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19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是名副其实的求知欲最旺盛,对一切都充满挚爱和幻想的时期。许多人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光,由肤浅、彷徨到成熟、理性,往事历历在目,除了那些棱角分明的少年意气,更多的是心存感念,因为他们的知识基础是在那时奠定的,他们的精神气质是在那时形成的。学校除了给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生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时,为他们提供一种求知的方法、路径,打开认知世界、探察社会的窗户,或者说是一个眺望世界的平台。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决择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会目眩神迷,不知所措。
1.文段中加点的四个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挚(zhì)爱 B.肤(fú)浅 C.棱(léng)角 D.眺(tiào)望
2.文段中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彷徨 B.奠定 C.决择 D.不知所措
3.下列文段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2分)
A.名副其实 B.历历在目 C.瞬息万变 D.目眩神迷
4.(3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都应当树立和提高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理念,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健康权利。(把“提高”改为“践行”)
B.第30届中国 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以“古镇灯饰照亮世界”为主题,共有逾33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约为150万平方米。(把“逾”改为“近”)
C.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只有让劳动教育真正“活”起来,就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劳动者。(把“就”改为“才”)
D.历史上的名师大家之所以被人铭记,是因为他们有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崇高的精神品德所导致的。(删去“所导致的”)
5.(4分)学校举办“学习榜样 致敬青春模范”的主题演讲比赛,小文将作为班级代表参赛,请结合材料帮助他完成任务清单。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俞鸿儒
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风洞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
JF12高超声速复现风洞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这是用于航空航天等试验的大型科学装置,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这一装置所运用的“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技术”的理论奠基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俞鸿儒。
俞老今年96岁,潜心研究风洞技术已经50年。如今,俞老依然提携后辈,他的智慧与谦逊,也点亮了无数新星。
致敬俞鸿儒院士,他的付出与奉献,将永远照耀在科学的高峰上。
任务一:感悟榜样精神 他有敢于创新的思维和突破的勇气;
① ;
② 。
任务二:明确演讲题目 《致敬俞鸿儒院士,让青春展现光彩》
任务三:梳理演讲思路 首先介绍俞鸿儒的生平经历及荣誉;
③ ;
④ 。
任务四:撰写演讲稿
6.(6分)根据语境,填写诗文句子。
诵读诗文,我们可以欣赏无限旖旎的自然风光。“中无杂树,(1) ,(2) ”(《桃花源记》),桃花源落花纷纷的绝美景色让人陶醉不已。柳宗元笔下的景色让人心灵澄澈,“(3) ,(4)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诵读诗文,我们可以品味古代先贤的人格魅力。陆游在《卜算子 咏梅》一词中“(5) ,(6) ”借梅花暗喻人事,表达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二、阅读。(51分)
(一)名著阅读(6分)
7.(2分)“选择性阅读”的方式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名著。喜欢研究历史的小语想让你帮他从《经典常谈》中选文章阅读,你会推荐哪一项?(  )
A.《<周易>第二》《四书第七》《诸子第十》
B.《<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
C.《<尚书>第三》《三礼第五》《辞赋第十一》
D.《“春秋”三传第六》《<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
8.(4分)有人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烈火的淬炼让钢不断祛除杂质,变得坚硬纯净。请你结合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个情节,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古诗词理解(7分)
9.(3分)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济无舟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句表面写想渡湖却没有船只,实则表达自己想出仕却无人引荐的苦恼。
B.“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一句以动衬静,表达了作者仕途失意后的孤寂落寞之情。
C.“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卖炭翁》)中的两个“一何”,运用了反复手法,有力地表现出差役的如狼似虎、老妇的哀苦可怜,并为老妇下面的诉说奠定氛围。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茅屋为秋风所破,却希望得广厦济天下寒士,现实与心理的矛盾描写,正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0.本诗的颈联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是经典名句,请你比较这两联诗在情感上的异同。(4分)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11.(2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欲穷其林 穷:尽(《桃花源记》)
B.具答之 具:全部(《桃花源记》)
C.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语:说话(《核舟记》)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满(《核舟记》)
12.(2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北冥有鱼》)
