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作文 1.题组一(真题作文)---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七作文 1.题组一(真题作文)---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专题七 作文
五年高考
题组一 新课标(新高考)卷
温馨提示 2024新课标Ⅰ、Ⅱ卷作文题、审题指导和范文详见《精讲册》
一、(2023新课标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材料可以分两层:省略号前面的内容为第一层,讲的是“好的故事”的价值和意义——帮助表达和沟通、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改变命运、展现民族形象。这些意义包含个人和国家两个层面,相应的“故事”则包含个人小故事和关涉民族形象的大故事。省略号表示好故事的意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材料中列举的这些,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作进一步思考。如好故事可以丰富生活、丰盈精神;好故事可以是经验教训的浓缩,对实践有指导价值;好故事可以引领社会风气,凝聚社会共识;等等。 省略号后的“故事是有力量的”这句话为第二层,这句话是对前面意义的总结,是观点句,写作时要围绕这个核心展开。既可以书写日常生活中的微观方面和个人感触,也可以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民族形象等宏观问题。
“以上材料”要求我们必须准确理解把握材料的核心话题和导向。“你”则要求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身份、结合时代背景和青年的实际,不作空谈。“联想”则是要围绕材料核心,联系相关、相似或相对的历史、现实或生活经验。“思考”则要求我们不能只是讲述故事和故事的力量,还要思考什么样的故事有力量,故事的力量是如何显现的,以及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民族的故事,充分发挥好的故事的作用,等等。
“选准角度”,说明材料包含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写作时要明确自己的角度,不必面面俱到。“明确文体”,要求有明确的文体意识。同时文体的选择灵活,可以写议论文,对某个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对某个论题加以充分论证,探讨怎么讲故事才能让故事更有力量;也可以写记叙文,记叙自己或他人生活中的故事和感悟;还可以虚构,创设情境,讲述故事带给人的力量、带给社会的能量或带给时代的影响。
推荐立意 (1)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2)阅读中国故事,助力民族振兴;(3)用青春续写中国好故事;(4)你的故事,就是中国好故事;(5)好故事,成就更好的自己;(6)故事口中传,精神记心田。
温馨提示 本作文题范文见《精讲册》《吾有良言佳篇,赠予天地共鉴》、《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力量》
二、(2023新课标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详见本书专题六)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作文材料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指出当代青少年“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比较常见,表明青少年需要安静却一直不得安静,想要“不被打扰”却一直在被打扰,青少年得不到安静、渴望安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第二句话中,“自己的空间”,可以指物理意义上的空间,也可以指精神空间。“自己的”,是对空间的限定,是个人的、安静的、不被打扰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是希望拥有空间的目的。“放松”是获得精神的宁静和解放;“沉淀”是思考,是三省吾身,是知识的积累、智慧的积淀,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逐渐形成;“成长”是成为理想的自己,成就自己的理想,更是担当家国大任。 整体来看,材料涉及四个关键词:空间、放松、沉淀、成长。考生需明确“空间”与“放松”“沉淀”“成长”的关系。“空间”是“放松”“沉淀”“成长”的前提,没有“自己的空间”,那么心灵的放松、学识的沉淀和人生的成长将较难实现。而拥有“安静”的空间时先要“放松”下来,再内省“沉淀”,才能获得“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考生写作时结合材料,站在当代青少年立场,写出对“自己的空间”与“放松”“沉淀”“成长”关系的思考。 