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菏泽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菏泽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温馨提示:
1.亲爱的同学们,你拿到的试卷分别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共40分;非选择题共60分;全卷满分为100分。时间为90分钟。
2.请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第I卷(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快乐传染”实验表明,如果社交网络中的某人感到快乐,其朋友和兄弟姐妹感到快乐的可能性会分别增加9%和14%,其室友和邻居感到快乐的可能性会分别增加8%和34%。这是因为( )
A.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B.情绪的表达关系着人际交往
C.只有快乐的情绪才能感染他人 D.各种各样的情绪能丰富生活
2.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人们面对外国记者犀利提问,总能用语言不卑不亢地回击,表达着中国立场,他们深知自己代表的是祖国,背后有祖国的支持,在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坚定维护国家利益。他们的表现生动诠释了自信( )
①让我们充满力量,彰显向上的精神风貌 ②可以使我们在生活中避免遇到挫折
③源于从国家繁荣富强中获得的安全感 ④让人积极进取,勇敢挑战新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以近160亿票房的成绩刷新国漫纪录。从角色造型到场景构建,从技术突破到美学呈现,“传统元素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宛如一条鲜明的主线,贯穿于影片的每一处细节。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哪吒形象隐约可见1979版《哪吒闹海》中的影子,饺子导演坦言,他的很多灵感正是来自这部46年前的经典之作。这部电影的成功说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魅力 ②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③现代科技手段赋予传统文化更新的活力 ④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丰富我们的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下面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与名言警句核心思想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思想理念 名言警句
A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C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D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所立
5.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4月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指出:“面对美方滥施关税的倒行逆施,中国挺身而出,果断采取反制措施,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是为了维护广大中小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傅聪大使的发言体现了我们要弘扬的核心思想理念是( )
A.守诚信 B.重民本 C.讲仁爱 D.崇正义
6.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传统文化蕴含的理念与这一特征相契合的是( )
①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②重民本,求大同 ③见贤思齐,见善则迁 ④守诚信,崇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兰的优雅朴素、高洁坚贞,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宁静,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以“四君子”喻人( )
①体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②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应该摒弃
③有助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 ④可以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人文传统深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人学而不是神学。中华人文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不断传承发展。中华人文精神( )
①决定了我们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③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④彰显了中华民族道德情操的涵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代表,也就是狭义的“国画”,虽技法不同,但都讲究浓淡于水交融,以形求神,墨韵见笔,浓淡有韵,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水墨画体现了( )
①解决人际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处世方法
②中华传统艺术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③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④中华传统艺术优于世界上其他任何艺术形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0.近期,一则新闻冲上热搜:一位菏泽开收割机的大哥路遇成熟的麦田着火,急忙让妻女下车,自己开着收割机贴着着火带冒险抢收小麦。大火被消防员扑灭,麦子也抢收成功,大哥后背热得满是碱花,两手磨的都是血泡。随后,大哥被评为“菏泽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这位大哥的行为充分体现了( )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C.立己达人、向上向善的高贵品质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祖
11.某校七年级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举办手抄报比赛,以下是同学们选取的部分人物事迹。其中对应的中华传统美德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迹 美德
A 庞众望有先天性心脏病,父母残疾,却能克服重重困难,考上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
B 菏泽一位大哥路遇麦田着火,开收割机冒险抢收 见义勇为
C “跪行巨人”胡雷自己残疾却仗义疏财,资助贫困学童 扶危济困
D 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陪伴学生,始终坚守教育第一线 孝老爱亲
12. 2025年新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反洗钱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10项全国性法律法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民营经济促进法》《学前教育法》等涉及民生、经济、技术领域的专项立法。这些法律的颁布施行说明( )