B.庄子曰:请循其本 循:追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弗食,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虽有嘉肴》)
D.不独子其子 子:儿子(《大道之行也》)
13.(2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有误的是(  )
A.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向
B.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乃:就
C.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固:一定
D.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凭借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虽少年,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①。俊杰廉悍,踔厉风发,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②,争欲令出其门下,交口荐誉之。
元和十年,其召至京师而复为柳州刺史。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③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④。愿以柳易播,虽复得罪,死不恨。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握手出肺肝相示,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删改)
【注释】①集贤殿正字:官职名。②要人:指有权势地位的人。③白:禀告、陈述。④拜疏:上奏章。
14.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乙文“当诣播州”与“诣太守”(《桃花源记》)中的“诣”,意思不同。
B.甲文中“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句中的两个“食”,意思不同。
C.“才美不外见”与“崭然见头角”中的两个“见”,意思相同。
D.“执策而临之”与“一旦临小利害”中的两个“临”,意思相同。
15.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伯乐不常有”与“而梦得亲在堂”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
B.“马之千里者”与“一时皆慕与之交”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
C.“策之不以其道”与“其后以博学宏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
D.“其真无马邪”与“无辞以白其大人”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
1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愿以柳易播,虽复得罪,死不恨。
17.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乙文中的具体内容分析这一手法的效果。(2分)
(四)现代文阅读(一)(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老师们、同学们:
①大家好!
②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保护空气,善待环境”。我们知道,气象是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等。不同时期大气对人的生理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世界气象日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国际气象组织是1873年9月在维也纳建立的,旨在促进国际气象合作,包括开展协调观测,统一气象仪器的标准等。目前,世界气象组织拥有国家会员187个,地区会员6个,其职责也从关注气象扩大到水和环境问题。
③世界气象组织每年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庆祝世界气象日,这已成为该组织的传统。国际社会正力争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人类健康、粮食、水安全和减轻贫困以及提高防御能力和减轻自然灾害方面实现应有的效果。而90%的自然灾害与天气、气候和水害直接相关。因此,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决定今年的主题为“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此外,科学家和医疗专业人员越来越意识到天气、气候以及我们呼吸的空气的成分对人类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④许多世纪以来,人类通过居所调整、粮食生产、能源供应、生活方式改变等手段,设法与气候和环境保持和谐。然而,过去几十年以来,能源使用增加和工业发展促使各种气体和颗粒物排放,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已加剧了哮喘、心脏病、肺癌的发病情况。此外,植物尤其是农作物以及生态系统深受空气污染之害,这也对全球经济、粮食、水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⑤人的健康问题与大气变化密切相关。风、雨、雪、阳光和温度会对大气污染物的输送和驻留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城市产生的热会俘获污染物,而雨和雪则会将污染物从大气带入陆地和海洋。科学家能够利用气象模式评估和预测空气污染的程度。及时、准确的空气质量预测有助于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也是对传统天气预报的补充。早在20世纪50年代,世界气象组织就率先开展大气成分的观测和分析。目前,通过地面实地观测站、遥感站、气球探空仪、飞机和卫星组成的全球网络,可定时采集有关温室气体、气溶胶和臭氧信息以及传统的气象和水文参数。这更有助于人们认识不断变化的大气成分,并为我们当今认识天气、气候和空气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奠定科学的基础。
⑥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发布的消息,每年平均有200万未成年人死于空气污染。臭氧、颗粒物及相关污染物的浓度即使相对较低,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呼吸和心脏健康状况造成影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因此,空气质量预报具有重要的早期警报能力,有助于减轻与大气污染物有关的危害。随着大都市的发展和扩大,全球有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此外,沙尘含量对空气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沙尘可降低能见度,危害作物,影响当地的气候。
⑦认识到了人们的健康与环境密切相关,我们就必须善待环境,不能纵容各种破坏环境的事情发生。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人和自然和平相处,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⑧最后,我呼吁:让我们行动起来!谢谢大家!
