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8?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教材pp.125~126
1.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借助工具书等,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情感。
2.通过多种朗读方法进行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诗歌语言,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3.能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鲁迅的相关资料,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通过对对比手法的分析和理解,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并能迁移运用。
通过多种朗读方法进行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诗歌语言,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准备】
多媒体。
【学生准备】
1.收集鲁迅的相关资料,收集纪念鲁迅的文章进行阅读。
2.搜集有关臧克家的资料。
【教学方法】
以朗读教学为主,结合本课的内容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朗读指导与课文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这种手法。
【学习方法】
多种朗读法:自由朗读、与同桌合作朗读、全班一起朗读。
1课时
情景导入
1.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鲁迅先生。他是眷恋故乡的思乡客,他是苦苦追寻“好的故事”的逐梦人,他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大公无私的人。那么,对于鲁迅,你们还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
2.师: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将带着我们继续走近鲁迅先生,去感受他的独特魅力。(板书: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探究新知
一、初读体会,整体感知
1.范读诗歌,要求学生在听朗读的时候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和情感。
2.指名3~5名学生进行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适时指导。
3.全班齐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适当指导。
4.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课件出示自读任务:
(1)本课的标题是《有的人》,这个“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找出诗句并用横线画出来。
(2)找出诗歌中描述“有的人”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来。
5.学生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6.指生进行分享,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7.让学生再次朗读对两种人进行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作者对这两种人的态度。
8.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态度,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针对不同的人的态度不同,朗读的感情也不同。
二、探究发现,走近人物
1.通过刚刚的朗读和初步的理解,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两种人,这两种人分别是:“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那么这些人具体指的是怎样的人呢?
2.学生默读课文并进行思考,同桌互相交流。
3.学生自由分享与指生回答两种方式相结合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1)学习第1节,看看生死价值的对比。思考:“活着”与“死了”的含义是什么?
①学生思考,讨论。
②教师点名回答。
③教师点评。
前一个“活着”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死了”指其精神已死。后一个“死了”指人已离开人世,“活着”指其精神不死。反动统治者“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毫无价值;革命者“死了”,却虽死犹生,精神永存。
(2)学习第2节、第5节。
①补充“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个句子所在的《自嘲》的原文内容。
②指生朗读这首诗。
③指生分享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④回到该句所在的诗句中,引导学生明白这句话是化用了鲁迅的诗句,而这句中“有的人”指的是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
⑤抓住“骑”“啊,我多么伟大”,引导学生明确第2节中第一句诗所说的“有的人”指的是作威作福的人。
⑥让学生找出这两种人的结局并分享,同时让学生通过表演和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摔垮”一词的含义。
“摔垮”指的是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可笑而又必然的下场。
(3)学习第3节、第6节。
①补充“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个句子所在的原文内容。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②指生朗读上面的句子。
③指生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这个句子是比喻鲁迅愿意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④回到该句所在的诗句中,引导学生明白这句诗是化用了鲁迅的句子,而这句诗中“有的人”指的是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愿意为革命事业贡献一切的人,勇于牺牲的人。
⑤抓住“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这种行为的含义,明确第3节中前半句诗所说的“有的人”是什么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为自己树碑立传,其目的是想要流芳百世。
⑥让学生找出这两种人的结局并分享,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烂”“春风”“到处”“青青的野草”。
“烂”指的是名声烂,既写出了反动派的恶贯满盈,又表现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青青的野草”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春风”“到处”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的生命力和不朽精神的热烈歌颂。
(4)学习第4节、第7节。
①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并进行分享。
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这种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的特点,明确这种人指的是生活中的坏人。
③让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来理解“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是怎样的人,教师引导并明确这种人指的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④学生在诗中找到这两种人的结局,并齐读相关句子。
4.全班对比朗读,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要求读出感情。
5.全班齐读。
作业布置
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
2.说一说自己学完本课的感受,和同学讨论交流。
课文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明白了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
在教学时,教师结合具体句子理解的需要,通过补充课文的背景资料、鲁迅的相关资料、诗句的原文资料等,帮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还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悟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