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表现。2、能够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归纳、分析、比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能分析形成的原因。3、能举例说明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和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意义。重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学习方法案例分析法、组织讨论法。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分异:(1)全球性地域分异:分异和分异。(2)的地域分异: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2、陆地自然带是由下列哪些要素组成的()①气候②植被③土壤④地貌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带沿纬度变化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其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B.距离海洋远近不同C.地势的起伏D.沿岸洋流的影响原因:2、分异基础:。3、规律:自然带沿延伸,沿的方向更替。4、典型地区:纬、纬地区。三、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原因:分布。2、分异基础:。3、规律:自然带从向内部有规律的更替。4、“巴黎—北京国际汽车拉力赛”的路线,横穿了亚欧大陆。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所经过的自然带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探究点一读教材图5.7“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完成下列问题。非洲自然带的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体现了怎样的分异规律?为什么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最突出?读教材图5.12“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完成下列问题。为何该山上南坡带谱较北坡完整?图中北坡为何缺少森林带?为何南坡高山草甸位置比北坡高?积雪冰川位置比北坡低?探究点二如何从总体上把握三种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完成下表,对比规律』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主导因素大尺度地域分异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和北半球地区热量为主地域分异规律中纬度地区条件地带分异规律纬度海拔的山地水热状况「规律总结」判断是哪种地带分异规律主要根据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地,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沿等高线延伸沿海拔高度变化的方向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B.沿X方向热量增加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D.沿Y方向纬度增加(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C.刚果盆地D.西欧平原探究点三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分布关系是怎样的?『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小组合作完成下表』冰原气候苔原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冰原带苔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荒漠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规律总结」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是基本吻合的,记忆时注意温带落叶阔叶林对应的两种气候类型,亚热带的两种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即可,其它的可借助气候名称记忆。例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的大陆东岸北纬50°~70°的大陆上探究点四坡向是怎样影响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同一座山由于背阴坡和向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的不同,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也有差异。『小组合作探讨下列问题』如果以热量为主导因素,则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包括雪线的海拔高度),向阳坡和背阴坡,哪坡分布高?〔应用〕判断下列山脉南北两坡为哪类坡(阴阳、迎风背风):「方法指导」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但判断该类题目时往往以热量作为主要依据,一般地,自然带分布高的坡为阳坡,;雪线高度同样既受气温的影响,又受降水的影响,但常以降水为主要依据,因此,雪线低的坡往往确立为迎风坡。2、如果以水分(降水量)为主导因素,则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包括雪线的海拔高度),迎风坡和背风坡,哪坡分布高?〔应用〕下列山脉东坡为什么坡?「方法指导」自然带分布高度主要由热量引起,东西坡的热量差异主要是由降水引起的,迎风坡降水多,热量低,所以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低。※典型例题1、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相对应的大陆东岸的自然带是()A.亚寒带针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思路解析: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大陆的东岸,与之相对应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C2、下列地区中,具有“山下有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全”气候特征的是()A.阴山地区B.祁连山地区C.雪峰山地区D.横断山地区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垂直差异。题中“山下有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全”反映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气候特征。选项中四个地区都是我国山地地区,而以横断山地区垂直地带性最为显著。答案:D3、形成纬度地带性的基础条件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海陆分布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区别。纬度地带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受太阳辐射因素影响,形成不同纬度地区热量各异,产生了由赤道向两极分布的寒、温、热三带,各带中同时受降水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因此说纬度地带性是以热量为基础,水热结合形成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的产生是由于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海陆热力差异,从而导致距海洋远近不同降水量有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分布规律,这一规律的产生受水分因素的制约。答案:A思路解析: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和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答案:A4、关于雪线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乞力马扎罗山的南坡雪线高于北坡B.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雪线高于北坡C.阿尔卑斯山的南坡雪线高于北坡D.雪线在山地南北坡的分布高度相同思路解析:这是一道渗透垂直自然带分布和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综合选择题。决定雪线分布高度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和雪融量之间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雪融量的山坡,雪线较低;否则,雪线较高。因此,一般迎风坡的雪线低于背风坡。阿尔卑斯山的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受西风影响)。选项A和B的山体南坡均为迎风坡,雪线较北坡低,故选项C为正确答案。在解题时注意坡向和纬度。答案:C5、下列山地中,山麓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山顶为冰川积雪的是()A.阿尔卑斯山B.乞力马扎罗山C.武夷山D.喜马拉雅山思路解析: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阿尔卑斯山位于地中海附近,因此山麓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A6、下列被20°N穿过的世界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是()A.热带草原带B.热带雨林带C.热带荒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思路解析:北纬20°线穿过的世界陆地自然带有撒哈拉沙漠、西亚沙漠的热带荒漠带,南亚、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带,墨西哥高原西南部的热带草原带,在这几个自然带中撒哈拉沙漠与西亚沙漠连成一片,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荒漠带。