①我国法律体系已经完善,不需要再修改了 ②社会的发展要适应法律的完善
③法律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④法律能够促使社会生活正常运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小王和小明是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一日,小王告诉小明,家里有急事,希望小明能借两万元缓解经济压力,小王的父母随后会偿还。转眼到了还钱的日子,小明要求小王还钱。小王拒绝:“不是说好的由我父母还钱吗?你应该去找他们。”小明又找到小王的父母,二老也拒绝了他:“那是小王向你借的钱,我们不知道有这回事!钱也没有给我们用。”对此,你的看法是( )
①小王应该还钱,因为小明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
②小王不应该还钱,因为他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
③小王应该还钱,因为诚实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
④小王不应该还钱,因为小王的父母才是债务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电影《第二十条》里有几句经典台词引起人们的共鸣:
1.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2.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3.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
这些台词引起人们的共鸣说明了( )
①法律是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的标尺 ②法律能够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合法权益
③法律能够取代道德,解决一切矛盾 ④法律健全了,社会自然就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近年来,广场舞扰民问题屡禁不止。一边是人们的健身运动的权利,一边是居民的休息不被打扰的权利,两者冲突不断,甚至双方都打电话报警,民警要求广场舞场所应离居民楼较远,音乐也不能过大。民警的要求体现了法律( )
A.不保护个人利益 B.既维护个人合法权益,也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C.关注个人利益优于关注集体利益 D.是少数人意志的体现
16.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公益属性,规范了教育收费管理制度以及教育目标和方法。这说明我国( )
①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实现全面立法 ②为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③执法必严是司法工作的关键 ④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使学前教育发展有法可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民法典共7编1260条,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从出生开始,到求学、工作、结婚、养老,令行禁止都写在民法典上,给予了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终极法律关怀。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法典( )
①作为我国第一部“法典”,其地位与宪法相同 ②规范着我们的每一种行为
③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④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下列法律事件与涉及的相关权利对应不正确的有是( )
A.几人相约聚餐,期间刘某不断被其他人灌酒,最终醉酒身亡——生命权和健康权
B.张某的照片被同学做成表情包并大肆传播——隐私权
C.村里有人以“包治百病”为名骗取李老汉养老钱——财产所有权
D.未经原作者同意,王某在论文中大量引用其数据、图片——著作权
19.李某到医院看病,不小心将两万元现金遗失后报警,警察调阅监控后发现现金被王某捡到,于是找王某索要,没想到王某拒绝归还。你觉得王某( )
A.要还,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B.要还,否则就违反了道德,但不违法
C.不用还,属于意外所得 D.不用还,王某对这两万元有所有权
20.国泰民安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澳大利亚籍人员成某因犯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在服刑期满后,成某被北京市国家安全局依法执行驱逐出境。下列对该案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成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成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
C.公民的违法行为都会被判处刑罚 D.本案的公诉机关是国家安全机关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21.【体味中华文化魅力】(13分)
汉字,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重要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如“仁”字,由“人”和“二”组成,《说文解字》解释:“仁,亲也,从人从二”,本义是对人友善、相亲;后来发展为含义广泛的道德范畴。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范仲淹践行“先忧后乐”,黄旭华隐姓埋名研制核潜艇……他们的主张和行为都是“仁”字丰富内涵的具体体现。
(1)从汉字构造和人物事迹中,归纳“仁”的核心精神。(4分)
(2)结合生活实际,说明青少年如何用微小行动践行“仁”的美德。(6分)
《光明日报》指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自信铸就了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底气。我们为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为做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3)阅读材料,请以“坚定文化自信,做自强不息中国人”为主题写一篇规划书。(3分)
22.【传承中华文化】(17分)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张载所著《横渠语录》有一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后世将其称作“横渠四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场合,多次提及“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是张载探究关于天人关系问题的哲学根基;“为生民立命”是“为天地立心”这一主题的延续,是指以天下百姓安身立命为人生方向以及共同的社会价值准则;“为往圣继绝学”是指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万世开太平”是成就家国天下的责任担当。今天看来“横渠四句”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一致的。
(1)结合材料分析“横渠四句”是如何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的?(6分)
古代《二十四孝》中有“卧冰求鲤”的故事,讲述晋朝时期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义务”。同学们疑惑:类似古代卧冰求鲤的无条件顺从父母的行为到底可取吗?是不是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了呢?
