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节 特异性免疫课件(83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节 特异性免疫课件(83张)

资源简介

(共83张PPT)
特异性免疫
目标
01
02
03
通过构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模式图,培养运用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生命的稳态与平衡观及信息观。(生命观念)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热点,促进知识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社会责任)
教学目标
天气突然降温。某同学不停地打喷嚏,初步判断是感冒,身边的好朋友都劝她赶快去医院,但她坚持不去,说:“反正我去不去医院、吃不吃药都得一周左右才能好。”
1.这位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该同学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感冒的病程一般为一周左右。这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首先要识别外来入侵的细菌或病毒,然后要作出反应直至最后清除病原体,这些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一、问题探讨
2.你认为感冒时都要去医院就诊吗?说出你的理由。
人体在各个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具有一定的维持稳态的能力,普通的感冒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自愈,可通过多休息、多喝水等方式提高免疫力,或者服用治疗感冒的非处方药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感冒的原因有多种,并发症也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流行性感冒,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吞噬细胞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
但是,总有一些漏网之鱼,比如流感病毒,进入体液。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会主动吞噬它们。
周围环境中的病原体大多数被健康的皮肤所阻挡。进入呼吸道的病原体大多数也被黏膜清扫出来。
皮肤
黏膜
免疫系统是如何识别己方和敌方的,为什么吞噬细胞追杀病原体却不会追杀红细胞?
二、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名称:
化学本质:
位置:
作用:
1、识别原理
识别“己方”
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作为身份标志的一组蛋白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 ,同一个体的细胞的分子标签相同。
存在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细胞膜表面,在胚胎发育中产生,有核细胞上都存在。除了同卵双胞胎,没有两个人有相同的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糖蛋白
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
被白细胞识别,避免被攻击
二、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自身的身份标签——抗原决定簇
识别“敌方”
自己人
坏蛋
(1) 外来的入侵者:侵入身体的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2)“变坏的”自身细胞:自身衰老、死亡、损伤、癌变的细胞
1、识别原理
二、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2、识别基础:
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
人体细胞
免疫细胞
病毒或细菌
身份标签
受体
身份标签
识别
识别
①受体的本质:一般为___________
蛋白质
②受体的特点:具有_____________
特异性
分子标签
①组织细胞表面有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②B细胞表面有B细胞识别受体(BCR)
③T细胞表面有T细胞识别受体(TCR)
④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签可能是抗原决定簇。
二、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流感病毒
第一道防线
突破
第二道防线
突破
细胞免疫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众多的淋巴细胞
皮肤
黏膜
溶菌酶
吞噬细胞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淋巴细胞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二、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概 念
作用对象
参与细胞
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内环境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
B淋巴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性T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一个吞噬细胞可识别 种抗原,一个淋巴细胞可识别 种抗原。


三、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
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
②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
病原体
1
抗原呈递细胞
2
B细胞
三、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
病原体
1
抗原呈递细胞
2
B细胞
3
辅助性T细胞
③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三、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
病原体
1
抗原呈递细胞
2
B细胞
3
辅助性T细胞
4
细胞因子
④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
三、体液免疫
⑤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病原体
1
2
B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3
辅助性T细胞
4
细胞因子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5
6
抗体
⑥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
1、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
三、体液免疫
病原体
1
2
B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3
辅助性T细胞
4
细胞因子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5
6
抗体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进一步的变化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1、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
三、体液免疫
相关信息: 每种淋巴都能识别各种不同类型的抗原吗?
