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新风向高考真题练一、(2024新课标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8分)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A 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甲 )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乙 )。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1.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5分)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3.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4.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5.(探究语言现象·“习非成是”)文中画波浪线的“恢复疲劳”,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1.答案 (示例1)那是一个晴朗的夏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洁白的莲花。(示例2)一阵大风吹过,天空中拥挤的羊群被吹得摇摇摆摆,逐渐向远处散去。2.答案 (示例)A.因人而异 B.神采奕奕3.答案 (1)语句:①;修改为:“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2)语句:④;修改为:“如何通过睡眠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4.答案 (示例)甲:而要判断自己是否“睡眠负债” 乙: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长更为重要(每处2分)5.答案 (示例)观点一:不合逻辑。要恢复的是精力体力,对疲劳需要消除。观点二:可以使用。“恢复疲劳”并不是说重新回到疲劳状态,而是由疲劳状态恢复正常。二、(2023全国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0分)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 ),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①当然,②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③在这一点上,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 ,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 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1.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干打雷不下雨 B.又吃鱼又嫌腥 C.前怕狼后怕虎 D.首尾不能兼顾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3分)3.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3分)4.三位教师的讲解各有不同,请任选二人,分别作出评论。要求每条评论不超过25个字,句子简洁流畅。(5分)5.(情境表达·给小学生讲解成语)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6分)卧薪尝胆 庖丁解牛 一鼓作气1.C 2.答案 语句:④。(1分)修改为: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2分)3.答案 (示例1)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蓑笠翁”的句子(3分示例)(示例2)寓言里有“刻舟求剑”的故事(2分示例)(示例3)“刻舟求剑”的成语(1分示例)4.答案 第一位教师:①讲清道理,鼓舞学生前进;②但未解释字词。第二位教师:①讲清词义和变化,增长知识;②但未讲整体含义及使用。第三位教师:①知识、道理结合较好;②解说全面,简明扼要。(任选二人,分别作出评论即可)(每答出一点给1分,句子流畅给1分)5.答案 (示例1)“卧薪尝胆”:①越王立志报仇,夜里睡柴草,饭前尝苦胆,敦促自己不忘报仇雪耻。②后来用以表示刻苦自勉,奋发图强。(示例2)“庖丁解牛”:①庖丁为文惠君分割牛,运刀准确自如。②后来用以表示技艺高超,运用得心应手。(示例3)“一鼓作气”:①古代击鼓进军,第一通鼓士气高涨,第二通以后逐渐衰竭。②后来用以表示趁着刚开始劲头儿大时,一口气把事情完成。(成语故事讲解正确给2分,道理阐释正确给3分,语言流畅给1分)高考模拟练1.(情境表达·给图书设计腰封推介语)(2025届广东惠州一调节选)兴华中学以“与书香为伴·携经典同行”为主题,开展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文学社诚邀同学们参与“经典名著腰封设计”征集活动,请你根据下面文段对“腰封”的介绍,为《乡土中国》和《红楼梦》这两本书设计腰封推介语。要求:(1)在《乡土中国》和《红楼梦》中任选一部作品;(2)内容简明扼要,醒目突出;(3)60字以内。(4分)“腰封”也叫“书腰纸”,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上面可写书籍的内容提要、作者简介等,以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准确地说,它既是图书的一种装帧设计艺术,也是图书的一种营销推广工具。在出版界流行一句话:“书名是眼睛,书腰是嘴巴。”一个好的腰封,应该给读者提供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它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促进图书销售。在腰封的编辑和设计中,应体现图书的营销策略,并将营销策略贯穿于腰封的设计过程中,以更好地发挥图书的推广作用。所以说,从出版营销的角度来看,“腰封”是图书信息推广的营销工具,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有益的迅速了解图书内容的信息沟通手段。它不仅可以提炼图书精华为内容,让读者迅速了解图书,还可以作为装饰物,使图书更具层次感。