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光现象 单元试卷(含解析) 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光现象 单元试卷(含解析) 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光现象 单元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放电影时看到的银幕 B.反射阳光的平面镜
C.月亮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2.白天在室内照镜子(窗户南开),为了能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镜子的反射面应
A.朝南 B.朝北 C.朝西 D.朝东
3.夜晚人经过路灯时,地面上的影子长度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越来越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越来越长
4.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皮影戏
C.雨后彩虹 D.水面“折”枝
5.如图所示为从平面镜里看到墙上电子钟示数,这时的时间应是
A.21:05; B.21:15; C.20:15; D.20:05
6.一人身高1.8m,站在水池旁边,已知池水深2m,水面离岸的高度为1.5m,则他在水中的像高为(  )
A.1.8m B.2m C.3.3m D.3.5m
7.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 )
A.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B.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8.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平面镜不动的情况下,可将激光笔 ,可行的办法是(  )
①入射点位置不变,逆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
②入射点位置不变,顺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
③入射角不变,但向左平移一段距离
④入射角不变,但向右平移一段距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A的像与蜡烛B不再重合
二、填空题
10.真空中光速为 km/s。一光年约为 光年是 单位。
11.如图所示,我们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到课本,是因为光在课本表面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如图所示的太阳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光源,月亮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光源。
12.英国著名物理学家 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并且在光学上,首次提出光的色散现象,即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分解为红、橙、 、绿、蓝、靛、紫七色光。
13.如图所示,冬奥会开幕式上,小演员举着“和平鸽”,随着脚步移动、脚下盛开出洁白的雪花如影随形,此创意源自冰面倒影,是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引擎来支撑的效果渲染。从物理学来看,“如影随形”中的“影”的成因 ,“冰面倒影”成的“影”是 像。(填正倒、大小、虚实。)
14.如图所示,一束光与平面镜成30°角从O点射入,则反射角为 ;当光线AO绕O点顺时针转动30°角时,反射光线 转动 角,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接着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动60°角,反射光线一共转过 角。
15.小光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时,将蜡烛放置在玻璃前某位置,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蜡烛的高度;将蜡烛靠近玻璃时,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乙,当平板玻璃向蜡烛倾斜时,蜡烛成的像是 (选填“A”“B”或“C”)
三、作图题
16.如图,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17.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经镜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瞳孔,人依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会感觉到这束光是从其像S'发出的。请作出上述过程完整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题
18.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
(1)要在透明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 。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的一侧观察。
(3)如何判断蜡烛A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你采用的办法是 。
19.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和分析: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
3
(1)如图甲所示,正确摆放平面镜和纸板后进行实验,根据表中数据可得结论: ;
(2)如图乙所示,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 (选填“能看到”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该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如果让光束沿着图甲中FO的方向射向镜面,它被反射后沿着 射出(用图甲中的字母表示)。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
A.放电影时的银幕不能发光,我们能够看到是因为它反射光,不是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射阳光的平面镜本身是不发光的,不是光源,故B不符合题意;
C.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是反射太阳光,不是光源,故C不符合题意;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B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光的传播光路进行解答。
【详解】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人的像是由人射向镜面的光经镜面反射而形成的。所以要能较清楚地看清自己的面容,自己应面对窗户,镜子的反射面应朝北。
故选B。
3.【答案】A
【详解】
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人在路灯下经过时一部分灯光照在人体上,被人体挡住,在人体没有光照的另一侧路面上留下人的影子,人离灯越远,影子越长;离灯越近,影子越短,所以夜晚人经过路灯时,人与灯的距离由远到近,再变远,影子先变短后变长。
故选A。
4.【答案】B
【详解】解: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
A、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皮影戏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正确;
C、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
D、水面“折”枝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
5.【答案】A
【详解】
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20:15”与“21:05”成轴对称,这时的时间应是21:05.故选A.
6.【答案】A
【详解】
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大小相等。
故选A。
7.【答案】A
【详解】
不透明物体白色反射所有色光,其他物体反射与自己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不同的色光.红光照在白色上衣上红光被反射,看到的是红色.红光照在蓝色裙子被吸收,看到的是黑色,故A正确.
8.【答案】C
【详解】
①入射点位置不变,激光笔逆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则入射角变小,反射角也变小,反射光线顺时针转动,照到墙上的光点向上移动,不可行:
②入射点位置不变,激光笔顺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则入射角变大,反射角也变大,反射光线逆时针转动,照到墙上的光点向下移动,可行:
③入射角不变,但激光笔向左平移一段距离,则反射光线照到墙上的光点向下移动,可行:
④入射角不变,但激光笔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则反射光线照到墙上的光点向上移动,不可行: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C
【详解】
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反射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应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蜡烛A变短,则其像也变短,故像不能与蜡烛B完全重合,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长度;
11.【答案】漫反射;属于;不属于
【详解】
[1]平行光照在课本表面会向各个方向反射,所以我们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到课本,光在课本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2][3]太阳能自行发光,属于光源;月亮不能自行发光,不属于光源。
12.【答案】牛顿;黄
【详解】
[1]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
[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13.【答案】光沿直线传播;正立、等大的虚像
【详解】“如影随形”中的“影”是指人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冰面倒影”中的“影”是人通过冰面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4.【答案】 60° ; 逆时针 ; 30° ; 60° ;150°
【详解】
[1]由题意知,入射角为60度,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等于60度。
[2][3][4]光线OA绕O点顺时针转动30度角,即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所以反射光线逆时针转动30度角。此时入射角为
60°-30°=30°
则反射角也为30度,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30°+30°=60°
[5]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动60度角,而入射光线保持不变,那么法线也跟着逆时针转动60度角,则入射角改变了60度,反射角也改变了60度,所以反射光线改变了120度,那么反射光线一共转过的度数为
120°+30°=150°
15.【答案】等于;不变;B;
【详解】
[1]将蜡烛放置在玻璃前某位置,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像大小相等,所以蜡烛所成像的高度等于蜡烛的高度;
[2]将蜡烛靠近玻璃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像大小相等,由于蜡烛的高度不变,所以所成像的高度不变;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左倾斜时,蜡烛成的像是B。
16.【答案】
【详解】首先画出法线,然后再确定反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
则反射角也为30°。
17.【答案】
【详解】先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即为S的像,人眼感知到的光线路径是从像S'发出的虚光线,连接S',眼睛交于平面镜于O点,O点为入射点,连接SO即为入射光线,0B为反射光线。
18.【答案】(1)完全相同
(2)点燃
(3)在玻璃板后方用光屏对A的像进行承接,观察到承接不到像,证明是虚像
【详解】(1)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两支蜡烛必须完全相同,这样可以确保在实验中,蜡烛A的像能够与蜡烛B完全重合,从而准确地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者应该在点燃的蜡烛A这一侧观察,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决定了像只能在未点燃的蜡烛B所在的一侧被观察到,但观察者需要从点燃的蜡烛A这一侧才能看到像。
(3)为了判断蜡烛A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在玻璃板后方放置一个光屏或白纸,尝试在光屏上承接蜡烛A的像,如果像无法在光屏上呈现,则证明该像是虚像。
19.【答案】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看到;在;OE
【详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知道,每次的反射角都等于入射角,故得出的结论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由实验中图乙知道,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在这侧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FO射到O点,则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