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 古诗三首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 古诗三首 教案

资源简介

18 古诗三首
教材pp.86~87
1.会写“涯、莺”2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3.学会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感知诗歌大意,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4.在阅读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
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描绘的景色。
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刘禹锡、杜牧、王安石的资料。
【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对收集的大量信息进行有效整合;针对不同类型的古诗,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诗歌对比阅读,使学生对诗歌有整体的认识。
【学习方法】
通过预习的方式,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从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采用读悟结合的方法,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诗歌内容,从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
(预设: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无数
文人墨客,留下了数不尽的优美诗篇!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
初读课文
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有《泊秦淮》《江南春》《赤壁》等。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元日》《梅花》十分著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指生读,其他同学评价读得是否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
3.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交流读后的收获。
预设:刘禹锡和杜牧两位诗人都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代的。三首古诗都是写景的。《浪淘沙》(其一)和《江南春》分别是写黄河和江南的,《书湖阴先生壁》写的是乡村的美景。
三、学习《浪淘沙》(其一)
1.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要领,让学生在书上标上记号。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教师范读古诗。
3.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互相纠正错误,同时注意停顿,读出感情。(学生朗读时教师组间巡视指导)
4.学习古诗,领会诗句含义。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①说说这两句诗的大概意思。
曲曲折折的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②这两句诗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用了白描的手法,表现了黄河弯弯曲曲、黄沙滚滚、浪涛汹涌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气概。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①说说这两句诗的大概意思。
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②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浪漫主义想象,是虚写,表现了诗人不气馁,一往无前的豪迈情怀。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黄河泥沙历经风吹浪淘的艰苦历程,表达了诗人对泥沙执着精神的赞扬,也隐含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指导书写
涯:是左右结构,右部的“厂”要包住“圭”。
莺:是上下结构,“艹”的下面有一个“冖”,然后是一个“鸟”。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汹涌澎湃。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江南美景,一起呼吸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吧!
探究新知
一、学习《江南春》
1.师指导朗读古诗。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①课件出示,教师范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先自由读,再指生读,评议后全体学生齐读,引导学生把节奏韵律读出来。
2.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1)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树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迎风招展。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院,掩映在蒙蒙的细雨之中。
(2)指导朗读第一、二两句。面对这迷人的江南春景,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意正浓、满园春色……
(3)朗读第三、四两句,说说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对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的赞美。)
3.学习古诗,领会诗句含义。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意思: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意思: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院,众多亭台楼阁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4.再读古诗,悟诗情。
(1)教师补充背景知识:当时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寺院,企图依靠神佛的庇护,永葆江山稳固。
(2)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诗在赞美江南春景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
二、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要领,让学生在书上标上记号。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教师范读古诗。
3.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互相纠错,同时注意停顿,读出感情。(学生朗读时教师组间巡视指导)
4.学习古诗,领会诗句含义。
(1)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意思: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意思: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5.深入理解诗句,感悟诗境。
(1)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诗人是通过“无苔”一词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教师引导: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2)本诗哪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教师引导: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溪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一水”“两山”拟人化。
(3)全诗哪些诗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
作业布置
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浪淘沙》(其一)这首诗通过描写九曲黄河一往无前的气势,以及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的想象,表现了诗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江南春》这首诗通过晴天江南春光明媚的风光和雨中江南风光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丽的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国家的忧虑。
《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通过对友人湖阴先生家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的欣赏,赞颂了友人高洁的人品。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被黄河一往无前的气概所震撼,欣赏了美丽的江南风景,感受了诗人与友人的高洁的友情。
古诗教学中,只有停顿正确,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律。因而,教师采用范读和课件出示停顿要领的方式教学,使学生都能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走入诗歌的情境中,体会诗人的感情,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不足之处在于,因为时间有限,对诗歌的诵读训练不够。今后的教学中,要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出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