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习作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习作 素材

资源简介

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1-8单元习作
第一单元习作范文
变形记——我成了外婆的藤椅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蓝印花布窗帘时,我发现自己变成了外婆最爱的藤编摇椅。那些曾被我嫌弃"硌屁股"的藤条,此刻正从我的骨缝里抽枝发芽。
晨光里的针灸师
外婆像往常一样捧着紫砂壶坐下,她后腰的旧伤让起身时总要扶我的扶手。此刻我才发现,那些看似杂乱的藤条走向,原来完美贴合着她的脊椎曲线。当阳光把她的白发晒成蒲公英时,我悄悄用新生的藤芽抵住她酸痛的穴位——就像她总用指腹给我揉太阳穴那样。竹条发出细微的"吱呀"声,那是我的骨骼在学唱摇篮曲。
午后的记忆收纳箱
表妹跑来窝在我怀里吃枇杷,黏糊糊的汁水滴在藤缝里。我突然明白这些深褐色的纹路为何总带着甜香:1998年妈妈打翻的麦芽糖,2005年表哥藏在这里的奶糖,还有我去年偷偷抹上的草莓酱,全被藤条编织成了年轮。表妹辫梢的蝴蝶结勾住了藤眼,那正是我七岁时用剪刀戳出的小洞。
月光下的时空邮局
夜深人静时,我能听见藤条间流动的声响。北面的三根细藤在讨论外婆的关节炎,南侧的粗藤还记得外公抽烟斗时哼的小调。当外婆给我盖上毛线坐垫时,二十年前她给妈妈织的嫁衣图案正在月光下复活。最老的那根藤条突然开口:"明天记得提醒她吃降压药。"原来这把椅子,一直是全家人的记忆保险箱。
写作密钥
1. 变形作文四维度:
外形特征(藤条触感/结构)
功能变化(从家具到守护者)
情感载体(家族记忆存储)
时空跨越(三代人生活印记)
2. 超现实表达:
藤条对话(记忆可视化)
年轮味觉(食物痕迹转化)
器物针灸(拟人化关怀)
3. 文化符号植入:
蓝印花布/紫砂壶/藤编工艺等传统元素
可替换创意
变成爷爷的搪瓷杯(见证抗美援朝往事)
化作教室电风扇(记录毕业季秘密)
成为古桥石狮子(守护百年古镇变迁)
第二单元习作范文
多彩的活动——龙舟竞渡水花录
五月初五的南湖像一锅煮沸的翡翠,二十支龙舟在起点线后焦躁地摆动龙尾。我攥着鼓槌蹲在3号舟的龙颈处,突然发现船头的彩漆正在我手心里融化——原来汗水早已浸透了红绸腕带。
战前"龙体检修"
"检查龙牙!"队长老周一声吼,我们立刻扑向各自岗位。阿杰用防水胶带加固龙睛摄像头,小鹿给鼓面涂松香粉,我负责测试舵桨联动的机械装置。当碰到龙喉处的发声器时,整条船突然发出"嗷——"的啸叫,惊飞岸边整排白鹭。裁判笑着亮黄牌:"赛前禁止恐吓对手。
水花里的时空折叠
发令枪响的刹那,三十支桨同时劈开水面,炸起的银珠在阳光下形成短暂彩虹。我抡圆鼓槌的瞬间,忽然看见观众席上太奶奶的蓝布衫——六十年前,她也是在这片水域,用捣衣杵为村里的龙舟敲节奏。此刻我的每一下鼓点,都精准落在她当年传下的《急急风》谱上。
意外的冠军奖品
当我们率先冲线时,龙嘴里的喷水装置突然失控,给每位队员来了场透心凉的"胜利浴"。颁奖台上,组委会送的艾草香囊被浸得香气四溢。老周把奖牌挂到龙头上说:"明年给它装个防水开关。"而我的腕带早已褪色成粉白,像端午节清晨最先褪去的那缕朝霞。
写作攻略
1. 活动描写三层次:
赛前准备(技术细节)
比赛过程(传统与现代交融)
赛后花絮(意外惊喜)
2. 传统文化新表达:
机械龙舟与传统鼓谱结合
太奶奶捣衣杵与现代鼓槌呼应
艾草香囊与科技奖牌并存
3. 感官轰炸法:
视觉:彩漆融化/银珠彩虹