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 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人体内B细胞的种数在109 以上,至少可以产生109 种独特的抗体,可以识别自然界存在的种类繁多的病原体。
(a、b、c、x、y、z表示不同种类的B细胞)
特定抗原只能激活特定的B细胞,由此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只能产生相应的抗体,该抗体只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三、体液免疫
7
2、二次免疫
相同抗原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与抗原结合
记忆B细胞
形成沉淀,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接触
迅速增 殖分化
(1)记忆细胞的特点
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2)二次免疫反应
当相同 再次入侵时, 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 ,快速产生大量 。
抗原
记忆
浆细胞
抗体
(3)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机体内浆细胞的来源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初次免疫浆细胞只来源与B细胞
②二次免疫浆细胞来源于记忆B细胞
和B细胞
三、体液免疫
7
2、二次免疫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初次免疫反应
二次免疫反应
时间
抗体数量
患病程度
(4)特点
比初次反应更快速、更强烈、抗体更多。
原因:①记忆细胞直接增殖、分化。②产生的抗体更多。
抗体数量或患病程度
三、体液免疫
主要区别 初次免疫 二次免疫
浆细胞的来源不同
反应速度不同
反应强度不同
3、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异同
浆细胞是由B细胞分化形成的
不仅B细胞能分化成浆细胞,记忆B细胞还能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
从抗原侵入至B细胞接受刺激所花时间较长
记忆B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
反应较快、抗体数量相对第二次少
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的数量更多
三、体液免疫
增殖 分化
4、体液免疫过程模式图
摄 取
抗原呈递细胞
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结合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病原体
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进一步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相同病原体二次入侵
一些病原体直接接触
记忆B细胞
分裂、分化
并 分泌
细胞因子
分裂分化
促进
结合
产生分泌
病原体
三、体液免疫
二次免疫
产生 分泌
增殖、分化
体液中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增殖、分化
直接接触
结合
细胞因子
第二个信号
(激活)
摄取
传递
二次免疫
第一个信号
增殖
分化
5、总结归纳
(1)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哪些?
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
(2)上述细胞中,哪些能识别抗原?哪些不能识别抗原?
能识别: 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
胞、B细胞、记忆B细胞
不能识别: 浆细胞
二、体液免疫
二次免疫
产生 分泌
增殖、分化
体液中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增殖、分化
直接接触
结合
细胞因子
第二个信号
(激活)
摄取
传递
二次免疫
第一个信号
增殖
分化
5、总结归纳
(3)上述能识别抗原的细胞中,哪些有特异性?哪些没有?
有特异性: 辅助性T细胞、B细胞、
记忆B细胞
无特异性: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等抗原呈递细胞
(4)B细胞活化的条件?
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两个信号
一促进
二、体液免疫
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二次免疫
产生 分泌
增殖、分化
体液中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增殖、分化
直接接触
结合
细胞因子
第二个信号
(激活)
摄取
传递
二次免疫
第一个信号
增殖
分化
5、总结归纳
(5)在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中哪些细胞器比较发达?浆细胞还能具有分裂、分化能力吗?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分化。
(6)浆细胞的来源?
B细胞和记忆B细胞
【总结】浆细胞
“两来源”
“两无能”
“一生产”
源于B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分裂分化
无识别能力,无分裂能力
产生特异性的抗体
二、体液免疫
二次免疫
产生 分泌
增殖、分化
体液中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增殖、分化
直接接触
结合
细胞因子
第二个信号
(激活)
摄取
传递
二次免疫
第一个信号
增殖
分化
5、总结归纳
(7)在体液免疫中,形成的记忆B细胞有什么作用呢?记忆B细胞能产生抗体吗?
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能产生和分泌抗体的细胞只有浆细胞。
(8)抗体起什么作用?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使其失去对宿主细胞的侵染能力,也可使病原体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二、体液免疫
二次免疫
产生 分泌
增殖、分化
体液中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增殖、分化
直接接触
结合
细胞因子
第二个信号
(激活)
摄取
传递
二次免疫
第一个信号
增殖
分化
5、总结归纳
(9)抗体是否可直接导致抗原死亡?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病原体是怎样被最终消灭的?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进一步形成沉淀(如抗毒素)或凝集(凝集素)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10)活化后的B细胞会如何变化?
当B细胞活化后,就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
二、体液免疫
二次免疫
产生 分泌
增殖、分化
体液中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增殖、分化
直接接触
结合
细胞因子
第二个信号
(激活)
摄取
传递
二次免疫
第一个信号
增殖
分化
5、总结归纳
(11)辅助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什么时候开始发生变化的?
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T细胞后
(1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的条件是什么?
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对B细胞的增殖分化有促进作用。
二、体液免疫
二次免疫
产生 分泌
增殖、分化
体液中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增殖、分化
直接接触
结合
细胞因子
第二个信号
(激活)
摄取
传递
二次免疫
第一个信号
增殖
分化
5、总结归纳
(1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
有怎样的作用?
