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字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江北区字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重庆市字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是远古百越的南越支系。在海南岛发现的130多处文化遗址中,多属磨制石器和夹砂粗陶的文化遗址。下列对他们当时的社会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社会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②生产资料由氏族部落全体成员共同占有
③原始畜牧业、农业和个体手工业开始出现
④人们过着没有阶级、剥削但极其艰苦的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年9月26日,“凝视三星堆一四川考古新发现”特别展览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该展览聚焦商代晚期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新发现,展出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金器及陶器等珍贵文物。据此可推测,三星堆遗址所处的时期( )
①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了部落 ②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
③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④存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得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井田制存在于我国奴隶社会时期
②井田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③井田制出现时人类已进入文明时代
④井田制成熟期农民占有少量的土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春秋后期,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到战国时期,封建制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并发展。这说明( )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
②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③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历史的必然,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
④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选择先进的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 )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
③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人
④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指出:“在文明时代,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这种文明制度使野蛮时代每一以简单方式犯下的罪恶,都采取了复杂的、暧昧的、两面的、虚伪的存在形式”。该论断( )
A.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B.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C.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真实面目
D.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7.继2024年1月德国火车司机罢工后,当地时间3月12日,德国汉莎航空约1.9万工会成员举行罢工,造成1000余个航班被取消,12万名旅客的出行受到影响。汉莎航空工会组织此次罢工主要是为了向航空公司施压,要求为空乘人员增加工资并提供通胀补贴。此外,工会诉求还包括增加带薪休假时间、提高养老金和退休保障等。下列对德国工人罢工分析正确的是(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
B.资本家可以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工人进行罢工的总根源
D.工会工人罢工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8.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 )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
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恩格斯指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在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财富增加并且使生产场所扩大的同时,在既定的总的历史条件下,必然地带来了奴隶制。”由此可见,私有制和阶级剥削在人类历史上绝不是永恒的现象。下列对私有制的出现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
②私有观念的出现标志着私有制产生
③私有制出现是奴隶社会产生的前提
④私有制出现是阶级分化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4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6周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共产党宣言》( )
①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第一次设计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
④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决不会”( )
①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②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表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④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能一蹴而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从鸦片战争后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到今日的民富国强、复兴在望,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昭示的是国之兴衰系于制的历史逻辑,可谓“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党的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前,第二个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第三个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是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关于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对我国社会发展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转折点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经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开始创造美好的明天。75年沧桑巨变,中国人民由受剥削受压迫到翻身当家作主,如今已经踏上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阶段。由此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③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④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新中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D.改革开放
16.时代不同,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不同。请分别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的八大时期、我国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分别是( )
①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④—①—③—②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17.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需要我们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故事。下列关于中国故事前后对应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
②红船起航——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进程
④“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发展新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某校组织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进行专题学习,某班同学围绕此次的专题学习展开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所属范畴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下面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反映了( )
①我国对生产力进行调整,开始社会主义改造
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
③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当时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④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党的八大是党在全国取得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一次历史性盛会,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关于党的八大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提出了要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
②指出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使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摆脱了苏联的影响
④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 )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根本转变
②为我国在过渡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擘画了蓝图
③使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④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从小岗破冰到深圳试水,从浦东开发到滨海建设,从海南起锚到雄安崛起,从长三角一体化到粤港澳大湾区腾飞——正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历史轴线,串连起日新月异的历史巨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③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④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2023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31周年,31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 )
A.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B.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24.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不同发展时期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下选项中,代表人物和时代课题相一致的有( )
①邓小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②江泽民: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③胡锦涛: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④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强大生命力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制度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scientificsocialism)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它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又称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回答狭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标志?
