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 教案

资源简介

语文园地六
教材pp.89~90
1.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
2.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3.想象画面,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4.学习写一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5.积累名言。
1.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2.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
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准备】
多媒体。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
【教学方法】
在教学“交流平台”时,紧扣教材,以课文中的场景描写和抒情方法为依托来讲授方法;在教学“词句
段运用”时,引导学生认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结尾的特点及好处,赏析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降低写自己的“第一次”的难度;在教学“日积月累”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理解其意思。
【学习方法】
阅读并交流,感受句子表达的感情;朗读句子并交流结尾的特点和作用,说出场景描写的作用,并尝试着去写自己的“第一次”;反复诵读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理解意思,并交流、评论自己搜集到的名言。
1课时
情景导入
1.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读了这些课文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在写法上又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2.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看来本单元大家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看看还会有哪些收获吧。(板书:语文园地)
探究新知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会感受到父母与子女之间血浓于水、亲密无间的情感。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呢?(学生发言)
2.作者的情感有时是通过场景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父爱之舟》中描写了“我”与父亲逛庙会的场景,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温情。有时,浓厚的感情凝聚在细节描写中。例如,《慈母情深》中有一个细节描写——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出示,学生齐读),通过这个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易,以及“我”的羞愧和自责。
3.阅读时关注课文中抒情的语句,品味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在本单元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跟同学交流。
4.交流完毕,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二、词句段运用
1.品读分析,总结经验。
(1)俗话说:“凤头豹尾。”好的开头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好的结尾又能为文章添彩。接下来我们来体会下面几篇课文结尾的特点。
(2)出示:
①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②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③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3)出示要求:
①一边朗读句子,一边思考句子的特点。
②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汇报。
(4)教师总结。
出示:
①照应开头,自然结尾,交代事情的结局,让人体会到慈母情深。省略号蕴含着“我”对母亲难以言尽的感情。
②照应题目,揭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以及浓厚的思乡之情。
③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展现了作者长大后对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的更深入的认识。
2.边读边想象画面,学习场景描写。
(1)(出示教材p.90第2题的第1个片段)这段话出自哪篇课文?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要求:
①学生齐读第1段话,小组交流。
②全班展示、汇报。
这段话出自《慈母情深》。这段话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狭窄、闷热,突出了母亲工作的辛苦。
(2)(出示教材p.90第2题的第2个片段)这段话出自哪篇课文?读了这段话,你又有什么体会和感受?
出示要求:
①学生齐读第2段话,小组交流。
②全班展示、汇报。
这段话出自《父爱之舟》,写的是“我”与父亲逛庙会的场景,庙会的热闹和事物的丰富衬托了父亲和“我”的困窘,这个场景体现出“我”对父亲的体谅。
(3)小结:阅读时,抓住场景描写,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在写作时,可以用场景描写来表达情感。
3.研读感受,尝试练笔。
(1)出示:
①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②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2)学生读句子,想一想:这样的“第一次” 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小结:这两个“第一次” 都说明了“我”懂得体谅亲人的不易,内心感到愧疚,知道了应该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4)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思考一下,和同学们交流。然后,试着写一写。
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骑自行车……注意写出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心理活动。
三、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谈谈对句子的理解,然后背诵这几句名言。
(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
这句话的意思是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戒除奢侈,倡导节俭。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得节俭却困难了。
(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粥一饭,都应当想到粮食得来是不容易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意指衣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
2.请同学们展示搜集到的其他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一起交流、评论,引导学生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挑选其中的一句作为座右铭,摘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
(1)读了这些名言警句,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收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在生活中谨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3)学生自主背诵后,教师指生背诵。
作业布置
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
2.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场景描写、细节描写、文章结尾的不同写法,懂得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中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为依托,使学生对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然后,教师让学生先认识了几篇课文的结尾特点及好处,使学生对写作应如何结尾有了清晰的认识,再让学生去写自己的“第一次”,就大大降低了难度。最后,教师让学生反复诵读名言,说一说名言的意思,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名言的印象,有利于背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