①识别(APC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
②激活B细胞
③分泌细胞因子
(14)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有哪些?
B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B细胞
(15)浆细胞还能具有分裂、分化能力吗?
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分化。
二、体液免疫
二次免疫
产生 分泌
增殖、分化
体液中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增殖、分化
直接接触
结合
细胞因子
第二个信号
(激活)
摄取
传递
二次免疫
第一个信号
增殖
分化
5、总结归纳
(16)抗原呈递细胞起什么作用?
摄取、加工处理抗原(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并将处理过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
二、体液免疫
(17)浆细胞和皮肤细胞相比,浆细胞中哪一种细胞器的含量较高?为什么?
核糖体。
浆细胞合成抗体需要较多核糖体的参与。
病毒只有________才能够增殖,而有一些致病细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抗体对它们就无能为力了。
侵入细胞
结核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这时,免疫细胞是如何对付它们呢?
这就要靠细胞免疫。
四、细胞免疫
病毒
麻风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概 念
作用对象
参与细胞
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主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①靶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
细胞)
②衰老、受损的细胞、 癌
细胞
③异体器官移植的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作用的范围:
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
①病毒
②一些致病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四、细胞免疫
靶细胞
1
记忆T细胞
2
细胞因子
1、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
细胞毒性T细胞
①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
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能加速这一过程。
细胞毒性T细胞
四、细胞免疫
靶细胞
1
记忆T细胞
2
细胞因子
细胞毒性T细胞
3
4
巨噬细胞
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1、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
细胞毒性T细胞
四、细胞免疫
细胞名称 作用
巨噬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靶细胞
辅助性T细胞
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吞噬消灭抗原
识别并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再次接受刺激迅速增殖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
2、细胞免疫中相关细胞的作用
2
1
3
4
四、细胞免疫
细胞名称 作用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其主要作用是接受树突状细胞呈递的抗原并与B细胞结合,同时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其次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也能参与细胞免疫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
3、辅助性T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区别
2
1
3
4
来源: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功能:细胞毒性T细胞仅参与细胞免疫,其主要作用是受靶细胞刺激后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相应靶细胞,记忆T细胞可以参与二次免疫。
四、细胞免疫
7
相同抗原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使靶细胞裂解暴露抗原
记忆T细胞
接触
迅速增 殖分化
5、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机体内细胞毒
性T细胞的来源分别是
①初次免疫来源为细胞毒性T细胞
②二次免疫来源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
T细胞
4、细胞免疫中记忆T细胞有什么作用?
如果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记忆T细胞会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四、细胞免疫
6、细胞免疫过程模式图
病原体
摄取
抗原呈递细胞
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结合
一些病原体直接接触
分裂、分化
并 分泌
细胞因子
感染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识别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分裂分化
识别、接触、裂解
促进
靶细胞
裂解、死亡
暴露的病原体
结合
形成沉淀等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直接
相同病原体二次入侵
记忆T细胞
抗体
四、细胞免疫
相同病原体二次入侵
病原体
细胞因子
感 染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识 别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分裂分化
识别、接触、裂解
促 进
靶细胞
裂解、死亡
暴露的病原体
结合
形成沉淀等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直接
记忆T细胞
抗体
靶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吞噬细胞
(1)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哪些?
(2)上述细胞中,哪些能识别抗原?哪些不能识别抗原?
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
吞噬细胞
四、细胞免疫
相同病原体二次入侵
病原体
细胞因子
感 染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识 别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分裂分化
识别、接触、裂解
促 进
靶细胞
裂解、死亡
暴露的病原体
结合
形成沉淀等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直接
记忆T细胞
抗体
(3)上述能识别抗原的细胞中,哪些有特异性?哪些没有特异性?
有特异性: 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
无特异性: 抗原呈递细胞(主要是吞噬细胞)
(4)什么叫靶细胞?
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四、细胞免疫
相同病原体二次入侵
病原体
细胞因子
感 染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识 别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分裂分化
识别、接触、裂解
促 进
靶细胞
裂解、死亡
暴露的病原体
结合
形成沉淀等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直接
记忆T细胞
抗体
(5)靶细胞为什么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
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有相关受体)能识别变化的信息。
(6)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条件?
