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探界者”钟扬》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探界者”钟扬》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探界者”钟扬》教案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阅读文本,理解文中重要字词和语句的含义,体会人物通讯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感染力;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人物通讯的片段写作练习,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钟扬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思维。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文章所展现的钟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之美,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欣赏文章多角度、多层次表现人物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借鉴文章的写作技巧,进行审美创造。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钟扬为国家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传承他心系科学、情系祖国、胸怀人类的奉献精神;体会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和使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把握文章从多方面、多角度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分析钟扬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理解“探界者”的多重含义。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感受钟扬的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
2.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如拟南芥与钟扬的特殊联系。
学习文章多渠道搜集材料、多角度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系统讲解文章的背景、结构、写作手法等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框架。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钟扬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超越平凡,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或许身处不同的领域,但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事业的无私奉献。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这样的人——钟扬。有这样一段颁奖词是专门为他写的:“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从这段颁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钟扬的伟大和不凡。那么,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探界者”钟扬》这篇文章,去探寻答案。
(二)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2分钟)
2017年9月25日,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西藏大学教授钟扬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他的离世令学界深感悲痛,许多学者和记者纷纷撰文纪念他。本文就是中国青年报记者叶雨婷撰写的一篇报道。叶雨婷是中国青年报网站“中青在线”的记者,她用手中的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鲜活而伟大的钟扬。
(三)题目解说(2分钟)
“探界者”这个题目很有深意,它有多重含义。首先,钟扬不断探索学习工作之界,在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次,他是植物学之界的探索者,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再者,他还是科普之界的积极推动者,致力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同时,他也是教书育人之界的良师,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学生;最后,他更是生命之界的先锋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个题目充分体现了钟扬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
(四)层次结构分析(5分钟)
接下来,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文章的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语,用拟南芥开篇引出钟扬,突出了钟扬的成就、价值和生命意义。拟南芥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从它入手,不仅点明了钟扬植物学家的身份,还为后文的叙述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英雄”少年,介绍了青年时期的钟扬,交代了他的成长和坚定、乐观、“不安分”、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这部分让我们看到了钟扬少年时期的风采和独特个性。
第三部分“种子达人”,介绍了钟扬在植物种子研究方面的贡献,突出了他淡泊物质、爱岗敬业的品质。他为了采集种子,不畏艰辛,深入高原,展现了对植物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第四部分“科学队长”,介绍了钟扬在科学普及方面的工作成就,突出了他在科普工作上的才华和热情。他愿意教人,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知识。
第五部分“接盘”导师,介绍了钟扬在教学上的传道授业,突出了他对教育的责任担当和关爱学生的品质。他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未来着想。
第六部分“生命延续”,介绍了钟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突出了他忘我工作的崇高精神。他认为自己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未来生根发芽,完成更多人的梦想。
(五)主题归纳(3分钟)
这篇人物通讯主要报道了植物学家钟扬援藏16年,备尝艰辛,为国家种质库收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的事迹。通过这些事迹,我们可以看到钟扬心系科学、情系祖国、胸怀人类,在科学和科研岗位上不懈追求的奉献精神。这就是文章的主题,它让我们感受到了钟扬的伟大和无私。
(六)思考讨论(15分钟)
1. 分别从每一部分中选择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他的形象或优秀品质
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思考讨论的问题。从每一部分中选择一个关键词来概括钟扬的形象或优秀品质。在“英雄”少年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用“不安分(坚定乐观)”来概括他,这里的“不安分”并不是贬义,而是体现了他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种子达人”部分,“钟大胆”(爱岗敬业)是合适的关键词,“钟大胆”形象地表现了他在采集种子时的勇敢和无畏,而爱岗敬业则是他对植物学事业的高度忠诚;“科学队长”部分,“愿意教人(热心科普)”很好地概括了他在科普工作中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接盘”导师部分,“暖”(担当关爱)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以及作为教师的责任担当;“生命延续”部分,“先锋者(牺牲忘我)”突出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和为了科学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 在“英雄”少年这一部分中,为什么要叙述钟扬开结婚证明的事