听觉:龙啸/鼓谱/喷水声
触觉:汗湿腕带/冰凉湖水
嗅觉:松香粉/艾草香
可替换活动
古村晒秋节(无人机拍摄与传统农具)
元宵数字灯会(AR花灯与古老灯谜)
清明蹴鞠大赛(智能球鞋与宋代规则)
第三单元习作范文
让真情自然流露——雨夜修车记
那晚的雨下得像老天爷打翻了洗笔缸,我蜷缩在自行车棚里,看着掉链子的单车,链条垂头丧气的样子像极了我此刻的心情。
绝望的十分钟
校门口最后一位保安大叔锁门的"咔嗒"声,混着雨声刺进耳膜。我徒手掰弄着油腻的链条,指甲缝里很快塞满黑乎乎的污渍。路灯突然闪了闪,把我和单车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两个被世界遗忘的落汤鸡。摸出泡了水的手机,屏幕上"电量不足1%"的提示,和雨滴一起模糊在视线里。
橙黄色的奇迹
当那辆生锈的三轮车"吱呀"刹在面前时,车头挂着的煤油灯正左右摇晃,把雨丝照成飘落的金线。"丫头,链条卡死啦?"修车铺的老徐头竟穿着我爷爷同款的藏蓝工装裤,他布满老人斑的手直接插进雨里,三下两下就拎出了我那截"罢工"的链条。工具箱打开的瞬间,铁锈味混着茶香扑面而来——原来他用水壶保温盒装着整套工具。
会呼吸的温暖
他蹲着修车时,后背的塑料雨衣鼓起又塌下,像在替我们挡雨的第二个屋檐。我举着那盏煤油灯,看见他缺了半截的拇指在链条间灵活穿梭,突然想起这分明是校报上登过的那位"义务修车三十载"的老党员。当链条终于"咔"地归位时,他变魔术般从车座下掏出条干毛巾:"擦擦脸,跟你奶奶年轻时一样爱哭鼻子。"
回家的路上,雨还在下,但车篮里多出个装工具的茶叶罐,罐底用红漆写着:"下次直接来铺子,爷爷给你煮姜茶。"路灯突然亮了起来,原来雨早就小了,只是我的睫毛上还挂着没来得及落下的水珠。
写作金钥匙
1. 情感曲线设计:
绝望(被困)→希望(出现)→温暖(帮助)→余温(回味)
2. 细节爆破点:
触觉:油腻链条与茶香工具
视觉:煤油灯照雨丝与塑料雨衣起伏
象征:缺指拇指(奉献印记)与红漆字(承诺)
3. 留白艺术:
不直接点明"感动",用"睫毛上的水珠"双关
可替换素材
考场借橡皮引发的往事
搬家时发现的童年涂鸦墙
帮迷路老人后获得的种子礼物
第四单元习作范文
心愿——给星星装上开关
科学课学到光年概念那晚,我趴在窗台上盯着猎户座发呆。如果能把星星摘下来当台灯,是不是就能看清爸爸钻井平台的值班表了?这个荒唐的念头,成了我心底最柔软的执念。
会发光的请假条
爸爸上次回家时,工具箱里躺着张被机油染花的请假条。他说海上风暴耽误了轮休,说这话时,他工装领口别着的夜光徽章在黑暗里明明灭灭,像微型灯塔。我突然发现,他手机相册里全是平台上的星空照,"这儿离星星近,能帮你妈认星座。"可照片角落总露出半截安全帽,还有模糊的红色数字——那是压力表读数。
钻井平台模型
我用3D打印笔复刻了他的工作平台,在模型甲板上粘满LED小灯。当妈妈值夜班时,我就打开这个"星空模拟器"。最亮的那颗蓝灯对应爸爸的宿舍位置,底下贴着张便签:"此处应有个看图纸到睡着的石油工人。"上个月视频通话,他居然真的在床头发现了这个标记,笑着把镜头对准舷窗外真实的星海:"看,爸爸住在银河收费站。"
开关里的宇宙
现在我的铅笔盒里藏着个"星星开关"——其实是遥控器改装的小装置。按下红色按钮,书桌上的星球仪会亮起爸爸所在时区的晨光;绿色按钮能让我听见平台传来的海浪录音。虽然真正的星星还挂在天上,但每次调试这个装置时,我总觉得银河系像个巨大的电路板,而我的思念,是其中一缕流动的电流。
写作导航
1. 虚实交织法:
实:机油请假条/夜光徽章
虚:星星开关/银河电路板
2. 科技情感融合:
用3D打印表达思念
将工业元素(压力表)情感化
3. 象征系统构建:
蓝灯=父亲位置