27.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苦苦追寻,一大批先进青年在“觉醒年代”纷纷觉醒。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千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代表响亮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2)请你谈谈对“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的认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国,然后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0%,各国的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感冒”指的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2)分析这次“感冒”的原因?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我党作出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重大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1)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党的 届 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转移抉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建设上来。
(2)改革开放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请回答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
重庆市字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解析
1. 答案:C
解析:黎族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生产资料由氏族部落全体成员共同占有(②正确),人们过着无阶级、无剥削但艰苦的生活(④正确)。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出现在奴隶社会(①错误);个体手工业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但题干中“磨制石器和夹砂粗陶”体现的是原始手工业,且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并非“个体”形式(③错误)。
2. 答案:C
解析:三星堆遗址属于商代晚期,即奴隶社会时期。奴隶社会中,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状态(②正确),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④正确)。“近亲氏族构成部落”是原始社会的特征(①错误);铁制农具广泛使用是封建社会的特点(③错误)。
3. 答案:A
解析:井田制存在于商周时期,属于奴隶社会(①正确)。奴隶社会已进入文明时代(③正确)。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②错误);井田制下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无土地(④错误)。
4. 答案:C
解析: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推动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制生产关系形成,说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正确),也体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的历史必然性(③正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①错误);先进生产关系需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匹配才能促进其发展(④错误)。
5. 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③),以及开办企业所需的大量货币资本(④)。①②描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而非“建立条件”,故排除。
6. 答案:C
解析:傅立叶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其论断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过剩导致贫困”的矛盾,批判了资本主义的虚伪性(C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未强调阶级斗争(A错误),虽表达对理想社会的诉求,但题干侧重批判资本主义(B不选);科学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必然性的是马克思主义(D错误)。
7. 答案:C
解析:德国工人罢工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私有制的矛盾),导致工人利益受损(C正确)。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根本对立的,无法通过谈判彻底解决(A错误);提高工资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错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D错误)。
8. 答案:D
解析: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在于其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③),找到了无产阶级这一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革命道路(④)。①②是空想社会主义也具备的特点,并非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所在。
9. 答案:B
解析: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①正确),私有制是奴隶社会产生的前提(③正确)。私有制产生的标志是土地变成私有财产,而非私有观念(②错误);生产力发展是阶级分化的决定因素(④错误)。
10. 答案:A
解析:《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①正确),创立了人民解放的思想体系(②正确)。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设计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③错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十月革命(④错误)。
11. 答案:D
解析:两个“决不会”强调社会形态的更替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说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③正确),也表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过程(④正确)。①指的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②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均与题干无关。
12. 答案:B
解析:题干强调“制度”的重要性,说明制度优势是国家最大优势(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②正确)。①侧重党的领导,④侧重治理体系和能力,与题干“制度重要性”的核心不符。
13. 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②正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民族复兴奠定制度基础(③正确)。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非“伟大社会革命三阶段”的内容(①错误);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世界意义,而非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故排除。
14. 答案:B
解析: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的飞跃(④正确),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提供了现实道路(①正确)。“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夸大了其影响(②错误);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后(③错误)。
15.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这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C正确)。A是革命的开端,B是国家独立的标志,D是现代化建设的转折,均不符合题意。
16. 答案:A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④);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①);党的八大时期是先进工业国要求与落后农业国现实的矛盾(③);新时代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②)。故顺序为④—①—③—②。
17. 答案:D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对内改革大幕,开启改革开放(③正确);“一带一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实践(④正确)。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①错误);红船起航标志党的诞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后来探索的(②错误)。
18. 答案:A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①③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才是最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②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标志是新中国成立,并非建立社会主义国家(④错误)。
19. 答案:C
解析:漫画反映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③正确),说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②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调整生产关系而非生产力(①错误);漫画未体现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④错误)。
20. 答案:C
解析: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的需要与现状的矛盾(②正确),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④正确)。八大提出“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①错误);八大仍受苏联模式一定影响(③错误)。
21. 答案:A
解析: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①正确),标志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②错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改革开放后的所有制结构(④错误)。
22. 答案:A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①正确),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正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②错误);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是在十二届三中全会后(④错误)。
23. 答案:C
解析:1992年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正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部署是在十四届三中全会(A、D错误);加入WTO标志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B错误)。
24. 答案:D
解析:江泽民的时代课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②正确);习近平的时代课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④正确)。邓小平的课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①错误);胡锦涛的课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③错误)。
25. 答案:B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①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③正确)。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民族复兴提供制度保障,理论体系是思想指导(④错误)。
二、主观题解析
26.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7.(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①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②积极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增强专业本领。
③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思想、能力、行动三个角度。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8.(1)
材料中的“感冒”指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
(2)①本次“感冒”的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本次“感冒”的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9.(1) 十一 三 邓小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④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⑤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1
页 共
14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