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好的故事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 好的故事 教案

资源简介

26 好的故事
教材pp.118~120
1.读准多音字“澄、削”,会写“搁、综”等11个字。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1.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教师准备】
多媒体。
【学生准备】
搜集一些山阴道的图片。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中,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积极思考,从而体会“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去思考、去感悟,体会“好的故事”中描绘的景物、梦与现实的对比、作者的感情。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一组山阴道的图片。
师:我们听过很多故事,故事总是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却不一样。它没有特定的人、特定的时间,也没有曲折的情节。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好的故事”。(板书:好的故事)
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暂时跳过去,后面再进一步分析。边读边思考鲁迅先生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用笔做上记号。
2.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3.学生找出课文中难懂的词语,大家一起讨论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教师指导并总结。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看书入梦→梦境→梦醒”,请根据这一顺序将课文划分层次。
(2)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
第一部分(1~2):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
第二部分(3~9):写“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里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
第三部分(10~12):写“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我”重新回到 “昏沉的夜”。
2.边读课文边思考:文中哪些句子能很好地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1)学生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来。
(2)教师点名汇报。
(3)教师明确。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指导书写
重点字:
搁:左窄右宽,第2笔起笔较高。
澄:左窄右宽,“豆”的首横要短。
漾:右部上边“”的竖不出头,下边是“永”,不是“水”。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预告 烟雾 昏沉 错综 澄碧 荡漾 解散 退缩 参差 浮动 瞬间 凝视 骤然 凌乱 陡然
2.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鲁迅先生梦境中的画面。(学生自由描述)
探究新知
一、精读课文,细细品悟
1.结合时代背景,想一想:当时的现实是否像鲁迅先生的梦境一样美好?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这个梦有什么含义?全班自读课文,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2.学生交流后明确:文中两次提到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这三个词语描绘的其实就是鲁迅先生当时内心一种美好的向往与憧憬。
鲁迅先生将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景寄托于他梦中看到的情景,乌桕、新禾、野花等倒映在澄碧的小河中的景象,大红花和斑红花在水中的浮影,这些都是鲁迅先生美好愿景的寄托与表达。
3.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语句,体会鲁迅先生当时的感受。
(1)课件出示: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用外面鞭爆的繁响以及身边烟草的烟雾来衬托当时作者孤寂的情形与心情。一个人的黑夜不仅仅是黑暗,更是寂寞而孤独的时光。
(2)课件出示: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这一自然段呈现出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学意境,是全文的文眼。
(3)课件出示:
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作者先连用十九个名词织就了一幅“静美图”,又独具匠心地把这秀丽风光映在澄碧的河水中,置于搅动的船桨下,汇成了一幅“动美图”。这段文字动静结合,写出了山阴道上美的人和美的事,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愿景。
二、深入文本,体会感情
课文从一个“昏沉的夜”开始,再写作者做了一个“好的故事”的梦,最后用一个“昏沉的夜”结束。从中体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昏沉的夜”比喻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开头和结尾提到昏沉的夜,反映了作者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颂,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作业布置
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
2.搜集鲁迅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课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颂,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懂得了无论何时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首先,初读课文,交流第一印象,初步探究“好的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画面。其次,深入文本,进一步了解“好的故事”的丰富内涵与象征意义,品读关键句,抓住其特点。最后,深入体味“昏沉的夜”,由“昏沉的夜”探究写作背景,体会鲁迅先生的寂寞心情,从而探究出鲁迅先生反抗黑暗现实的积极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