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导学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学会运用整体性理论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指导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学习重、难点】1.生物(尤其是植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中各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举例分析【基础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①________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②________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整体性的表现(课本P70-71)(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③______的改变。(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④__________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指岩石经过⑤_______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⑥__________。(2)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关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⑦__________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土壤属性成土母质的影响(课本P72阅读)物理性质成土母质的⑧________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化学组成成土母质的⑨________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2.气候与土壤(1)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⑩________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 __________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 _____________、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3.生物与土壤(1)生物是土壤 __________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2)不同的 _________,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是不同的。4.地形与土壤地形通过对 _________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对土壤的影响海拔高度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 ________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 ____________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坡度、坡向坡度和坡向可改变 ________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意义: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 ____________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2.二者的关系【当堂检测】1、下列描述不属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的是A.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B.各要素都不单独存在和发展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D.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2、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3、既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是A.能量 B.物质 C.生物 D.气候4、生物与环境的正确叙述是A.生物圈的范围是指地球上所有动植物B.绿色植物可以直接把太阳能转变为热能C.环境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指示作用D.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5、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A.整体性 B.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C.不可替代性 D.数量的有限性6、下列关于地理环境生产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B.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C.是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D.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7、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沙漠广布B.植被稀少,土壤贫瘠C.绿洲农业多分布在高山山麓地带D.风蚀、风积地貌广泛分布8、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同南方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A.气候湿润,降水丰富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C.植被茂密高大D.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9、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在A.碱蓬的生长反映了酸性的土壤环境B.沼泽地植物叶片大,叶面覆盖着蜡层C.苔藓、地衣的生长反映了寒冷、干燥的环境D.猴面包树的生长反映了干湿分明的热带环境10、下列现象中属于人类破坏生态平衡而产生的不良后果的是A.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B.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遇台风袭击C.三江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D.在丘陵低山上修梯田种植经济林木11、根据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正确的模式应该是A.太阳能热能化学能环境B.化学能太阳能热能环境C.太阳能化学能热能环境D.化学能热能太阳能环境读右图的气候资料,图中点位的标号代表月份,回答12~14题:12、下列分布有该气候类型的一组国家是A.中国日本B.南非智利C.澳大利亚新西兰D.印度泰国13、该气候类型区出产的水果有A.香蕉椰子B.可可甘蔗C.葡萄无花果D.柑橘苹果14、该气候类型分布的地区,不会有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②常绿阔叶林③针叶林④热带荒漠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5、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反映了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③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④地理环境的稳定性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6、下列循环没有生物参与的是A.岩石圈的物质循环B.大气的热力循环C.海陆间的水循环D.生物循环澳大利亚东北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据此完成17~18题。17、这类岩石按成因划分,属于A.石灰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岩浆岩18、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A.差异性B.独特性C.复杂性D.整体性19、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有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④一个地区环境的变化,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变化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0、下列现象体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东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B.西北内陆距海远,降水少,多内流河,气候干燥,风力作用强,多戈壁、沙漠C.冬季海南岛气候温和而黑龙江却气候寒冷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二、综合题21、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图”,回答问题:(1)陆地环境主要有哪些要素组成?(2)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____________要素决定的。(3)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变化对地貌的影响。(4)举例说明气候要素与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22、分析“大气与地理环境及其各要素、人类活动关系图”,完成下列要求:(1)将下列内容的数码序号与图中方格内英文代号配对组合,使图示关系完整。①塑造地表形态②燃烧矿物能源③生产与健康④吸收紫外线⑤哺育生物⑥使用制冷剂⑦台风⑧暴雨⑨吸收红外线(2)从图中可知,对大气层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图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各种作用可概括为。(3)受图中所示的各种气象灾害影响最大的生产部门是,这些气象灾害多发生在我国的地区。(4)根据完成配对组合后的关系图分析,大气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包括:①;②。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世界环境的恶化是多方面的.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CO2等温室气体增加,出现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增加;世界森林资源每年均减少1%,臭氧层的损耗大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并将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空气污染严重,大量废弃物将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安全.(1)根据材料,将下面备选答案填入空格内;①滥伐森林②水土流失严重③沙暴盛行④气候恶化⑤沿海低地被淹⑥全球气候变暖⑦水旱灾害增多⑧农牧业减产⑨风沙侵袭农田⑩工业、交通工具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内陆年降水量减少(2)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C4、D5、A6、B7、C8、B9、D10、A11、C12、B13、C14、A15、C16、B17、C18、D19、A20、B二、综合题21、(1)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2)气候(3)我国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植被茂盛,但由于人为的砍伐和垦殖,植被多遭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造成了目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4)气候要素会使岩石产生风化,如温度变化造成岩石的崩解破碎;地质作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如火山爆发喷出的尘埃可能在大气中停留一段时间,由此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22、(1)A①B⑤C②D⑥E③F⑦G⑧H④I⑨(A、D可互换,F,G可互换)(2)人类活动削弱怍用(3)农业部门东部(4)①提供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少数几种气体,是地球上各种生物不可缺少的保护层②大气中进行着多种物理过程和各种物理现象,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影响,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作用23、(1)(2)上述材料主要说明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要正确处理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