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7课时教学设计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Project教学设计课题 See who changed the most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内容介绍 本项目式学习主题属于 “人与自我” 及 “人与社会” 范畴,涉及子主题 “个人成长与群体认知”。 项目围绕 “发现谁变化最大(See who changed the most)” 展开,旨在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关注自身及同伴进入初中后的成长变化,理解成长的多元性与差异性,同时提升自我认知、比较分析、沟通表达及反思能力。 项目设计涵盖四个核心环节: 一、个人成长维度梳理(4a) 学生思考自己进入初中后是否发生较大变化,并从 “身体、心理、学习、运动、其他” 五个维度对个人成长进行分类。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身成长的不同方面,激活对初中生活以来变化的记忆,为后续的自我评估与同伴对比积累素材,初步培养学生对成长轨迹的感知与梳理能力。 二、个人与同伴变化对比(4b) 学生针对 “身体是否更高 / 更强壮”“心理是否更自信”“学习是否更高效” 等具体问题进行自我评估,再询问同伴对自己变化的看法,并对比双方答案的异同。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与沟通技巧,通过同伴反馈获得更客观的成长认知;同时,在对比过程中自然运用比较表达(如 “taller than”“more confident than”),锻炼用英语描述变化与差异的能力,拓宽对 “成长” 的多元理解。 三、成长图表创建与分享(4c、4d) 学生结合前期梳理与对比的结果,创建个人成长图表,用具体事例(如 “去年跑步只能坚持 5 分钟,现在能跑 10 分钟”)说明变化,还可添加照片或视频增强直观性。随后在班级分享图表,讨论 “从自身变化中学到了什么”“班级里谁变化最大”。这一环节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整理、可视化呈现及口头表达能力,通过集体分享让学生看到不同个体成长的多样性(如有人在体育上进步显著,有人在心理成熟度上变化明显),理解 “成长” 没有统一标准。 四、反思总结(Reflecting) 反思部分的问题从多个维度引导学生深化学习:从语言层面,回顾描述比较时使用的词汇与表达(如比较级、“more...than” 结构);从实践层面,思考如何从彼此的相似性与差异中获益(如借鉴同伴的成长经验);从情感与认知层面,反思对待差异的态度(如尊重不同成长节奏)及 “差异” 的价值(如让集体更丰富多元)。最后一句 “We are different, but we can be stronger together.” 升华主题,让学生体会到个体差异的共存能凝聚更强的集体力量。 综上,本项目通过 “梳理 — 对比 — 呈现 — 反思” 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用英语谈论成长变化与差异)中,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深入理解成长的意义,学会尊重个体差异,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与集体意识,实现语言学习与个人成长教育的融合,契合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 主题下对成长轨迹与群体差异的探索。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 对应单元目标 本课学习目标1.熟练运用比较级句型邀请建议类功能句询问并交流校园活动经历,准确描述表演场景中人物的能力、性格及外貌差异,清晰表达合作表演的决策过程与情感体验。 2.听辨并准确认读字母及字母组合er/ir/ur/ear [ :], a/e/o/er, or[ ]的音标及对应词汇,建立这两类音素与字母组合的对应意识;掌握单词在句子中的语调规律,在朗读与听力中准确体现句子语调;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对应音素发音清晰、句子朗读语调自然,提升语音准确性与听力理解能力。 3.理解并运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如 taller、shorter、more colourful 等 ),对人物特征、活动差异、行为表现等进行描述,使用恰当的比较级完成对话问答、语篇填空等,在语法练习与实际语境迁移中准确表意,培养在真实交流场景里借助比较级清晰对比、深度沟通的能力 。 4. 通过阅读论坛中关于朋友相似与不同的语篇,理解友谊中相似性与差异性对个人成长的价值,梳理语篇中观点表达、事例支撑与感悟提炼的论述结构;能够归纳文中比较级、描述性格/行为的词汇等语言现象,结合 Vocabulary in Use 中的词汇(如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阐述对友谊的理解;通过仿写 Rose 关于朋友的分享,关联自身交友经历,用英语表达对朋友特质及友谊意义的看法,提升人际认知思辨能力与观点表达写作能力。 5. 运用比较级等知识,通过结对问答、制作成长图表,梳理初中阶段身体、心理、学习等方面变化;在班级分享成长图表,总结自我认知,发现同学间成长差异;借助反思与交流,深化对个人成长的理解,提升信息梳理、对比表达及班级互动协作能力。 目标5 通过参与 “发现谁变化最大” 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 运用本单元所学语言(如比较级、“more...than” 等结构),梳理自身进入初中后的成长变化,向同伴询问对自己变化的看法,创建并分享个人成长图表,提升用英语描述变化、表达差异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积极投入个人成长梳理与班级分享活动,在与同伴交流变化、讨论成长差异、协作完成图表展示等环节中主动互动,感受共同探索成长轨迹的乐趣,增强沟通能力和集体参与意识。 借成长对比与反思,梳理描述比较的词汇与表达,巩固比较级的用法,思考如何从他人的成长中学习,深化对自我成长和个体差异的认知,培养尊重差异、积极进取的态度。学习效果评价 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通过随时观察、提问及学生交流,评价、反馈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教师对小组项目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点评学习中的亮点或解答学生的疑问。 