①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变化。
②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四、细胞免疫
相同病原体二次入侵
病原体
细胞因子
感 染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识 别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分裂分化
识别、接触、裂解
促 进
靶细胞
裂解、死亡
暴露的病原体
结合
形成沉淀等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直接
记忆T细胞
抗体
(7)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如何变化?
分裂并分化, 大部分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 小部分形成记忆T细胞。
(8)新产生的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
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或癌细胞。
(9)靶细胞裂解后,病原体的去向是什么?
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吞噬、消灭。
四、细胞免疫
相同病原体二次入侵
病原体
细胞因子
感 染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识 别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分裂分化
识别、接触、裂解
促 进
靶细胞
裂解、死亡
暴露的病原体
结合
形成沉淀等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直接
记忆T细胞
抗体
(10)病原体被消灭后,活化的免疫细胞的去向是什么?
病原体被消灭后,活化的免疫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
(11)细胞因子在整个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有哪些?
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刚活化的)、记忆T细胞
四、细胞免疫
相同病原体二次入侵
病原体
细胞因子
感 染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识 别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分裂分化
识别、接触、裂解
促 进
靶细胞
裂解、死亡
暴露的病原体
结合
形成沉淀等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直接
记忆T细胞
抗体
(13)辅助性T细胞在整个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①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激活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②在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四、细胞免疫
相同病原体二次入侵
病原体
细胞因子
感 染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识 别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分裂分化
识别、接触、裂解
促 进
靶细胞
裂解、死亡
暴露的病原体
结合
形成沉淀等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直接
记忆T细胞
抗体
(14)记忆细胞可以由哪些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B细胞、记忆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辅助性T细胞
(15)细胞免疫能否彻底清除胞内寄生抗原?
不能。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后,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但还需要与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四、细胞免疫
相同病原体二次入侵
病原体
细胞因子
感 染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识 别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分裂分化
识别、接触、裂解
促 进
靶细胞
裂解、死亡
暴露的病原体
结合
形成沉淀等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直接
记忆T细胞
抗体
(16)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还是细胞坏死?主要涉及细胞器是什么?
细胞凋亡
溶酶体
四、细胞免疫
识别、接触、裂解
增殖、分化
靶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靶细胞
病原体暴露出来
增殖、分化
识别
分泌细胞因子
增殖、分化
二次免疫
二次免疫
(被激活)
结合
形成沉淀等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直接
抗体
裂解、死亡
产生 分泌
增殖、分化
体液中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增殖、分化
直接接触
结合
细胞因子
第二个信号
(激活)
摄取
传递
二次免疫
第一个信号
二次免疫
分化
增殖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五、辨别图像
写出细胞a~d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写出细胞a~d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
浆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五、辨别图像
写出细胞①~⑤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细胞因子
抗体
写出细胞①~⑤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细胞ABCD以及物质Ⅰ、Ⅱ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Ⅰ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
图中缺少______________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T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细胞因子
抗体
记忆细胞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细胞⑤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忆B细胞分化(主要),B细胞分化
五、辨别图像
下图表示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细胞Ⅰ_____________Ⅱ ________________ Ⅲ_______________
B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2)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___
抗体
(3)免疫过程⑤→⑧→⑨和①→②→③→⑦→⑨相比,反应速度_______强度 _______产生的抗体___________。
更快
更强
更多
五、辨别图像
病原体
摄取
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病原体
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进一步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
一些病原体直接接触
分裂分化
分泌
细胞因子
分裂分化
促进
结合
产生分泌
处理呈递传递
变化结合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分裂分化
靶细胞
暴露病原体
裂解
宿主细胞
感染
识别
细胞毒性T细胞
促进
识别
接触裂解
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
结合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直接
发生变化
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项 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参与细胞
作用对象
作用方式
引起实例
联 系
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巨噬细胞等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的细胞、移植的组织或器官、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结合
外毒素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侵入内环境的抗原
(1)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
(2)两者相互配合清除病原体
①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及其释放的毒素
②侵入细胞的病原体,需要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将病原体从靶细胞释放出来
③病原体从靶细胞释放出来后由体液免疫将其彻底消灭
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来源 功能
抗原呈递细胞
B细胞
辅助性T细胞
浆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造血干细胞
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造血干细胞
(在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B细胞
造血干细胞
(在胸腺中发育)
分泌细胞因子、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发挥免疫功能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
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并释放抗原。
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来源 功能
记忆细胞
细胞因子
抗体
浆细胞
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进一步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分化成相应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或B细胞
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
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
