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渔家傲》对比教学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如梦令》《渔家傲》对比教学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有人这样评价她: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她情超脱于女人,义超脱于平民,她是“乱世中的美神”。
她,是谁?
宋 李清照






词牌名
初读感知
1.听朗读录音,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熟。
3.用简洁的话语概括两首词的内容。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jiē
xìng
1.听朗读录音,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自读P148和P160相关内容一遍,然后站立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熟
3.用简洁的话语概括两首词的内容。
再度感知:品读《如梦令》,走进人物,试回答: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你从____________(字词)读出一个_______的李清照。
常记
“常记”一词写出了词人经常想起生活中的美好的时光,那时候还“不知归路”,因为“沉醉”在山光水色、鸟语花香快乐。
我从“常记”读出了一个追求美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李清照。
品读词句 走进人物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误入藕花深处”写出环境的美好,词人置身其中,拥有愉悦的心情。
“惊”既写出了词人奋力划船,鸥鹭振翅飞起时词人的惊愕,同时也写出了词人因这一偶然的发现而惊喜。

误入藕花深处

“醉”沉醉在美酒、美景、和美丽的意外之
—享受大自然的李清照
——热爱大自然的李清照
——率真自由的李清照
追求美好
热爱生活
热爱自然
率真自由
开朗、活泼
小女子
宋朝靖康元年,金军攻击宋朝首都开封,一批杰出的北方文人,为了避祸,踏上了他们没有归途的南下之旅,李清照就是其中一个。李清照南渡期间,丈夫病死,国破家亡兼心爱之人去世,使她的生活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她只身漂泊江南,一路毫无喘息的辗转恍惑让她无暇悲伤流泪,舟行海上,四面都是一望无际雾茫茫的大海,《渔家傲》便是李清照在此时所作。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从什么词语或句子中读出一个_______的李清照。
再度感知:品读《如梦令》,走进人物,试回答:
品读词句 走进人物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写出了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云雾——茫然的李清照
”嗟”写出词人的感慨,“路长””日暮“——上下求索而不得,苦恼不已的李清照
品读词句 走进人物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学诗谩有惊人句”“谩”是徒然的意思——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的李清照
“九万里风鹏正举"既是用典,更是用“大鹏”的意象写出词人想像大鹏鸟那样乘风而上——有理想有斗志的李清照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写出词人希望风把自己吹到仙山——对美好理想的渴望
三读感知
1.联系背景,知人论世,找一找两首词相同的意象,并说一说这些意象在词中不同的深意。
2.联系李清照的人生背景,总结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日暮
日暮
沉醉于游玩中不知不觉间暮色四合,表达了词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日暮”和“路长”在一起,营造日暮途远的困境之感,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北宋)宋哲宗元符二年居汴京,时年16岁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
(南宋)宋高宗建炎四年渡舟南下,时年48岁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
(南宋)宋高宗绍兴五年避难浙江,时年52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春晚》
“舟”也是古人心境的表现,人生快意时“轻舟泛月”,即便孤独,也有“独钓寒江雪”的清欢……
乘舟出游,是她活泼洒脱的少女时代
扁舟飘荡,是她叩问求索的中年豪情
载不动愁,是她凄凄惨惨的晚年悲凉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南渡前期,作者的生活美满,词中多为歌颂爱情,离别相思。伤春悲秋的叹息虽时有流露,但情调仍是欢快的,风格是爽朗的,如《如梦令》
后期,靖康之乱,她举家南逃,”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她海上航行,历经风涛之险的现实写照。国破家亡,挚爱也死去,使她的生活和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词风也变得凄凉、低沉。
她的一生正如飘飘荡荡的一叶扁舟,从她的年少,到她的中年,再到她的暮年。但最动人之处在于,不论面对多大的风浪,她心中总有一块角落在风云中、在飘渺中依然坚定的前行,去追求美好。
齐读——每一位弱小的女子
都可以选择成为
“高山”“河流”“艳阳”“皎月”
即使生如微尘
即使漂泊不定
即使命似轻舟
竭力掌舵
一苇以航
心向往之
沿途皆是风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