写作时,考生可以围绕打造“自己的空间”立意行文,展示自己的成长故事;可以就想有“自己的空间”倾诉心声,与父母师长对话;可以思考“自己的空间”的存在意义,比如通过自己的空间可以暂时得到放松,可以沉淀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让自己得以更好成长;还可以辩证思考,反思“自己的空间”的局限性,避免只是从自身角度、单一视角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1)“选准角度”说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写作时需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站在“当代青少年”的立场,以“当代青少年”的眼光来审视,以“当代青少年”的思考启发“当代青少年”的“学习、生活”。(2)“确定立意”,也就是说中心要“明确”,还要“正确”,可以创新,可以辩证,用发展的、辩证的、全面的观点写文章。(3)“明确文体”,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
推荐立意 (1)拥有自己的空间,创造蝶变的神奇;(2)空间当留与,教育须引导;(3)外扰无益进步,内省有利成长;(4)拥有自我空间,放松沉淀成长;(5)喧中求静,静中求长;(6)自我空间诚可贵,不惧喧嚣价更高。
温馨提示 本作文题范文见《精讲册》《守心灵净土,建成长园地》
三、(2022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材料共有六个句子,每两句是一层。一、二句为第一层,具体介绍了“本手”“妙手”“俗手”的含义;三、四句为第二层,从正反两面强调初学者要重视“本手”;五、六句为第三层,点出“本手”与“妙手”的深层含义——基础与创造,并揭示“本手”“妙手”“俗手”之间的关系。 从整体来看,材料的核心意思是初学围棋者,要想提高棋力,就要练好本手,这样才可能出现妙手,避免俗手。三者之中,材料强调的是本手即基础的重要性。材料意在让学生阐释本手、妙手和俗手之间的关系,具有哲理意味,考查的是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手与妙手之间是条件关系:本手是妙手的基础和条件,本手扎实,才可臻妙手之境,即基本功扎实、循本而创新是实现本手向妙手转化的条件。同时,本手与俗手之间又存在对立转化关系:本手不扎实,则可能出现俗手。 写作时不能单独从一个概念来谈,必须三者结合,辨明其内在联系。
由“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可知,此题要求学生从材料阐述的围棋之道中获得人生的启迪和智慧,来解决人生或成长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写作时要由此及彼,类比引申开去。写作的核心是青年学生要成长或做事(具体的人生目标),就要处理好“打基础与创造创新”的关系。
“选准角度”,暗示材料的启示可以是多方面的,学生写作时选择一个角度来写即可;“明确文体”,要求写出的文章文体特点鲜明。
推荐立意 (1)用“本手”奠基人生;(2)“本手”过硬,方可“妙手”回春;(3)用好“本手”,避开“俗手”,致“妙手”境界;(4)栽培“本手”之根,养育“妙手”之树;(5)以“本手”为基,创“妙手”之华;(6)固“本”立“妙”,“本”立“妙”生;(7)厚积薄发,“妙手”天成。
温馨提示 本作文题范文见《精讲册》《常思棋局三手,守本求妙去俗》
四、(2022新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材料第一段第一句话以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为背景,以人物微纪录片的形式创设情境。第二句话总括微纪录片所介绍人物的特点——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对应作文主题三个关键词——选择、创造、未来。 材料第二段分别列举了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的奋斗目标以及各自不同的做法。科学家致力于科技攻关和科普教育,摄影家致力于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建筑家致力于建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筑作品。虽然三者选择的事业不同,研究创造方向不同,但都将个人的奋斗与祖国未来的发展、时代的要求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理想和奋斗融入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 写作时不仅要准确理解“选择”“创造”“未来”三个关键词的含义,还要注意不能颠倒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不仅是选择职业和规划人生,还要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需要相结合,与“未来”(理想)相关联。“创造”不仅是脚踏实地地做好常规的工作,更是面对问题和困难能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未来”就是理想、梦想,是人生选择(规划)的结果。
“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要求写作中必须围绕“选择”“创造”“未来”三个关键词分析阐发,表达“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的主题。“复兴中学团委”和“你”,明确了写作主体是复兴中学的一名学生,是新时代青年。“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强调写作要有“你”,要有自我的认识与感悟。
