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慈母情深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8 慈母情深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8 慈母情深
教材pp.76~79
1.会认“魄、抑”等10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感受“慈母情深”。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情深”,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准备】
多媒体。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作者梁晓声的资料。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读课文、品读句子,让学生更加细致地了解课文内容,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一步一步地感受母爱的伟大,进而感悟“慈母情深”。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同学们,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她给了我们生命,呵护我们成长,还给予了我们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她就是我们的母亲。今天,让我们随同作者一起走进他的回忆,聆听这个故事,感受这位慈母似海的深情。(板书:慈母情深)
初读课文
一、作者简介
梁晓声,当代现实主义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雪城》《年轮》。其长篇小说《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均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发展。
2.指导学生简单说一下这篇文章的故事梗概。
教师适当补充:这篇课文叙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课文先写“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我”渴望买书。但一元多的书价和贫困的家境,让“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最后,写“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小组内讨论,概括段意。
学生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5):交代事情发生的缘由。“我”想买《青年近卫军》而去找母亲要钱。
第二部分(6~34):写出了“我”向母亲要钱的经过。
第一层(6~19):写“我”进工厂找母亲。
第二层(20~34):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
第三部分(35~38):交代了事情的结果。“我”买了食物孝敬母亲,母亲再次给“我”钱,“我”买到了书。
四、细读课文,梳理场景,感受母爱
1.提问: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在你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母亲立刻又投入工作。)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最触动你的场景或细节是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指导书写
重点字:
碌:左右结构,右部的下边不要写成“水”。
酸:左右结构,左部的“酉”不要少写一横。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品味到平凡而伟大的母爱,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认真品读,细细感受母爱吧!
探究新知
一、精读课文,理清层次
1.快速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想一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适当帮助。
起因:“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但是由于家境贫寒,“我”买书的愿望难以实现。“我”一方面非常想买,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另一方面知道家里穷得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掉了。
感受:作者非常爱读书,但家境贫困买不起昂贵的书。
3.快速默读课文第6~34自然段,讨论:
(1)经过思想斗争后,作者的决定是什么?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决定怎么办?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经过思想斗争后,作者决定去买书;为此他第一次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向母亲要钱;母亲听到儿子是要钱买书后,马上从口袋中掏出给他买书的钱。
(2)旁边的女人为什么不让母亲给“我”钱?母亲最终听她的劝说了吗?
因为旁边那个女人觉得买小说是看闲书,更何况挣钱很不容易,挣的工资供家里人吃喝都很困难。母亲没有听那个女人的劝说,毅然拿出辛苦挣来的钱支持“我”去买书看。
4.快速默读课文第35~38自然段,想一想:“我”用母亲给“我”的钱买书了吗?故事的结果如何?
“我”没有用母亲给“我”的钱买书,而是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故事最后母亲又给“我”凑钱,让“我”买书。
二、赏析句子,感受母爱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一起来品读这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
2.出示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指生回答。问:这句话中反复出现“我的母亲”,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三次写“我的母亲”,有惊讶,有心酸,有慨叹,有怜惜,有崇敬,有内疚……表达了“我”的复杂情感。所有的情感最终化为对母亲深深的爱。)
(2)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工作的辛苦和身体的疲劳。)
小结:这段话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表明母亲对“我”的到来感到惊讶。末尾的省略号则表现出“我”为母亲如此辛勤地工作而感动,为自己要钱而内疚。
3.出示句子: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1)学生齐读。谈体会。
(2)从句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母亲的艰辛?(从“皲裂”一词可以看出母亲的艰辛。)
(3)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通过辛辛苦苦的劳动得来的。)
出示补充材料:
60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当年,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一元五角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
——节选自梁晓声的《母亲》
4.出示句子: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爱读书的认可和支持。)
小结:这是一位通情达理的母亲。
5.出示句子: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重点品味四个“立刻”,体会母亲的忙碌)
小结:这句话连用四个“立刻”,表明母亲工作时的动作快、节奏快,写出了母亲不辞劳苦、争分夺秒工作的状态,刻画出一位辛劳工作的母亲的形象。
6.出示句子: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引导学生感悟“我”当时因母亲辛劳工作的情景而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的心理)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母亲不辞劳苦地忙碌着。当“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时,母亲却毫不犹豫地掏钱给“我”。这一切的一切,汇成了四个字——“慈母情深”!这时“我”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我”鼻子一酸,跑了出去。“我”攥着的哪里是钱,分明是母亲的心血、汗水、生命,是母亲深沉的爱。
三、感受成长,升华情感
感受“我”对母亲的心疼、感激与热爱之情: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尽管生活非常艰苦,工作非常劳累,母亲仍然毫不犹豫地拿出了来之不易的钱给“我”买书。看着母亲争分夺秒地工作,看着母亲含辛茹苦地挣钱,看着那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作者感受到了沉甸甸的母爱。如果你是作者,你想对母亲说点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引导学生表达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
四、拓展延伸,表达母爱
母爱是无声的,它用柔弱的双肩担起厚重的责任,也许是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简单的叮咛,但这份爱让我们拥有了一整个世界。
1.出示诗歌《妈妈的爱》。学生朗诵。
2.你从诗歌中感受到母亲的爱了吗?说说看。
3.生活中你感受过母亲的爱吗?讲一讲。
4.学习本文后,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吗?按上面诗歌的形式再续写两个小节,或对妈妈说几句话,注意表达出你对母亲的感激。(提醒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作业布置
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
2.请同学们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通过刻画场景和细节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和同桌说一说自己“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
《慈母情深》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故事,表现了母亲的慈祥、善良和对孩子深沉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到了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教学中教师抓住了重点词句进行品读,让学生从动作、语言等描写入手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词句进行了讨论、交流,体会到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到慈母情深。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