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造血干细胞(骨髓)
T细胞
(胸腺)
B细胞
(骨髓)
注:吞噬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2、免疫细胞和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同一抗原再次刺激
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3、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三看法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参战
对象
二看
三看
攻击
目标
内环境中的病原体
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
免疫
结果
抗原、抗体结合,形成沉淀
靶细胞裂解、死亡暴露病原体
主要依靠物质(抗体)作战
依靠细胞(T细胞)作战
一看
细胞内病原体、异常细胞
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1)蛇毒(各种毒素)、鱼、虾、花粉(引起过敏反应)等引起的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对外来细胞的排斥反应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清除癌细胞,依赖的为______________
(4)病毒、胞内寄生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题干描述出现“细胞毒性T细胞、靶细胞、移植器官、肿瘤细胞”等
关键词,则为______________
(6)若题干描述出现“B细胞、浆细胞、抗体、血清治疗、抗毒素”等关键
词,则为_________________
(7)若只出现吞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则_____________,因为这两种细胞
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存在。
体液
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无法判断
4、方法技巧——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免疫
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5、思考·讨论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P74)
结合图4-6和图4-7,讨论以下问题。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是如何体现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的?
体液免疫是靠两个信号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特异性的,即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形成的第一信号及辅助性T细胞传递的第二信号。
细胞免疫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
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结合图4-6和图4-7,讨论以下问题。
2、有人说,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有:
①能接受抗原呈递细胞传递来的抗原,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成为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
②能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的分裂、分化过程。
可见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都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辅助,所以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5、思考·讨论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P74)
①辅助性T细胞的介导作用能够使两者密切配合。
②两者相互配合清除病原体
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而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
可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巧妙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机体稳态的调节。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体现在什么地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1)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
浆细胞
(3)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2)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浆细胞
(5)能增殖分化的细胞:
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
(6)不能增殖分化:
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分化
(4)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辅助性T细胞、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
七、易错易混
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识别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B细胞
记忆细胞
抗体
特异性识别
识别抗原
浆细胞
不识别抗原
(10)既在非特异性免疫又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7)分裂、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不改变,编码抗体的基因不是只存在浆细胞中,细胞分化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8)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相关受体体现了蛋白质信息传递的功能。
(9)既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又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的免疫细胞:
辅助性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
七、易错易混
(11)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参与的防线
①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参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②同时巨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特异性免疫中巨噬细胞的作用
①摄取、处理病原体,暴露其特定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②吞噬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12)能够产生记忆细胞的是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
(13)辅助性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处于枢纽地位。辅助性T细胞产生不足(如胸腺发育不良)或受阻(如艾滋病)将使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或丧失。
七、易错易混
神经
系统
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
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TRH等
甲状腺激素等
干扰素等
糖皮质激素等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这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
八、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1、信息分子是连接不同系统的“桥梁”。
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
2、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上相辅相成。
神经系统:快速精确反应
内分泌系统:持久广泛调节
免疫系统:防御、自稳和监视
神经
系统
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
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TRH等
甲状腺激素等
干扰素等
糖皮质激素等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这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
乙酰胆碱
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
糖皮质激素
生长激素
促进淋巴细胞和
巨噬细胞增殖
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
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
几乎对所有的免疫细胞都有抑制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
八、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神经
系统
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
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TRH等
甲状腺激素等
干扰素等
糖皮质激素等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这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
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
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调节中的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中的激素和免疫调节中的细胞因子)。
八、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神经
系统
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