答案:C7、决定山地垂直地带性带谱多少的主要因素有()A.山地的海拔高度B.山地的相对高度C.山地的纬度位置D.山地的海陆位置思路解析:决定山地垂直地带性带谱多少的因素有山地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较大的山体其自然带的带谱较多。山地的海拔高度的高低不一定决定自然带带谱的多少,如青藏高原上海拔5000米的山地,其相对高度仅为1000米,其自然带带谱明显低于同纬度平原地区海拔2000米山地自然带带谱,这是平原地区的相对高度较大的缘故。其次山地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山地基带的起点,纬度愈低,相同相对高度山地的带谱愈多。山地的海陆位置也能够影响自然带带谱的多少,距海洋近,降水量多,带谱较多。但是主要影响因素为山地的相对高度和山地的纬度位置。答案:BC三、总结提升:※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分)计分:结合“下面我国的跨世纪(20世纪和21世纪)四大工程图”,回答1~2题。1.四大工程中沿线自然景观,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2.工程沿线的自然景观的变化,以热量为基础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呈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以热量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呈现为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答案:1.C 2.B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4.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因素B.洋流因素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解析:第3题,图中的自然带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表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自然带P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低于大陆西岸地区,原因是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而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答案:3.A 4.B读“世界大陆自然植被水平地域分布示意图(部分)”,回答5~6题。5.a地所处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6.在b处出现草原景观的原因可能是( )A.受地形起伏影响B.受沿岸寒流影响C.受海陆分布影响D.受人类活动影响解析:第5题,该题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图和世界大陆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可以判断a地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6题,在b处出现草原景观的原因是由于该处地势较高,如东非高原。答案:5.C 6.A水分在地表结冰而不能渗入土壤,会使麦苗窒息或遭受冻害。为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中央气象台适时发布北方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下图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1年2月20日~24日的预报图”,读图,回答7~8题。7.影响图示地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气温C.地形D.海陆位置8.灌溉气象等级的分布规律与下列何种地域分异规律相近( )A.从赤道到两极B.从沿海到内陆C.山地垂直D.非地带性解析:本题组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的应用。第7题,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主要受气温影响。第8题,气温反映的主要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7.B 8.A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回答9~10题。9.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10.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A.南坡为向阳坡B.北坡为向阳坡C.南坡为迎风坡D.北坡为迎风坡解析:第9题,通过山麓自然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温带,乙地位于亚热带,丙地位于热带,所以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乙、丙。第10题,迎风坡降水条件较好,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出现的海拔较低;同一海拔,迎风坡更湿润,植被生长情况更好,植株更高大。答案:9.A 10.D(2010·天津高考)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1~12题。11.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12.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第11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图示判断出沿不同方向的自然带分布规律。o→a反映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如非洲自然带从赤道向两侧的变化,故A项错误;o→a仅表示水平方向的地域分异规律,不能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故B项也错误;o→b依次出现热带、温带和寒带的自然带,说明o→b表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o→b纬度越来越高。第12题,由图可知,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其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答案:11.D 12.B二、综合题(共40分)13.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带。(6分)(2)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的地域分布规律。(8分)(3)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6分)解析:由图可知,甲地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该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较明显;丙地位于温带荒漠气候区,气候干旱,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丁地位于潘帕斯草原,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从丁地到丙地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布规律。甲、乙、丙、丁几乎位于同一纬线上,但地形、海陆位置各不相同,所以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地形和海陆位置。答案:(1)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乙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从沿海向内陆(3)地形 海陆位置14.热点在线材料1:2012年5月11~13日,第六届中国(内蒙古)国际乳业博览会在素有“中国乳都”之称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包括内蒙古两大乳业集团“伊利”和“蒙牛”在内的国内外几十家知名企业参展。材料2: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北纬40度的优质奶源带,1100米海拔高度,年日照近3000小时,昼夜温差大,被誉为“乳都核心区”。据统计,中国乳业50%的产量来自内蒙古,其中两大乳业集团“伊利”和“蒙牛”每天产奶达几百万吨。?知识连线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命题快线结合上述材料和“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20分)(1)从图中可见,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产生受________条件影响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________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________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10分)(2)A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___,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C自然带的干湿状况是属于________区。(8分)(3)结合材料2,“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________(填字母)自然带。(2分)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这种分异规律表现明显。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C自然带的干湿状况是属于干旱区。“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B草原分布区。答案:(1)森林—草原—荒漠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热量 中纬度(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 干旱(3)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