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怀古之情、兴亡之叹!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目 录文学常识第壹章初读诗歌第贰章整体感知第叁章诗歌总结第 伍 章品读诗歌第肆 章第壹章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背景介绍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标题解读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六朝古都所在。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①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②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等。③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如:刘禹锡《乌衣巷》、杜牧《赤壁》、杜甫《蜀相》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咏史怀古诗 ——第贰章初读诗歌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玉/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洒旗/余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二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澄江( ) 如簇( ) 去棹( )斜矗( ) 鹭起( ) 谩嗟( )—— 初读正音 ——chénɡcùzhàochùlùjiē第叁章整体感知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 谩 嗟 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 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金陵怀古王安石登高望远,金陵晚秋,宏阔壮丽上阕下阕怀古抒情,借六朝旧事告诫世人各用一句话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第肆章品读诗歌——品读上片——登 临 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 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登山临水,纵目远眺,故都金陵正值晚秋时节,天气正变得清朗肃爽。长江奔流千里澄净如白细一般,青翠的山峰林立。斜阳里船只来来去去,西风吹着斜立的洒旗飞舞。天际的彩船如在云里,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起,如此胜景冬画难以完备(地展现)。上阙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金陵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澄江翠峰归帆残阳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澄江、翠峰、帆棹、残阳、西风、酒旗、彩舟、淡云、星河、起鹭宏大壮阔繁华热闹上阙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金陵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立体、多彩、动态、宏大。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萧索,以“悲情”为基调这三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给你怎样的感觉?点名地点故国点名时令晚秋点明天气初肃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澄江 似练,翠峰 如簇(cù)。比喻,写出了水的清澈和山的连绵、峻峭(逼真、形象、贴切)用典,化用谢眺的诗句,化用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远景静景归帆去棹(zhào) 残阳 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借代点出黄昏,具有秋日景物的特点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北宋饮酒成风,皇帝为增加财政收入,获取酒税,鼓励人们饮酒取乐。船与酒反应北宋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繁荣。彩舟 云淡,星河鹭(lù)起,画图难足。景色之美化用:《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比较,两者展现的雄壮气度与开阔视野不相上下。“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 动静相生写景→金陵之景远近澄江翠峰残阳星河归帆酒旗彩舟白鹭色彩鲜明远近结合动静结合比喻用典借代上片小结艺术手法——品读下片——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 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 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想当年这里竞相追逐繁华生活,可叹隋兵兵临城下陈后主还和妃子们寻欢作乐,各个王朝接连覆亡。千百年后登临时,对此空自嗟叹昔日的盛衰荣辱。六朝旧事已随流水逝去,只剩下寒烟衰草凝成一片绿鱼。到如今歌女还不知亡玉之恨,时时唱着那《玉秘后庭花》的曲子。在下阕中,词人怀想的史实是什么?面对的现实又是怎样的?史实现实繁华竞逐,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六朝旧事随流水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课文解读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过渡句用典典故: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杜牧《台城曲》作者忆六朝统治者“繁华竞逐”的典故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结果:“悲恨相续”,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奢靡生活,导致国家灭亡。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使得竞逐繁华的国家相继灭亡千古凭高对此,谩(màn)嗟(jiē)荣辱。直抒胸臆。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发对前代怀古不满之情。面对过去的历史,千古以来的文人骚客是如何做的?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感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变法),很难从六朝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乏兴亡感慨。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惨淡的寒烟和衰败的枯草。感叹时间的流逝,物是人非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诗句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奋起变革的主张。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至今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是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首,借六朝事,讽当朝人。下片小结抒情→怀古之情门外楼头后庭遗曲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用典借古讽今艺术手法怀古伤今立意高远奋起变革免蹈覆辙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天气初肃”,色彩绚丽,风光秀美,画面开阔,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了六朝的衰亡,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文章主旨——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归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情景默写——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 酒旗斜矗。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 绿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阙“练”字,公画出千里江面似几'绢,波光闪亮;一“簇”字又描绘出青翠的山峰犹如一束束的篮头,峻峭挺拔。B。下阕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以“画冬难足”句作结,道出金陵美景用画笔是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的。C.下阕由“念往音,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起笔,由写景转入怀古,并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活,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一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D项,“直抒胸臆”错误。——阅读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