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TRH等
甲状腺激素等
干扰素等
糖皮质激素等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这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
3、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4、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因为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
5、通过这些信号分子,复杂的机体才能够实现统一协调,稳态才能够得以保持。
八、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调节方式 信息分子 来源 靶细胞或 作用部位 化学本质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突触前膜释放
突触后膜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蛋白质和多肽、氨基酸衍生物、固醇
浆细胞
蛋白质
主要为辅
助性T细胞
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
抗原
靶器官、
靶细胞
九、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区别
小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
神经递质
激素
抗体
细胞因子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调节方式
结构基础
三种调节的共性与相互作用
反射
体液运输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反射弧
主要是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通过这些信号分子,复杂的集体才能够实现统一协调,稳态才能够得以维持。
九、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区别
(1)外毒素是指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对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毒性强,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
十、“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凝集素”
(2)类毒素是指一些经变性或化学修饰而失去原有毒性,但仍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毒素,也叫无毒抗原。
(3)抗毒素是指某种抗体或含有某种抗体的免疫血清,能“中和”相应毒素。
(4)凝集素在免疫学中是一种抗体,它能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
思考1: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的患感冒,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较短
②流感疫苗的遗传物质为RNA,易发生基因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作用
接种疫苗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预防流感的措施。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流感疫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预防范围窄、 不能应对新发的突变等。从个人角度讲,预防这些病毒的侵染,首先要增强体质,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肉类、蛋类 -定要加热到全熟后再吃,不要接触死因不 明的禽类等。
十一、科学 技术 社会:流行性感冒及其预防
思考2:某媒体报道,“据专家推测,今年冬天北京不会有大规模流感暴发,因为没有发现流感病毒发生大的变异。”在报道的这个推理中,缺少了一些环节,请你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将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这一推理过程缺失的部分主要是特异性免疫及二次免疫的部分环节,推理的完整性是科学思维重要的表现形式。这一推理过程是∶流感病毒进人机体后,引发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当流惑病毒被消灭之后,机体会形成免疫记忆。如果流感病毒没有发生大的变异,当这些流感病毒再次进人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机体会通过更强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流感病毒造成流感症状之前将其清除,因此不会有大规模流感暴发。
①接种过流感疫苗
②曾患过流感,机体已经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十一、科学 技术 社会:流行性感冒及其预防
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与日本的本庶佑(Tasuku Honjo)因“发现免疫负调节所带来的癌症疗法”荣获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詹姆斯·艾利森
本庶佑
1.传统的方法: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不尽如人意。
2.目前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是如何使人体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消灭癌细胞或抑制其进一步发展。
(1)为了提升T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科学家在体外改造病人自身的T细胞,使它能识别特定癌细胞并被激活,再把大量增殖的此类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这种方法已用于临床治疗某些类型的淋巴癌。
缺点:回输的T细胞也可能对正常细胞造成损害
十二、生物科技进展:癌症的免疫疗法
(2)研究发现,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 PD-LI(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
科学家使用PD-1或 PD-L1抗体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使T细胞能有效对付癌细胞。截至2018年11月, PD-1抗体和(或)PD-L1抗体作为广谱抗癌药物已经获批用来治疗多种癌症。
缺点:过度阻断PD1/ PDL1信号通路,可能会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等。
(3)科学家还在研制癌疫苗、使用其他抗体及其偶联药物等癌症治疗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
十二、生物科技进展:癌症的免疫疗法
特异性免疫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免疫细胞通过受体识别抗原
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
研究历程
体液免疫过程
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
研究历程
细胞免疫过程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二次免疫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
信息分子是连接不同系统的“桥梁”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上相辅相成
十三、课堂小结
一、概念检测
1、依据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 ) 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 ( )
(2 ) B细胞只要接受了相应抗原的直接刺激就会分泌特异性抗体。 ( )
(3 ) 刚得了感冒又痊愈的人不会再患流感。( )



2、关于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者参与细胞免疫,后者参与体液免疫
B. 前者直接杀死病原体,后者杀死靶细胞
C. 前者分泌抗体,后者杀死受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D. 病原体首次进入机体时,前者发挥作用;再次进入机体时,后者发挥作用
C
十四、练习与应用(P75)
机体初次接触抗原
03
记忆B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抗原被APC吞噬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攻击相应的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
机体再次接触抗原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刺激
产生
十四、练习与应用(P75)
一、选择题
1、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群性T细胞的共同点不包括( )
A.它们都具有特异性
B.受刺激后,都可以经历活化、增殖过程
C.它们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里成熟
D.它们的细胞表面都含有受体,可以识别相应的抗原
C
十五、复习与提高(P88)
2、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以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 别是( )
A.特异性免疫,抗体
B.特异性免疫,抗原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
一、选择题
3、环抱素A是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它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那么,环抱素A可用于( )
A.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B.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C.降低移器官被排斥的概率
D.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枝杆菌
C
十五、复习与提高(P88)
二、非选择题
1、1700 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医生马丁·李斯特收到一封英国商人从中国寄去的信,信中描述了商人在中国看到的人症接种过程:“打开天花患者的小脓包,用棉花吸沾一点脓液,并使之干燥 … …然后放入可能患天花人的鼻子里。”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然后痊愈。为什么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并痊愈?在这个过程中,免疫系统发生了哪些变化?