(2)结合材料说说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变”与“不变”。(6分)
(3)某校七年级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周”系列活动,以宣传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请你设计三个适合开展的活动,并为这一系列活动设计两条标语。(5分)
23.【积极参与法律共建】(14分
某班级积极响应学校课改要求,在学习“法律”的有关内容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模拟法庭活动。
案例1:李某捡到小强丢失的贵重手表占为已有,拒不归还。 案例2:范某等人大肆捕杀珍稀鸟类贩卖,获得数十万赃款。 案例3:王某等人随意拨打119消防电话,谎报火警来取乐。
(1)据了解,本次模拟的是刑事法庭,请你从下列三则案例中选出适合的案件。并说明理由。(4分)
刚刚年满14周岁的初中生李某本来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但自从迷恋上网游后便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整日与网友相约打游戏。为了升级游戏装备,竟然小偷小摸,经教育后,仍不思悔改,伙同他人拦路抢劫并打伤受害人,最终被警方抓获。
法庭审判:关于对陈某的判决,有同学在判决书中这样写道:“经本庭合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决如下:判处陈某行政拘留14天,罚金2万元,并向受害人赔礼道歉”
(2)如果你是模拟法庭的审判长,你会采纳该同学拟好的判决书吗?请说明依据。(4分)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增强了法律观念,表示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法治建设。为此,大家准备制订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 ①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 。 ②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 。 ③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 。
(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上述行动计划。(6分)
24.【法不可违 严于律己】(16分)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1)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是如何弘扬正能量的?(6分)
2025年施行的法律主要包括全国性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涵盖能源、金融、教育、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等全国性法律已于2025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等则于2025年5月施行;地方性法规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律援助条例》将于2025年9月1日施行。一系列的新法律、新行政法规开始施行,这些法规将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2)我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有什么作用?(4分)
在电信诈骗犯罪的链条中,有些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抱着“赚快钱”心理,不了解诈骗内情,把身份证和银行卡借给别人,不知不觉陷入犯罪的泥潭。近日,多地公安机关破获多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案件。其中某一案件涉案42人均为在校学生及未成年人……据悉,涉“帮信罪”的未成年人,大部分是平时有不良行为,加之法律意识淡薄,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3)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少年应如何严于律己,筑牢阻断涉“帮信罪”的防火墙?(6分)
山东省菏泽市菏泽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
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BACDA 6-10:CBADC 11-15:ACBAB 16-20:CDBAA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3分)
(1)“仁”的核心精神:关爱他人、友善互助、责任担当、奉献社会。(4分)
(2)青少年践行“仁”的行动:①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②为灾区捐款捐物;③尊重长辈,主动分担家务;④在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帮助孤寡老人。(6分,答出三点即可)
(3)规划书示例:
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汉字、经典著作中的智慧;②积极参与文化实践活动,如书法、传统节日庆祝;③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传承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3分)
22.(17分)
(1)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体现了重民本的思想;②“为往圣维绝学”体现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③“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求大同、担当社会责任的思想。(6分)
(2)①“变”:古代“卧冰求鲤”强调无条件顺从,现代法律规定赡养义务但反对愚孝,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3分)
②“不变”:孝亲敬长的核心思想不变,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维系家庭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3分)
(3)活动:①传统美德主题班会;②“美德故事”演讲比赛;③“孝亲敬长”实践活动。(3分)
标语:①传承中华美德,争做文明少年;②美德润心灵,行动显担当。(2分)
23.(14分)
(1)适合的案件:案例2。(2分)
理由:范某等人捕杀珍稀鸟类贩卖,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2分)
(2)不采纳。(1分)
依据:行政拘留属于行政处罚,罚金属于刑罚,二者不能同时适用;李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依据刑法判处刑罚,而非行政拘留。(3分)
(3)行动计划:
①学习法律:阅读法律书籍,参加法治讲座,关注法治新闻;(2分)
②遵守法律:不闯红灯,不沉迷网络,遵守校规校纪;(2分)
③依法维权:当权益受侵害时,及时告诉父母或老师,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2分)
24.(16分)
(1)《民法典》的规定鼓励人们见义勇为,消除“扶不扶”的顾虑,保护救助人的合法权益,弘扬友善、正义的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6分)
(2)作用:①为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规范和保障;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③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稳定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
(3)青少年应:①增强法律意识,学习“帮信罪”等相关法律知识;②拒绝出租、出借身份证和银行卡;③谨慎交友,远离不良群体;④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6分,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