海浪声=工作环境
电流=亲情纽带
可替换心愿
为失聪爷爷设计"会跳舞"的助听器
给留守教室的智能黑板装"拥抱感应器"
让阿尔茨海默症外婆的相册自动播放童年故事
第五单元习作范文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记忆修补诊所
2045年春天,我站在"时光拼图"诊所的量子屏幕前,看着外婆的记忆碎片像发光的银杏叶漂浮在空气中。她总说想不起教我种太阳花的那年夏天,现在,我们要用科学把那个雨季找回来。
记忆采蜜人
护士姐姐给外婆戴上神经花环,那缀满传感器的银色头饰让她看起来像童话里的蜂后。当脑电波激活时,屏幕上突然蹦出个模糊的画面:六岁的我踮脚往窗台花盆里塞种子,外婆的蓝布围裙角沾着泥点。"捕捉到了!"医生点击全息投影,那段影像立刻清晰起来——原来当时收音机里正播着《茉莉花》,雨滴在铁皮棚顶上敲出的节奏,和外婆哼歌的调子一模一样。
数据萤火虫
治疗舱启动时,数百万个纳米机器人化作光点涌入外婆的脑血管。它们像提着灯笼的萤火虫,在记忆皮层里寻找受损的神经突触。我突然发现监控屏上闪过一道彩虹,医生笑着说:"那是你第一次叫外婆时,她大脑产生的多巴胺波纹。"窗外真正的雨开始下了,而治疗舱里的彩虹却越来越亮,仿佛把二十年前的阳光折叠进了此刻。
发芽的旧时光
三天后,外婆在阳台上修剪新买的太阳花,突然转头问我:"记得吗?当年你说种子埋得太深会长不高。"她手指间粘着的新泥,和记忆碎片里那捧土的湿度分毫不差。晚风掀起她的白发,我看见她耳后闪着微光的治疗贴片,像一片刚刚落下的,带着科技的月光。
写作实验室
1. 科幻三要素:
科学设定:纳米机器人修复记忆
未来场景:全息投影诊疗系统
人文关怀:祖孙情感联结
2. 双线叙事技巧:
明线:记忆修复治疗过程
暗线:祖孙共同的种植回忆
3. 诗意科技描写:
将纳米机器人比作萤火虫
多巴胺波纹具象化为彩虹
治疗贴片喻为"科技的月光"
可替换科幻创意
情绪天气预报(用脑电波预测心理状态)
梦境快递员(量子传输特定梦境片段)
时间银行(存储多余时间转赠他人)
第六单元习作范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室后墙的"时间胶囊"
毕业倒计时30天,班主任突然揭开了后墙的世界地图——原来这六年,我们每个人都在墙缝里藏了"时间胶囊"。
第一层:粉笔灰里的密码
撕开斑驳的课程表,露出2018年9月用铅笔写满的歪斜小字:"今天小美借我半块橡皮,她头发上有茉莉花香。"旁边画着流泪的表情包,那是三年级合唱比赛失利后,大家偷偷按的手印。最震撼的是发现卫生角贴着张泛黄的"和平条约",上面还有我和同桌用红墨水按的指纹——那次为三八线打架后,我们竟郑重其事地签了停战协议。
第二层:作业本残页
数学作业本的边角料被折成纸鹤塞在墙缝里,展开后是某次月考的草稿,背面竟画满了语文老师的Q版头像。最绝的是找到半张作废的英语听写纸,上面除了单词还记录着:"窗外的麻雀今天叫了73声,比昨天少12声。"原来当年的我们,早就在枯燥课堂里养成了野生观察家。
终极彩蛋
当撬开电表箱旁的木板时,整面墙突然下起了"纸条雨"。有运动会前偷偷写的加油便利贴,有自然课解剖蚕茧的观察日记,还有张被揉皱又展平的请假条——那是去年疫情后返校第一天,全班63人无一缺席的证明。阳光穿过纷飞的纸片,在地板上拼出晃动的光斑,像六年时光的投影仪。
写作显微镜
1. 结构创新:
按"考古发掘"顺序展开(表层→深层→意外发现)
用实物残片替代直接叙述
2. 细节复活术:
量化细节(麻雀叫声计数)
矛盾细节(打架后的和平条约)
气味记忆(茉莉花香橡皮)
3. 情感留白:
不直接抒情,让纸条雨和光斑说话
可替换素材