接种物中带有减毒的天花病毒,因此,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但由于接种的天花病毒毒性已经减弱,被接种者完全可以通过免疫系统实现自愈。这个过程中,免疫系统完整了对天花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针对天花病毒分化出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天花病毒时能迅速作出反应。
十五、复习与提高(P88)
2、人类基因D 编码红细胞表面的RhD 蛋白,其等位基因d 不编码蛋白质。基因型为DD 或Dd 的被称为Rh 阳性(Rh+) ,基因型为dd 被称为Rh阴性(Rh-)。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RhD 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的人接受Rh+人的血液后,才会通过免疫反应产生该抗体。RhD 抗体可以透过胎盘。当Rh-的母亲怀有Rh+的胎儿时,胎儿的少量红细胞或RhD蛋白可以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抗体。如果此抗体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会使胎儿的红细胞发生溶血,造成新生儿溶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二、非选择题
①填写下表,预测结果:母亲和胎儿的RhD是否相容?
母亲 胎儿 结果
基因型 Rh表型 基因型 Rh表型
Dd Dd
dd Dd
Rh+
Rh+
相容
Rh-
Rh+
不相容
十五、复习与提高(P88)
②当母亲和胎儿的RhD不相容时,一般情况下,第一胎生产不会发生临床的症状。但当母亲第二次生育时,就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请解释这是为什么。
第一胎一般无临床症状,是因为第一胎胎儿红细胞或RhD蛋白进入母体是少量的,并且大多数是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期进入母体的,此时母体产生的抗体较少,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系统的就更少了,所以不易发生新生儿溶血。但当这位母亲第二次怀孕时,胎儿的红细胞或RhD蛋白再次进入母体,引起二次免疫,母体会产生更多的RhD抗体,此时的抗体也更容易进入胎儿循环系统,也就更容易导致新生儿溶血。
二、非选择题
十五、复习与提高(P88)
③一位Rh-的母亲第一胎生了个Rh+的孩子,她还想生第二胎。请你为她提出一个预防第二胎的新生儿溶血的方案并解释原因。
可以让该母亲在分娩第一胎之后的很短时间内(如72小时之内)接受RhD蛋白的抗体注射,以消耗掉在妊娠末期或分泌时进入她体内的RhD蛋白,这样使母体内不发生针对RhD蛋白的初次免疫,可以预防下一胎发生Rh溶血。
二、非选择题
十五、复习与提高(P88)
3.人乳头瘤病毒(HPV)可导致子宫颈癌。请回答下列有关HPV疫苗与预防子宫颈癌的相关问题。
①当个体接种HPV疫苗后,该疫苗作为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HPV感染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因而能够起到降低患子宫癌风险的作用。
②研究表明,受HPV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表达水平往往下降,这与患子宫颈癌有什么关系?
抗原
浆细胞
受HPV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表达水平下降,会导致癌细胞无法有效地向T细胞呈递抗原信息,这样,癌细胞就有可能逃避免疫监视,增加患宫颈癌的概率。
二、非选择题
十五、复习与提高(P88)
③HPV的衣壳蛋白主要由L1和L2构成,且主要成分是L1。根据这一信息,请你提出一个设计HPV疫苗的思路,并上网查找资料,看你设计的思路与已经上市的HPV疫苗的设计思路是否相同。
可以纯化HPV的衣壳蛋白L1或利用基因工程生产L1,并以L1蛋白为基础设计HPV疫苗。现已上市的HPV疫苗,大部分是以L1蛋白或L2蛋白为靶标制备的。
二、非选择题
十五、复习与提高(P8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