小组互评:教师让学生根据项目学习展示汇报对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小组成员互评:教师可根据活动内容设计评价表,教师根据《小组成员互评表》中的评价内容对小组成员互评,在每个成员符合的内容处打钩。评价内容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能准确运用比较级及相关结构(如 “taller than last year”“more confident than before”)梳理自身在身体、心理等维度的变化,语言表达符合语法规则; 向同伴询问对自己变化的看法时,能使用得体的句式(如 “Do you think I’m more efficient in study than last term ”),沟通清晰且能回应同伴的观点; 创建的成长图表包含具体事例(如 “Now I can run 1000 meters faster than I could in Grade 7”),分享时能有条理地说明图表内容,准确传递成长变化的信息。在个人成长梳理环节,能主动回忆并记录自身变化,不依赖他人提示; 与同伴交流时,能认真倾听对方对自己变化的看法,及时回应(如 “Thanks for your opinion. I think I’ve become more outgoing too”),不回避互动; 班级分享成长图表时,能积极参与讨论(如点评他人的变化、补充自己的看法),展现对集体探索活动的投入,体现合作意识。能梳理出至少 5 个描述比较的词汇或表达(如 “stronger”“more efficient”“better at sports”),并正确举例说明其用法(如 “‘More confident’ is used to describe mental changes”); 反思环节中,能结合他人的成长案例说出至少 1 点可借鉴的经验(如 “Li Hua improved his math by practicing daily, so I plan to do more exercises”); 能清晰表达对个体差异的理解(如 “Everyone changes in different ways, and that’s what makes our class interesting”),体现尊重差异、积极进取的态度。实施过程实施阶段 实施内容准备及介绍 教师向学生宣布项目:“今天我们启动‘See who changed the most’项目式学习!大家要化身‘成长探索家’,先回顾自己进入初中后的变化,再和同伴交流彼此的成长,最后一起找出班级里变化最大的同学,感受成长的力量!” 接着详解项目要求:4a 需从身体、心理、学习等维度梳理自身变化,可补充其他方面;4b 要回答关于各维度变化的问题,再询问同伴的看法并对比异同;4c 需结合梳理和调查结果创建成长图表,附上具体事例;4d 在班级分享图表,讨论自我认知和班级中变化最大的同学;最后完成 Reflecting 中的反思问题。 教师分发任务包,内含: 《个人成长维度清单》(对应 4a):列出 “Physical、Mental、Study、Sports、Other” 五个维度,供学生填写具体变化(如 “Physical: grew 5cm taller”),“Other” 栏可补充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变化。 《成长对比记录表》(对应 4b):包含 “成长维度、我的答案、同伴的看法、异同分析” 四栏,方便记录和对比。 《成长图表设计指南》(对应 4c):提示图表需包含 “维度、具体变化、事例说明” 等要素,建议可添加照片或时间轴增强直观性。 《班级分享评价表》(对应 4d):从 “内容完整、表达清晰、事例具体、互动积极” 维度,评价学生的分享表现。 项目价值与方法引导 教师阐释项目意义:“通过这个项目,大家能学会用英语描述成长变化,锻炼自我认知和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从自己和他人的变化中,理解成长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差异,激发积极进取的动力。” 讲解实施方法:“咱们分四步走:先‘个人梳理成长变化’(4a),再‘与同伴交流对比’(4b),接着‘创建成长图表’(4c),最后‘班级分享与反思’(4d+Reflecting)。过程中要活用本单元词汇(如 comparatives、confident、efficient)、比较表达(如 “more...than”“better at...than”)等。” 强调预期成果:“最终要产出一份生动的个人成长图表,能流利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同时,通过反思,能用英语表达对自我成长和个体差异的理解,比如 “We are different, but we can be stronger together” 的含义,培养尊重差异、积极向上的态度。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家务梳理与调查准备 第一阶段:成长梳理与交流准备 Step 1 个人成长维度梳理 教师引导:“进入初中后,你在身体、学习等方面有哪些变化?对照 4a 的维度列表,在《个人成长维度清单》上写下具体变化,比如‘Mental: became more confident to speak in class’。‘Other’栏可以补充兴趣爱好的变化,比如‘started to learn painting’。” 给学生 5 分钟独立完成,提醒参考课本中的比较级词汇(如 “taller”“more efficient”),确保表达准确。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我在 Sports 方面变化很大,现在比以前跑得快。你呢?” Step 2 同伴交流分工 教师组织 3 人小组,引导讨论:“接下来要和同伴交流成长变化,每组需要有人负责分享自己的变化、有人记录同伴的看法、有人对比双方的异同。比如小丽分享自己的心理变化,小宇记录,小辉分析和自己的异同点。” 小组确定分工后,教师发放《成长对比记录表》,示范填写:“比如小红说‘我觉得自己学习更高效了’,同伴认为‘她确实比以前专注’,就记录‘Study: more efficient (my answer); more focused than before (partner's opinion)’。” Step 3 交流问题演练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 4b 的问题表达:“询问同伴看法时,用‘Do you think I’m better at sports than last term ’比直接提问更友好。” 