操场角落的"树洞日记"
传遍全班的毕业纪念册
科学教室的"失败实验标本墙"
第七单元习作范文
我的拿手好戏——给影子配音
当夕阳把教学楼拉成巨人时,我的手指在墙上轻轻一扭,整个走廊就变成了皮影戏台。这个独门绝活,要从三年前那个停电的傍晚说起。
手影动物园
我的拇指和食指能组成活灵活现的兔子,小指一勾就是吐信子的蛇。但真正的突破是发现叠加技巧:左手变鹿角,右手做飞鸟,投影在墙上就成了《九色鹿》里的经典镜头。去年元旦晚会,我用这个绝活给《疯狂动物城》片段配音,当尼克狐的耳朵随着我的口哨声抖动时,前排校长的假发都笑歪了。
会讲方言的影子
为了给《西游记》片段配影子戏,我偷学了爷爷的山东话版紧箍咒。最成功的是用校服袖子当水袖,给白骨精投影加上飘带效果。有次课间操,我把教导主任训话的影子改造成《大圣归来》里的山妖,同学们憋笑憋得直咳嗽,结果被罚和我一起给语文课本配了三篇文言文影子戏。
光影魔术师
现在我的铅笔盒里常备剪纸工具,能随时把作业纸变成皮影道具。上周科学课讲日食,我用手电筒和剪纸演示时,月球阴影边缘的锯齿是用指甲钳精心修剪的。当全班惊呼"真的在动"时,我知道这些跳跃在墙上的黑影,早已住进了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
写作秘籍
1. 特长描写三要素:
起源故事(停电激发兴趣)
进阶过程(从模仿到创新)
高光时刻(元旦晚会)
2. 多感官呈现:
视觉:影子造型变化
听觉:方言配音
触觉:剪纸的质感
3. 幽默调味:
校长假发笑歪/被罚配文言文
可替换特长
用修正液画微型漫画
给课本人物设计表情包
树叶吹奏流行歌曲
第八单元习作范文
有你,真好——致我的"超能力"同桌
我的抽屉里永远躺着半包酒精棉片,那是同桌小雨发明的"超能力检测器"。她说只要擦过我借来的橡皮,就能看出原主人是学霸还是学渣——其实我知道,这只是她帮我克服洁癖的温柔谎言。
橡皮屑里的情报局
每次我对着借来的橡皮犹豫时,小雨就会突然变身"科学狂人"。她戴着放大镜观察橡皮屑:"看这整齐的切面,主人肯定数学很好!"然后把橡皮在棉片上滚三圈,郑重宣布:"消毒完毕,安全等级A+!"后来我发现,那些所谓"检测报告"其实是她熬夜整理的笔记摘要,被她折成小方块藏在棉片包装里。
自动修正的作业本
我的强迫症最怕写作文,总因修改太多把本子擦破。直到有次忘带本子,小雨递来她的草稿本——那些修改处竟然都用贴纸遮着,有云朵、猫咪甚至小火锅图案。"这叫'美味错误',"她指着火锅贴纸,"捞出来的都是精华!"现在我的作文本也贴满星星贴纸,每颗下面都藏着一个不怕丢脸的错误。
会走路的备忘录
毕业前体检那天,我因害怕抽血躲进厕所。突然门缝下塞进来一张纸,上面画着穿白大褂的小雨,举着针管说:"本医生专治胆小鬼,特效药是两根草莓味棒棒糖。"当我红着眼眶出来时,她真的举着糖站在采血台旁,白大褂是用校服反穿的,胸口还别着用红笔画的"实习医生"工牌。
阳光透过教室的蓝窗帘,在她脸上投下晃动的光斑。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真正的超能力不是消毒棉片也不是贴纸,而是有人愿意把你的怪癖,都变成世界的可爱之处。
写作指南
1. 典型事例选取:
学习帮助(橡皮消毒仪式)
性格引导(美味错误贴纸)
情感支持(体检事件)
2. 暗线设计:
表面写同桌的"超能力",实则展现包容与成长
3. 道具象征:
酒精棉片=尊重
火锅贴纸=接纳
自制工牌=守护
可替换素材
总多带早餐的"预言家"后桌
发明课间暗号的"特工"班长
用漫画记录班级的"史官"同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