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学习目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荒漠化发展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读图填空( http: / / www.21cnjy.com )1用粗线在图中画出大兴安岭、阴山、阿尔( http: / / www.21cnjy.com )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并标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宁夏平原2.用常用图例标注:准格尔煤田、东胜煤田、玉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南疆天然气、金昌镍矿3.将下列地理事物的代号填在图中适当位置铁路:京包铁路、包兰铁路、北疆铁路、南疆铁路、兰新铁路、兰青铁路城市:吐鲁番、喀什、敦煌、郑州、兰州、包头、满洲里知识梳理1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2)范围:(3)气候:特点:(类型、降水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成因:(4)地形:(5)植被:(6)河流:2.人文地理特征:(1)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区及各自的水源:(2)丰富的矿产资源及主要的工业中心:(3)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及放牧特点:(4)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特点:思考探究1.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及干旱对西北地区的影响(对自然景观:河流、地形、植被;对农牧业;对村镇城市的分布;对交通)2.荒漠化的含义、成因及治理措施?3.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4.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5.世界上荒漠的种类及分布地区?6.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成因及特点?(半干旱的( http: / / www.21cnjy.com )农垦区、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等基本建设过程中)7.影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 http: / / www.21cnjy.com )素?影响吐鲁番葡萄、哈密瓜以及新疆长绒棉生长的主要因素?在这些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分别简析原因。8.西气东输对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能力提升】一、选择题 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1~2题。年份经纬度 19491955196019701978198519901995东经121.97121.93121.94121.88121.86121.75121.80121.71北纬43.5743.5143.5443.5943.6343.8043.6843.841.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西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C.向东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2.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答案 1.A 2.A解析 从表中经纬度变化可知沙地是向西北方向移动。此处处于农牧交错地带,因为历史上过度垦殖,导致草原沙化土地连片发展。读“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略图”,回答3~5题。INCLUDEPICTURE"E:\\TDDOWNLOAD\\14-15学年【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全册全套共72份)\\14-15学年【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配套课件】【配套WORD文档】(全册全套共83份)\\魏传\\D17.TIF"\MERGEFORMATINET3.结合图可以看出( )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答案 B解析 结合图例和图中的经纬( http: / / www.21cnjy.com )网,可以看出该区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甲、乙两地的年降水量都在200~400毫米之间,植被类型都为草原。4.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湿地萎缩答案 B解析 甲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因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5.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A.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答案 B解析 乙地的年降水量接近400毫米,位于农牧过渡地区,过度农垦易导致荒漠化的产生。6.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答案 D解析 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区,西北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较多;中国南方荒漠化不典型,且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主要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故选D。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7~8题。INCLUDEPICTURE"E:\\TDDOWNLOAD\\14-15学年【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全册全套共72份)\\14-15学年【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配套课件】【配套WORD文档】(全册全套共83份)\\魏传\\D18.TIF"\MERGEFORMATINET7.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C.风力侵蚀强烈,形成风蚀洼地D.农牧业活动较多,地表植被破坏答案 D解析 因为人畜活动以水井为中心,于是水井周围就会因为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的地面,即沙化地表。8.在乙地区反映该地绿洲萎缩迹象的是( )A.地表反射率下降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地表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答案 C解析 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在水井周围的土地出现次生盐碱化。二、综合题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INCLUDEPICTURE"E:\\TDDOWNLOAD\\14-15学年【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全册全套共72份)\\14-15学年【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配套课件】【配套WORD文档】(全册全套共83份)\\魏传\\D20.TIF"\MERGEFORMATINET(1)图中所示的山脉的走向是__________________。(2)甲河下游经常断流,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3)乙地区荒漠化较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4)图示地区文物古迹分布较广,但损毁较严重,试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答案 (1)西北—东南走向(2)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沿途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下渗严重。(3)主要是过度樵采,破坏植被,造成沙丘活化。(4)气候干旱,风沙侵蚀强烈。10.读“我国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INCLUDEPICTURE"E:\\TDDOWNLOAD\\14-15学年【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全册全套共72份)\\14-15学年【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配套课件】【配套WORD文档】(全册全套共83份)\\魏传\\D19.TIF"\MERGEFORMATINET(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 http: / / www.21cnjy.com )是________________,此降水量分布规律是因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影响。(2)A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B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____,C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地区植被的分布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中的____________地带性规律,主导性差异因素是__________条件。(4)B处土地沙化现象严重其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自东向西减少 距离海洋远近 山地的阻隔作用(2)森林 草原 荒漠和荒漠草原 (3)从沿海到内陆(或经度) 水分 (4)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垦殖解析 图示地区以我国内蒙古地区干湿状况为背景(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点反映了自东向西的水分变化及其产生的各种景观变化,旨在考查自然带分布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人类活动不当造成的后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