小组内两两模拟:一人分享自身变化,一人用 “我觉得你在…… 方面比以前……” 回应(如 “— I think I’ve grown taller. — Yes, you’re taller than when we first met.”)。教师巡视,纠正比较级使用错误(如将 “more tall” 改为 “taller”)。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成长对比与图表创建 Step 1 开展同伴成长对比 教师宣布:“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每人分享自己的《个人成长维度清单》,同伴根据观察给出看法,记录在《成长对比记录表》上,重点对比‘身体是否更高’‘心理是否更自信’等方面的异同。”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若学生不知如何描述变化,可提示用 “Last year I couldn’t… but now I can…”(如 “Last year I couldn’t run 800 meters, but now I can”);若对比异同有困难,提醒用 “Similarly…”“However…” 等词衔接(如 “Similarly, we both became more confident; however, he improved in sports more than me”)。 Step 2 整理成长素材 交流结束后,小组协助梳理个人成长亮点:“看看你的记录表,哪些方面变化最明显?比如‘从害羞到敢主动发言’‘数学成绩从 70 分到 90 分’,这些可以作为成长图表的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筛选 3-4 个典型变化,补充具体事例(如 “Mental: used to be afraid of speaking in public, but now I gave a speech in the school meeting”),为创建图表做准备。 Step 3 设计成长图表 教师提示:“成长图表要让人一眼看到你的变化,可以按‘维度 — 过去 — 现在 — 事例’的结构设计,比如画时间轴标注身高变化,贴照片对比发型或精神面貌。” 学生参考《成长图表设计指南》制作图表,小组内互相提建议(如 “你的体育变化可以加个跑步成绩对比图”)。教师抽查图表,确保包含目标词汇(如 “more confident”“better at”)和具体事例。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图表分享与反思提升 Step 1 班级成长分享会 每组推荐 1 名代表,用 3 分钟分享个人成长图表(配合时间轴、照片等素材)。要求:清晰说明 “变化最大的维度”“具体表现”“事例支撑”,比如 “Physical: I was 1.5m last year, now I’m 1.6m — you can see from these two photos”。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可举手提问:“What made you become more confident ”“How did you improve your study efficiency ” 分享者用英语回应,教师适时引导补充。 Step 2 评选 “成长之星” 并讨论 教师引导:“结合大家的分享,哪些同学在多个维度有显著变化,且能说出具体努力过程?(如 “小林不仅身高增长,还通过每天练习,从不敢发言变成演讲比赛获奖者”)” 师生共同投票选出班级 “成长之星”,分析其成长原因(如 “persistent practice”“positive attitude”)。 接着讨论:“从‘成长之星’和同伴的变化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never give up”“learn from each other” 等,强化积极成长意识。 Step 3 完成反思与总结 学生独立填写 Reflecting 问题: 列出至少 5 个描述比较的表达(如 “taller than”“more confident than”“better at”); 用比较级造 2 个句子(如 “I’m more outgoing than I was in Grade 7”“She runs faster than me”); 写出 2 点从他人变化中学到的经验(如 “Practice makes progress in sports”); 结合 “We are different, but we can be stronger together”,写下对 “成长与差异” 的理解(如 “Everyone grows in their own way, and we can help each other”)。 小组内分享反思内容,互相启发:“我觉得差异能让我们看到更多成长的可能,就像有人擅长学习,有人擅长运动,我们可以互相学习。” 评价环节(融入各阶段) 结合学生表现,从四方面评价: 成长梳理与交流:《个人成长维度清单》是否具体,《成长对比记录表》是否清晰,能否用比较级准确描述变化(Very well/OK/Needs work); 图表创建与分享:成长图表是否包含 “维度 — 事例”,分享时语言是否流畅(如比较级 “more…than” 使用正确); 小组协作:《班级分享评价表》中,是否主动倾听、积极提建议(★★★/★★/★) 反思深度:Reflecting 问题的回答是否结合自身与同伴案例(如能否联系 “成长之星” 的经历理解 “坚持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时肯定亮点:“很多同学的成长图表做得特别生动,分享时能准确用‘taller than’‘more confident’描述变化!尤其在反思‘成长与差异’时,能想到‘互相学习让集体更强’,特别有深度!” 本课总结: Find out who changed the most We are different, but we can be stronger together.板书设计: Project:See who changed the most Physical Am I taller / stronger / ... than last year Mental Am I more confident / ... than last year Study Do I study more efficiently / ... than last year Sports Do I play sport better / ... than last year 作业设计: Basic: Polish your desig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