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鹰潭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一)古诗文默写(10分)
1. 根据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木兰诗》)
(2)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5)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7)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8)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9)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0)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杜甫《望岳》)
(二)字音字形与成语运用(6分)
2. 下列加画线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亘古(gèn) 伫立(zhù) 褶皱(zhě) 伶俐(líng)
B. 酝酿(niàng) 纤维(xiān) 炽热(chì) 嗥鸣(háo)
C. 殷红(yān) 愧怍(zuò) 斑斓(lán) 祈祷(qǐ)
D. 颤抖(chàn) 澎湃(péng) 哽咽(yàn) 震悚(sǒng)
3.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锋芒毕露 鞠躬尽瘁 家喻户晓 深恶痛绝
B.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锋芒必露
C. 迥乎不同 警报叠起 一反即往 慷慨淋漓
D. 目不窥园 潜心贯注 心会神疑 气冲斗牛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面对突如其来的山火,消防员们义无反顾地冲进火海,令人叹为观止。
B. 经过艰苦训练,他在运动会上大显身手,可谓当之无愧。
C. 这篇作文洋洋洒洒千余字,却言简意赅,令人回味无穷。
D. 他对待同学总是彬彬有礼,锋芒毕露,深受大家喜爱。
(三)语段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赣鄱大地,青山如黛,碧水似练。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薄雾,洒在鄱阳湖静谧的湖面,粼粼波光便与飞鸟的鸣唱交织成一方灵动的交响。湖畔的庐山上,云雾缭绕,松涛阵阵;山脚的村落里,炊烟袅袅,书声琅琅。这里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奇,也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恬静。江西,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正以她独有的风姿,向世界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希冀。
5.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标出两处朗读停顿。(2分)
粼粼波光便与飞鸟的鸣唱交织成一方灵动的交响。
6. 请仿照画线句,续写一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泥人张
冯骥才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
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依然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脑袋,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用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儿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8. 结合全文,概括“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具体表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中画线句“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海张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一句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本文体现了冯骥才“津味小说”的独特风格,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13—16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3. “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结合诗句,分析木兰形象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两次写“不闻爷娘唤女声”,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请从节奏、用词两个角度赏析“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一句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17.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青春是一场奔跑,是一次攀登,是一段在风雨中仍仰望星空的旅程。请以“那一次,我懂得了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一)古诗文默写
1.(1)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 (3)谁家玉笛暗飞声 (4)凭君传语报平安
(5)山重水复疑无路 (6)衣冠简朴古风存 (7)落红不是无情物 (8)黄梅时节家家雨
(9)念天地之悠悠 (10)一览众山小
(二)字音字形与成语运用
2. C(A项“褶”读zhě,B项“纤”读xiān,D项“咽”读yè)
3. A(B项“锋芒必露”应为“毕露”,C项“警报叠起”应为“迭起”,D项“心会神疑”应为“凝”)
4. B(A“叹为观止”用于赞美技艺,不当;C“言简意赅”与“洋洋洒洒”矛盾;D“锋芒毕露”含贬义)
(三)语段综合运用
5. 粼粼波光/便与飞鸟的鸣唱/交织成一方灵动的交响。
6. 示例:远山的翠色同天边的朝霞晕染出一幅静谧的水墨。
7. 运用了视觉、听觉、动静结合的描写,如“青山如黛”“碧水似练”与“飞鸟的鸣唱”“松涛阵阵”相映成趣,既写出赣鄱大地的秀美,又烘托出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二、阅读理解
(一)现代文阅读
8. ①随手抠泥,瞬间捏出酷似海张五的泥人;②袖中捏人,形神毕肖;③批量翻模,让“贱卖海张五”传为笑谈。
9. 承上启下,既总结上文泥人张的“回报”,又引出下文“贱卖海张五”的高潮,增强故事张力。
10. 傲慢自大、目中无人,如“横冲直撞”“架式挺牛”;刻薄轻狂,如“在裤裆里捏吧”;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狼狈不堪。
11. 运用肖像描写,以夸张、比喻突出海张五的丑态,寥寥数笔形神兼备,强化了讽刺效果。
12. 语言极具“津味”,方言口语化,如“撂高的”“嘛样”“赛没听”;情节紧凑,人物鲜活,市井气息浓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二)古诗文阅读
13. 排比、互文。通过铺陈“东、西、南、北”四市,突出准备之迅速周全,烘托木兰从军的果决。
14. 孝顺——替父从军;勇敢——“从此替爷征”;机敏——周密准备;坚毅——“不闻爷娘唤女声”。
15. 第一次写离家渐远,表现不舍;第二次写到边地,突出环境险恶,反衬木兰的坚强。
16. 节奏上用叠词“唧唧复唧唧”形成回环往复,表现织机声与叹息声的交织;用词“当户”点明场景,引出下文,含蓄而自然。
三、写作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