推荐立意 (1)勇选择,重创造,求未来;(2)选择引导梦想,创造开启未来;(3)勇于开拓,不惮创新,是通往未来的必由之路;(4)选择当下,奋力创造,成就未来;(5)立足个人理想,承担未来使命;(6)选择以担使命,创造而成未来;(7)精选勇创向未来,做新时代追梦人;(8)选择正道,开创未来。
温馨提示 本作文题范文见《精讲册》《志作垂天之羽,创为飞云之楫》
五、(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材料引用了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中关于“体育之效”的论述。引文前两句从身体耳目的变化揭示了“体育之效”,强调体育可以让身体由弱变强;第三句旨在说明身体的强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生而强健的人滥用其强也会衰弱,体弱者勤加锻炼也会变得强健;第四句得出结论,生来强健者不必沾沾自喜,生来体弱的人也不要悲观,坚信“天之诱我以至于强”。 这四句话环环相扣,是对事物强弱之变的规律性认识,极具哲理思辨性和启发性。“强”与“弱”是对立统一、可互相转化的。通过“锻炼”,“弱”可变“强”;而如果“滥用”“强”,“强”亦可变“弱”。除身体本身的强弱之变外,个人的成长、国家的发展等的变化,均可作如是观。
题目中“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的提示,说明写作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体育之效”上。材料中毛泽东有关“体育之效”的论述对我们的启示是丰富的,多角度、多层面的,个人、集体、社会、国家均适用此理,文化、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也适用此理,因此立意的角度是多样化的。立意时紧扣强弱关系及其转化条件,可重点强调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可进行强弱关系的哲学思辨,也可论述“滥用其强”的后果。
推荐立意 (1)无论弱与强,锻炼以恒常;(2)青年当自强,为国做栋梁;(3)追忆百年峥嵘,见证大国崛起;(4)不以强而自喜,不因弱而己悲;(5)强弱相对,辩证看待;(6)不恃强而凌弱,不因弱而自卑;(7)滥用其强必致弱,弱应发奋以自强;(8)敢于挑战,我命由我不由天。
六、(2021新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 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漫画类作文题,先要看懂漫画的内容和寓意。这四个图既互相关联又相互独立。漫画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写“人”字。“学写人字”喻“学做人”,蕴含“为人之道”。第一个图中的文字“逆锋起笔,藏而不露”,意在告诫人们,涉世之初,要内敛低调,即使在陌生的环境和不利的条件下,也要做好积淀,蓄势待发。第二个图中的文字“中锋用笔,不偏不倚”,表明为人做事要堂堂正正,中正直行,不偏激,不极端,不走歪门邪道,坚守做人的准则,才能行稳致远。第三个图中的文字“停滞迂回,缓缓出头”,是在提醒我们凡事要审时度势,厚积薄发,不要急于求成。即使处于低谷,也不要气馁,相信持续努力会有“缓缓出头”的时机。第四个图中的文字“描红”,表面意思是说按照每个笔画的运笔示意图,就可以描出合格的成品了,其寓意是按照以上原则做人,就可以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人格完整的人。“描红”可以引申为做人是要有榜样的,按照榜样的示范成长;也可以理解为做事是要有规则、有边界的,应遵纪守法,不肆意妄为。 学生也可以逆向思考。中规中矩的“人”字,可能并不符合当代一些年轻人的理念。例如:“藏而不露”“不偏不倚”“缓缓出头”的传统观念,固然稳当保险,但不够自由奔放,不符合新时代青年个性张扬的特点,新时代的青年何苦藏锋露拙 要敢于亮出自我,搏击长空,勇做新时代青年。所以也可从这个角度出发,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任务要求“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因此不能脱离漫画内容尤其是寓意来写作;要求“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表明这次作文最好写议论文;反映你的“鉴别与取舍”,则是要求学生的作文体现出辩证与逻辑思维;“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则要求学生必须写出自己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独特思考。
推荐立意 (1)写好“人”字的撇捺,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2)一撇一捺,书写青春的精彩;(3)在最美的年纪,书写最精彩的人生;(4)写人即做人,走好每一步;(5)做好大写之“人”,书就精彩人生;(6)书写精彩人生,描红美好未来;(7)习字见性,立德树人。
温馨提示 本作文题范文见《精讲册》《运墨收笔承其道,一撇一捺写人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