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鹰潭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2024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第一条指出:“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表明宪法( )
A.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 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C. 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D. 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024年3月,某中学开展“模拟政协”活动,同学们围绕“城市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提交提案。这一活动有利于同学们( )
A. 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B.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意识
C. 履行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 D. 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025年2月,赣州寻乌县人民法院宣判一起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被告人胡某因非法采伐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毛狗蕨,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A.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B.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C. 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D. 罚金是主刑的一种
2024年12月,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明确将“保障公众健康”纳入政策目标。这体现了我国
A.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工作中心( )
C.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D. 以保护环境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025年1月,某短视频平台因算法推荐导致未成年人沉迷,被网信办依法处以高额罚款。该平台随后上线“青少年模式”,强化时间管理。这告诉我们( )
A. 企业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B.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自由受法律约束
C. 未成年人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D. 行政罚款是维护网络秩序的唯一手段
2024年11月,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民检察院对一名涉嫌盗窃的未成年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责令其参加社区公益劳动。这一做法贯彻了( )
A. 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B. 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C. 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D. 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2025年3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国务院组织法》的决定。这表明全国人大行使( )
A. 立法权 B. 决定权 C. 任免权 D. 监督权
2024年9月,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以“数字火炬手”点燃主火炬,向世界展示中国科技创新成果。这启示青少年要( )A. 把科技创新作为唯一兴趣 B. 立志科技报国,培养创新精神
C. 照搬国外先进技术 D. 拒绝一切外来文化
2024年10月,江西省教育厅印发《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细则》,明确学校不得拒收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入学。这保障了随迁子女的( )
A. 受教育权 B. 生命健康权 C. 财产权 D. 人身自由权
2025年4月,某社区居委会召开居民议事会,就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事宜充分听取居民意见,最终达成共识。这一过程体现了( )
A.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24年12月,九江某中学开展“宪法晨读”活动,学生齐声诵读宪法条文。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
A. 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B. 直接推动宪法修改
C. 取代课堂教学 D. 杜绝校园欺凌
2025年2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鼓励绿色消费。这一举措( )
A. 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 B. 将彻底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C. 与中学生无关 D. 会阻碍经济发展
2024年11月,南昌某村通过“积分制”管理村务,村民参与志愿服务可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这一做法( )
A. 丰富了基层民主实践形式 B. 削弱了村委会权威
C. 增加了村民经济负担 D. 改变了村民自治的性质
2025年1月,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以案释德、以案释法。这体现了( )
A. 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 B. 道德可以取代法律
C. 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D.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2024年10月,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出征,将建设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这表明我国( )
A.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B. 科技水平已全面领先世界
C.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D.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2025年3月,某快递公司因泄露用户个人信息被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这一案例说明( )
A.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个人信息权益 B. 公民无权保护个人信息
C. 公益诉讼只能由个人提起 D. 泄露信息属于合法经营行为
2024年9月,景德镇某陶瓷企业把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产品远销欧美。这说明( )
A.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 传统文化已不适应现代需求
C. 非遗技艺应原封不动保存 D. 创新驱动就是技术引进
2025年3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阐明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这彰显我国( )
A.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B. 以武力解决国际争端
C. 推行霸权主义 D. 放弃正当权益
2024年12月,赣州某中学组织学生赴瑞金开展“重走长征路”研学活动。这一活动有利于( )
A.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B. 取代课堂教学
C. 增加学生经济负担 D. 削弱学校管理
202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30年)》,提出“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这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
A. 共享 B. 协调 C. 绿色 D. 开放
二、简要回答题(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
(一)
材料:2024年11月,吉安市泰和县马市镇“法律明白人”骨干王阿姨,走村入户宣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引导家长和孩子依法文明上网。她说:“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大家都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王阿姨的行为体现了哪些道德与法治观点?(3分)
青少年应如何依法参与网络生活?(3分)
(二)
材料:2024年12月,赣州市信丰县大塘埠镇“童心港湾”项目通过招募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心理疏导、亲情连线等服务,累计服务留守儿童3200余人次。
“童心港湾”项目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特殊保护?(3分)
结合教材知识,说明关爱留守儿童的意义。(3分)
(三)
材料:2025年1月,抚州市东乡区詹圩镇“村民说事堂”正式运行,村民围绕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热点问题面对面协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村民说事堂”体现了我国哪一基本政治制度?(2分)
这一制度有何优势?(4分)
(四)
材料:2024年10月,南昌高新区某中学开展“人工智能进校园”活动,学生通过编程设计“智能垃圾分类助手”,并在社区推广使用。
该校做法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3分)
青少年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3分)
三、概括与评析题(共2题,每题8分,共16分)
(一)
材料:2024年12月,九江市柴桑区城门街道“红色蒲公英”宣讲队深入田间地头,用“土味”方言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三年来累计开展宣讲800余场,受众4.5万人次。
概括“红色蒲公英”宣讲队的做法体现了哪些教材观点?(4分)
运用所学知识评析这一做法的意义。(4分)
(二)
材料:2025年2月,新余市分宜县洞村乡“生态警察”机制启动,民警联合村干部、护林员、志愿者组成生态巡护队,运用无人机、AI识别等技术,对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运行一个月,相关案件同比下降68%。
概括“生态警察”机制体现了哪些新发展理念?(4分)
运用所学知识评析该机制对建设美丽中国的作用。(4分)
四、探究与实践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一)模拟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
背景:2025年3月,南昌市青山湖区某中学八(3)班围绕“社区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开展模拟政协活动,形成《关于完善社区老年食堂运营机制的建议》提案,并在区政协“青少年专场”展示。
请写出调研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两种民主协商形式。(2分)
结合教材知识,说明青少年参与模拟政协活动的意义。(4分)
请就“如何确保老年食堂食品安全”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二)行走的思政课·红色江西
背景:2024年10月,江西省教育厅推出“行走的思政课·红色江西”实践活动,八年级学生小赣所在小组选择“井冈山精神”主题线路,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黄洋界哨口、小井红军医院,聆听“老红军后代讲家风”,并撰写调研报告。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是什么?(2分)
结合教材知识,说明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对青少年成长的价值。(4分)
请就“如何在校园传承井冈山精神”设计两项具体活动。(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A 5.B 6.A 7.A 8.B 9.A 10.A
11.A 12.A 13.A 14.A 15.D 16.A 17.A 18.A 19.A 20.A
二、简要回答题
(一)
1. ①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②法律保障公民权利;③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法治体现道德理念。(答出任意3点即可)
2. ①提高媒介素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②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不造谣、不传谣;③发现网络违法行为及时举报。
(二)
1. 社会保护、政府保护。
2. ①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③弘扬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任意3点即可)
(三)
1.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 ①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②调动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提高治理效能;③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任意2点即可)
(四)
1.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青少年要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2. 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③积极参加科技实践、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三、概括与评析题
(一)
1.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普及化。
2. ①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二)
1. 绿色、创新、共享。
2. ①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治理效能;③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四、探究与实践题
(一)
1. 问卷调查、座谈会、专家论证会。(任意两种即可)
2. ①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意识;②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体验全过程人民民主,增强制度自信。
3. ①建立“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实时监控食品加工过程;②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抽检食品并公示结果。
(二)
1. 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2. ①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③培养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品质。
3. ①开展“井冈山故事我来讲”主题班会;②举办“红色诗词朗诵比赛”;③设立“井冈山精神”校园宣传栏。(任意两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