义,能够体会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学习重点:空气的污染防治学习难点:绿色化学及其涵义。二、课前反思三、同步学习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人落入水中很容易溺水身亡,是因为人在水中___________,因此氧气的一项重要作用是_________;燃着的红磷很快在密闭的容器内熄灭时因为___________,因此氧气的另一项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2、氮气阅读课本P28-29与氮气有关的内容,完成P29页讨论,我发现:氮气性质:氮气是一种_____色_____味__________于水的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3、稀有气体阅读课本P29-30与稀有气体有关的内容,我发现:稀有气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的用途:①可做保护气,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_______________;③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治1、阅读课本P30-31与保护空气有关的内容,填空: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厂排放到空气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引起的。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的项目暂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空气的污染源主要是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尾气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及粉尘。3、当前困扰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空气污染的主要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四、自我测评1、在我国的许多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①、悬浮颗粒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一氧化碳⑤、氮气⑥、二氧化硫⑦、稀有气体⑧、氮的氧化物(二氧化氮)()A、①④⑥⑧B②④⑦C③④⑥D①②③④A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3、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个污染时期。以下不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是()A、烹饪时产生的油烟B、石材释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气体氡C、水果散发的香味D、劣质粘合剂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4、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包装,下列气体最不适宜充入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5、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通电时一般都能发出有色光B.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一定不能和其他物质反应D.是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气体2、我还存在的问题:2.2氧气一、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知道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二、课前预习(一)阅读教材P33,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①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____色、____味的_______。②密度比空气_______。③________溶于水中。④三态变化:常温下为无色气体,降温加压时变为________色的液体,继续降温,会变为________状_______色的固体。三、课内探究讨论交流: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2、【实验2-3】探究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①硫在常温下是_______色______态。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色的火焰。③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发出__________色的火焰,放出___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并_______热量。④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①木炭在常温下是______色________态.②用镊子将木炭伸入到集气瓶内观察是否燃烧?___________③用镊子将木炭放在酒精灯上点燃后在空气中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再把点燃的木炭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又会观察到发出_________,放出_________。④观察反应后生成物的色、态,再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点燃木( http: / / www.21cnjy.com )炭后要将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到瓶的中部,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大,避免直接伸至瓶底,生成的二氧化碳将瓶内没有消耗的氧气排出。4、【实验2-4】探究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①铁丝是_____色______态.②观察集气瓶底有什么物质?为什么预先要放这种物质?③把铁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可观察到细铁丝变________。④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并固定在木条上,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________小木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⑤将木条引燃后,待木条临近熄灭时将其伸入到纯氧气中可观察到________,放出_____________。⑥生成物是_______色_________态。⑦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述三个实验说明: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在化学反应提供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6、讨论(1)分析实验2-1、2-3、2-4,填写下列表中的空白。实验编号反应前的物质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实验2-1实验2-3实验2-4(2)上述三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缓慢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①生石灰+水→熟石灰②磷+氧气→五氧化二磷③水→氢气+氧气④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四、自我测评1、下列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3、有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如何一一鉴别它们?五、课后反思1、我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博罗县泰美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2.1 空气(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广东省博罗县泰美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2.1 空气(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广东省博罗县泰美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氧气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广东省博罗县泰美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制取氧气(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