现在我们来思考第二个问题。在“英雄”少年这一部分中,叙述钟扬开结婚证明的事有很多好处。首先,叙写了钟扬的生活事例,为人物形象增添了生活气息,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科学家,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使人物形象更加全面、立体。其次,采用对话的方式描写,使文本语言更亲切自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我们更容易产生共鸣。再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出了钟扬“外向热情”、雷厉风行的性格特征。“少年”的特点是自信坚定、坦率纯真、敢作敢当,钟扬独自开结婚证明一事表现出了他的这种“少年”气质,体现了他在生活中的单纯、积极、热情、直率。除了写他的婚事之外,文章还写了其他事例,如他毫无怨言地接受了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毛坯房等等,都是在用事实说话,使表达更理性,更具有客观性。
3. 在种子达人这一部分中,为什么要详细描写钟扬“调侃”的一段话
接下来看第三个问题。在种子达人这一部分中,详细描写钟扬“调侃”的一段话有重要作用。这段话展现了钟扬幽默风趣、开朗豁达的性格,让我们看到了他在艰苦工作中的乐观态度。同时,形象地表现出了他对采集种子的热爱,他把这份工作当成了一种乐趣,以此为乐。以言写人,引用钟扬自己的话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使得人物塑造更加真实、丰满、具体。除此之外,文本还多处引用了钟扬的演讲、文章、书籍中的文字,都可以利用这些极具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从不同层面表现他的内在品格。
4. 除了写钟扬自己说的话,还写了谁说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我们再来看第四个问题。除了写钟扬自己说的话,文章还写了他妻子、西藏大学理学院的同事、设计部主任等人的话。这些话属于侧面烘托,通过他人对钟扬的评价,更客观更真实地展现出了他学识丰富、勇于探险、乐于助人、热心负责等优秀品质,以及突出他在各个领域的成就斐然。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钟扬进行评价,使我们对钟扬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5. 对于文章的引言的部分,你的理解是
现在思考第五个问题。文章引言部分在结构上,拟南芥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从拟南芥入手,引出主人公,也点明了主人公植物学家的身份,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在内容上,引言中提到钟扬在青藏高原发现拟南芥并将它栽种在自己位于西藏大学的安置房后院中,介绍了他与青藏高原与西藏大学的联系,为后文叙述他在西藏的工作和奉献做了铺垫。在主题上,简单介绍钟扬的多重身份,赞扬了他具有“生命的高度与广度”,为文章的主题奠定了基调。
6. 为什么不在开篇写钟扬研究的其他植物,拟南芥与钟扬又有哪些特殊的联系
最后一个问题。拟南芥这种细弱的草本植物分布很广,在自然界中几乎随处可见,但它也有非凡的一面,因为它能生存生长在人们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中,甚至能够在连植物学者都很少涉足的青藏高原上顽强生长,生生不息。拟南芥正是钟扬执着求知、执着追求生命高度与广度的象征,它倔强不屈、生命力顽强,不满足于安定舒适的现状,而是执着地探索旁人甚少涉足甚至从未踏入过的领域,不管探索的过程有多么艰难,都未曾放弃,它就是钟扬不屈生命的见证。所以作者选择拟南芥开篇,而不是其他植物,是有深刻寓意的。
(七)写作特点分析(3分钟)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非常突出。作者多方面、多渠道搜集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人物。文章从植物学家、科普达人等角度,选取钟扬的典型事例,既介绍他少年时的经历,又展现他工作后的多方面的付出;选择的众多人物中,有钟扬的亲人、同事、朋友、学生等;描写的角度有钟扬工作方面的,有生活细节方面的。文章所记事件虽然很多,而且看起来有点“乱”,但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讴歌钟扬的爱岗敬业、牺牲奉献精神来安排的,所以又散而不乱,多而集中。这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和借鉴。
(八)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总结
钟扬有很多名言,如“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脚踏实地,因为世界上的很多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这些话都体现了他对生命、对科学、对梦想的深刻理解和追求。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钟扬的事迹和精神,他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探界者”。
2. 拓展
学了钟扬的优秀事迹,相信大家都有很多感触。请大家就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收获。钟扬教授曾说:“坚持梦想,无畏艰险。”“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他执着追求梦想的精神带给我们很多精神财富。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一心为公。脚踏实地奋斗,力求不凡作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习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对工作一丝不苟,乐于助人的精神。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甘为人梯,无怨无争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五、课堂练习
给出一道选择题: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一直到最后,住房条件都没有太大改善,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也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的职位产生了巨大反差。
B. 经过数年的寻找,钟扬自己在“无人区”——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最终寻获“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C. 探寻生命的边界时,钟扬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一个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先锋者。
D. 钟扬无论在上海还是西藏,都为国家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是B。通过这道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课后作业
1. 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运用多渠道搜集材料、多角度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人物通讯的片段,字数不少于300字。
2. 阅读钟扬的相关书籍或文章,进一步了解他的事迹和精神,并写一篇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内容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钟扬的精神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对于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