1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侧重点在于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全球经济、粮食等影响不是本文的重点。
B.观测分析大气成分和空气质量有助于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也有助于认识空气成分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关系。
C.空气中臭氧、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对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影响很大,而对发达国家人民的影响不大。
D.本文首先介绍了气象的概念和世界气象组织的职责范围。其次是大气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最后发出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号召。
19.这篇演讲稿也有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请结合文中的词句分析这一特点。(至少找出两个句子为例进行分析)(4分)
(五)现代文阅读(二)(16分)
时光里的书匣子
白羽
①雪像是虚空中惊落的梨花,带着一丝羞赧,静悄悄向水墨画一般沉郁的四野撒落。我们围坐在热烘烘的土炕上,脚丫塞进奶奶暖暖的棉被窝里。每个人手中都捧着一本书,就连不识字的奶奶也捧着一本。有时,她还会坐在那里细细整理被猫撕坏的书页,骨节突出的粗笨的手指那时变得十分灵活,指尖蘸点唾沫将卷起的边边角角一一捋平,像一位眉眼含情的母亲抚弄着她新生的婴儿,专注而细腻。
②襁糊粘好的书就放到旁边的书匣子上晾着。笨头笨脑的长方形书匣子,模样普通得有些寒碜,却是家里质地最好的一个老物件。早先家在牧区时用来装食物,它像个小小的粮仓,放在柜子高处,沉甸甸地稳着全家人的心。
③被冷落的匣子重新派上用场,是因为我们的书。
④镇子里有一家新华书店,每每有了零钱我们就跑去买书,花布衣兜里奶奶给的硬币发出细碎清脆的声响。时间久了,我们的书需要一个“家”,而书架是不敢奢望的。有一天,奶奶灵光一现忽而就忆起了那只柏木匣子。她立马翻出来,细细擦拭了一番,又在通风处晾晒了几天,里面仔仔细细糊上一层报纸。当几本薄薄的书放进去后,那只匣子忽然就变了,像注入了灵魂一般,里里外外散发出一种朴素典雅的气质来,仿佛一位落难的公主终于回到了她的家乡,一切恰如其分,安宁美好。
⑤书匣子里端端正正盛着襁糊补过的书,占据着橱柜上最显眼的位置,也占据着我们心里紧要的那个位置。我们每天只要有空闲总会围绕在书匣子旁边,像檐下的白鸽每天清晨拍打着翅膀飞向阳光。因为匣子装着书,屋子里的气息也悄然变化着,若有似无地总能嗅到一种浅俗的日常之上的书香气,一股淡淡的,厚重而静笃的油墨香。每当闻到那书香,我们雀鸟般欢腾的心,瞬间就安静了,吵嚷声也弱下去了。
⑥买书的钱是奶奶从日常家用里省出来的,那些毛票硬币包在一块看不出颜色的碎花手绢里压在炕毡下,只要我们说要买书,就有求必应。那时多数孩子只有几本书,而我们很奢侈地拥有了成套的《红楼梦》《哪吒闹海》等连环画。我们读书的时候,奶奶就坐在书匣子旁边跟着看,她一个字也不识,就看图画,最喜欢《红楼梦》里黛玉葬花那一本。她认真地捧着书,一页一页仔细瞧着,口中喃喃自语。她总是忍不住地回头问我这一页的意思,又转头问姐姐那一页的意思,完全像个追着大人听故事的孩子。其实,不识字的奶奶是很会讲故事的,也很会领悟故事的内涵,甚至会自己编故事讲给我们听。
⑦书匣子伴着我们渐渐长大。日复一日,那书匣子也像有生命似的老下去了,边角被岁月啃噬得不再光润,顽皮的弟弟在上面胡乱地涂鸦,淡黄的原木悄然成暗淡的褐色。偶尔,匣子里还会蹿出丝丝缕缕腐旧的霉味,像一个患了风湿病的老人。只有当家里来了亲戚或邻家小孩的时候,奶奶会像亮宝般打开匣子,将巴掌大的小人书放到孩子们手里,看着她们胡乱翻书时,她会堆起一脸皱纹满足的微笑。
⑧书匣子老去,奶奶也老去了。奶奶去世后,老屋子也给卖了。收拾旧物件的时候,我没有看到书匣子。小人书倒是零零散散找到了几本,虽然破旧发黄残缺不全,但我还是收拾好,带回了自己家。直到后来女儿出生,渐渐长大,我给她买了一个大大的粉色收纳盒当书匣子,把那几本发黄的小人书也整整齐齐放进她崭新的书匣子里。女儿有时会翻出来看,每次都会奶声奶气地问,“妈妈,这是你小时候看过的书吗?是太奶奶买的吗?我好喜欢那个会讲故事的太奶奶哟!”
