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 教案

资源简介

12 古诗三首
教材pp.50~51
1.会认“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会默写《示儿》。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会默写《示儿》。
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陆游、林升、龚自珍的资料。
【教学方法】
让学生朗读,帮助学生巩固字音,同时能对诗歌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引导学生对于诗歌的主旨句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准确地领悟诗歌的内涵;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课堂内容更丰富。
【学习方法】
学生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在教师问题引导下体会诗人情感;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板书:古诗三首)
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要求:
(1)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词,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生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其他学生解释。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这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他们处于哪个朝代?(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
二、再读古诗词,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2.学生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师生共同评价。
4.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大意。(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
指导书写
重点字:
祭:左上角第3、4笔均为点;右上角的捺要舒展。
熏:第2笔是长横,下面的“灬”稍宽。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字词。
2.上节课,我们已经反复朗读了这三首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每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指生答)
3.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研读古诗,看一看这三位诗人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探究新知
一、学习《示儿》,感受真情
1.揭示诗题。
(1)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
(2)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子?告诉儿子什么?为什么告诉儿子?
2.学习第一、二句诗。
(1)这两句诗中哪个字是关键?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悲。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无法排解的忧虑与苦闷。)
(2)第二句诗中的“但”表示什么?为什么这样写?(“但”表转折,意思是诗人尽管知道人死后什么都没了,但依然为国家尚未统一而感到悲伤。突出了诗人心中“悲”的程度之深。)
3.学习第三、四句诗。
(1)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临死之际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国家统一大事。)
(2)诗人的遗愿是什么?(收复失地、国家统一。)
(3)诗人明知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要儿子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不矛盾,至死都挂念着国家统一,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4.一个人临终前,在自己的儿女面前,一般会留什么样的遗言?而陆游的遗言有何特殊之处?(一般人临终前,在自己的儿女面前,留的遗言多是关于财产分割及对家人的照顾,而陆游的遗言是对国家收复中原的关注。由此体会到陆游“国”重于“家”的“国家至上”的伟大情怀,非常人所能及。)
二、学习《题临安邸》,悟诗情
1.引出诗歌主题。
这是一首抒发什么情感的诗?(爱国。)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了解写作背景。)
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
(1)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无奈。)
(2)读“暖风熏得游人醉”,想象画面。
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歌女们为权贵演奏,舞女们为权贵跳舞的画面。)
(3)“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句怎么翻译?有什么含义?(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昔日的都城汴州。诗人直斥统治者忘记国难,苟且偷安,蕴含讽刺、愤怒及对国家命运无尽的担忧。)
3.(课件播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懂诗句的含义,读出诗人的感情。
三、诵读赏析《己亥杂诗》,领悟情感
⒈赏析第一、二句。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表现了一种死气沉沉的局面。)
2.赏析第三、四句。
(1)“不拘一格”什么意思?(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清代统治者用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中诗人劝的是谁?(劝的是当朝统治者。)
3.诗中运用了哪些想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和情感?(诗中运用了“九州”“风雷”“万马”“天公”等恢宏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作业布置
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情怀。
《题临安邸》中诗人以讽刺的语言写出了当权者纵情声色,揭露了当权者的腐朽本质,表现出诗人对当权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激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己亥杂诗》通过描写当时死气沉沉的社会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理解诗句意思的不同方法,懂得了人应该有爱国情怀,要奋发进取,不能安于现状。
在这三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反馈;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