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设计一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分异空间尺度特征规模全球性包括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大陆地环境呈现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小2.陆地自然带的形成自然带―→―→―→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2)形成基础:热量。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原因:海陆分布。(2)形成基础:水分。(3)分异规律: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原因海拔的变化。2.形成基础水热状况差异。3.分异规律(1)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2)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设计二教材P91图5.7探究1.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世界气候带的分布有怎样的关系?提示:二者大致是一一对应的。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控制下的自然带是什么?提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控制下形成了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3.非洲自然带的分布有怎样的规律?提示:非洲自中部赤道向南北两侧,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向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过渡,呈现南北对称分布的规律。4.由中越之间的北仑河口,沿我国东部沿海北行至中朝之间鸭绿江口,沿途可见到的自然带依次有哪些?体现什么规律?提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混交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知识点一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比较:比较项目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分析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分异规律延伸方向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更替方向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图示 典型地区低纬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案例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判断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太阳辐射:赤道两极↓热量:赤道两极↓植被:赤道两极↓土壤:赤道两极(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内陆↓降水量:沿海内陆↓植被:沿海内陆↓土壤:沿海内陆[例1] (2012·安徽高考)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读图完成(1)~(2)题。①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②下层有灌木的阔叶密林③下层无灌木的针叶密林④下层无灌木的针叶孤立林(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① B.②C.③D.④(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①B.②C.③D.④[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距地面6米以内,①的防风效果最明显,故选择A项。第(2)题,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选择②最符合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答案] (1)A (2)B1.读下面的“中国部分区域图”及下列描写地理景观、地理规律的佳句,完成(1)~(2)题。(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附近)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A.反映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B.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解析:第(1)题,本诗句反映了不同区域自然景色的差异,这反映的是由太阳辐射不均引起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春风”是指夏季风,这体现了由海陆位置差异导致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A (2)B知识点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2.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的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状况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山地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向高纬度的水平自然带变化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5.雪线的分布高度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有关。一般来说:(1)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2)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3)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4)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四看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1)一看基带类型:由基带类型可推知山地所处的气候区。(2)二是带谱的丰富程度:一定高度的山地,自然带带谱越丰富,说明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3)三看同一自然带在山地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迎风坡分布的海拔较高。(4)四看雪线在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雪线较低的往往为迎风坡。[例2] (2011·江苏高考)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解析] 由图可知珠峰南坡相对高度大、基带的纬度低、海拔低,水热条件在垂直方向变化幅度大于北坡,因此A项正确;考虑坡向,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相同海拔比北坡温度高,主要影响相同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差异,故B项错;坡度大小与自然带复杂程度无关,故C项错;山的南坡、北坡海拔应相同,故D项错。[答案] A2.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图回答(1)~(2)题。(1)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A.山东半岛B.欧洲西部C.澳大利亚东南部D.圭亚那高原(2)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D.北坡处于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好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分布比南坡高,说明北坡的热量条件比南坡好,故该山地北坡向阳,应位于南半球,排除A、B、D,答案为C。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山地北坡为阳坡,自然带谱完整说明水分条件较好,应位于迎风坡。答案:(1)C (2)D创新演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结合“下面我国的跨世纪(20世纪和21世纪)四大工程图”,回答1~2题。1.四大工程中沿线自然景观,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2.工程沿线的自然景观的变化,以热量为基础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呈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以热量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呈现为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答案:1.C 2.B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4.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因素B.洋流因素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解析:第3题,图中的自然带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表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自然带P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低于大陆西岸地区,原因是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而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答案:3.A 4.B读“世界大陆自然植被水平地域分布示意图(部分)”,回答5~6题。5.a地所处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6.在b处出现草原景观的原因可能是( )A.受地形起伏影响B.受沿岸寒流影响C.受海陆分布影响D.受人类活动影响解析:第5题,该题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图和世界大陆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可以判断a地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6题,在b处出现草原景观的原因是由于该处地势较高,如东非高原。答案:5.C 6.A水分在地表结冰而不能渗入土壤,会使麦苗窒息或遭受冻害。为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中央气象台适时发布北方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下图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1年2月20日~24日的预报图”,读图,回答7~8题。7.影响图示地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气温C.地形D.海陆位置8.灌溉气象等级的分布规律与下列何种地域分异规律相近( )A.从赤道到两极B.从沿海到内陆C.山地垂直D.非地带性解析:本题组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的应用。第7题,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主要受气温影响。第8题,气温反映的主要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7.B 8.A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回答9~10题。9.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10.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A.南坡为向阳坡B.北坡为向阳坡C.南坡为迎风坡D.北坡为迎风坡解析:第9题,通过山麓自然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温带,乙地位于亚热带,丙地位于热带,所以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乙、丙。第10题,迎风坡降水条件较好,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出现的海拔较低;同一海拔,迎风坡更湿润,植被生长情况更好,植株更高大。答案:9.A 10.D(2010·天津高考)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1~12题。11.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12.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第11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图示判断出沿不同方向的自然带分布规律。o→a反映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如非洲自然带从赤道向两侧的变化,故A项错误;o→a仅表示水平方向的地域分异规律,不能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故B项也错误;o→b依次出现热带、温带和寒带的自然带,说明o→b表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o→b纬度越来越高。第12题,由图可知,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其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答案:11.D 12.B二、综合题(共40分)13.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带。(6分)(2)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的地域分布规律。(8分)(3)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6分)解析:由图可知,甲地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该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较明显;丙地位于温带荒漠气候区,气候干旱,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丁地位于潘帕斯草原,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从丁地到丙地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布规律。甲、乙、丙、丁几乎位于同一纬线上,但地形、海陆位置各不相同,所以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地形和海陆位置。答案:(1)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乙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从沿海向内陆(3)地形 海陆位置14.?热点在线材料1:2012年5月11~13日,第六届中国(内蒙古)国际乳业博览会在素有“中国乳都”之称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包括内蒙古两大乳业集团“伊利”和“蒙牛”在内的国内外几十家知名企业参展。材料2: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北纬40度的优质奶源带,1100米海拔高度,年日照近3000小时,昼夜温差大,被誉为“乳都核心区”。据统计,中国乳业50%的产量来自内蒙古,其中两大乳业集团“伊利”和“蒙牛”每天产奶达几百万吨。?知识连线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命题快线结合上述材料和“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20分)(1)从图中可见,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产生受________条件影响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________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________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10分)(2)A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___,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C自然带的干湿状况是属于________区。(8分)(3)结合材料2,“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________(填字母)自然带。(2分)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这种分异规律表现明显。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C自然带的干湿状况是属于干旱区。“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B草原分布区。答案:(1)森林—草原—荒漠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热量 中纬度(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 干旱(3)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