⑨我也很喜欢,可是却再也见不到了,就连那最初陪伴着我们的书匣子再也见不到了。我看到时光的小毛贼早在我们疏忽散漫时载着一车又一车的物什走远了,留给我们的只是斑驳记忆。
(文章有删改)
20.文章围绕“奶奶”和“书匣”展开叙述,请根据提示,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4分)
奶奶在书匣上晾书——① ——奶奶坐在书匣旁跟着我们看书——② ——奶奶去世,书匣不见了。
21.文章第一段没有直接从书匣子开始写起,你认为这样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4分)
22.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我们每天只要有空闲总会围绕在书匣子旁边,像檐下的白鸽每天清晨拍打着翅膀飞向阳光。
23.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我看到时光的小毛贼早在我们疏忽散漫时载着一车又一车的物什走远了,留给我们的只是斑驳记忆。
三、写作。(50分)
24.(5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才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巷陌,才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才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才把握前进方向。很多时候,我们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一些事情。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与人名,不得抄袭本试卷内容。
崂山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肤浅”中的“肤”应读作“fū”)
2.C(“决择”中的“决”应写作“抉”)
3.D(不恰当,“目眩神迷”形容眼前景象美丽壮观,令人心神陶醉,无法自拔的状态,不符合语境。)
4.B(“逾3300多家”存在语义矛盾,“逾”就是超过的意思,可删去“多”,而不是把“逾”改为“近”。)
5.示例:①他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敢于质疑的品质
②他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③俞鸿儒院士身上的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让他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④学习俞鸿儒,逐梦新时代
6.(1)芳草鲜美
(2)落英缤纷(注意“缤”的书写)
(3)潭中鱼可百许头
(4)皆若空游无所依
(5)无意苦争春
(6)一任群芳妒(注意“妒”的书写)
7.D
8.示例:保尔第二次来到丘察姆家的时候,他知晓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本不能维持多久,于是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是思考过后,他还是忍住了,并向达雅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保尔在此时接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但是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坚强地面对生活,表现出保尔在“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
9.B
10.相同点:都表达了在离别时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不同点:李诗主要表达“我”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担忧;王诗主要劝勉朋友不要因离别而伤感,要心胸豁达,坦然待之。
11.B(具:详细。)
12.D(子:以……为子。)
13.C
14.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句中的两个“食”,意思相同,都是“喂养”的意思。)
15.D(“其真无马邪”中的“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无辞以白其大人”中的“其”是代词,二者意义和用法不同。)
16.情愿用自己的柳州置换梦得的播州,哪怕因此获罪,至死也无所怨恨。
17.甲文通过千里马和伯乐数量的对比,得出千里马必会被埋没的结论。乙文通过柳子厚主动请求以柳州换播州(恶劣之地),与“平居里巷相慕悦,握手出肺肝相示”却“临小利害”便“反眼若不相识”,甚至“挤之”“下石”。这种危难时的担当与日常虚情假意的对比,凸显柳子厚在困境中坚守节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18.C
19.示例:第②段“目前,世界气象组织拥有国家会员187个,地区会员6个”,“目前”限定了时间范围,明确数据的时效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具体的数字“187个”“6个”,精确地说明了世界气象组织的会员数量,使表述更严谨。第⑥段“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发布的消息,每年平均有200万未成年人死于空气污染”,“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发布的消息”表明数据的来源和时间,增强了信息的可信度;“平均”一词说明是多年的统计均值,避免了绝对化表述,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
20.①奶奶把柏木匣子翻出来作书匣子;②奶奶把书匣子里的小人书给亲戚或邻家小孩看
21.合理。开篇描绘温馨读书场景,营造氛围,体现书的重要和奶奶对书的珍视,自然引出书匣子,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张力。
22.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我们”对书匣子的喜爱向往,体现书匣子的吸引力和书的重要地位。
23.运用拟人,写时光流逝带走相关事物,留下模糊零碎的美好回忆,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怀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