答案 《乡土中国》 (示例1)一把打开中国乡土社会大门的钥匙:清晰的逻辑论证、精当的概念、深邃的思想,让我们深思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示例2)一把打开中国基层社会大门的钥匙:本书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等方面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也可以罗列乡土社会核心章节的内容3~5个,如社会格局、礼治制度、权力结构等)《红楼梦》 (示例1)走进《红楼梦》,这里有凄美的爱情,有家族的兴衰,有生活的日常,有文化的传承,更有人生的彻悟!(示例2)一生必读的世界名著:用最琐碎平淡的日常描写呈现爱情悲剧和大家族衰亡的离奇故事。(示例3)一座展现中国传统社会世态风情的大观园:走进这个世界,你将看到大家族的兴衰,听到少年们的悲喜,领悟人生的哲理。(任选一部作品即可)2.(探究语言现象·词语的超常搭配)(2025届湖北“宜荆荆恩”起点考试节选)文中画波浪线的“种植喜怒哀乐”,有人说可以使用,有人说不合逻辑,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沈从文在具有湘西风情的村落里,构建了一条渡船,渡给凭水依山的茶峒,给一半着陆、一半在水的吊脚楼河街以生机。桐油、青盐、染色的五倍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船摆渡的是生活;历经岁月风雨的老船夫、一派真纯明净的翠翠、与人性较量的天保和傩送——船摆渡的是命运。他们在密密匝匝的生活里种植喜怒哀乐,四季流转,盛夏的果实躲藏在绿荫里,等待一场秋的收获,冬日的皑皑白雪覆盖了秋的金黄,又开始酝酿春的黎明。答案 (示例1)可以使用,属于超常搭配,理由是:①“种植”本义是指在土地上培植植物,使其生长和繁殖,在这里和“喜怒哀乐”搭配,突破习惯的修饰与搭配,语言新颖生动。(3分)②化抽象为具体,“喜怒哀乐”本是无形的,在这里与“种植”搭配显得具体可感,表现了人们从容坦荡的胸怀和冷静的态度。(2分)(示例2)不合逻辑,理由是:①“种植”一词后面一般与表示“实物”的名词搭配,如种植树木、种植蔬菜等,这里与抽象性词语搭配,不符合“种植”一词的搭配习惯。(3分)②“种植”是带有明显主观意图的行为,在生活里有意种植“喜乐”尚可,但种植“怒哀”则不符合情理。(2分)3.(2025届云南保山摸底检测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做人要镇静持重,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沉住气,不能心浮气躁,冲动行事,凡事都要冷静思考和分析,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时机不到的话,就要等待最好的时机。①很多人喜欢快刀斩乱麻,②喜欢速战速决,③但一遇到问题,④巴不得马上就解决问题,⑤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很多时候,不能过于浮躁和心急,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否则会烫坏嘴巴和舌头。其实,这就像治病一样,当一个人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吃一两服药就能够A ,治病需要有耐心,需要慢慢调理,需要慢慢治疗。尤其是一些重病,更不能心急,如果B 地下猛药,那么只会C ,进一步加重病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慢慢养病,要有长久心,要有耐性。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3)(探究语言现象·“习非成是”)文中加点的“养病”,有人说可以使用,有人说不合逻辑。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答案 (1)(示例)A药到病除 B迫不及待 C适得其反(每空1分,符合语境的成语均可)(2)③,改为“一遇到问题”;④,改为“就巴不得马上解决问题”。(每改对一处给2分)(3)(示例1)可以使用。“养病”不是说把“病”养起来,而是指因患病而休养或由伤病状态恢复健康,这是约定俗成的习惯表达。(示例2) 不合逻辑。从结构看,“养”与“病”是动宾关系,“病”是需要“治”的,不是需要“养”的,要“养”的是健康的身体。(亮明观点1分,说明理由1分)4.(2024江苏南通等七市三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0分) 汉字具有表意特点,造字的构形取象一般来自造字者身边所及的事物。民俗作为人们模式化的生活文化,是造字者最多的身边所见,所以汉字的构形难免留下民俗基因的印记。总体来看,① 大致可以通过形象、义符和声符所含信息来呈现。 在字形隶变发生以前的古文字阶段,汉字构形是通过对物象的描摹而形成的,如“为”字的篆文作“豪”形,像“爪”(人手)牵着“象”,蕴含上古时代中原地区民众“役象以助劳”的生产习俗。随着汉字构形图像性的消退,用文字自身意义来表义的“义符”逐渐增多,因此,民俗基因在晚出的文字中常常② 。这里的“义符”包括会意字的表义部件和形声字的义符。比如,始见于秦简中的“郵(邮)”字是由“垂”“邑”合成的会意字。《说文解字》:“垂,边也”“邑,国也”。二者合起来表示“境上(边远区域)”的“行书舍”(传送书信的客舍),蕴含着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驿站型传信方式的习俗。 汉字构形中的声符所示语源也蕴含着民俗。例如,“婚”字,从女昏声,之所以用“昏”作声旁,是因为古代有抢婚习俗,③ ,所以“婚”的音义来源于黄昏的“昏”。 (1)请在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探究语言现象·汉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请从下面四个字中任选两字,分别谈谈它们的构形及其蕴含的习俗信息。(4分) 答案 (1)①汉字构形中的民俗基因 ②通过义符来呈现 ③抢婚往往在黄昏时分(2)(示例1)美,由“羊”“大”会意而成,蕴含了古人的饮食习俗。(示例2)男,由“田”“力”会意而成,指男子在田里用力劳作,蕴含古代男子“主田间劳作”的习俗。(示例3)社,从示从土,蕴含古代农耕社会对土地崇敬的习俗。(示例4)财,从贝才声,义符“贝”蕴含古代以贝壳作为货币的习俗。(每字2分,指出构形1分,习俗阐述1分;意思对即可)5.(探究语言现象·词语的由来)(2024广东揭阳二模节选)下面文段中的“香饽饽”源自美味食物“饽饽”。与此类似的有新疆谚语“勤劳的人吃羊腿,懒惰的人喝凉水”。请简述“吃羊腿”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3分) 近年来,“以高为美”的标准让家长对孩子的身高焦虑不断蔓延,传说中的“增高利器”——生长激素也成了不少家长追捧的香饽饽,医院生长发育门诊更是人满为患。答案 含义:羊腿象征着美好幸福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靠自己奋斗得来的。(1分)得名的缘由:源自新疆人的饮食习惯,鲜美的烤羊肉是新疆人美味的食物,久而久之抽象为美好富足生活的代名词。(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