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忆读书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 忆读书 教案

资源简介

25 忆读书
教材pp.106~108
1.会认“舅、宴”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卷”,会写“舅、津”等14个字。
2.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课文内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句。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教师准备】
多媒体。
【学生准备】
搜集冰心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让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再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方法】
学生在课堂学习前,通过搜集有关冰心的资料,对作者有初步的认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划分段落、阅读思考以及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思考问题,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出示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打一物)
2.揭示谜底:书。
3.导入新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却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冰心的《忆读书》。(板书:忆读书)
初读课文
一、作者简介
(出示冰心的照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冰心。)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三、理清课文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自己的读书经历的。找出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
时间顺序。 表示顺序的词语:七岁时、十二三岁时、中年以后、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
2.小组合作探究:作者围绕自己多年读书的切身体会,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
七岁时读《三国演义》——听舅父讲《三国演义》,自己开始一知半解地读。因看《三国演义》产生了读章回小说的兴趣,读《水浒传》《荡寇志》——欣赏《水浒传》,认为《荡寇志》没有人物个性。
十二三岁时读《红楼梦》——起初兴趣不大,中年以后重读才尝到滋味。
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读万卷书”(《西游记》《封神榜》及现代的文艺作品等)——书看多了,会挑选、比较书目。
3.引导学生根据梳理的信息,划分出课文的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读书的强烈感受。
第二部分(2~10):写作者的读书经历和读书的好处,以及怎样挑选、比较书。
第三部分(11~12):写作者把自己多年来的读书感悟写出来赠送给儿童,总结全文。
指导书写
重点字:
舅:“臼”里面是两短横,不要写成一横。
凯:左右结构,左高右低,“山”略扁,占左部的三分之一。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关于读书的经历,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领悟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内涵。
探究新知
一、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内容
思考:文章开篇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开篇这句话让人听起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二、默读课文第2~10自然段,体会作者小时候读书的体验
1.为什么作者在读《三国演义》时会有两次“哭”的表现?
一方面,“哭”反映出作者是一个爱憎分明、情感丰富的人;另一方面,“哭”说明了作者确实非常喜欢《三国演义》,喜爱故事中的人物,为故事情节所感染了。
2.读《三国演义》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激发了作者对章回小说的兴趣。)此后,作者又读了什么章回小说?(《水浒传》《荡寇志》。)
3.第8~10自然段中,从哪里能看出读书是作者“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联系前文,从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呢?
现代优秀的文艺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又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4.出示句子: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这句话有什么深层含义?(“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既是对书的评价,也是生活的哲理。作者能总结出这样的道理,也是读书带来的益处。)
三、朗读第11~12自然段,体会文章主旨
1.体会作者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寥寥九个字中寄寓的人生感悟,思考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作者对读书心得的总结,也是作者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短短九个字,从读书的意义讲到如何读书,寓意深刻,言简意赅,是全文的中心句,总结了全文。
2.引导学生讨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分句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读书好:开卷有益,读书能让人快乐并从书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多读书:博览群书,数量要多,类型要多。
读好书:择善而读,要学会选择,只有好书才能使人受益。
3.回顾全文,总结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能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的;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的。
作业布置
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
2.了解冰心的其他作品。
作者在《忆读书》一文中,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了“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明白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教学时教师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文章的语言,去感受课文蕴含的哲理,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并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从而整体感知课文,梳理课文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